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國(世界帝國史話)》(尚勸餘)——中篇

《阿拉伯帝國(世界帝國史話)》(尚勸餘)是一本知識點非常豐富的歷史類書籍。按照阿拉伯帝國產生、發展和衰亡的內在邏輯與進程,分上、中、下三篇,系統展現了阿拉伯帝國孕育與發端、崛起與興盛、衰落與滅亡的宏偉歷史畫卷。

中篇 崛起與興盛

阿拉伯帝國崛起於倭馬亞王朝時期,興盛於阿拔斯王朝前期。

661年,阿里死後,敘利亞總督穆阿威葉在耶路撒冷登上哈里發的寶座。穆阿威葉屬麥加古萊氏部落倭馬亞家族,哈里發奧斯曼的堂弟。

穆阿威葉上位後,一改民主選舉的傳統,將哈里發國變為世襲的君主國,建立了倭馬亞王朝。倭馬亞王朝是阿拉伯帝國的第一個王朝,從661年至750年,約存在了90年,共歷經14位哈里發。倭馬亞王朝旗幟尚白,中國史書稱之為“白衣大食”。

穆阿威葉登位之初,只統治著帝國西部的半壁江山,包括敘利亞和埃及。東部的伊拉克則推舉阿里的長子哈桑為新任哈里發,定都庫法。但哈桑懦弱無能、貪圖安逸,拱手將哈里發職位讓給了穆阿威葉。從而,穆阿威葉兵不血刃、輕而易舉地實現了帝國的統一。

680年4月18日,穆阿威葉去世,他的兒子葉齊德繼任哈里發。此舉打破了哈里發民主選舉的傳統,激起了各地穆斯林的憤恨。

首先是伊拉克人群起反抗,他們擁戴阿里的次子侯賽因為哈里發。公元680年10月,侯賽因及其衛隊在前往庫法的途中,被圍困在一個叫卡爾巴拉的地方,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侯賽因的隊伍全軍覆沒——侯賽因之死造成了伊斯蘭教的嚴重分裂,從此什葉派與遜尼派勢不兩立。

侯賽因死後,曾與阿里爭奪哈里發的祖拜爾的兒子阿卜杜拉在麥加自立為哈里發。葉齊德派遣大軍前去討伐,將阿卜杜拉圍困在克爾白禁寺中。倭馬亞王朝的軍隊毫無顧忌地向克爾白禁寺發起進攻,導致禁寺被毀、黑石碎裂……就在這時,卻傳來了葉齊德死亡的消息。

葉齊德卒於683年11月11日,他的兒子穆阿威葉二世體弱多病,繼位僅三個月就死於瘟疫,哈里發政權落入倭馬亞族族長馬爾萬手中。

馬爾萬是奧斯曼的堂弟,登位時已年逾古稀,執政僅兩年,於685年5月7日死於瘟疫,他的兒子阿卜杜勒·馬立克繼位。馬立克在穆斯林歷史上以“列王之父”著稱,因為在他身後,他的四個兒子都擔任過哈里發。

倭馬亞王朝馬爾萬系統治時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達到了頂點。

在東方戰場上,由於當時中亞地區政治分裂、軍隊虛弱,阿拉伯人輕而易舉地征服了中亞。

西方戰場上的征服,比起東方來毫不遜色。在歐洲東部,倭馬亞軍隊曾三次攻到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城下;在北非,阿拉伯人永遠清除了拜占庭人的勢力,成為地中海南岸的主人;佔領了北非之後,倭馬亞軍隊又越過直布羅陀海峽,征服了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隨後,他們又越過比利牛斯山,侵入法蘭西的南部。法蘭克軍隊在圖爾附近拼死抵抗,終於遏制了住了倭馬亞軍隊前進的勢頭——圖爾戰役的勝利,阻止了穆斯林的前進,拯救了基督教的歐洲——阿拉伯軍隊最終沒能實現,穿過法蘭西、拜占庭帝國,橫跨歐洲回到敘利亞。

隨著對外的擴張,大量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入阿拉伯帝國,帝國的統治者也隨之開始了紙醉金迷的腐敗生活。統治階級的腐化墮落、窮奢極欲,以及對人民的無情剝削和專制壓迫,逐漸激起了人民的強烈憤恨。倭馬亞王朝末期,各地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起義。在反倭馬亞鬥爭中,三個主要勢力什葉派、阿拔斯派(穆罕默德先知的叔父阿拔斯的後裔)和呼羅珊人逐漸結成聯盟。領導這個聯盟的艾卜·阿拔斯,於749年10月30日,在庫法被擁為哈里發——阿拔斯王朝的第一位哈里發,就此登上了寶座。

750年4月26日,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在經受了幾天的圍攻之後終於投降,倭馬亞王朝最後一位哈里發馬爾萬二世也在逃亡途中被捕殺。至此,歷時90年的倭馬亞王朝宣告結束。


阿拔斯王朝是伊斯蘭史上最著名和最長久的朝代,從750年建立至1258年滅亡,歷時508年,經歷了37位哈里發。阿拔斯王朝旗幟尚黑,中國史書稱之為“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的創始人艾卜·阿拔斯,執政4年,以殘暴著稱,不惜採取一切殘酷的手段來根除倭馬亞家族。754年,艾卜·阿拔斯因天花死於新都城哈希米葉,其弟弟艾卜·賈法爾繼位,自稱“曼蘇爾”,意為常勝者。

艾卜·阿拔斯在位期間,樹敵眾多、叛亂四起,曼蘇爾上任伊始,平定叛亂,重新統一了帝國。之後,曼蘇爾選定一個叫“巴格達”的村落作為新都地址,經過四年的時間,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後,新都於762年建成。曼蘇爾命名新都為“和平城”,時人叫“曼蘇爾城”,但人們仍習慣通用舊名巴格達,並一直沿襲至今。

775年10月7日,曼蘇爾在赴麥加朝覲途中去世,其兒子馬赫迪繼位。

阿拔斯王朝從第三任哈里發馬赫迪起,到第九任哈里發瓦西格止,達到了全盛時代。

對外關係上,阿拔斯王朝採取“遠交近攻”的政策。為了對付倭馬亞王朝後裔在西班牙建立的後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與西方的法蘭克人結成了聯盟;在小亞細亞,阿拔斯王朝再次對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發起進攻,最終逼迫拜占庭簽訂了每年向阿拔斯王朝貢款的屈辱條約。

馬赫迪執政十年後死去,其子穆薩·哈迪繼任哈里發。哈迪在位時間不長,被他的弟弟哈倫陰謀害死,哈倫遂為哈里發。

哈倫執政期間,擊潰了想要撕毀貢款條約的拜占庭帝國,逼迫拜占庭皇帝簽訂了更加屈辱的條約。

809年3月24日,哈倫在前往平叛撒馬爾罕總督途中,身染重病去世,他的兒子們為了爭奪哈里發之位,爆發了內戰。

經過四年殘酷的內戰,哈倫的兒子馬蒙登上了哈里發的寶座。馬蒙是阿拉伯開明君主中最優秀的典範,在他執政期間,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達到了頂峰。

833年,馬蒙在御駕親征小亞細亞的戰爭中,死於塔爾蘇斯,其弟穆耳臺綏木繼位。自穆耳臺綏木之後,阿拔斯王朝的勢力日衰,穆斯林軍隊對外再沒有發動過重要的進攻。

阿拔斯王朝在完成對外的軍事征服之後,開始了征服運動的第二個階段,即宗教上的征服。帝國版圖內的居民,出於個人利益考慮(避免繳納人丁稅、避免被歧視等),開始越來越多地改奉伊斯蘭教。征服運動的第三個階段是語言的征服,即用阿拉伯語取代被征服民族的語言,這個階段開始的最晚,經歷的時間最長,直到阿拔斯王朝末期,阿拉伯語才成為帝國通用的語言。

阿拔斯王朝極盛時期,農業、工業、商業和運輸業都很發達,帝國經濟一片繁榮,國泰民安。

阿拔斯王朝初期的幾位哈里發還非常重視科學文化和教育事業,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化的基礎上,創造了獨具特色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光輝燦爛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不僅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群星閃耀,貢獻了如《一千零一夜》這樣膾炙人口的世界名著;在自然科學領域,也是人才輩出,在地理學、天文學、數學、醫學等各領域都有諸多著作流傳後世,為後來自然科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阿拔斯王朝初期是阿拉伯帝國的鼎盛時期,帝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生活多姿多彩……然而,在繁榮昌盛的背後,也孕育著各種各樣的危機。

《阿拉伯帝國(世界帝國史話)》(尚勸餘)——中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