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有些學生在家學不進去,覺得開學後努力學習就能趕上這種心理?

蘋果芯芯


惰性不可張,僥倖不會長,修己需恆揚!

概而言之:這是惰性、僥倖心理作祟。

第一、名言警句告訴你懶惰的弊端。①才能一旦讓懶惰支配,它就一無可為。—— 克雷洛夫②懶惰者的道路充滿荊棘—— 丹麥③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它從不多給誰一份。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時間留予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 高爾基④懶惰等於將一個人活埋。——泰勒。

第二、以己觀人,偶爾尚可。平心而論,任何人都存在著惰性,都存在著僥倖心理。偶爾為之或許情有可原,但是一旦養成習性就難以改變了,所謂江山易改……在疫情期間,有部分學生能夠按照學校老師的要求完成學習打卡,其實這就是學生的職責,是學生就應該認真學習,這就是學生階段該做的事情,沒有什麼理由可以推脫。更何況,國家還推行九年制免費義務教育,你享受了權利,不應該承擔義務嗎?

但是,在疫情期間,也有部分學生不能及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這個我是不能理解的。每天躲在被窩裡,不完成作業……凡此種種,不可理喻。我經常說,這些學生不是“壞學生”,但是學習習慣真的不好。對於部分學生來說,學習一遍和學習兩遍,學習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有些學生或許能夠趕上去,但不是所有學生都能趕上去。

平心而論,學生有任何的心理,都不是老師和教育能夠完全解決的,還涉及到家庭教育、同伴的影響、網絡、電視節目、輿論……諸多因素,老師和教育的影響只是一部分。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屈原《離騷》中有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鹽蘇話語


這種心態,在我還是學生時代時,一樣一樣的想法,就感覺,當時沒有好好學習,等開學了,在認真就行,沒關係,認為自己還有時間,現在不認真,以後一定會認真學習,這麼多年再一回頭,尤其是當了媽媽以後,發現這個問題,太可笑了,這就是對學習態度不認真的一種表現,總覺得以後我會好好的,認真的努力去學習,但是當下沒有把握住,到頭來,當下沒有把握好,以後也不會把握好,人生沒有倒回去一說,真的要活在當下,把當天的事情做好,所以現在我努力改正我之前的錯誤,儘量的不要讓我的孩子也出現我之前所犯的錯誤,儘量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她不至於再過多少年,回想自己,和你我一樣後悔。家長做好榜樣,帶好頭,孩子會以父母為榜樣,一樣在疫情期間,所有的家長們,都做好榜樣,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的孩子認認真真的學習。把握住當下




豆媽omall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對於有這種心理的同學我覺得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是自欺欺人的表現。這種可能我是經過觀察我們班73位同學得出的結論,每一次放假讓他們帶書回去,都會說:我在家學不下吖,回到學校我肯定很認真很努力拼了命的學……講了一堆廢話,就是不想帶練習回家,結果他們回到學校之後呢,先花兩天整理心情,再花兩天適應課堂,然後又快到週末了,心緒又開始活絡起來了,就跟周圍的同學談論週末相約去哪裡?幹什麼?吃什麼?唉,每週的班會課我都強調他們要趕緊把心思放在學習,從開學初強調到期末,然而頂多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就混完一個學期了,有時候也感覺自己在他們面前挺受挫的,就像拳頭打到棉花。其實,我們班大半同學話都說得很漂亮,他們立下無數的豪言壯語,卻沒有實際行動,這不是自欺欺人的表現嗎?



第二種,缺少學習氛圍的表現。放假在家,沒有老師督促,沒有同學間的競爭,很容易讓人鬆懈、理所當然的過著安逸的生活,但是回到學校,他又能把心思收回來,把精力用在學習上,我發現這種同學真的應了某位偉人的那句話:玩就要開開心心的玩,學就要認認真真的學!這種同學,他的頭腦一般都很靈光,掌握知識的速度也很快,就是有時候過於盲目的自信,如果他們能夠謙遜一些,對自己要求再高一點,我覺得他們今後的人生肯定大放異彩。以上純屬我個人的理解,說得不好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默空文


大學的時候,有個室友基本是屬於裸考英語六級,在考試的前一天晚上,她收到了一個漂流瓶(暴露年齡了[捂臉][捂臉]),內容是:想裸考,看你怎麼死……我們當時聽到她憤怒的念出來,我們真的要笑死了,那一次,她真的沒考過。回到正題,就算是學霸也是花時間學出來的,而且大多數學霸花的時間比其他學生更多,自律能力比其他學生要強。現在有這種想法的學生,多數是成績一般,又懶惰成性卻還幻想著天上掉餡餅的人,開學後,學生的每一天基本都是排滿的,作業都要做到晚上9點多10點才可能做完,你拿什麼時間來趕你落下的這一個多月的內容?而且很多學科的內容都是環環相扣的,你前面的內容沒掌握好,跟上節奏都難,哪裡還有精力趕之前落下的內容?!勸有這種想法的學生,趕緊端正態度,吃點學習的苦,以後的日子才不會那麼苦!


左翼桃子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碰到這樣學生不在少數,主要還是學生學習的自制力不夠,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特別是現在在進行的網絡教學,更容易出現,所以希望老師和家長都要引起重視,

一定要及時糾正學生的這種錯誤想法,要不然學習成績只能越掉越遠,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由於這次假期非常特殊,不像以前的寒暑假,主要是做做假期作業就行了,沒有上新課,而這次是已經到了上學的時間,老師們都在根據教學計劃及安排,在統一上新課,和以前在校上課是一模一樣,只是授課的方式變了而以,而且這次耽誤的時間過長,開學後老師是不可能把所有內容重新上一遍的,你現在不認真學習,想通過上學後自己來補是有很大難度的,更何況老師又有新的內容和任務,所以你會越學越累,越學越沒有信心。

其次,你在家養成了壞習慣以後,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過來的,何況你本身就缺少自制力,所以對你後來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影響。

希望你一定要重視所有的教學活動及過程,學習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只有腳踏實地,認真刻苦的學習,你才能學有所獲。


疫情中的教育工作者


人都有一定的思維定勢,學生在家學習的方面對一部分學生而言,暫時不適應,或自己感覺效率不高,氛圍不好,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但學生選擇開學後努力學習而放鬆當下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對的。一是一種藉口和推諉的思想存在,心裡在為自己熱衷於某件活動找藉口;二是不能面對實現,目前受疫情影響,只能通過在家自學和網課的形式學習,必須從心理上積極面對;三是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的過程必須不斷挑戰自我,開拓各種學習的方式,才是一種主動學習的表現;四是升入高年級的學習會從集體學習轉向自主學習,會從學校裡的學習轉為更多的居家自學,只有掌握並適應這樣的學習,才能在以後的學習中立於不敗之地;五是通過網絡的學習是未來學習的主要方式,這是不容質疑的,最終你學習能否實現目標,關鍵就在這裡。六是可以瞭解一下同學的學習情況,能夠主動學習的孩子,都在新的環境和方式下努力學習,開學後更不會放鬆,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即使你是一隻寓言故事中的兔子,你有把握最終跑過堅持不懈的烏龜嗎?


佳家有教


有些學生在家學不進去,覺得開學努力學習就能趕上,這些學生是典型的依賴心理。依賴的是什麼?依賴的是老師的督促和同學的競爭環境,依賴的是開學後反正老師會把線上課程再講一遍。

因為以前一直都是在那種老師督促環境下學習的,也就是那種趕一步走一步,趕兩步走兩步的同學,現在在家上網課一下子沒人督促,家長現在大部分都要上班,也沒時間督促,這些學生就像脫韁的野馬,學不進去是自然的。

然後這些同學也會想老師開學後反正會再重新講一遍,很多學校也說了開學後要重新再學一遍的,也給了這些同學依賴的心理,不僅是這些學生,就是大人,也有這樣子的依賴心理,你收藏了那麼多說以後看的文章,後來究竟看了幾篇,所以大家對於以後還有機會學和看的知識,就沒有隻有一次機會學的知識那麼用心和看重。

所以這次的疫情上網課也把學生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依賴心強的學生,網上課程效果不盡如意,一半是依賴性不強的學生,會想辦法利用網絡學習,所以也湧現出了借網上課的同學,還有一個青島市的9歲孩子因為疫情留在山區,為了上網課,家人給他在山坡上搭一個棚子,冷了就跳繩,這些學生都是沒條件上網課,都在創造條件上網課。

我覺得這兩部分同學最大的差別就是努力創造條件上網課的學生基本都是明白讀書對自己的意義,也就是知道為自己讀書,所以會創造一切條件努力讀書,從小就知道很多事情只能靠自己。

而有依賴心理的學生多半是認為讀書是為家長讀書,家長不逼就不讀,可能還是現在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吃過生活的苦的孩子也越來越少,所以就不會懂得讀書的重要性。

你會發現那些在疫情認真讀書,創造條件讀書的學生,條件艱苦的山區佔多數,因為讀書是他們為數不多的改變命運的一條通道。可以說那些孩子從小就鍛鍊了獨立自主能力,因為生活所迫。還有一些家庭氛圍好的學生學習也不用管很多,因為有父母做榜樣。

所以如果想孩子少一點依賴,在適度的年齡,父母和老師都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而不是天天在屁股後面督促。

還有一點最重要的是,如果孩子感受到了知識和教育的力量,明白了為什麼讀書,是不需要別人督促就會認真學習的。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8751424963103368"} --}

遇見曉C


怎麼看待有些學生在家學不進去 覺得開學後努力學習就能趕上這種心裡 我來回答

學習環境變了 心情就會不一樣。

學校學習環境好 氛圍好 是正正規規的學習場所。而家裡就不一樣了 網絡信號 時好時壞 斷斷續續影響學生心裡 家裡環境也會受到影響 學生上課家長不可能不做事 甚至會發出聲響也會影響到孩子。

學生知道在家裡學習是暫時的 是非常時期造成的 國家會積極的努力 在家不會長久的 就會有在家學不進去 覺得開學後努力學習就能趕上這種心裡 我感覺要正確對待 正確引導 多關心 多鼓勵 好的環境 好的氛圍 讓學生有興趣會收到好的效果


休閒廣場舞千寒2019


這種學生應該是有的,我覺得在某些角度看也可以理解。

首先,在家的學習環境、氣氛不一樣。在學校時,同班學生一同上學、做作業、討論問題,這對每位學生的學習都有促進、激勵作用,而在家獨自學習就沒有這種效果,因此就可能沒意思,提不起精神,容易受到周圍無關人事的干擾而分散注意力。

第二是有疑問時沒有老師可供請教,也沒有同學一起討論,學習效果無法保證。雖然有的家長或家裡的其他成員可能有較高的文化科學功底,可以輔導孩子,但他們不知道把握恰當的標高,也不知道講究巧妙的教學技巧,是不能與學校的任教老師相比擬的。再則,孩子習慣聽學校老師講課,對家長的在家輔導可能有一種本能的抗拒情緒,也不便於雙方無障礙的溝通交流。

但是,如果說到學校後努力學習就一定能趕上,那可不見得。要是耽誤的時間過長,落下的課程較多,就像現在抗疫時期,已經延期開學一個多月,許多省市還不知什麼時候可以到校上課,在這種情況下,復學後即使再努力,短期內想完全趕上恐怕會有點困難。所以還是建議在家時要想辦法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不懂時可通過電話或視頻向老師同學求教,力求跟上原定的學習進度,不要把希望完全放在復課後的努力學習上。


禾水廣隸


有些學生在家學不進去,覺得開學後努力學習再趕,這種做法不可取。

有時候學習是需要氛圍的,周圍都是看書的人,自己也就想學了,這個不可否認,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專門跑去圖書館佔座學習的人。

但是不能因為在家學不進去就等開學,因為時間不能耽誤,當你停下腳步的時候,別人已經在路上了,而且距離會越拉越大。

等你開學再努力學,問題是別人也會繼續努力,而且新課程會開始加入,到時候不知道會不會壓力好大,舊賬沒補上,又拉下新賬,到底顧哪一邊?

今天等明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們權當這些坐等開學的學生是自己的拖延症又犯了。什麼等開學之後再努力也只不過是為現在的不努力找藉口,怕只怕開學後也不努力,或者努力了也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到時候豈不是追悔莫及。

如果家裡缺少學習氛圍,可以改造環境,一個整潔安靜的環境有助於學習。除了住校生,其他學生畢竟在家學習的時候也不少,寒暑假都有的,每一次都是對能否在家學習的考驗,並不單單隻這一回。

莫等閒,調整好心態,靜下心來認真對待這次超長假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