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国(世界帝国史话)》(尚劝余)——中篇

《阿拉伯帝国(世界帝国史话)》(尚劝余)是一本知识点非常丰富的历史类书籍。按照阿拉伯帝国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内在逻辑与进程,分上、中、下三篇,系统展现了阿拉伯帝国孕育与发端、崛起与兴盛、衰落与灭亡的宏伟历史画卷。

中篇 崛起与兴盛

阿拉伯帝国崛起于倭马亚王朝时期,兴盛于阿拔斯王朝前期。

661年,阿里死后,叙利亚总督穆阿威叶在耶路撒冷登上哈里发的宝座。穆阿威叶属麦加古莱氏部落倭马亚家族,哈里发奥斯曼的堂弟。

穆阿威叶上位后,一改民主选举的传统,将哈里发国变为世袭的君主国,建立了倭马亚王朝。倭马亚王朝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王朝,从661年至750年,约存在了90年,共历经14位哈里发。倭马亚王朝旗帜尚白,中国史书称之为“白衣大食”。

穆阿威叶登位之初,只统治着帝国西部的半壁江山,包括叙利亚和埃及。东部的伊拉克则推举阿里的长子哈桑为新任哈里发,定都库法。但哈桑懦弱无能、贪图安逸,拱手将哈里发职位让给了穆阿威叶。从而,穆阿威叶兵不血刃、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帝国的统一。

680年4月18日,穆阿威叶去世,他的儿子叶齐德继任哈里发。此举打破了哈里发民主选举的传统,激起了各地穆斯林的愤恨。

首先是伊拉克人群起反抗,他们拥戴阿里的次子侯赛因为哈里发。公元680年10月,侯赛因及其卫队在前往库法的途中,被围困在一个叫卡尔巴拉的地方,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侯赛因的队伍全军覆没——侯赛因之死造成了伊斯兰教的严重分裂,从此什叶派与逊尼派势不两立。

侯赛因死后,曾与阿里争夺哈里发的祖拜尔的儿子阿卜杜拉在麦加自立为哈里发。叶齐德派遣大军前去讨伐,将阿卜杜拉围困在克尔白禁寺中。倭马亚王朝的军队毫无顾忌地向克尔白禁寺发起进攻,导致禁寺被毁、黑石碎裂……就在这时,却传来了叶齐德死亡的消息。

叶齐德卒于683年11月11日,他的儿子穆阿威叶二世体弱多病,继位仅三个月就死于瘟疫,哈里发政权落入倭马亚族族长马尔万手中。

马尔万是奥斯曼的堂弟,登位时已年逾古稀,执政仅两年,于685年5月7日死于瘟疫,他的儿子阿卜杜勒·马立克继位。马立克在穆斯林历史上以“列王之父”著称,因为在他身后,他的四个儿子都担任过哈里发。

倭马亚王朝马尔万系统治时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达到了顶点。

在东方战场上,由于当时中亚地区政治分裂、军队虚弱,阿拉伯人轻而易举地征服了中亚。

西方战场上的征服,比起东方来毫不逊色。在欧洲东部,倭马亚军队曾三次攻到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城下;在北非,阿拉伯人永远清除了拜占庭人的势力,成为地中海南岸的主人;占领了北非之后,倭马亚军队又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随后,他们又越过比利牛斯山,侵入法兰西的南部。法兰克军队在图尔附近拼死抵抗,终于遏制了住了倭马亚军队前进的势头——图尔战役的胜利,阻止了穆斯林的前进,拯救了基督教的欧洲——阿拉伯军队最终没能实现,穿过法兰西、拜占庭帝国,横跨欧洲回到叙利亚。

随着对外的扩张,大量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阿拉伯帝国,帝国的统治者也随之开始了纸醉金迷的腐败生活。统治阶级的腐化堕落、穷奢极欲,以及对人民的无情剥削和专制压迫,逐渐激起了人民的强烈愤恨。倭马亚王朝末期,各地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在反倭马亚斗争中,三个主要势力什叶派、阿拔斯派(穆罕默德先知的叔父阿拔斯的后裔)和呼罗珊人逐渐结成联盟。领导这个联盟的艾卜·阿拔斯,于749年10月30日,在库法被拥为哈里发——阿拔斯王朝的第一位哈里发,就此登上了宝座。

750年4月26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在经受了几天的围攻之后终于投降,倭马亚王朝最后一位哈里发马尔万二世也在逃亡途中被捕杀。至此,历时90年的倭马亚王朝宣告结束。


阿拔斯王朝是伊斯兰史上最著名和最长久的朝代,从750年建立至1258年灭亡,历时508年,经历了37位哈里发。阿拔斯王朝旗帜尚黑,中国史书称之为“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的创始人艾卜·阿拔斯,执政4年,以残暴著称,不惜采取一切残酷的手段来根除倭马亚家族。754年,艾卜·阿拔斯因天花死于新都城哈希米叶,其弟弟艾卜·贾法尔继位,自称“曼苏尔”,意为常胜者。

艾卜·阿拔斯在位期间,树敌众多、叛乱四起,曼苏尔上任伊始,平定叛乱,重新统一了帝国。之后,曼苏尔选定一个叫“巴格达”的村落作为新都地址,经过四年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新都于762年建成。曼苏尔命名新都为“和平城”,时人叫“曼苏尔城”,但人们仍习惯通用旧名巴格达,并一直沿袭至今。

775年10月7日,曼苏尔在赴麦加朝觐途中去世,其儿子马赫迪继位。

阿拔斯王朝从第三任哈里发马赫迪起,到第九任哈里发瓦西格止,达到了全盛时代。

对外关系上,阿拔斯王朝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为了对付倭马亚王朝后裔在西班牙建立的后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与西方的法兰克人结成了联盟;在小亚细亚,阿拔斯王朝再次对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发起进攻,最终逼迫拜占庭签订了每年向阿拔斯王朝贡款的屈辱条约。

马赫迪执政十年后死去,其子穆萨·哈迪继任哈里发。哈迪在位时间不长,被他的弟弟哈伦阴谋害死,哈伦遂为哈里发。

哈伦执政期间,击溃了想要撕毁贡款条约的拜占庭帝国,逼迫拜占庭皇帝签订了更加屈辱的条约。

809年3月24日,哈伦在前往平叛撒马尔罕总督途中,身染重病去世,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哈里发之位,爆发了内战。

经过四年残酷的内战,哈伦的儿子马蒙登上了哈里发的宝座。马蒙是阿拉伯开明君主中最优秀的典范,在他执政期间,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达到了顶峰。

833年,马蒙在御驾亲征小亚细亚的战争中,死于塔尔苏斯,其弟穆耳台绥木继位。自穆耳台绥木之后,阿拔斯王朝的势力日衰,穆斯林军队对外再没有发动过重要的进攻。

阿拔斯王朝在完成对外的军事征服之后,开始了征服运动的第二个阶段,即宗教上的征服。帝国版图内的居民,出于个人利益考虑(避免缴纳人丁税、避免被歧视等),开始越来越多地改奉伊斯兰教。征服运动的第三个阶段是语言的征服,即用阿拉伯语取代被征服民族的语言,这个阶段开始的最晚,经历的时间最长,直到阿拔斯王朝末期,阿拉伯语才成为帝国通用的语言。

阿拔斯王朝极盛时期,农业、工业、商业和运输业都很发达,帝国经济一片繁荣,国泰民安。

阿拔斯王朝初期的几位哈里发还非常重视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光辉灿烂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不仅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群星闪耀,贡献了如《一千零一夜》这样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是人才辈出,在地理学、天文学、数学、医学等各领域都有诸多著作流传后世,为后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阿拔斯王朝初期是阿拉伯帝国的鼎盛时期,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生活多姿多彩……然而,在繁荣昌盛的背后,也孕育着各种各样的危机。

《阿拉伯帝国(世界帝国史话)》(尚劝余)——中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