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冷惊蜇,暖春分,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啥意思呢?

湘俚伢子


刚才查了一下日历,后天就是“惊蛰”节气了,本月20号是“春分”节气,这两个节气都属于24节气之中的,古人都是根据24节气来判断天气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他们在生产生活中也总结出了很多经验,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俗语老话,今天咱们就说说“冷惊蛰,暖春分,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是什么意思?



今年的惊蛰节气在3月5日,在东北地区现在确实还很冷,但是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已经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了。我们豫南地区虽然也属于长江流域以北地区,不过地处中原,最高气温已经达到十几度,到处也是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惊蛰之后就是春分,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春分节气一过,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为什说惊蛰刮北风,从头过到冬呢?

大家知道东北天气冬季较长,那里比较冷,惊蛰刮北风,这风就可能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刮来的寒流,寒流来袭就会出现降温天气,也就是“倒春寒”,有的地区还会下雪,甚至比冬天还冷,所以说要从头过冬。天气突然降温,会对农作物造成很大的伤害,很多刚萌发的新芽就会被冻死,从而严重影响产量。

后天就是惊蛰节气了,希望不要刮北风,让农民朋友有个好收成。


豫南小平


农村俗语:冷惊蛰,暖春分,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啥意思呢?

3月5日(农历二月十二日)是“惊蛰”节气。题干说的“冷惊蛰,暖春分,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其意思就是一般惊蛰节气时还是比较寒冷的日子,真正暖和是从春分启始,假设惊蛰节气当天,天气是比较寒冷的,一直持续的刮北风,相当于重新来了一个冬季!


“ 惊蛰” 节气后至“春分”还有十五天的时间,可以说惊蛰至春分期间的十五天里,北方多地依旧会普通冬季寒冷天气一样,气温也会市场下降至零℃左右,在恰当的温度以及日子里还容易有雨雪以及倒春寒的天气。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虽然惊蛰过后天气还持续一段时间的寒冷,但这属于冬季末尾的一段过渡期。考虑到雨水节气早已过,基层的农民朋友们便早早为农耕做准备,比如提前购进粮食种子、肥料肥料等农资产品。有的为了冬小麦、油菜进行追肥,有的是为了即将进行播种的花生、高粱、玉米等庄稼。


俗话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 ,足以说明春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春天属于播种的季节,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季节,所以庄稼生长所需的水分、肥料以及其它各类养分必须提供充足,不然农作物不能进行营养供给,不能进行快速拔苗生长,秋收时不至于一无所获。

春雨惊春清谷天,这是二十四节气,其中的惊为“惊蛰”节气,与题干的说法正好对应起来。雨水节气后15天是惊蛰节气,过后30天是春分节气。这是来自民间的农人根据时间节气与农业活动用力的的经验,可以说在那个农业不太发达的时期,是有很大的农业帮助作用。


接下来就是俗称惊蛰又一个冬季,气温如冬季一样寒冷,你准备好了吗?


小希时间


“惊蛰不过九,春风不过冬”,今年的惊蛰就是大后天3月5日了,而我们这个地方由于天气原因最近一直都是低温状态,很多农户每天都会站在门口看着风的走向,有的老人说今年惊蛰一定是南风,有的老人摇摇头说,从这情况今年北风会比较多,那么老人说的这个话和这句俗语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后来我查阅了关于惊蛰的一些知识,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南方过了惊蛰就是真正的春天了,但对于北方惊蛰还在九天里,根据老一辈的指示那就还是数九寒天里,但是气温骗不了我们,看了下后天的天气预报,晴天,气温在4℃,可见今年的惊蛰真的会冷。

那么为什么惊蛰当天刮北风,我们就要从头过一遍冬天呢,原来北风是从北方而来,而我们可以脑补下,这个北方有可能是寒冷的西伯利亚通过黑龙江一直南下,还有可能是从内蒙古漂游而来,但总归就是北风在惊蛰是一个不速之客,北风的到来可以降低当地的气温,而对于一些正在生长的农作物嫩芽来说,那就是毁灭性的打击了,嫩芽没有抗寒能力,一旦气温出现在零下那么就会出现冻害有可能全军覆没,所以才有了这句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的由来。

现在农村对于倒春寒的防滑措施都是非常到位,所以相对还是比较安全的,而这句俗语也是一句警示语,是咱们老祖宗用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有可能不适用于现代农业,但一定程度会提醒人们一定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防止突如其来的寒流对农作物产生冻害,因此我们还是要学习一些关于农村的俗语来补充我们对于大自然的认知的。


布衣小农人


题主的“惊蜇”打错了,应该是“惊蛰”,在今天的十点五十六分四十四秒,我们正式进入了二零二零年的惊蛰时节,而惊蛰之后便是春分。题主所说的这句俗语“冷惊蛰暖春分,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就是关于这两个节气的俗语,对于我们农民从事农业农事生产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其具体含义您且接着往下看。

俗语的意思

其实这句俗语还是很好理解的,其意思是:惊蛰天气冷,则春分时天气就会暖,惊蛰时如果刮北风,那么咱们农民就得另外过一次冬天。这不我们恩施今天就已经刮起了呼呼北风,早上还出着大太阳,我们家还在外面晒被子呢!下午就已经是阴天了,估计接下来几天的温度都不会太高的。

对这句俗语理解则不能单独理解,恩施地区还有后半句“暖惊蛰,冷春分”,将其连起来其实是说三月时节的温度是飘忽不定的,咱们农民得根据惊蛰时的温度来确定是否进行春耕。如果惊蛰时温度较低,那么接下来气温会回升,这个时候自然可以播种;反之惊蛰时温度较高,春分时温度就会很低,此时播种不利于种子发芽,咱们得适当推迟春耕时间。

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这后半句其实也很有道理,咱们都知道纬度是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纬度越高则温度越低。这北风是从高纬度地区刮来的风,其温度自然比低纬度地区低得多,由此就会给人一种重新过多的假象。写道这里不得不佩服老农民智慧,他们虽然不懂科学道理,却能够总结出许多有用的经验。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现在还有不少农民依靠着二十四节气来从事农业农事生产,所以这句俗语还是有着不小的意义。当然现在农村农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也不必完全依靠俗语而来,还是得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

如果您的身边也有不了解这句俗语的人,请将它分享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民俗,谢谢您的转发!


爱茶者九号


二十四节气第三个节气:惊蛰,距离我们也越来越近了,在这月的农历十二,就是惊蛰,惊蛰节气的到来,也预示着天气到了回暖的季节,俗语有: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各地的春耕也会随着惊蛰的到来,农田里面也会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惊蛰也是春雷乍响、百虫复苏的季节,哪些蛰伏在土壤、地洞里面的昆虫和一些冬眠的动物,在惊蛰之后伴随着春雷的响起,也都纷纷会的爬出地面,大地也会出现阳光明媚、春暖花开。

在农村的俗语之中,对于惊蛰当天的天气变化,对于以后天气的走向,也有一定的说法,其中就有一句农谚叫做:冷惊蛰,暖春分。这句农谚的意思指的是在惊蛰的当天,如果天气比较的寒冷,并没有出现暖洋洋的天气,是一个很冷的天气,这样的天气状况,对于之后的节气春分,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在春分节气到来之际,会出现一个比较暖和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也是大家所喜爱和正常的天气。也符合春季正常的天气走向。

惊蛰期间,还处于数九天气,并没有完全走出数九,这时候的天气变化是很大的,忽冷忽热的天气常伴在我们的左右,这个季节也是不能够随便去除衣物的季节。天气的变化也被称之为二八月:乱穿衣,天气变化之快,今天阳光明媚,一派暖洋洋的气息,明天就有可能寒风吹过,刺骨的寒冷有接踵而至,所以这种惊蛰前后还是要注意防寒保暖,惊蛰期间寒冷是比较常见的。但最怕的是在惊蛰这一天不但寒冷,而且伴随而来的还有特别大的北风,为啥惊蛰期间怕北风呢?其实按照民间的经验,这样的说法还是颇有道理的。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意思是在惊蛰期间出现寒冷的天气,并且伴随着风力很高的北风,这样的天气带来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根据节气的变化,雨水、惊蛰过后,天气会一天天的变暖,北风也会逐渐的变少,随之而来是南方的潮湿气流,如果惊蛰这个节气北风的吹过,也会带来寒潮,这样的气候变化,带来的犹如冬季一般的寒冷,这样出现在春季的极低的气温,也被称之为:倒春寒,原本该是春意浓浓的阳春三月,极低的寒潮来袭,犹如冬季的一般寒冷,这对于正处于萌芽生长的农作物,和孕蕾开花的果树,带来的影响是十分严重、巨大的,所以说村民对于这样的天气是最为担心的,这样的天气会给收成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

农村很多俗语关于惊蛰出现寒冷天气,对于以后的天气走向,大都认为会出现很长一段时间的寒冷期,也被叫做:惊蛰寒,冷半年,虽然这句老话带有很大的夸张成分,实际之中并不会出现冷半年的情况,但这样的寒冷很有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春天不暖,出现寒冷的天气,这样的天气对于农作物生长也是不利的。随着大气候环境的转变,很多时候农村过去的老话,我们也只能作为参考使用,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棒奔霸


昨天还是狂风大作,现在停风了。明天是2020年的惊蛰节气,是春季第三个节气,


有关惊蛰节气的农谚不少:惊蛰不过九,春风不过冬。九九第三天了,最近几天气温明显下降了很多,完全应了九九杀一阵的老话,刚刚看了天气预报,最低温度在零下,明天会比今天还要冷,估计要冷上个三五日,然后等到出九时气温慢慢回升。

若说春天冷,那必定是春风带来的冷,这种冷和冬天不一样,冬天的冷是感觉冻皮肉,浑身的肉冷到打哆嗦,可春天的冷是冷到骨子里,那种刺骨寒冷,因此有些习惯性每年冬天生冻疮的人,他们可能冬天保护好了后不犯冻疮,但春天北风料峭时让他们防不胜防,最终还是有了冻疮。


昨天北风呼啸,狂风大作,温度直接从前天的零上摇身一变下降到了零下,看来风已经席卷了前几天的温暖,估计要冷几日了,也正好冷几日之后,就是九尽的日子。

冷惊蛰,暖春分,现在冷了那么下一个节气会是暖和的日子,我们根据农谚分析天气,今天最低温度零下,天气必然属于冷惊蛰中提到的冷,所以我们推断:最近几天会冷。后期将会气温逐渐回升,出九时天气不会这么冷了,等到了春分节气,天气会很暖和。

而昨天刮北风和今天刮北风完全是两个意义,昨天北风是把温度给拉了下来,于是惊蛰节气的今天是个比较冷的日子,假如明天不再刮北风的话,后面气温会一点点回升,但如果明天和昨天一样、继续刮北风的话,那就应了农谚: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听听都觉得让人恐惧,赤裸裸的倒春寒啊。

现在窗外听不到北风呼啸,此时是没有风,但此时没有风不代表明天一整天不刮风,再次看了看天气预报,今天最低温度是零下四度,明天比今天还要低两度,其实此时已经是比前阵子冷了很多。好在我们北方气温今年没有特别暖的时候,农作物尚未发芽,因此这样的低温不会造成农作物损害。

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的意思是:北风其实是寒流,本来已经春天了,可突然刮来的北风把寒冷再次从远方带回,那么我们这里要从头另过冬了,意思是还要冷些日子。


悠然见东山


问题题目的“冷惊蜇”的“蜇”错了,是“蛰”。

冷惊蛰,暖春分;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这是两句有关惊蛰天气的农谚。有关惊蛰的农谚不少,其意也易理解,俗语一般都浅显形家易懂不深奥。冷惊蛰,暖春分,其意就是:惊蛰时节寒冷,到了春分时节就暖和了。惊蛰接着春分,惊蛰是二月卯的节,春分是二月卯的中气,相差十五天。这句农谚还有后半句:暖惊蛰,冷春分。这是正好相反的,总的意思是:惊蛰时冷,春分时就暖;惊蛰时暖,春分时就冷。这是反映惊蛰春分时节的天气特点,乍冷乍暖,乍暖乍冷,冷暖反复无常。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这是一句有夸张成份的农谚俗语,目的在强调人们引起注意重视,忽略轻视不得。在我国,刮北风,西北风都是寒冷之风。惊蛰还在“九九”之内,是会冷的,刮了北风,说明会有好一陈冷,即有一段时日气温低下的,如重新过寒冷冬天一般。这是明显的乍暖还寒,倒春寒。

惊蛰后是春分,惊蛰春分是二十四节中的两个,排于第三第四位,分别代表仲春卯月的节和中气,公历时间一般在3月5是上下及2O号左右,太阳位置到达黄经345°及0°,惊蛰,九九艳阳天,春雷乍响,蛰虫惊而出走,气温回升,土壤解冻,雨水渐多,春耕开始。惊蛰要盼有雷雨,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惊蛰暖和和,蛤蟆唱山歌;惊蛰冷飕飕,过冬从头走。

春分秋分,日夜平分。春分时太阳在赤道上,然后越过赤道继续北移,草长莺飞,柳暗花明,多彩多姿。


树德汉硕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节气,惊蛰节气的到来,不仅预示着天气越来越暖和,也意味着降雨会越来越多,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蛰伏在土壤中的昆虫也会慢慢开始活动,农民也要开始一年的耕作。在农村中关于惊蛰节气的俗语有很多,比如今天咱们要说到的俗语“冷惊蛰,暖春分,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呢?

我们先来看这句俗语的前两句:“冷惊蛰,暖春分”,这句意思是如果在惊蛰节气还很冷的话,那么到了春分节气时,天气就会变得很暖和。虽然今天已经到了惊蛰节气,但是现在仍然在数九寒冬中,所以虽然白天的气温已经逐渐升高,但是在太阳下山后,还是能感觉到丝丝凉意,所以在惊蛰节气时,天气并不会像人们所想的那样会很暖和。但是在有些特殊的年份里,在惊蛰节气时气温已经升得很高,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在本应该很暖和的春分节气,却常常会出现倒春寒,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惊蛰时气温升高,并不代表此后并不会有冷空气来侵扰,而是因为目前冷空气暂时被暖空气所压制,但冷空气依然很活跃,在未来的15-20天中,在冷空气的影响下,会出现强对流天气,导致气温大降,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倒春寒”。

再来看“惊蛰刮北风,从头另到东”。这几天我们这里的大风一直就没停歇,今天的风力虽然比前两天小了很多,但是依然能感受到北风所带来的寒意。对我国天气影响最大的冷空气便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冷气流,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北方,如果在惊蛰节气刮北风的话,北风往往会带来寒冷,虽然并不一定会带来降雨降雪天气,但是在一早一晚还是会让人们感觉到冬天寒冷的感觉。

农村中关于节气的俗语都是老一辈的人们根据生活和劳作的经验总结出来的,由于以前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先进预测未来天气的设备,人们只能从经验中来推测未来的天气变化,虽然现在老农们已经能从天气预报中知道未来几天的天气,但是老农们依然会根据节气俗语来安排农事。


悠悠乡村路


今天是3月3日,九九天的第一天,还有8天就要出九了!老话常说“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离春耕、春忙开始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而后天也到惊蛰节气了,为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一般预示着天气回暖,万物生机盎然,而这时各地也会陆续出现春雷始鸣,降雨量也会随之增多!不过,人们也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同年份的气候变化会有提早或延迟现象,使得农户在春季农业生产中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尽量避免耽误新一年的农业生产活动,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春耕不顺利,可能会影响今年粮食产量高低,在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下,不敢轻易忽视!而关于题主这句老话,下面结合所了解情况简单聊一下,以供参考:



冷惊蛰,暖春分;暖惊蛰,冷春分:这是过去民间总结的一句气象农谚,主要是结合惊蛰节气的气候变化来预测下一个节气“春分”的冷暖变化。具体意思为:如果惊蛰节气天气比较冷的话,则预示到了春分节气时会气温明显回升,特别暖和了!反之,若是惊蛰节气特别暖和,则到了春分节气时可能天气会比较冷!

要知道,惊蛰和春分之间仅差15天左右,间隔时间很短,却因处于冬春交替季节而气候环境差异很大,再加上到了春分节气前后,各地也会陆续进入春耕最忙碌的时候,例如我们这边会浇灌小麦返青水、除草、打药等农业管理措施,也会进行春播一些蔬菜作物,管理果树等,不过,因我们处于北方,此时虽为初春,却冷暖变化没有规律,在春耕前后仍需要注意预防晚霜冻害,毕竟早春天气冷暖气流刚刚交汇,可能势均力敌,导致冷暖变化频繁,如果这时开始春耕,需要根据天气变化抓紧抢种或浇灌,例如南方地区会有“冷尾暖头,下秧不愁”等说法,就是根据初春天气赶在冷空气结束的晴天进行春播经验总结。



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这句话也是根据惊蛰节气的气候变化来预测一段时间内的冷暖变化!其意思是说:如果到了惊蛰节气仍刮北风,那么天气还要再冷一段时间!

要知道,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主要为西北冷气流,也就是北风或西北风,一般会带来明显降温和干燥的大风天气,而影响我国的暖湿气流主要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则一般会回温并带来雨水过程!因此,到了惊蛰时仍为刮北风为主,说明此时冷空气活跃,强度高于暖湿气流影响,自然还要再冷一阵子,不过,惊蛰过后,春季节气已经过半,后面也不会再冷很长时间了,没必要太过担心天气会特别寒冷,除非遇到极端异常气候的年份,可能会冷到清明节前后,也就是阳历4月份左右,例如2018年的春天,大家应该都有所感触吧!

总得来说,过去的气象农谚多根据以前的气候环境和生活生产经验总结而来,但随着现代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大发展,使得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影响越来越多,已经很难通过这些气象农谚来判断天气变化,大家还应及时关注当地天气预报,也可参考这些农谚说法,争取尽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以上为个人见解)


龙百晓生


冷惊蜇,暖春分:是说到了惊蛰节气的时候如果仍有寒流,那么到了春分节气的时候气温往往会比较的暖和。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节气当天如果是刮北风为主,那么表示接下来几天的气温会比较低。而“从头另过冬”是指天气很冷,会像冬天一样寒冷,需要做好御寒的准备。所以如果遇到惊蛰这天刮北风,那后期还会冷上一段时间,但也不怎么冷了,毕竟春天到了,天气回暖了。

关于惊蛰节气的农谚还有很多,而这些也都是古人长期观察之后经验的总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其准确性还是比较高的。不过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农村所流传的这些农谚都是有一定地域性的,并不是全国适用的,所以还是要因地制宜。并且其也只能是起到参考作用,并不是100%就是准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