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商場減免租金買單?


誰為商場減免租金買單?

香港的朋友發來一張新聞截圖,昔日香港最繁華的四大核心商區尖沙咀、旺角、銅鑼灣、中環,今年前兩月,待租旺鋪多達689間,其中銅鑼灣的空置率高達12.2%。有地產中介表示,目前的情況基本跟2003年非典時期差不多。

內地也不容樂觀,疫情帶給商業地產的影響,還在持續。

"2月退租,3月免租",近日一段要求商場免租的視頻在網上不脛而走。即使戴著口罩,擁擠的人群也讓人心慌,這樣聚眾不怕病毒傳染嗎?

購物中心內商戶的日子不好過,尤其是體驗式業態,從1月底至今已停業了一個半月,線下分文無收。而對於商場而言,這段時間也一樣難熬。


今年上半年,零售註定冷清。

中金公司研究部負責人兼首席經濟學家梁紅在3月2日表示,依據目前國內疫情收斂的情況推演,預計體驗式消費到5月份或可恢復到正常水平的80%左右。

對於中小品牌而言,3個月以上的影響是致命的。

非常明顯,近期商場銷售額大減。一位上海社區商業項目負責人表示,2月份他們商場的銷售額降幅在70%以上。他表示,辦公樓配套商業及市區綜合性購物中心的銷售降幅可能更大,約80%-90%。商戶沒有收入無法支付租金,即使很大一部分商場都給到了2-3月商戶租金減免的優惠,但今年未來一段時間購物中心租金收入下降、現金流緊張、以及商戶掉鋪都在所難免。


收入大減的購物中心,如何輸血前進?有些企業選擇了凍結漲薪或降薪。

為了更好地應對疫情持續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凱德集團董事會和高管層自願降薪,其董事費和基礎薪資將從4月1日起降低5%-15%。所有經理級及以上級別的員工凍結漲薪。其他員工不受影響。此舉措將在6個月之後或者疫情平穩後重新評估。

此前,凱德集團宣佈,對武漢所有商場實行1月25日至2月13日期間的租金和物業費全免政策;對武漢以外的全國其他地區所有商場實行1月25日至2月9日期間的,租金和物業費減半政策。

同時,凱德集團發佈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凱德集團2019年稅後淨利潤為107.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1.2%。

即使2019年淨利潤增長明顯,面對疫情可能帶來的業績損失,凱德做好了用一部分員工薪資填補虧損的選擇。

凱德集團的局部降薪措施相對緩和,而一些商業項目或企業的"自救"方式則讓員工成為了疫情影響下收入下降的"買單者"。


2月初,位於佛山南海的嘉洲廣場在1月底宣佈減免租金後,再度調整租金減免措施:2020年2月的租金減免50%,餘下的50%租金延緩到2020年4月和5月平均收取。

仔細看,2月租金並未減免,而是延期繳納。

但後續是,2月6日,嘉洲廣場管理人員主動提出:2月期間,全體高層管理人員減薪50%,主管減薪30%,辦公室人員減薪20%,希望通過減薪,和企業一起"共渡難關"。

不知"主動"要求降薪的工作人員,能否在4月和5月"延遲"收到減去的工資呢?

實際上,疫情影響下,商業地產運營商減薪或"人員優化"的情況並不少見。但在遇到不可預知的疫情時,是否只有讓員工"買單"這一條路?


商場的免租只是暫時的,簡單粗暴讓員工減薪來解燃眉之急也非長久之計。此時,購物中心要與商戶共進退,協助商戶逐漸恢復正常運營,讓他們能付得起租金。

隨著大多數地區復工復市,尤其餐飲需求增長迅速,作為商場可以線下督促商戶完善消毒衛生工作,為消費者營造乾淨整潔的環境,加強信任感。還有一些老舊商場可利用這段淡季時光做硬件上更新升級,比如新風系統優化,整體環境改善等,為後續的消費反彈做好充分準備。

另一方面,為商戶的線上外賣和零售工作做好整合管理,提高曝光度和吸引力。如南京水遊城聯合餓了麼、口碑等品牌做了3公里外賣免費送的活動,對周邊需要用餐的白領和居民而言,免外送費是不小的優惠。而對於零售品牌,商場可為其搭建線上平臺,以直播帶貨、小程序購物抽獎、VR逛街等創新手段,幫助其帶貨。如即將到來的3.8婦女節,世紀匯廣場、興業太古匯、靜安嘉裡、五角場萬達等主流購物中心等做了線上營銷。

商業地產運營商與品牌商戶的關係並不止眼前,疫情的發生給了雙方瞭解的機會,渡過難關後也會為長期合作增加信任和默契。企業與員工能不能長期合作也是一樣,減薪很容易,加薪很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