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民愿耕地抛荒?

qzuser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人进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收入的提高,农民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好,收入不断增加,早已抛弃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则是,农村的土地抛荒也越来越严重。

对于农民来说,外出务工的人员不断增加,家中留守的老人和儿童较多,土地的种植自然也就只能依靠机械化为主,对于有些无法耕种的土地自然也就缺乏了管理,土地的抛荒在有些地方越来越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最近有媒体报道,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对农村土地确权以后,农民对自己的土地拥有了更为明确的关系,而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农村的土地利用率也越来越少,中国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面对大量的土地抛荒,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据报道称,土地的资源在我国是极为珍贵的,粮食的产量也是生活的根本保障,工业化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富裕,但是农业生产却是不能饿肚子的保证,土地抛荒引起粮食减产,是一种不被允许的行为。

近期对此有专家提出,农业生产是根本,在农村的福利不断增加的同时,针对耕地抛荒越来越多的情况,也应对抛荒的土地所有人进行罚款,以示惩戒,随着土地确权工作的不断开展,农民对于土地的所有权得到了保障,与此同时也应该有着自己的责任。

消息一经发布,很多农民纷纷表示了不满,农民表示,农村人对于土地有着天然的热爱,抛荒的部分有着特殊的原因,农业生产需要保障,农民也需要生活,原因其实有很多的无奈。

农民表示,在农村种地只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连最起码的生活保障都不能保证,更别提生病或者其它意外了,种地辛苦一年余下的钱可能到头来还没有在外务工几个月的工资多。

物价近年来不断上涨,与此同时人情礼节也不断上涨,毕竟收入增加了,这也是水涨船高的事儿,然而粮食的价格一直并不高,单独依靠种地的产出,保证生活有着很大的难度,更别提教育以及医疗等费用的变化。

最后,土地有着抛荒只是少部分的现象,多数人对于土地有着深沉的感情,有能力耕作的土地从不会浪费,只是罚款或许不是解决的最佳途径,希望专家也能给出更好的方案,让农村两者能更好地兼顾,对此你又是怎么看的呢?你认可专家的看法,还是农民的苦衷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


大农圈


我是一个标准的农村“半边户”:老伴是正宗的农民,我是“摆渡人”——教书匠。

我家住在湖南湘西的一个山旮旯里,全村60余户人家,为了养家糊口,昔日全靠种田,今朝几乎全靠打工,绝大部分耕地都抛荒了。

我家有耕地近10亩,现在有7亩多都拋荒了。愿意吗?愿意。为什么呢?

下面,就以我家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我家有6口人,全劳力有4个。现在这4个全劳力都在江苏打工,我和老婆子早已成为留守老人了。

为什么他们宁愿让耕地抛荒而去异地打工呢?若他们4人都在家种地,最多也只能种七、八亩地,再多种一点,就难以承受了(田地分散,交通不便)。可这七、八亩地,一年下来,总收入还不到20000元,人均不足5000元,也就是说,在家种地,一个劳动力一年总收入还不到5000元,而外出打工,一个月一个人就可以挣5000元。显然,种地效益低,不划算,不如打工。这是原因一。

农村,特别是山旮旯,出门就爬坡,交通不便,种地无法实现机械化,离不开肩挑背驼,效益低不说,这长时间的卖苦力,长时间的受疲惫折腾,倒不是现代人能忍受的了的。种地苦,种地累,人们宁愿改行,宁愿耕地抛荒,也不愿在山里种地。这是原因二。

一般来说,山区农村耕地分散,不成片,不集中,有的在山顶,有的在山腰,有的还在山谷,有的离家近,有的离家远,下地干活要走个把小时路的都有。我家有一丘田在山顶,周围千米以内尽是荒山。山里的野猪,田边的老鼠,林中的鸟雀,往往成群结队地到田里偷吃稻子,这丘田几乎年年欠收。耕地偏远、分散,鸟雀、动物蚕食庄稼严重,有种无收,种地得不偿失。这是原因三。

我和老伴都是年逾七旬的老人,想种地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此,我家门口有丘田,水源极为方便,我都种不了,只好让它抛荒。老弱病残、缺乏劳动力,田土无法耕种。这是原因四。

我家有丘田在公路边,又在山寨中间,水源条件极好,出租,还有人要。可是,偏远的、分散的、条件差的,别说出租,就是白送人家,也没人要。耕地出租都无人要。这是原因五。

以上看法或许是个人的偏见,或许是奇谈怪论,诚恳期盼各位老师赐教。


康适


农民之所以愿耕抛荒宁愿出去打工,因为种地根本不挣钱。就拿我家来说,家里共五口人可地呢只有三个人囗的地。我和女儿没有。四亩多地一年两季。一季麦子一季稻子,除去农药化肥还有机械费用根本就没有多少了。最多挣点口粮。可是出去打工的话肯定比这多多了。现在是什么都涨价就是农产品最不值钱,谁还愿意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啊,自己都养不活自己还谈什么养话老人和孩子呀!


万般好运气


谢谢悟空问答,其实我也是农民只不过转行多年了,我也是不愿意种地的人,也可以说最有发言权,我来讲下有的农民宁愿耕地抛荒,也不愿意种了,我来自东北山区,对山区种地来说,不愿意种地原因有三点,第一山区耕地少,超坡地多,小农机具起不了作用,就得需要佣用牲搐牛.骡马来耕地,这无忐给种地增加了成本,第二山坡超坡地政府号召退耕还林,这样一来本来土地就少,平地就少了,第三点,种地需要成本的,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的费用,山区主要以旱田为主,水田较少,大家都知道现在卖一斤粮食才不到一块钱一斤,都换不来一瓶矿泉水,秋后一算帐,全年卖粮食总收入去掉成本费,都没有一个劳动力打二个月的收入,承包给别人人也不愿意种,如果在外面打工有固定收入谁还愿意种那点地呀。


一生守护7544


为什么农民大部分的耕地抛荒不种?

听我慢慢道来,生活在农村的人,就好像出生就给打上了农民的标签,过去农民就是一种身份而不是一种职业,现在好了,国家出台政策,转变农民的身份,让农民从身份转变成了一种职业,当然这需要时间,

就拿我家来说吧,一家四口,国家确权的土地就有24母地,三分之二的地是旱地,就是靠天收,也就是说风调雨顺的时候能多收粮食,亩产100-400斤,一个家庭要种小麦,莜麦,土豆,胡麻,胡萝卜等,一但雨水不畅,有时候基本生活口粮不保,记得小时候种全家的地,买一袋二胺化肥就够了再加一些农家肥,现在呢,需要四袋,土地肥力在逐年下降,种的这些农作物除了留籽种,打包一卖,回来的钱少的可怜,真是有吃没花的钱,祖祖辈辈,年复一年,改革开放以来,村里人有部分人走了出去,不管干什么工作感觉都比在农村强,你拉拢我,我拉拢他,逐渐村里的年轻人都走了出去,村里留守老人无力耕种,细细一算账,这地不中也罢,只能撂荒,已经在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上得不到农村人想要的一切,大部分人封门闭户携妻带子远走他乡开辟自己的新天地,这就是农村的现状,也是农民愿意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





博爱已认证


作为一个农村人这点我深有体会,就拿我们这里来说吧,我家一共九口人,(包括我父母和我弟弟一家)九口人只有耕地不到四亩,如果想靠这几亩地生活,估计吃饱饭都得成问题。

我们这里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这几年粮价持续走低,粮食卖的越来越便宜。村里的乡亲经常会说:这年头什么都涨价,就是粮食不涨价,还越来越便宜。有的朋友会问粮食不是有最低收购价吗?其实我们卖粮食价格是低于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把粮食直接卖给国家,这中间还有很多商贩的层层剥利。

就拿我家这几亩地说吧,赶上收成好的年头除去种地的开支,一年能收入五六千元,这还不算种地误工的费用,还跟不上出去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呢,再加上地里劳动又很累,可想而知年轻人有几个愿意种地的。现在我家的地都是我父母种着,他们也知道种地不划算,他们种地的主要原因是怕地荒了村里的人笑话。随着他们的年纪越来越大体力跟不上了,家里的地势必会留给我们种,而我们也不可能为了这几千元而留在家里种地,所以家里的地就没人种了。现在我家的地就是让别人种着呢,也不收租金,只要地不荒了就行。





修电器的伟哥


如果在家种地能让全家人衣食无忧,医疗教育不用发愁,还有哪个农民愿意背井离乡去当卧底啊!如果种地能供得起子女上学的费用,父母生病时医疗的费用,全家老小衣食住行的费用,相信没有谁愿意“抛妻弃子”扔下父母离开,没有谁愿意愿意自己子女作为留守儿童的辛酸。

所以丢荒土地不种是为了所谓赔款那一点点青苗费这也太扯了,造成农村普遍农地抛荒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经济原因,我国耕地务农的经济效益普遍较低,也有很多搞三农而赚钱的,但是那样的人还是太少,而且耕地也不足以支撑我国这么庞大的农民队伍,务农显然不是一个生存的好办法,这才致使大量农民队伍进城打工,以维持日常开销。

而即使在家种地,让耕地不丢荒,那也是及其不划算的,种地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相比较收益远不成正比,因此,哪怕是留守在家的农民,大部分人会选择去附近县城做散工零工也不愿意再去把地翻了耕种。造成这一现象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我国人口基数很大,耕地的平均拥有面积很少,人均耕地少。

2、我国的耕地多为山川丘陵,梯田山地,降雨量等原因,很难普遍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靠着人工种植,粮食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很难更进,不足以支持这么庞大的农民人口基数。

3、进城打工已成农民选择职业的一个方式,跟风的心里致使大量年轻劳动力不愿在家务农,说实话,大量的农民知识水平以及创业心理普遍较低,想在家创业搞经济作物,承担风险和抗风险能力很弱。








野寻最美乡村


我想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种地挣不到钱。现在粮食不值钱,按照我们当地老百姓一般种植小麦玉米两种作物,一般亩产都在1000斤,小麦单价在0.9-1.05元每斤,玉米单价在0.7-0.85元每斤。这样每亩地全面毛收入在1600-1900元。但是每亩小麦和玉米成本都在在400-500元。这样扣除成本,一亩地一年纯收入600-1000元。我们这人均1亩地左右,一家三口人也就是三亩地。一年收入3000元,如何活着?

第二,种地是个重体力活,现在的年轻人一般不愿意干。

第三,现在的年轻人一般从小就上学,到毕业一般都快20了,能够独立种地的很少。

所以,下一步应该鼓励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土地集中到大的种植户种植,农民以土地入股享受分红,这样种植户收入可以提高,农村解放的劳动力可以进城从事其他工作。


山东人8627


十几年前,外出打工的农民还在少数,绝大多数的农民家庭还在依靠种地养家糊口,毫不夸张的说,在那个时候,土地就是咱农民的“命根子”。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外出打工的兴起,农民已由“种地为生”变为“弃耕抛荒”,而且这种现象愈发严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据专家解释,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第一:种地不赚钱,难以维持家庭正常开支

现如今,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价格一涨再涨,种地的投入变得越来越多。但是,粮食的价格却一直持续低迷,农民想要依靠种地赚钱变得很不容易。所以,在种地不赚钱的情况下,许多人觉得还不如外出打工,如此一来,部分未流转的土地也就被抛荒了。

第二:种地的农户年龄普遍较大,缺少青壮年劳动力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少的农耕已经可以由机器替代,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机械化的操作都是半自动式,仍然需要占用不少的劳动力。试想,在家承包几亩地,每年的收益是几千块钱,而外出打工一个月可能就会赚到在家一年挣的钱。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选择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农户已经将种粮变成了“副业”,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外出打工赚钱上。




果多味兄弟


大家好,作为一个农民说起来真心酸,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为什么那么多耕地抛荒,在家里种田是挣不到钱的,特别是我们这里,基本都是种的水稻,没有什么其他的经济作用,水稻田也不多,人平才一亩田都没有,一家才几亩田,收几千斤谷子,也才几千钱块钱,根本不够一家人的开支,还不如打一个月的工,很多人都不种田去打工。打工还靠谱些,还有很多回来创业的,也是笑着回来,哭着走的,农村怎么不抛荒严重,很多网友都说种田不挣钱,更有胜者,有一个网友还说自己种了60亩田亏了2万钱,真是不好想,幸苦一年还亏钱,谁还想种田,我刚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说,今年国家只收5000万吨粮,那多的就不收了吗,搞不懂,难道是不要我们种田的节奏,现在我们这里又把没有住人的老房基地整成田了种水稻。现在头条上又在讲粮食的重要性,而且袁隆平院士还做起了粮食的吹哨人,我们农民希望这个抛荒问题能得到国家的重视,不要把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都磨光了,如果都不种田了,把粮食的主动权掌握在别国手上,到时候吃亏的是我们自己。自古就有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千古不变的古训。说了这么多,谢谢大家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