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皇協軍第四混成旅有多厲害,為何日軍敢讓它去對付楚雲飛358團?

夏目歷史君


皇協軍是日本人專門為了對付咱們的華北的抗日根據地所建立的一支隊伍,人數最多的時候達到了十萬餘人。皇協軍一直到抗日戰爭結束之時還有著55000人之多。不過混成旅這個說法是沒有的,他只是《亮劍》之中臆想出來的。

看過《亮劍》的人應該都知道,楚雲龍的手下有一個營長叫錢伯均,他投敵叛國來到了皇協軍中,他在這裡當上了一個團長,從這裡我們也可以大致的推論皇協軍的一個團也不過和楚雲飛的營的兵力相同,甚至不敵。因為日本人這裡可能也是為了籠絡人心而給了他一個更高的位置。


混成旅是皇協軍根據日軍的編制而編成的,而且這個混成旅的兵力強度和楚雲飛的晉綏軍的358團的實力不相上下,皇協軍的戰鬥力雖然比不上日本的軍隊,但是他們的實力卻也還是有的,但是與楚雲飛的358團比起來還是差點火候。

那為什麼讓混成旅去挑戰358團呢?

我個人認為,日軍在面對強大的敵人的時候他們首先不會用自己的軍隊去犧牲,所以皇協軍混成旅就成為了他們利用的對象,當然混成旅也是一個炮灰隊伍,用他們來消耗對手的實力也是值得了。


司徒歷史


所謂的皇協軍第4混成旅,是一支子虛烏有的部隊。

皇協軍其正式的名字應該是華北治安軍(後改名華北綏靖軍),是1940年日本人以偽華北政務委員會為名義組建的一支偽軍,其主要目的是彌補日軍數量上不足的缺點,以加強對日佔區的控制力度。

皇協軍剛成立時名義上有3個集團軍,不過實際上只有齊燮元手下的5個團,總兵力大約5000人。後來皇協軍逐步擴充到12個集團軍,6萬多人。

但是皇協軍大部分是在河北活動,在山西的主要是偽山西剿共軍的兩個師,駐守太原、武鄉、崞縣,總兵力5100人;偽東亞皇協軍的兩個縱隊,駐守離石、中陽、太原等地,總兵力約3000人,偽綏靖警備隊3個集團軍,駐守歸綏,固陽等地,總兵力約3000人。

我們可以看到,駐山西的偽軍其實不多,而且戰鬥力一般。華北偽軍裡只有龐炳勳、孫殿英、吳華文等人的部隊還能打打,其他基本都是弱雞。更重要的華北的偽軍並沒有混成旅這個編制。

民國時期的混成旅最早出現在北洋軍閥時期,當時由於財力限制,在編練部隊時有時候不足以組建一個師,就先組成混成旅。混成旅一般下轄2-3個步兵團,另配以騎兵、炮兵部隊,大約是半個師的兵力。

但是有些混成旅實力很強,比如馮玉祥的第16混成旅有4個步兵團,算上騎兵、炮兵,其總兵力超過萬人,比一般的師都要強。所以馮玉祥以旅長的身份敢和段祺瑞叫板,靠的就是手裡有實力。

不過在北洋軍閥覆沒以後,混成旅就很少了,至於偽軍裡更是沒這個編制。

抗戰時期,日軍也有混成旅。抗戰爆發以後,由於戰事日益擴大,日軍在佔領區組建了專門用於治安戰的獨立混成旅團。獨立混成旅團和日軍原來的旅團編制不同,取消了聯隊一級,直屬5個步兵大隊,1個炮兵大隊,再加上其他後勤分隊,總兵力大約只有5000人左右。

歷史上日軍倒有確實有一個獨立混成第4旅團,而且負責河北正定到太原這一段的鐵路周邊治安,所以有可能遇上李雲龍和楚雲飛。不過這個獨立混成第4旅團和皇協軍就沒什麼關係了。

所以《亮劍》裡皇協軍的混成第4旅純粹是一個虛構的單位,如果參照當時山西其他偽軍的德行,那麼其戰鬥力應該也很糟糕,對上楚雲飛基本是送菜送裝備。


不沉的經遠


皇協軍是“華北治安軍”的俗稱,又叫華北綏靖軍,總司令是齊燮元。

皇協軍和偽軍其實是兩種“漢奸”。簡單說,皇協軍是為了彌補日軍兵力不足問題而組建的,直接聽命於日軍,協同日軍作戰。所以叫皇協軍!

而偽軍是偽政權建立的,維護淪陷地治安,不用配合日軍野戰。名義上,偽軍聽偽傀儡政府的。當然,廣義上,皇協軍也是偽軍的一種。

皇協軍是日軍為了專門針對華北抗日根據地建立的。皇協軍規模最大時,有13個集團,十萬餘人。等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皇協軍只有55000人!最後,被國民黨收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九路軍。而偽軍人數眾多,有數據說達到145萬人。

皇協軍就是欺負老百姓,替鬼子維護治安的,真是實力非常差!

1940年,“華北治安軍”(俗稱皇協軍)3個軍號稱15000人,其實才5000人。規模最大時,皇協軍有38個步兵團,一個教導團,滿編制不過十萬人!。

一群連自己祖國都保護不了的人,能有戰鬥力?這些偽軍,成團成營的被八路軍消滅。 等到日軍投降時,只剩下5.5萬人。

舉個例子:果河沿戰鬥中,八路軍用了7個連就殲滅皇協軍第四團,順道擊潰第三團和第十團。共計殲敵3600人。。。

在《亮劍》中,皇協軍的戰鬥力就是一個笑話!

李雲龍到獨立團打的第一仗,就是把皇協軍第八混成旅的騎兵營搶了!李雲龍派孔捷帶一個營,奔襲50公里,2個小時就把萬家鎮的偽軍騎兵營端了!李雲龍一下子發了大財,要搞一個騎兵營。結果,還沒捂熱乎,就被旅長給打劫了。。。

後來,在日軍掃蕩時,李雲龍六十多人被鬼子和偽軍圍困在辛莊。日軍第4旅團第22聯隊,外加皇協軍獨一師2團,都沒有困住李雲龍部。日軍還死了一個聯隊長。。。



有前面兩個例子在,楚雲飛看不上皇協軍第八混成旅也是情理之中。而且,楚雲飛遇到的是皇協軍第八混成旅下轄的第三團,還不是整個第八混成旅!

而且,我覺得日軍自己也看不上這個皇協軍第八旅,只是讓他們當誘餌。日軍這次對楚雲飛部進行掃蕩,主要是為了“掩護”錢伯鈞部反水。

錢伯鈞所轄的一營,是晉綏軍358團主力營,有兩千人馬。李雲龍一個團才一千來人。也是因為有底氣,錢伯鈞看不上日軍給的偽軍團長一職。日軍河源憲兵隊長平田一郎很重視錢伯鈞反水的事,日方談判代表甚至答應讓錢伯鈞當團長以上的職務——那就是和平建國軍旅長!

2000人馬的錢伯鈞能偽軍當旅長,那麼一個皇協軍混成旅團能有多少人?雖然很多人都說這個混成旅團有8000人,但是,我覺的吃空餉的很多。按照兩個團一個旅的編制,這個“三團”也不過4000人。

(不過,抗日時期,“偽軍”一個團實編只有五百人的情況很普遍。)

楚雲飛五千人,吃掉虛編4000人的皇協軍第八混成旅三團。我覺得,還是很簡單的。


勇戰王聊歷史


皇協軍是日軍為了專門針對華北抗日根據地建立的。皇協軍規模最大時,有13個集團,十萬餘人。等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皇協軍只有55000人!最後,被國民黨收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九路軍。而偽軍人數眾多,據說人數最多時可達到145萬餘人。亮劍中,楚雲飛手下的一個營長錢伯鈞帶領手下叛國投敵,日本人直接給他一個皇協軍團長的職位,由此可見,皇協軍一個團的人數和楚雲飛的一個營人數差不多,可論戰鬥力恐怕就不敢 “恭維”了。

日軍讓第四混成旅這樣的一支軍隊去對付楚雲的358團。雖說皇協軍第四混成旅雖然是一支偽軍,但是他們的戰鬥力相比其他皇協軍部隊還是不差的,不然日本人也不會把大孤山一帶的清鄉行動交給他們,從皇協軍第四混成旅的番號可以推斷這支部隊是個多兵種合成的部隊,這是一支具有野戰能力的部隊,混成旅是抗戰時期日本人對付華北遊擊勢力來編制的部隊。他們的人員不太固定,但是一般混成旅的人數比日軍的師團要少。一般混成旅的大概只有4000多人,而第四混成旅最多時有8000多人。可見第四混成旅也算是當時日軍手裡的 “一支王牌部隊”,其裝備也優於其他皇協軍。他們杖著有日軍“撐腰”,平日裡飛揚跋扈,為非作歹。其實他們就是日軍的“炮灰部隊”,跟國軍中最為精銳之一楚雲飛的358團打,無疑是“以卵擊石”。



老兵說軍事


楚雲飛畢業於黃埔軍校,手下的358團是一個武器裝備精良的加強團。皇協軍第四混成旅到底敢不敢挑戰358團?首先要分析一下皇協軍的實力及當時實際的戰場態勢。


1940年,華北日軍治安肅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擴大了控制區域。為加強轄區的治安,成立了華北綏靖軍,俗稱“皇協軍”。

皇協軍名義上屬於汪偽政權,但實際指揮權在日軍手裡。皇協軍的兵員主要是被俘或投誠的國軍、土匪武裝組成,軍官基本畢業於日本人開辦的通縣陸軍軍官學校。

抗戰時期的偽軍和皇協軍的編制體系是效仿日軍組建的。像皇協軍的第四混成旅,下轄的是兩個步兵聯隊,由於沒有日軍配製的重武器部隊,所以人數相對要少,大概5000多人。

我們再看看358團的實力,358團下轄3個步兵營和一個炮兵營,全團5000多人。


兩支部隊從人員構成、兵員、武器裝備大抵差不多,358團在重武器當年稍佔優勢,但在指揮官這一項,358團完勝。

那既然處於劣勢,戰鬥意志薄弱,日軍為什麼敢讓第四混成旅去對付實力佔優的358團呢?其實這得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分析。

在《亮劍》劇中,日軍派皇協軍第四混成旅負責掃蕩大孤山附近,主要目標就是358團。楚雲飛得到情報後,隨即做了戰鬥部署,計劃一口吃掉皇協軍第四混成旅。

楚雲飛準備先把偽軍放進來,然後讓一、三、四營進行反包圍,二營擔任阻擊日軍的任務。


楚雲飛佈置完任務,覺得有些不對勁,皇協軍都是配合日軍行動,從來不敢獨自作戰,這裡面難道藏著什麼陰謀?接著發生一件事,引起了楚雲飛的警覺。

戰鬥即將打響,駐紮在大孤山的一營突然聯繫不上,派出的通訊員也沒有消息。楚雲飛覺得情況不妙,一營營長錢伯鈞有可能反水。於是他馬上親自帶著警衛排趕往一營駐地。

實際上事情就跟楚雲飛預料的一樣,錢伯鈞早已和日軍憲兵隊長平田一郎達成了投誠協議。據錢伯鈞自己說,一營是358團主力營,手下有近2000人。

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再看看雙方實力對比,358團除掉一營僅剩下3000多少,而皇協軍第四混成旅加上358團一個主力營,兵力高達7000多人,是楚雲飛隊伍的2倍多。


就在358團處境危險時,事先得到情報的李雲龍帶著獨立團1營、2營過來解了圍,並順手牽走了358團一營的武器裝備,發了一次洋財。最後楚雲飛親手斃了叛徒錢伯鈞。

楚雲飛、李雲龍在大孤山鬧出這麼大動靜,而就在附近的皇協軍第四混成旅卻沒有啥大動靜,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裡面隱藏著一個潛規則,蔣、汪達成了一個協議,偽軍不正面對抗國軍,否則徹底回不了頭。日軍對此沒辦法,也只有默認。

所以皇協軍的工作主要是維護地方治安,配合日軍清鄉,頂多欺負欺負老百姓。這也就是抗日劇中經常看到,偽軍一觸即潰的原因,因為他們害怕秋後算賬。



花木童說史




皇協軍第四混成旅是沒有能力和楚雲飛358團相對抗的,日本人也不可能讓皇協軍第四混成旅去為楚雲飛送菜,那是去送死的。

當時日本人出動的是憲兵隊為主力,以駐陽泉的日軍聯隊為輔,皇協軍第四混成旅不過是配合掃蕩。


皇協軍第四混成旅的部隊只是在前沿陣地牽制楚雲飛的358團,還有一個任務就是監視358團的動向,他們基本上沒有正面作戰的任務。

以皇協軍的作戰能力,是沒有可能打得過358團的。如果皇協軍戰敗了,反而有可能衝擊日軍的陣線,從而影響日軍的進攻。



李雲龍出動了一個營就從皇協軍第八混成旅手上搶到了一個騎兵營的裝備,當然這次進攻的發起有突然性,皇協軍猝不及防被打了個落花流水,但是也反映了皇協軍作戰水平之差。

楚雲飛的358團是一個加強團,有5000人之多。由四個步兵營和一個炮營組成,就是李雲龍的獨立團也不敢隨便和楚雲飛的三五八團掰手腕。

當然皇協軍的作戰水平是比偽軍要高的,偽軍是偽政府的軍隊,不屬於日軍直接指揮,平時也主要負責社會治安,不直接參與作戰。

皇協軍則是按照日本軍隊的編制組成的,是直接聽從於日軍指揮的,裝備和作戰能力都強於偽軍。



皇協軍是由中國人組成的,日本人對中國軍隊是非常不放心的,所以不會給他們太好的裝備,因此楚雲飛對他們的作戰能力也是不放在心上的。

楚雲飛真正擔心的是進攻的日本憲兵和聯隊,所以才約了李雲龍在醉仙樓,大鬧憲兵隊長平田一郎的生日宴會,順便殺死了所有參與圍剿358團的日偽軍軍官。



參與進攻的軍官都死了,因此這個進攻計劃就取消了,楚雲飛不戰而屈人之兵,就將一場大戰給平息了。


但是因為這次是他們兩個團長的私下行動,因此都不敢把消息透露給雙方的軍官,要不然是要被軍法從事的。所以雖然立了大功一件,兩個人也只能偷著樂,但對於兩個胸懷坦蕩的軍人來說,這就夠了。


新知傳習閣


《亮劍》中,楚雲飛的358團是晉綏軍中的精銳部隊。

然歷史上閻錫山手下的晉綏軍在抗日戰爭中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戰鬥力,主要是沒有優秀的將領。就連晉綏軍中的唯一能撐得上門面的名將傅作義都被閻錫山給排擠走了,戰鬥力自然強不到哪裡去。

但是《亮劍》中,358團的團長楚雲飛軍事素養相當不錯,裝備也很優秀,因此358團的戰鬥力遠非一般的晉綏軍能比擬的。

至於《亮劍》中皇協軍,純粹就是日本人手中的炮灰,專業送人頭的。

還記得李雲龍剛剛來到獨立團時,就和孔捷率領一個營的兵力把一個皇協軍的騎兵營一鍋端了,收穫了不少好東西,可惜被旅長給截胡了(旅長笑了,李雲龍哭了)!

還有一次,日軍一個聯隊和皇協軍的一個團把李雲龍幾十人圍在一個小村莊裡,被人戲稱為曲線救國的皇協軍鍾團長竟然判斷裡面有一個團的兵力,這軍事素養可見一斑。

再舉個例子,楚雲飛手下的一個營長錢伯鈞帶領手下叛國投敵,日本人直接給他一個皇協軍團長的職位,由此可見皇協軍一個團的戰鬥力和楚雲飛的一個營戰鬥力差不多,甚至還不如。

所以說,這皇協軍的戰鬥力,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的。即便日本人派皇協軍的第4混成旅,也不夠楚雲飛358團吃的,更何況還只是第4混成旅的一個團。

日軍之所以派皇協軍去,也不是要去進攻楚雲飛,估計也是去監視一下情況。

順便說一下,皇協軍是偽軍的一種,原名叫做“華北治安軍”,其第一任司令為大漢奸直係軍閥齊燮元(當然了,齊大漢奸自然不會承認自己是漢奸的,那叫做曲線救國)。


抗日戰爭時期,皇協軍人數也不算太多,最開始只有5000多人(對外號稱15000),抗日戰爭後期擴編到了55000人,主要是負責配合日軍在華北平原發動大掃蕩,藉著日本人欺壓同胞,是一隻惡貫滿盈的漢奸隊伍。


小鎮月明


皇協軍第四混成旅厲害嗎,在我看來,用八個字來形容再合適不過:“金絮其外,敗絮其中”。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李幼斌版的《亮劍》,環環入寇的情節,讓我們可以真實的瞭解抗戰歷史。劇中,有一段情節是這樣描述的“日軍派皇協軍第四混成旅,對付晉綏軍358團”,那麼,究竟日本派的皇協軍的戰鬥力如何,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皇協軍並不等於偽軍,它的戰鬥力還比不上李雲龍的一個營,日軍派皇協軍對付楚雲飛,其實也是無可奈何之舉。

  • 皇協軍:也叫華北綏靖軍,日軍在華北地區,為了彌補軍力不足的缺陷,協同日軍作戰的部隊,它的總司令是齊燮元。
  • 日偽軍:日本的傀儡政權建立的,維護殖民地的治安,不用配合野戰部隊。
相同點:都是大漢奸,沒有脊樑骨的中國人。

針對華北地區的根據地對日本的反擊,日本軍隊建立了皇協軍,它規模最大的時候兵力達到了13個集團,約10萬多人,抗戰勝利以後,被國民黨收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九路軍。


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會看到欺負老百姓,給鬼子當維護治安的漢奸,除了保安團,就是皇協軍了,它的戰鬥力其實不值一提。

舉個例子,李雲龍在獨立團的時候,丁偉送給李雲龍一個禮物,沒錯,這個禮物就是皇協軍第八混成旅的騎兵營,李雲龍派一個營,2個小時就給收拾了,你說,它的戰鬥力到底強在哪?

楚雲飛的358團,也是晉綏軍中比較厲害的,打皇協軍,那是手拿把攥。

晉綏軍:閻錫山的武裝部隊,屬於國軍戰鬥序列。


在《亮劍》中,楚雲飛算是晉綏軍中的一個好漢,他的358團,也是主力團之一。在對抗日本皇協軍的戰鬥中,也佔有優勢。 楚雲飛想吃掉日本皇協軍第四混成旅,並非信口開河。

楚雲飛,是閻錫山的紅人,手下5000多人,並配有美式裝備,在對抗日本皇協軍佔有優勢。山西屬於日本佔領區,當地的日軍屬於留守部隊,戰鬥力遠比不上一線野戰部隊,頂多和358團一個級別。楚雲飛連日軍都不放在眼裡,更別說那些混飯的皇協軍,所以才有了幹掉第四混成旅的想法。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戰爭年代,不管是你日本帝國主義,還是皇協軍、偽軍,到頭來沒有一個有好結果。


疑今察古幾復


抗日戰爭中,日軍在華北方面軍確實有過獨立第四混成旅團,1939年該旅團的指揮官為百武晴吉中將,1941年為津田美武少將並駐守在山西的陽泉。但是電視劇《亮劍》中的皇協軍第四混成旅是皇協軍根據日軍的編制編成的,雖然人數和晉綏軍楚雲飛358團差不多,其戰鬥力和日軍相比差了一大截。皇協軍的戰鬥力雖然不如日軍,但是在兵力1:1的情況下皇協軍並不處於下風。大家不要以為皇協軍的戰鬥力很差,抗戰勝利後的74軍就補充了許多偽軍。


歷史軍魂


在華北地區的偽軍根本沒有“混成旅”這一建制,完全是《亮劍》作者或者編劇根據日軍的作戰單位臆想出來的,有違歷史事實。“混成旅”這個介乎於步兵師和步兵旅之間的混合編成部隊編制,大多存在於北洋政府的軍閥混戰時期,30年代國民政府進行全國軍隊統一整編時,基本撤銷了這種編制。



而侵華日軍的類似作戰單位稱為“獨立混成旅團”,是為了在華北佔領區對付抗日遊擊武裝、執行重點守備任務而組建的,之前關於“獨立混成旅團”和“支隊”有過專門的回答,不再贅述。山西地區的皇協軍正式稱謂是“華北治安軍”,它真正的旅級編制被命名為“集團”,集團以下是團、營、連、排等各級作戰單位。

皇協軍在1940年正式成立時,編有三個“集團”共15000餘人,平均每個集團約5000人,與民國初期混成旅的規模基本相同。每個集團下轄三個團,團以下按“三三制”編成,但實權掌握在各級日本顧問手中,隸屬於偽“華北政務委員會”,主要任務是維持佔領區治安、配合日軍掃蕩敵後抗日武裝等等,最多時擁有兵力9萬餘人,到抗日戰爭勝利時,華北皇協軍還有13個集團約55000人。



相對於“日本鬼子”的稱謂,華北群眾痛恨地稱呼皇協軍為“二狗子”,其主要成分是原國民黨地方保安團隊、叛變的西北軍和強徵的壯丁,日寇華北方面軍的大部分警備部隊本就是戰鬥力二流的師團、獨立混成旅團,而皇協軍的戰鬥力尚遠遜於這些日軍部隊。

同時,日軍對這些漢奸隊伍也保持著一定戒心,在重武器和彈藥等方面進行了諸多限制,因此皇協軍的戰鬥力非常有限,但欺負老百姓很是在行。冀東抗日名將包森將軍,曾經在一天之內,連續打垮皇協軍“第三集團”的第3、第4兩個團,斃傷俘敵1000餘人,繳獲輕重機槍26挺、步槍700支和10萬發子彈,史稱“果河沿大捷”。



因此,山西境內的皇協軍並沒有“第四混成旅”這個番號,但皇協軍的隊伍裡倒是有楚雲飛的晉綏軍“戰友”,比如1940年閻錫山的晉綏軍輜重兵司令武盡英投敵,晉綏軍第68師副師長蔡雄飛率部也投降日寇,被改編為“東亞皇協軍”,總兵力一度達到3000餘人,主要活動在太原、中陽和離石地區,成為侵華日軍在山西的幫兇。

《我的兄弟叫順溜》裡的偽軍司令吳雄飛,名字恐怕就是由蔡雄飛而來。獨立團趙剛帶隊突圍時,皇協軍那個連的戰鬥力已經體現的“淋漓盡致”。

如果真按《亮劍》中所述,用這樣的部隊去打擊晉綏軍358團,那可真是半斤對八兩,不分伯仲。皇協軍的戰鬥力固然是渣渣,其實閻錫山晉綏軍的戰力也好不到哪裡去,否則不會被鬼子追得西渡黃河逃進陝西。



偽軍中有沒有“混成旅”這級編制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它屬於山海關外的“偽滿洲國軍”,抗戰期間共設有六個“軍管區”,每個軍管區下轄若干混成旅和騎兵旅,比如偽“牡丹江省軍管區”,就轄有一個教導隊、一個騎兵旅和兩個混成旅,但問題是,“偽滿洲國軍”最遠到達的華北地區是冀東,並沒有一兵一卒進入山西。

而華東和華中地區的偽軍,則稱為“和平建國軍”,直接隸屬於汪偽的南京政府,在方面軍以下設置師、團建制,並編有若干個“獨立旅”,也沒有混成旅的番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