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认为对老人来讲,怎么算孝顺?

自由的梦想


孝顺老人,不仅仅在物质上关注,重点在心里上,精神上陪伴,人老了孤独感渐渐浓厚起来,做为儿女要做到几点,一首先顺着老人说话,倾听老人讲话,明知话里不上套,二尊敬,人老了,说话,做事予不如以前,孩子要敬着点,三不用难听,极端话给老听,四精神多呵护些,常陪老人聊聊天,散步,总之,让老人心情舒坦,已做到了基本。


手机用户融德修身


我母亲走了23年了,我父亲走了18年了。这二十几年来,我常常在梦中梦见他们。我怀孕的那年,有一个周末,我躺在床上突然看到我母亲站在我房门口,穿着她平时经常穿的浅蓝色的长袖衣服,只看到上半身。有几秒钟的时间,我眨眼再睁开就不见了。可能是我思念太深造成的幻觉吧?父母亲去世后,我去长沙看病住在锡舅舅家。锡舅和舅妈问我,你是不是把厂里分的水果,牛肉,墨鱼等东西全带回家呀?你是不是利用假期陪你妈妈出去旅游呀?原来我的父母亲常常在亲戚朋友间夸奖我。爸妈有四个孩子,我是最小的。我上面有哥有姐。由于家庭困难,父母亲不想把我生下来。妈妈刚吃一点中药打胎,我大舅妈劝妈妈生下来,说如果是男孩就送给大舅妈。因为大舅妈有三个女儿,特别想男孩。后来亲戚们跟我妈妈说,当初你不想要,看现在对你们多好。我觉得对老人来说,孝顺就是言语行动顺着他,不要顶嘴。经常回家看看,陪老人聊天,陪老人看病,给老人洗澡洗衣服。给老人买菜买水果买衣服鞋子。逢年过节,老人的生日都要提前准备好礼物。没有父母亲,就没有我。小时候他们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长大,我们长大了,挣钱了,不管钱多钱少,对父母亲都要尽心尽力,不能只顾自己小家庭享受。


用户2626003290445


如果是我,最好的就是陪伴,从小我一直都是和我奶奶在一起,那时候一放学就是回家,和奶奶一起上山坎材,一起去农田干活,那时候很开心,我奶奶带我一直到大学毕业,每次她感冒,我都是请假回家陪她一起去医院看病,我奶奶对我很好,我也没有辜负她,当时一心想,在的时候,我一定要好好陪伴她,直走她走的那一天,最后一句话是我的名字,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我永远爱她,希望所有人都能孝敬老人,让她们共享晚年!


玉国的世界


如果是我,最好的就是陪伴,从小我一直都是和我奶奶在一起,那时候一放学就是回家,和奶奶一起上山坎材,一起去农田干活,那时候很开心,我奶奶带我一直到大学毕业,每次她感冒,我都是请假回家陪她一起去医院看病,我奶奶对我很好,我也没有辜负她,当时一心想,在的时候,我一定要好好陪伴她,直走她走的那一天,最后一句话是我的名字,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我永远爱她,希望所有人都能孝敬老人,让她们共享晚年!


lh美好的明天


我们把孩子带到世上并非是经过孩子同意的,所以我们生了孩子把爱奉献给孩子,把他们抚养成人这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老人来说可能都希望孩子孝顺自己,但是怎么做才算孝顺?我是一个老人跟儿子,媳妇,孙女在一起生活。所以首先要承认他们能接受我一起生活这就是孝顺了。至于吃什么和有的时候对我态度不怎么好都不算什么。我认为只要他们一家和睦过好每一天,把孙女培养成人就是孝顺了。在我生病的时候得到关心就是孝顺,当我死亡的时候能把我的骨灰埋在山上某一个干净的地方就是孝顺了


手机用户10323741043


你们认为怎么样对待老人才叫孝顺?

虽然孝顺大家多很熟悉,然而真正的理解,做好,达到孝顺这二个字的意,却是给世人留下了无以计数的遗憾。我自认,无力说清和道明。

在这里,我只能浅谈个人的认知。

孝,是晚辈的责任。顺是长辈对晚辈的要求。

小时候,我父亲经常教导我,长辈在,孝就不如顺,也就是说,孝顺,在长辈在时,其实就是一个字,那就是顺。因为做到了顺,也就是做到了孝。孝尽在其中。当然,至于长辈失德之顺,不在其中。

当长辈失能,去世。孝则是晚辈的责任。晚辈则应无理由的,满足,忍受,服侍,长辈的无理任性,生活起居。尽力的满足长辈的生活需求,和幸福晚年。及去世后的遗嘱,风俗。


用户补懂者


人有千万种,孝有千万条。作为父母并非要求你给入多少钱多少吃。记得有一次去看父母,当时邻居一个叔叔刚好也在,他就问了我什么叫孝。听后我一时语塞,是啊什么叫孝?在农村我没有多少钱给父母,也没有多少好吃好喝给父母。但是只要有无论多少我都不会忘记父母的。思后我对那个叔说,我没能给与爸妈多少幸福,我能做的就是,尽量让父母少生气,这就是对老人的孝。那个叔听后流泪了,估计他心中有他的酸楚。


66一生平安


行善之人,犹如春园之草,未见其长但日见其增。百善孝为先,行孝之可嘉在于自己内心安详!行孝路上不能等,世上最悲哀的情莫过于子欲孝,而娘不在!

行孝是一种传承

子不孝父之过,很清晰的告诉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必须要有孝道文化。那何为孝?“您养我小,我养您老”,由此可见,赡养老人既是一种回报,更是法律规定的一种义务。

对父母行孝,首要的是要保证父母有个独立安静的安身之处。现在城市农村都在安居工程,都将父母们住了几十上百年的房子拆了,有的子女就将父母接到自己家住,并将拆迁款占为己有。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所接触文化的差异,圈子的不同,以及生活方式上的差异,父母喜欢自己独立居住的占大多数。这一点很重要,就像生物一样,对环境不适应,呆在哪儿能舒服吗?

对父母行孝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让父母衣食无忧。目前温饱问题已全部解决,对于穿,子女要充分了解父母的习惯。比如,有一次,我85老母搬家时,把内衣搞丢了,让我去找。由于实在找不到,我就让媳妇按自己穿的标准给妈妈买二套。那知第二天,老娘打电话来了,说穿不惯,要那种宽松型的。

我只有让媳妇带着老娘,到她经常去的镇上重买。价格比之前的便宜好多,但她就是喜欢!所以,行孝时,千万别随意改变父母的习惯。

行孝就要让父母精神富有

相信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好长时间回家一趟,父母会把本村人家的一些事,逐一与你分享。说句心理话,有的真与自己无关,但作为子女应该怎么办呢?我每次都看着父母听他们讲;而我三哥脾气暴躁,每次都来句“别烦了,以后这些无关的事不许说”,结果时间一长,父母就喜欢与我唠叨唠叨。你想,父母单独居住,见到子女回家,不说所见所闻的琐事,还能像小时侯一样训斥你吗?

体会之二,就是若是父母知道子女在外做事不顺利或遭遇某种不测,会食不安睡不香,甚至有时天不亮摸到子女家问长问短。所以,做为子女,在父母面前报喜不报忧,似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行孝就要让父母尽量远离病痛

风风雨雨几十年,恩恩爱爱一辈子。由于三观差异,父母辈们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对某些事情的处理,肯定与我们有差异。但有一点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希望得到子女们的理解和尊重!

对于父母,我们家姊妹六个的共同约定是:不允许哪家让父母生气;父母高兴到哪儿玩随意;关于赡养问题,不设指标,钱多的就多出,少的就少出,甚至可以不出;必须尽最大可能让父母远离病痛。

像2019年11月,老父亲突然由于劲椎间盘突出,导致右膀子疼痛难忍。特别是医院回绝手术后,那种不能让老娘眼睁睁疼死的焦虑,真是无言表达。当时,全家人讨论,准备了二种方案:一是用已有成功例子的中药热敷;二是到南京中医药大学请刘教授“穴位注射中成药”。好在第一套方案就解决了问题。

治好后送母亲回家时,春节前给母亲送节礼时,妈妈的那句“谢谢”,让我既兴奋又难忘…


红蓝推演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此生只剩归途。

父母在的时候,不管你是健康还是病弱,也不管你年纪有多大,总觉得还有人帮你顶着一片天,但父母不在了,一切都只能自己撑着了。

五不责”:

1. 不埋怨父母的无能。

总抱怨父母无能的人,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因为自己的无能,便只能责怪父母的无能,这是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父母的懦弱行为。

人,总是不完美的,父母生你养你,已经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了,如今你能健康地成长,已经是一种莫大的恩赐。

所以不要去抱怨“你应该是怎么样的父母”,而要告诉他们“我接受你给我的一切,感恩你们。”

2. 不嫌弃父母的啰嗦。

“多穿点,外面冷”

“多吃点,别饿着”

“下班了没有,我给你煲了粥送过去”

“别总吃外面的快餐,不健康”

“别刷手机了,早点睡觉吧”

“都跟你说了,你怎么不听啊”……

从早到晚,父母的这些唠唠叨叨,你是不是都听到耳朵都生了茧呢?

你总嫌弃父母太过唠叨,但你有没有想过:

在这个世界上,还愿意唠叨你的人,一定是最关心最爱你的人。

当有一天,父母变得唠叨了,你一定要多些耐心。

因为他们变得越来越老,也越来越小,他们只是希望你多花些时间陪伴他们,听他们讲述生活中的琐碎而已。

3. 不抱怨父母的抱怨。

年纪大了,我想你一定听到过很多来自父母的抱怨,像是:

“年纪大了,赶紧找个人嫁了吧!”

“趁爸爸妈妈还年轻,赶紧生个大胖娃,爸爸妈妈还可以帮你带带”……

催婚、催生,来自父母诸如此类的抱怨,总是在无形中给我们巨大的压力,于是我们逃避、我们埋怨,甚至因此跟父母大动干戈。

但就像我们开头说的,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父母催着你结婚生子,无非是因为他们比你更清晰地看到你的未来,他们害怕自己离开之后,只剩下你一个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所以,别去抱怨父母的抱怨,多跟父母沟通才是解难良方。

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你过得不好,父母比谁都心疼。

4. 不抱怨父母的迟缓。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让人很是心痛。

儿子在城市买了一套房,便把自己的妈妈接了过去。

妈妈住过去之后,非但没有享福,反而成了“保姆”,揽了全部家务活。

最可恨的是,儿子跟媳妇不但不感激,还怪罪妈妈的动作太慢,每天下班回来没能吃得上饭。

人性最可怕的恶,便是不懂感恩。

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5. 不抱怨父母生病。

生老病死,注定是人无法躲避的自然规律。

当有一天,父母病了,试问下自己能做到多少呢?真的是久病床前无孝子吗?

当然不是。

大连有一位孝子,名叫王希海,他用了26年的时间无微不至照顾植物人父亲,为了父亲一生不娶。

镇江句容乡村有一位女教师王有珍,在临近退休之际,不幸遭遇车祸,高位截肢,王家三姐弟接力照顾母亲22年。

连邻居都常常赞叹:这么多年了,王家始终窗明几净,欢声笑语,没有一点瘫痪病人家里常有的怪异和阴郁。

这些生活中真实的例子,无不告诉我们:久病床前是有孝子的。

回想一下小时候,我们哪一次生病、哪一次受伤流血,父母不是担惊受怕,整夜整夜不能寐?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大曰情感驿站


清人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写道:"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

孝是中华民族提倡的传统行为。儿女应该对父母敬孝,听从父母的安排,孝顺养育自己的父母。

儿女真正对父母亲孝顺的话,做到以下几点就算是孝顺:

一、听从父母的话。父母亲对儿女说的话,都是为了儿女好。有时在儿女面前絮絮叨叨,儿女听到就是。是与非自己静下来分析分析。

二、未成家前。儿女未成家前尽量不要给父母添麻烦。假若你在外惹事生非,会给家里带来灾祸,父母将视你不孝。

三、成家后。儿女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是同城的,应该隔三差五的来家看望父母,多陪父母,并下厨为父母做做饭。把孙孙带来,父母会很高兴。儿女没有生活在同城的,应每周电话问候或视频与父母聊聊天,关心关心父母的身体是否康健,问父母需要什么,儿女都会办到。

四、不顶嘴。有时候父母年龄大了,爱唠叨。不管父母说什么,你听得进就听,听不进左耳进,右耳出,切记不要顶嘴。

五、儿女心意很重要。父母很看重儿女对自己的孝心。譬如说:父母的生日。儿女送一份生日礼物父母将会高兴;逢年过节送父母一个红包、为父母梳头、洗头等,父母将会开心,情绪大好。

以上五条能做到,就是对父母敬孝、孝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