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農民搬到了樓上,他們以後該怎樣謀生?

鄉巴悠悠


不是農民有錢買樓了,農村的人啊都有自己的房子院子,但是現在的女孩子們沒有樓就別想結婚,所以農村人啊都沒有辦法啊。為了兒子貸款也要買。雖說買了樓了結婚了但是像我們五六十歲的人們現在正面臨著上有八十多的公婆,下有四五歲的孫子孫女、即要進城幫孩子看孩子,耍不然兒子媳婦兒沒法掙錢養孩子又要留下一個人在老家照顧公婆。難呵


耿巧坤


諾諾的問一句,農民能買樓能沒錢嗎?

我所在的縣城都5-6千一平米了,(小區不同,價格不同)算100平米都多少錢了? 首付也得三十左右吧

我就是農村的漢子一枚,今年32歲。其實現在的農民已經不是想象的那樣了,除了種地就是種地,現在農村土地大多數都外包了。 網絡銷售那麼發達,下到15-16歲孩子,上到50-60歲老人,只有有手機和電腦都可以賺錢。 比如電話銷售,比如開淘寶店對吧。

大城市的青年目標就一個,好好讀書,出來進入國企,好好工作,爭取早日升職加薪。而我們不同,學歷不高,沒技術,只有自己努力了!(就是城市人所謂的倒買倒賣!)


用戶104429222022


說說我們村在縣城村民的生存狀況吧.我以前在頭條也說過大致情況,我們村在故城縣東南部,緊鄰大運河,東邊是山東武城,西邊和南邊是河北邢臺,全村以糧食種植為主,種大棚菜的也不少.

近幾年,全村村民收入有了提高,紛紛在縣城買樓置房,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五十餘戶村民在縣城買了樓房和平房,有的還不止一處.隨之而進入具城的村民約一百六七十人.為此我們還成立了紅白事理事會,義務給大家紅白事提供服務,頗受周邊村民好評.

進城村民中的青壯年,眼下沒有在家吃閒飯的,其中,開辦大型飯店一家,中型飯店一家,大型副食批發一家,廢舊鋼材回收企業一家,廚具安裝一家,金屬加工企業一家.電商兩家,在外地開辦各類企業六家.再就是憑技術吃飯,如司機,室內裝修工,風道安裝工等等,沒技術的,就靠賣力氣吃飯,如送快遞,送外賣,當門衛等等,各有其職,有活幹有錢掙.

總之,農民在縣城買樓後,只要肯吃苦,捨得下力氣,有技術靠技術,沒技術拼體力,一天收入一,二百元,甚至更多,完全沒有問題.


農村360


農民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

此話聽起來彆扭,但不是小部分。鄉鎮社區樓房越建越多,住戶越來越多,不養殖,冬天不打工,麻將店比飯店紅火,二十四小時營業,多少中年夫妻婚姻輸在了玩樂中。

買樓房的初中是為了孩子教育不輸在起跑線上,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卻不料,許多人住了樓房,頭腦發熱,管不住自己,點菸功夫溜進麻將店,沉迷打麻將贏,家庭生活經營的一團亂麻,經濟收入沒個明細帳,滿怨聚結,生活又能好到哪裡。

農村城市化,農民搬上樓,許許多多將需面對的精神,物質,素質都得跟進,否則,住樓房還沒住平房自在。


開心151933790


越來越多的農民搬上了樓,說明農民有錢了,社會進步了,農民也享受城裡人的小洋樓生活了。這是社會轉型的一個表現,雖然現在中國農業人口占比大,但隨著八零後九零後大部分進城,五零六零農民歲數大退出流轉土地,種地農民會越來越少。

流轉土地的農民有租金,到退休年齡的有退休金,二合一生活費也夠用了。

年輕流轉土地的有租金,還可以打工,收入多元化。不存在謀生的問題。

土地流轉只是轉移土地經營權,農民承包權並沒轉移,想種還可以收回自己承包的土地。

只是未來土地向集中化,規模化發展,也是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為適應市場,發展現代化農業,提高競爭能力,抗風險能力,綜合發展的一種新的以科技為支撐的生產模式。











農村達人224


隨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農民搬到了樓上,農民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隨著農產品供需關係和消費者生活方式的轉變,農產品市場講會轉化為以品牌為主導的具有綜合實力的市場。農村規模化,互聯網農業的發展必將提上日程!

土地流轉使得農村土地得到靈活利用,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也解放了生產力。未來農民作為懂農業的行家,不存在謀生困難,他們將作為科技化管理下的機器操控技師,農作物管理者出現,之後就沒有農民這個身份,有的只是一個職業的象徵!


等你的Y


農民住上了樓,好日子到了頭;

怎麼生活,大家都不用活,活著活,死者死;

一戰成名萬骨枯,啊!


紫澤錦言


現在農民進城買樓的基本上都是90後。這部分人確切的說根本就不會種地了,只是擁有農業戶口的人。在城買房也是迫於無奈,宅基地不給批,為結婚只能掏空家底在城裡買樓。但現在國家政策福利都在農村,所以他們的戶口基本上不會往小城市遷入。至於工作,多數會選擇小時工或者日工工資高的行業。比如空調安裝工,室內裝修,傢俱展櫃的製作等行業,只有這樣行業的薪水才能保證還房貸或照顧農村的父母。


純色琉璃


上樓住就等於上了賊船,為了生活最後只有低價出售,再回農村生活,那時候回來的地又被承包商包去了,再只有跟承包商打工了,承包商萬一一跑路了,然後才知道到處是圈套。當今社會就是有句話說精雞吃笨雞,笨雞吃黃泥。


123456789心裡諮詢


說的沒錯、農民住了樓.好日子到了頭,三五年後又回去在自己的土地上幫老闆打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