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傑出的中西醫結合實踐理論開拓者——朱璉和她的《新鍼灸學》

朱璉是從抗日烽火硝煙中走過來的白衣戰士,著名針灸學家,原中醫研究院副院長兼針灸研究所所長。儘管她離開我們40多年了,但後人一直情不自禁地深切緬懷她。


緬懷傑出的中西醫結合實踐理論開拓者——朱璉和她的《新針灸學》

朱璉塑像

一、初學西醫,投身革命

朱璉(1909--1978),女,字景雩,江蘇溧陽人。同為溧陽老鄉的陶魯笳(1917—2011),36歲即成為新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省委書記。其大哥陶希晉(1908--1992),正是朱璉的革命伴侶!他是新中國法制建設老一輩領導人之一,曾任中央政法領導小組副組長,彭真的得力助手。

朱璉18歲學習西醫,畢業於蘇州志華產科學校,曾被聘為正太鐵路醫院醫生。

1935年,朱璉與陶希晉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因革命工作需要,1936年她在石家莊開設“朱璉診所”。時任中共石家莊市委,平漢線省委婦女委員,石家莊抗日救國會,婦女救國會常務委員、會長,石家莊市《正言報》、《大華報》編輯。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朱璉診所”組織了救護衛生隊,積極搶救受傷群眾。她還擔負著傳遞黨的指示、決議,蒐集情報和編印黨內刊物,掩護黨的幹部等秘密任務。周恩來、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

,當年都到過“朱璉診所”,與市委機關的同志聯繫。


緬懷傑出的中西醫結合實踐理論開拓者——朱璉和她的《新針灸學》

朱璉在石家莊時照片(圖片取自網絡)

1937年9月,按照上級黨組織決定,朱璉離開石家莊西去太行山革命根據地工作。她先後任八路軍129師衛生部副部長兼野戰醫院院長,延安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18集團軍總衛生部門診部主任等職。

二、拜師學藝,情牽針灸

抗戰時期,在延安最先開展了西醫學習中醫的活動。在一次座談會上,來自民間的針灸醫生任作田懇切地說:“我願意貢獻出自己30多年的行醫經驗,希望能讓西醫界深入研究針灸治病的道理。”與會的醫生紛紛拿起筆,在學習針灸的報名表上籤上名字,魯之俊、朱璉便是其中之一。(任作田先生的兒子任守中,建國後編著出版有《兒科疾病針灸療法》一書)

後來魯之俊(1911--1999)成了著名的外科專家、針灸學家,中國中醫科學院主要創建人,中國中醫科研和中西醫結合事業奠基人,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終身名譽主席。

朱璉曾親自回憶道:“我已經去過任老先生那邊14天,學了學手法,抄了個手本,畫了幾張經穴圖,但仍抱著懷疑態度。然而實行針灸以後,效果甚至讓人目瞪口呆,無法解釋了。”

正因為傳統針灸醫術的神奇,且獨具簡便廉驗的特點,使朱璉深深體會到其作用與價值,尤其在當時醫藥物資極為匱乏的時代。為了最大限度地解除指戰員的疾苦,為了戰爭的勝利,於是她大力提倡針灸並舉辦訓練班,親自編寫教材,培訓大批針灸人員,在部隊推廣應用。

在實踐過程中,她總結並確定了一些新穴,改革了指針、提出“安全留針”,不斷探索並取得成效。於是,朱璉開始立下決心,將研究針灸的奧秘和推廣,作為一生的奮鬥目標。


緬懷傑出的中西醫結合實踐理論開拓者——朱璉和她的《新針灸學》

朱璉

解放戰爭時期,朱璉任晉冀魯豫邊區人民政府衛生局長,邊區醫院院長,華北人民政府衛生部第一副部長,華北人民政府衛生學校校長,中共中央華北局婦女委員。

三、中醫合璧,研究整理

建國後,朱璉任中央防疫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中央衛生部婦幼衛生司副司長;她創辦針灸療法實驗所(為針灸研究所前身),任衛生部中醫研究院副院長,針灸研究所所長,中共中央婦女委員會委員等職。

她不忘初心,在繁忙工作之餘,開始對戰爭年代積累的針灸教材、資料、病案等,進行認真的整理研究。

1951年夏,朱璉去外地出差的列車上突發急性腸炎。她想用灸法自治,卻沒帶艾絨,於是她從兜裡掏出一盒香菸,抽出一根點燃,對準穴位懸起燻烤,病症得到很好的緩解。在此啟迪下,她隨即指導實驗所,對定名的“艾卷灸”開展研究,結果表明艾卷灸法不僅使用方便,而且容易調節溫度。


緬懷傑出的中西醫結合實踐理論開拓者——朱璉和她的《新針灸學》


傳統的針灸術,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代流傳下來的針灸專著文獻,基本上都是從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各經經穴、針灸方法、病證取穴等方面來描述,如何結合現代醫學的知識語言體系、解剖圖譜,使闡述得更簡明、更清晰、更易懂,更便於推廣應用?經過炮火洗禮的她,不懈地進行大膽的嘗試。

西醫出身的她,在豐富的針灸實踐過程中,具有獨特的觀點與視野,她將傳統針灸學術中的精華,吸取並保留下來,同時應用一些西醫系統的知識,滲入其中,將其更加系統、條理地表達。並將她發明的“艾卷懸起灸”、“埋針”等技術補充列入。經過努力,一部中西醫結合的針灸鉅著,已露出了雛形。

四、《新針灸學》,橫空出世

1951年3月,朱璉的《新針灸學》終於面世。由於該書立論新穎,匯參中西,結合古今,實用性強。因此很快便享譽國內外,翻譯成不同文字出版。該書有開國元老朱德題詞,董必武作序。


緬懷傑出的中西醫結合實踐理論開拓者——朱璉和她的《新針灸學》

朱德為《新針灸學》題詞(圖片取自網絡)


緬懷傑出的中西醫結合實踐理論開拓者——朱璉和她的《新針灸學》

董必武為《新針灸學》作序(圖片取自網絡)

《新針灸學》在“緒論”篇中,以深入淺出的語言,講述了針灸的由來和現狀、為什麼要研究針灸。同時以科學的態度,告誡針灸不是萬能的,避免人們陷入迷惘和無知。

在“針灸治療原理”篇中,《新針灸學》從中西醫結合的角度,率先提出了神經學說理論,解說了針灸為什麼能治病的問題。接著總結並提出了針灸治病的三個關鍵:刺激的手法、刺激的部位、刺激的時機,提綱摯領,簡明扼要!


緬懷傑出的中西醫結合實踐理論開拓者——朱璉和她的《新針灸學》

《新針灸學》的“針灸的施術”篇,對醫者的態度、患者的體位、針灸前的準備,什麼情況下禁針等,都作了清晰的解說。

在“針”方面,《新針灸學》結合高級神經系統的理論學說,對刺激的手法(抑制法、興奮法)和“補瀉”的關係問題,提出了新穎的見解。

儘管筆者日後也研究過“燒山火”、“透天涼”,“刺諸熱者,如以手探湯;刺寒清者,若人不欲行”。但《新針灸學》總結的“進、退、捻、搗、留”的操作要訣,起針時注意事項,以及暈針、斷針的處理方法,始終給我留下深深的印記。

在“灸”方面,除了介紹傳統的灸法和種類外,《新針灸學》還特別創新和推廣了艾卷灸法,細緻到艾卷的操作、製作方法,都作了相應的說明。

在孔穴篇,《新針灸學》首先講述了經穴與孔穴的概念,以及定穴與尺度,以及配穴的原則、方法和處方等要領。

接著在“孔穴各論”部分,《新針灸學》打破了以往按十四經分述穴位的傳統,而以全身各部位:即頭、頸部,背和肩胛部,胸、腹部,上肢和下肢,來分述孔穴的位置和主治,大大方便了學習,使易於對照取穴和集中記憶。


緬懷傑出的中西醫結合實踐理論開拓者——朱璉和她的《新針灸學》

《新針灸學》插圖(圖片取自網絡)

《新針灸學》的治療篇,則完全依照現代醫學的各科疾病來編排,例如傳染病、內科、神經精神、外科……皮膚病等,使人耳目一新。

書末附以建國後對針灸的研究觀察文章及針灸插圖等。由於全書在繼承和總結傳統理論、針灸古法的基礎上,又有所突破、創新,所以當之無愧地稱為《新針灸學》。

《新針灸學》於1951年初版發行,隨後經歷多次修改再版,深受讀者歡迎。1954年修改的《新針灸學》再版後,朱璉於1955年3月呈送給毛澤東主席,毛主席不僅全看了,而且頗為贊同其中說到針灸與現代醫學理論發展的關係。


緬懷傑出的中西醫結合實踐理論開拓者——朱璉和她的《新針灸學》

1955年4月,毛主席與朱璉一起吃飯。毛主席對朱璉說:“巴甫洛夫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理論,對針灸治病的神秘提供瞭解釋的鑰匙,反過來針灸又能夠給它提供豐富的實際材料。如進一步研究,一定能發揮更大的效果,豐富和充實現代醫學。研究針灸對醫學理論的改革將發生極大的作用。”

而且在開宴舉杯之時,毛主席大聲說:“今天——是祝針灸萬歲!針灸大有名堂!針灸不是土東西,針灸是科學的,將來全世界各國都要用它。” 偉人之聲,言猶在耳!

四、福廕南疆,啟迪後學

同1960年,隨愛人陶希晉同調廣西,朱璉任南寧市委常委兼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工作。她在廣西工作的十多年,共舉辦針灸訓練班二十多次,為廣西培養了近千名針灸人才。 即使在動亂的“文革”期間,她也克服許多困難, 聘請一些當地著名醫師,創辦了南寧針灸大學和南寧針灸研究所,對新針灸療法在廣西的推廣,改變廣西民間醫療落後狀況,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978年,朱璉突發腦溢血逝世,遵照她的遺囑,這位巾幗英雄,在離開石家莊40多年後,又回到了當年她投身革命、戰鬥生活過的熱土,長眠於石家莊雙鳳山革命陵園。2006年,她榮獲“石家莊近現代十大革命名人”稱號。

由於當年朱璉對南疆大地的博愛,廣西的針灸領域人才輩出。筆者曾在1990年往南寧參加了一次針灸學術交流會,接觸不少廣西中醫學院,區中醫院、南寧市針灸研究所等單位的針灸領軍人物,大多是朱璉當年的學生或愛徒。可見她對南疆針灸領域影響之深厚。


緬懷傑出的中西醫結合實踐理論開拓者——朱璉和她的《新針灸學》

會議合照的照片中,端坐在二排正中頭髮已白的許式謙(南寧市針灸研究所所長,副主任醫師),就是朱璉的入室弟子。我參會提交的學術論文,題目是“《新針灸學》處方用穴的計算機分析”


緬懷傑出的中西醫結合實踐理論開拓者——朱璉和她的《新針灸學》

參會的代表悉知我從計算機的全新角度,研究《新針灸學》時,都給予了熱切的期待及鼓勵。我也結識了一批區內針灸領域的精英。轉眼至今,不覺又過了整整30個年頭。

斯人已去,南國木棉花綻開,獻上幾枝,以緬懷先哲!

緬懷傑出的中西醫結合實踐理論開拓者——朱璉和她的《新針灸學》

謝謝閱讀,感恩不已!


x�6\u0007l�\u00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