牙签般的细管,救了32周早产儿

2月24日晚上9点多,35岁的高龄孕妇赵姐,因“停经32周,下腹痛2天,头痛1天,阴道流血1小时”,病情危急,因所在医院无力处置,急转入邹平市人民医院。


产科主任邢书建接诊后,立即问诊查体,查看赵姐家属带来的各项检查单,了解病情:赵姐剖宫产史一次,还是双子宫畸形,入院血压183/105mmHg,持续宫缩,彩超检查提示胎盘早剥、腹腔积液……确诊重度子痫前期,病情非常危急,稍有懈怠,孩子大人都会有生命危险!


幸亏邹平市人民医院有高效、快速的应急预案机制,产科、手术室、麻醉科、输血科、儿科第一时间到位。


产科副主任刘虔和医师赵坤实施急症剖宫产,术中见腹腔淡红色腹水,胎盘剥离面积1/3以上,宝宝剖出后1分钟评分5分,仅有1.25公斤,发育不成熟,出生几分钟就出现了呼吸困难、呻吟、鼻翼煽动、面色及口唇发绀、点头呼吸……经邢书健、儿二科副主任张鲁渤、麻醉师王猛猛紧急抢救,复苏成功,晚10点多转入新生儿监护室。


宝宝进入新生儿暖箱内,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5分钟后,皮肤渐转红润,血氧饱和度达到正常,但X胸片却显示双肺透亮度减低,有支气管充气征,确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因为肺泡内膜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导致的早产儿常见危重症之一,以出生后呼吸困难和缺氧进行性加重为主要症状,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非常危险。


牙签般的细管,救了32周早产儿

根据宝宝当时的情况,张鲁渤决定实施LISA技术(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就是用一根像牙签一样细的软管插入宝宝声门下气管,再用注射器连接软管将PS注入宝宝气管内,时间短,创伤小,起效快,无后遗症。


牙签般的细管,救了32周早产儿

1:成人气管插管内径7.0mm

2:婴儿气管插管内径4.0mm

3:足月儿气管插管内径3.5mm

4:超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0kg)气管插管内径2.5mm

5:LISA管内径1.67mm


药物应用后,宝宝呼吸逐渐平稳,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恢复到正常范围。


LISA技术的开展,不仅填补了邹平市技术空白,而且在全省同级医院及三级医院中的开展亦属前列,为早产儿,特别是极早产儿、超早产儿的救治又增添了一项技术法宝。

  • LISA技术 知识链接

2018年开始,邹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就针对早产儿RDS开展INSURE技术,是通过气管插管在气管导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抵达肺部后,迅速拔出气管导管,使用无创呼吸机帮助宝宝呼吸。


虽然这项技术较以前的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已经明显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也比较容易促进肺功能恢复,脱离呼吸机,但2019年欧洲版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指南指出,应用LISA技术,较INSURE技术能更好的保护早产宝宝娇嫩的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LISA技术优势在于:


1、超细的软管替代气管插管,明显减少对声带及气管黏膜的损伤。


2、PS的注入过程中,不需要气囊加压通气,避免了较高气压或过度肺膨胀导致的肺损伤。


3、能明显降低72h内气管插管率,减少因应用呼吸机带来的相关肺损伤。


4、注药时间较INSURE技术明显缩短,由15分钟缩短到2分钟,起效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