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代表性的文玩,你有几件?

文玩是文房四宝及其衍生出来的各色文房器玩,既可供设于案头,又可把玩于掌中,在国人看来是彰显主人的文化品位的利器。



而把玩一词源于汉隋,开始在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之间流行,逐渐影响到社会阶层,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皇家十把玩”,到明清两朝达到鼎盛时期。


“文玩”之所以能在皇宫内和社会上层把玩成风,它的魅力所在是通过盘玩能够达到健身、养心、修行的效果,成为品德、身份以及精神境界的象征

我们接下来就盘点一下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玩,不知道你有几件呢?

第一、和田玉


和田玉历来就是皇宫贵胄们的专用之物,它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有不少用和阗玉雕琢出来的器物,如商周的礼器、秦代的玉玺、汉代的玉衣、唐代的玉莲花、宋代的玉观音、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明代的子刚牌、清代的大禹治水玉山等,这些都是国之瑰宝,在玩赏过程中修炼,体会天呈合一玉的细腻与坚毅的品德


第二、文玩核桃

文玩核桃是中国十大文玩之一,起源于汉隋,流行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清朝有句民谣:核桃不离手,能活八十九。


而文人玩核桃,武人转铁球,富人揣葫芦,闲人去遛狗”,虽然言语中带有不少调侃,但却给现在的人们传达出一个这样的意思,古代文人靠盘核桃静心,现代人不仅以它静心,还以它一窥手中的天下。


第三、紫砂壶
紫砂壶,外形的美让人流连,名字的美,让人回味。煮茶,就应有如此好壶作伴,品茗过程,细细品味与紫砂壶结缘的诗句,也是人生中一大惬意事了


第四、文玩葫芦

文玩葫芦寓意“福禄”,作为把玩源于明清,玩葫芦的人最初的目的是强身健体,现代科学证明揉葫芦能延缓机体衰老,对预防心血管疾病、避免中风有很大作用,大多数文玩葫芦都是越小越值钱,手捻葫芦越小越好,手捻葫芦是一个稀有品种,8厘米以下称为手捻葫芦,玩的就是小巧玲珑。



文玩葫芦又被行家称为匏器,主要有摆件、虫具两种形式。通常葫芦的品相是“玩”出来的,要经过养虫者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把玩摩挲,使其外观由黄变红、由红变紫。匏器和其他古玩一样,年代越久,收藏价值越高


第五、佛珠

佛珠是中华十玩之一,进入中国始于东晋,延至唐后各代,盛行于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材质以檀木最佳。


佛珠与“弗诛”谐音,为不要诛杀生命之意,佛家第一大戒不杀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佛教更是着重这一点,强调戒杀护生的人必定有健康长寿的结果,佩戴佛珠,首先意在时时提醒要爱惜物命。

把玩各种材质的佛珠都对身体有很多好处!因为手上的穴位特别多,把玩佛珠刺激了各种穴位,既有乐趣,又能养生,何乐而不为呢


第六、烟斗

一把好的烟斗具有高度的艺术、收藏价值,烟斗并不像纸烟般,路边张三李四都能轻松驾驭的。
把玩时,非常依赖知识、经验和技巧,一把烟斗的昂贵之处除了手工、产地、历史等原因之外,一个决定性因素是选材


手工制作的东西越来越被推崇,纯手工制作的东西跟机器生产的东西价值也不一样,如果出自名家之手,则更价值不菲

烟斗不单具实用价值,本身还是人类木、石雕刻艺术、银器锻制工艺,以及人体工程学等知识的结晶,具有高度的艺术、收藏价值。


七、菩提子

继文玩核桃之后,金刚菩提粉墨登场,无论从盘玩性和观赏性来讲,金刚菩提在众多菩提类中独占上风


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成正等正觉,菩提子便有成就菩提之意。

而据佛经记载用菩提子念佛,可获无量倍功德,因此菩提子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法器之一,佩戴文玩菩提子的讲究很多,包含了各类文玩菩提子的意义以及不同数目串珠的穿法。


以上的每一件文玩都有自己的历史,也见证了文玩的点点滴滴,大家还知道那些文玩是具有代表性的呢?
欢迎大家到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会及时回复大家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