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一條來自北方的狼,但在南方凍成了狗”

進入十二月後,全國人民可能都會產生一種感覺:冷。

瑟瑟發抖的南方人和北方人,冷得各有特色。

北方的冷是物理攻擊,往往伴隨著大風,吹得臉生疼。

南方的冷是魔法攻擊,深入骨髓。

只不過北方人並非孤立無援。

他們擁有過冬的至尊法寶——暖氣。

每年的秋冬季,北方人互相之間的問好不再是“吃了麼?吃什麼了?”

人們會用“你家來了麼?”“還沒呢!”這些神秘的暗號接頭。

大家問的不是大姨媽,而是暖氣。

沒有暖氣的南方人,冬天可能是這樣的。

“我本是一條來自北方的狼,但在南方凍成了狗”

擁有暖氣的北方人,冬天則是這樣的。

“我本是一條來自北方的狼,但在南方凍成了狗”

北方人穿上秋褲和棉襖,只是對冬天表達基本的尊重。
他們雖然在室外向寒冷低頭,一旦回到室內,光膀子也不足為奇。

畢竟,暖氣片裡的水聲,是希望的聲音。

1.暖氣,什麼是暖氣

暖氣兩個字,對於南方人,很可能是陌生的。

上個月,一位南方遊客,被哈爾濱某地的暖氣給驚豔到。
他在採訪中說,這裡的衛生間室溫已經達到17、8度,比自己家裡還暖和。

“我本是一條來自北方的狼,但在南方凍成了狗”

沒感受過暖氣的南方人,可能以為真的是熱氣散發,讓房間變暖。

“我本是一條來自北方的狼,但在南方凍成了狗”

實際上不是,暖氣嚴格來說,其實是熱水。

統一的供暖站,將水燒熱,再通過管道,輸送到住戶家中。

流經暖氣片,就可以釋放出大量熱量。

在北方上學的南方同學,經常會成群結隊地去——摸暖氣片。

一邊摸著一邊還要感慨:太神奇了,從來沒見過這麼神奇的東西。

“我本是一條來自北方的狼,但在南方凍成了狗”

暖氣的功能,不止是單一的取暖。

除了基本的保暖功效,暖氣片還有各種意想不到的用法。

烤襪子、烤衣服,已經是基本操作,不足為奇。

也可以用來烤鞋墊。

“我本是一條來自北方的狼,但在南方凍成了狗”

它甚至可以充當簡易微波爐使用。
冬天外賣送到手太涼,沒事,烤一烤。

想喝熱牛奶?沒事,烤一烤。

想吃鍋巴?吃剩的大米飯,烤吧。

“我本是一條來自北方的狼,但在南方凍成了狗”

水果牛奶零食都可以放在暖氣上“加熱”

“萬物皆可烤”,就算你想吃烤地瓜,在某些北方有暖爐的家庭中,也可以實現。

暖氣千般好,只有一點——太乾燥了。

為了散熱,可能要開窗通風。

為了消暑,還得多吃幾根冰棍。

擁有暖氣,真是一個幸福的煩惱。

2.來自北方的神秘力量

北方人在冬天的暖氣中四季如春,也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變遷。

  • 暖氣的歷史

人類一開始取暖,靠的是火焰。

發明了工具以後,就把火圍在灶坑和爐子裡面,防止燙傷。

在一本叫《古今圖書集成》的書中,記錄了夏商周時期的烘暖火爐。

“我本是一條來自北方的狼,但在南方凍成了狗”

連康熙都和這本書有了些許關係

到了漢代,連古墓都配備了地暖。

漢代的地暖用火爐燒出來熱煙,通過煙道內煙氣的流通溫暖整個空間。

與此同時,在西方的歐洲,古羅馬人因為酷愛洗澡,也發明出來了地暖。

“水汽”和今天的暖氣終於沾上了點邊。

1843年,德國工程師 Johannes Haag 發明了德國第一臺蒸汽式暖氣。

令人吃驚的是,這個發明並沒有多麼的受歡迎。

那個時候的能源實在便宜,大家都選擇燒木柴,燒煤炭,搞個大機器在家裡的還是少數。

集體供暖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能源危機爆發,能源的價格也飛速攀升。

那些地處寒冷的北歐國家,如瑞典、丹麥、芬蘭的城市,集中供暖發展非常迅猛。

為什麼要集中供暖?

因為燒暖氣的工程量巨大,容易造成資源浪費,還需要很多機械設備,一個家庭無法承擔得起。

反而蒸汽供暖特別適合由以城市為單位。

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卯足了勁向前蘇聯學習供熱的設計、施工、運行管理。

也是在那個時候,國家將以北緯33度附近的“秦嶺—淮河”為界,劃分了一條集體供暖分界線。

準確地說,供暖線的區分標準是:累年的日平均氣溫穩定≤5℃,天數穩定≥90天。

這是當時中國根據氣候計算方法(室外溫度低於5℃是冬天)制定的規範。

“我本是一條來自北方的狼,但在南方凍成了狗”

南北方供暖分界線 / 新華網

北邊的有暖氣,南邊的沒暖氣。

單位、民居、工廠取暖都燒蜂窩煤,室內室外菸囪繚繞、煙霧濛濛。

積累了三十年,80年代開始,中國供熱事業突飛猛進。到2001年全國已經有300個城市建設了集中供暖。

北方人終於在冬天過上了暖和的日子。

集中供暖的時間

北京的供暖時間標準又矜持,從11月中到3月底。

其他城市的供暖時間依照當地氣候,在這個時間上做出相應調整。

供暖開始最早的地區,當屬中國北部的各個省市。

大興安嶺被稱為中國的“最冷小鎮”,它是今年中國集中供暖時間最長的地區。

時間從9月中旬到來年4月,足足持續半年。

而9月份,北京的孩子還穿著單衣。

“我本是一條來自北方的狼,但在南方凍成了狗”

北京四中的學生九月初去首都博物館參觀
自取暖

有集體供暖,就有單獨的自採暖。

一般北方家庭如果覺得集中供暖不太給力,往往多添置個自取暖的設施,讓生活更加舒適。

南方人沒有集中供暖,想要保暖不再靠抖,只能自己添置自取暖設備。

集體供暖沒得挑選,自取暖的方式可就五花八門了。

3.南方適合集體供暖嗎?
實際上,南北供暖的區隔是中國一道獨有的風景。

畢竟世界上像這樣幅員遼闊,橫跨南北的國家本就不多見。

南方不採取集中供暖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溫度不夠低”,還有一定的歷史淵源。

為什麼要在供暖上畫一條楚河漢界,而不是直接統一實行呢?

資源有限,就這麼簡單。
即便到了今天,中國集中供暖所採用的主要能源仍舊是煤炭。

2018年,中國的原煤產量約為36.8億噸。

而在劃定供暖線時,中國產煤量大約只有6000萬噸,遠不夠在全國範圍集中供暖。

“我本是一條來自北方的狼,但在南方凍成了狗”

在北方實行集中供暖,也是為了發展工業。

工業生產需要大量用水,而“一五計劃”的106個民用工業企業中,50個設在東北,其餘大部分也都位於結冰區。倘若沒有供暖,氣溫低於熔點,水結成了冰,工廠將不可避免地停止生產。

在綜合考慮下,這條讓歷屆南方人民叫苦不迭的供暖線誕生了。

如今,不少人認為,這條供暖線的劃分已經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甚至有些不合時宜。

面對名為“溼冷”的神秘魔法攻擊,就連不少來自北方的堂堂八尺男兒也不得不服軟:“我本是一條來自北方的狼,但在南方凍成了狗。”

可南方真的適合集中供暖嗎?

事實可能要令不少人失望:就算在南方實行集中供暖,也不會產生和北方一樣的效果。

一方面,南方哪怕在冬天,也不時下雨,空氣溼度很大。

這導致熱傳導速率上升,間接地導致了導熱係數的上升(乾燥、靜止空氣的導熱係數為0.0233 W/m·K,水的導熱係數則是0.5815W/m·K,兩者相差超過了二十倍)。

南方的城市在冬日溼度往往不會低於50%,因此暖氣片散熱的速度十分快。

如果要達到北方室內同等的溫度,就必須花費更多的能耗。

換句話說,即便加熱了,也捂不住。

冬季,溼潤的南方三不五時仍舊會降雨

另一方面,南方建築物的結構也和北方不同。

總體來說,北方的屋體牆厚,相較於南方,保暖性更強。

相比之下,基於防熱通風的考慮,大多數南方房屋的牆體沒有中間的空氣作為隔熱層,相對要薄得多。

又是那句話,即便加熱了,還是捂不住。

就算這些都忽略,如此大範圍地加裝暖氣,依舊是一項財力浩大的工程。

凜冬已至,南方人民要想舒舒服服地過個好年,辦法還是離不開那兩條:

要麼身跨黑科技(包括但不限於空調、地暖、電暖、熱水袋、暖寶寶、熱奶茶);

要麼練就一身浩然正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