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什么事都让着别人,讨好别人,可能是“低自尊”的表现

西西妈妈是我很好的朋友,有一次她很正式的问我“你有时间吗,咨询你个问题”平时大家都很熟悉,她突然这么郑重其事,我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

原来西西幼儿园的老师告诉他西西在幼儿园不够坚持自己或者说不够强势,她坐在凳子上,别人要做,他就主动让给别人,自己手上拿着玩具,别人跟她要,她也会让给别人,老师担心她总是谦让别人,这到底好吗?


孩子什么事都让着别人,讨好别人,可能是“低自尊”的表现


还记得有一次参加小学一二年级孩子的课外实践活动,小男孩奇奇上山的途中,一直帮同学背着书包,本来就瘦弱的他这样更显得不协调,实在看不下去的我就提出帮他背,结果他拒绝了我。

后来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当奇奇被问道有什么愿望的时候,他说希望有人可以陪他玩。联想他之前的表现,一直帮同学背书包也是希望同学可以陪他玩。听到这里的我即开心又难过,因为孩子懂得付出的道理,难过的是他用的方式却是在伤害自己。


孩子什么事都让着别人,讨好别人,可能是“低自尊”的表现


后面的活动也证实了我的猜想,其他小朋友并没有因为他帮忙背书包而领情,反倒更加肆无忌惮的使唤他,甚至欺负他。每当这时候奇奇就低下头不说话,我知道他很难过,也替他感到难过。

每个人都需要爱与尊重,孩子更是如此,但被爱的前提却是要先学会爱自己,这也叫自尊。孩子从谦让到不主动最后发展出讨好的行为,根源在于对自我价值的不确定,也是因为处于低自尊的状态。


孩子什么事都让着别人,讨好别人,可能是“低自尊”的表现


孩子低自尊的表现?

内向,不合群

不善于沟通

行为缺乏动力

做事缺乏积极性

不能坚持和维护自己的物品

在群体中容易受欺负

她们的内心独白是这样的:

“我不敢,我害怕”

“我做不好”

“他们不喜欢我”

“我不值得”

“我不够好”


孩子什么事都让着别人,讨好别人,可能是“低自尊”的表现


面对这种情形,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自尊水平?

一、父母越接纳,孩子越自信

前段时间被北大留学硕士千字长文控诉母亲的消息被刷屏,以理科状元的成绩考入北大,本科就读北大最好的生物专业,硕士读了美国前50名的学校,但却12年没有回家,甚至6年前将父母拉黑,很多人都很不理解,但看了长文会发现父母的不接纳和独断专行,让孩子再高中的生活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甚至产生了习得性无助,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也受到了影响。

父母长期的不接纳,对于孩子的想法和行为的不支持或者反对,或者总是吹毛求疵,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那么孩子自然就会觉得自己的确做得不好,不对,父母才会这样。

很多孩子在家里被要求一定要听话,父母说什么就怎么做,那么在外面孩子也一样会听别人的,因为他觉得就应该是这样。内心对自己产生否定,也就更愿意去附和别人,从而失去自己的立场。


孩子什么事都让着别人,讨好别人,可能是“低自尊”的表现


三、增加孩子成功的体验

心理学上自尊=成功的体验/自我的期望,一个孩子成功的体验越多,对自我的认知也就更积极,认为自己更有价值,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的期望很高却缺少成功的体验,对自我的认知也就会变得越消极,从而产生自卑情结,出现低自尊的状态。

又把东西弄乱了

又没考好

又迟到了

又是你

又不听话

试想如果有个人整天在你耳边对你说这些话,你的感受是什么?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什么都干不好,那么孩子也不例外。


孩子什么事都让着别人,讨好别人,可能是“低自尊”的表现


当我们的父母习惯了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孩子的时候,你的眼里看到的都是孩子的不好的地方,但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欣赏我们的孩子结果就会不一样:

虽然你又把东西弄错了,但是却准确的进行了分类

虽然你又没考好,但是比上次进步了10分

虽然你又迟到了,但是却穿戴整洁

虽然你不听话,但却可以自己事情自己做

当我们换种方式去看待孩子,或许原本眼中一无是处的孩子就会变得闪闪放光,而这份光会照亮你,也会照亮孩子。


孩子什么事都让着别人,讨好别人,可能是“低自尊”的表现


当我们反复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帮孩子找到他并表达出来,就会发现孩子开始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在发展,而你持续的看见和鼓励也会让孩子对自己有了更积极的认识,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这种认识会强化孩子对自己的积极认知,从而变得更加自信。

这种自信有助于孩子发展出高自尊,例如:

自信果敢

立场坚定

情绪稳定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们的内心独白是这样的:

“我行”

“我做的到”

“我值得被爱”

“我是受欢迎的”

“我很棒”


孩子什么事都让着别人,讨好别人,可能是“低自尊”的表现


三、训练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

很多人认为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先天的,事实上人际交往能力是孩子社会情感发展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除了先天的性格遗传因素之外,后天的培养也训练也至关重要。

在总结了群体中受欢迎的孩子的特点后,我们发现那些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孩子都有以下特点:

1、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愿意分享

2、愿意分享与合作

3、性格积极乐观

4、没有明显的攻击行为

所以父母要尽可能的帮助孩子习得这些技能,虽然这些技能的习得不是短期的行为结果,但只要持续去做就一定会有收获。


孩子什么事都让着别人,讨好别人,可能是“低自尊”的表现


上面的案例中我们提到了一个讨好型的孩子,同行的孩子中还有一个孩子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个8岁的男孩,上山的途中他和同学一直在讨论书籍,其中包含“三国演义”,“哈姆雷特”这些经典的作品,偶尔也会说一些军事方面的内容,我甚至都有点听不懂,但是他们却讨论的津津有味。

后来在游戏环节让大家表演节目,他就主动举手说要给大家讲个笑话,3个笑话讲完,同学都笑的前扬马翻,这样的同学怎么能不受欢迎,他全程的表现不是最亮眼的一个,但是最后大家在评选组长的时候,他的投票数却是最多的。

自尊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贯穿于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每一次活动,每一次成长中。而作为父母,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让自己和孩子的每一次互动都是朝着积极的正向的方向前进,让爱在时间的长河里穿梭,让信心在每一次的行动中萌芽,让能量在每一次的坚持中累积,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我们还会担心他的未来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