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可以直接练行书吗,需要多少年练好,会不会得不偿失?

大器书法幽默风趣


泻邀。

作为农村人,端起我的82年白开,点上一根小烟,然后来回答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提的相当好,足见题主是个会思考问题的人,是个不懂就要问的好孩子![惊呆]

答案是可以的。

可以的。

可以的。

楷书枯燥,很难让人产生兴趣。

行书带感,容易让人迷上书法。

刚学书法的时候,能写出笔锋,是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尤其是把笔锋拖得老长的时候,那心情最爽[捂脸][捂脸][捂脸]

书法要靠兴趣支撑。很多人练几天之后,笔还不知道丢哪里去了。

产生兴趣,养成习惯。

做到每日都要写写字,一天不写字浑身难受。

之后,还有很多关卡和瓶颈。需要不停提高[得意][得意][得意][尬笑][尬笑][尬笑]

第一大瓶颈:点画结构关

第二大瓶颈:笔力,质感

第三大瓶颈:节奏,情绪

第四大瓶颈:去俗气

第五大瓶颈:广学百家,独成一家。形成自己书风,写出自己面貌

第六大瓶颈:自然。抛弃一切束缚,万法无法。

只有到达万法无法的书法家,才是真高手。

这法,那法,鬼法。

像风清扬洪七公那种高手,哪还需要招式套路,抬抬手打飞一片泼皮,跺跺脚震飞一众武林高手[尬笑][尬笑][尬笑]

能达到万法无法的顶级高手,我看只有颜真卿吧[得意]

那么问题来了,各位看官大爷们达到哪个层次了?

可否一起讨论讨论?









黄九变书画


书法可以直接练行书!回答是肯定的。如果形象比喻的话……学习楷书如人的站立,学习行书如人的行走,学习草书如人的跑步。学习书法因人而异,可以直接练习行书,也可以先练习楷书再练习行书,甚至也可以先练习草书。一般来说,年长一些有一定的阅历后,直接练习行书更有优势!从理论上讲,书法界有很多书法家如张旭光老师、宋民教授等都有诸多理论的阐述;从实践上看,很多书法爱好者都是从行书练习开始的,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如雨后春笋,也取得明显成效!如果是小学生的话,一般来说先练习楷书再练习行书为宜,如果对行书很有兴趣,也可以先练习行书,如赵孟頫行书。成人一般先从王羲之行书《圣教序》练习,然后再练习《兰亭序》等。成人用心用功一年就可以看见成效了,小学生需要时间长一点慢慢练习打好基础。不管时间长短,只要努力坚持,一定会成功!我向大家推荐辽宁师范大学、书法研究生导师宋民教授的《行书教程》,这本教程一定会给您学习带来很多惊喜;另外,我的行书《巾帼英雄》是昨天三八妇女节送给战‘疫’第一线的女英雄们的,请您多多指教啊……




山海堂未来


我是新堂,一个热爱书画艺术的书画人,对于你的问题,我分享下我的看法。

我最近一直在致力于推广《兰亭序》的正确学习方法,看完我的回答应该对你有帮助。

我的老师就曾经说过一句话:初学者其实没有规定就要学楷书的。换句话说,初学者除了学习楷书作为入门,其它书体也可以学习,这个前提是要有正确的方法。经过我多年的实践,我也得出了自己的一些感悟。下面分点论述。

第一,初学者首先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认知。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当然需要写字,但是写字并不是书法的全部,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必须明白这一定,对于后面的学习乃至长远的发展都有莫大的影响,这正如种子播种,定位不一,长出来就差很远了。

第二,选择自己喜欢的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首先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兴趣点出发事半功倍。喜欢行书当然可以学习行书,但是回到前面讲的,需要有正确的方法,不然容易走弯路。

第三,选择书体,需要有相应的方法,最好能有好的老师引导。不同的书体,作为入门,都有各自的特点,方法上就不一样了。最好能有老师引导,这样是最好的。

第四,《兰亭序》正适合你的入门。我学习书画多年,对《兰亭序》更是感受颇深,它字体在行楷之间,用笔千变万化,确实入门、进级、出帖等的良方。

讲到本质上,学习还是以方法为前提,没有好的方法,什么学起来都吃力不讨好,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新堂的艺术生活


对于这个问题,我简单谈下我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说到书法可不可以直接练习行书的这个话题,那就得看你想往哪方面发展了。

我这样讲,如果你想在书法领域有所成就或者取得一定的成绩,那还是建议你走传统的路子,如果说你纯粹为了修身养性或写着娱乐,那直接写行书也未尝不可。

为何很多人都不会建议一开始就学行书呢?其实苏东坡曾讲到过“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意思就是说,这个学书法就跟人学走路一样,楷书好比是人站立,行书好比人走路,草书好比人奔跑,哪有不会站立就先去走路的道理?

其实,我们学书法,楷书就是基础,没有楷书的基础我们写出来的行书是散漫的是漂浮的,最起码我们要掌握好楷书的基本笔画,这个过程一般是不可颠倒的,这也是历代书法家公认的一个事实。

所以我时常劝告初学书法的朋友,大家不要急于求成,书法是实实在在的笔下功夫,您的功力决定着您的水平,你的学习方法同样决定着你取得的成绩,我们要想有所成就,如果不按正确的步骤行走,那到头来只能白费功夫了!


墨香阁书法讲堂


我是听雨草堂主人,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学习书法是否可以直接从行书开始?我认为是可以的。

书法老师教学生,一般都会从楷书学起。先学楷书,可以让初学者熟练地掌握字的基本笔画和间架结构。掌握了这些汉字书写的基本技能,再学习行书就容易多了。所以,人们都认为练习楷书,被作为研习书法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课程。

多数人认为,楷书没写好,行书肯定写不好,强调初学者在基础没打好的时候,不要有太多的想法。但我认为,事情并不是绝对的。在我国的书法历史上,楷书的鼎盛时期是在唐朝,而早于唐朝的魏晋时期行书就已经写得非常成熟了,可见,并不是楷书写的多么精,行书才能写好。而且,就算是先练习楷书,等到日后学习写行书的时候,楷书的一些笔法和基本笔画的书写方式在行书里也不能全部得到应用,因为楷书和行书的用笔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如果书写者有一定阅历,感悟能力强,有一定的天赋,又非常喜欢行书,这种情况下,可以绕开楷书直接学写行书。

绕开楷书直接学习行书,并不是说练习者在学习中可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而是要首先选择一位古代书法家的字帖,老老实实的,原原本本的进行临摹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从古代书法家的法贴当中不断汲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

当然,如果能够先练习楷书,然后再学习行书,采用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书法的方式是最好的了。

如果年龄稍长,耐不住寂寞,想直接学习行书,我认为,也是未尝不可的。

个人观点,谨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听雨草堂主人


我个人认为可以直接练习有以下原因,先说一说传统的认为学习书法的步骤学习书法的步骤

在这里还必须说明以下一个观点,有人说没学会走就想跑,我们不放想一想,孩子学步时是先会跑的还是先会走的,仔细一想,发现孩子是先会跑的,因为跑起来没有那么多限制,不像走,要稳,要一步一个脚印👣,这也说明了楷书的规矩比较多,书法的字体源流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学习书法是按

照这个源流来学呢, 还是从任意一种开始学起呢?

学习书法的步骤和学者的目标相关。如果是同时兼学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

那么可以按照字体发展的源流来学习, 因为“书画同源”, 这样可以先把中锋线条

练习过关。

如果是专修书法, 特别是想尽快写一笔好字, 那么, 我们的建议是:

一、学习书法可以先从楷书入手, 因为我们现在通行使用的规范汉字是用楷

书定型的。

楷书的笔画最全面。但如果有特殊的爱好, 也可以从楷、草、隶、篆、行任

何一种书体人手。写楷书要先写大楷, 大楷写到一定程度之后, 再写中楷, 中楷

写到像样了。最后再收敛为小楷。大楷最好从颜体入手, 中楷最好从欧体人手。

小楷要从钟繇、王羲之的书帖入手。

二、学习楷书之后, 再学行书。

学习行书与学习楷书有一点不同, 就是楷书要先练大字, 然后练习中、小

字, 而学习行书要先练习较小的字, 然后练习大些的行书。

三、学习行书之后, 再学习草书。

学习草书, 宜先学章草, 练习章草等于是从草书的根源入手, 可以熟习草书

的来历。

四、如果您想学习隶书, 最好先练习篆书。

学习篆书然后学习隶书, 隶书方能写得有古意。

所以说,我们学习书法可以直接从行书入手,然后我再说一说怎么写行书的

行书, 又称“行押书”, 也称“藁书”, 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楷书稍加连贯, 点画略带呼应, 就是行书。行书写起来比楷书快, 又比草书容易 识认, 所以是应用最广的书体。

唐代张怀璀在《书议》中说:“夫行书。非草非真, 离方遁圆, 在乎季孟之 间。兼真者, 谓之真行:带草者, 谓之行草。子敬之法, 非草非行, 流便干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中间。无藉因循, 宁拘制则; 挺然秀出, 务于简易:情驰神 纵, 超逸优游; 临事制宜, 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 润色开花, 笔法体势之 中, 最为风流者也。”行书是众多的书体之中最得人喜爱的一种书体。它既实用, 又美观。写起来便捷, 看起来自然、活泼乃至潇洒, 还容易辨认。既能记事又能 抒情。行书有不激不厉的流动美, 犹如音乐中如歌的行板···

行书究竟产生于何时? 近代众多学者看法不一。

我们认为行书产生于楷书的同时或略早于楷书。试看近年来在西安出土的“桓帝永寿二年瓮”上所写的行 。草, 可能是出于当时工匠之手, 浑厚质朴, 颇有流动之感。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行 书, 由于刚从楷隶脱胎而出, 体势上保留了很浓厚的隶意, 而真正的行书至东晋

时才成熟起来。

卫恒《四体书势》云:“魏初有钟(繇)胡(昭)两家, 为行书法, 俱学 于刘德昇, 而钟氏小异, 然亦各有其巧, 今大行于世。”从秦代竹简, 西汉竹 简、帛书, 魏晋历史资料和墨迹看行书的萌芽, 可以远溯至古隶时期。行书的 成熟、完善, 当推至魏晋之间。北朝书论家王愔云:“晋世以来, 工书者多以行 书著名。昔钟元常善行押书, 尔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由此可见行书的 源流。

历史上著名的行书有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

天下第四行书———伯远帖

天下第五行书———韭花帖

天下第六行书———蒙诏帖

可以简记为 兰祭黄伯韭蒙(拦鸡黄伯就蒙)


姚若兮


书法一学,是谓博大精深,易学难成,更遑论精到成家。

犹不可道听途说,随心所欲之言。

不管是什么技能学问,用于浅尝聊之,涉猎博闻,以助谈资,则从何入手,皆无不可。

但是,若期学有所成,必须遵循认知学习的规律不可,且此规律并非无根无据。乃是前辈方家,呕心沥血穷数十辈心血走过的道路门径。

古习书法,除少数大家,专一为之。大概为读书人必经之路。初识文字,朗诵熟练,则习描红,读写识字,与现今当无不同。

毛笔为前代书写必备工具,越千年以上。

学书法,临摹之法由来久矣。

近代硬笔开端,西风东渐,书写便利,改变了写字的习惯。

时代沿革,日新月异,出现了不少投机取巧的言论。不外乎急功近利以求速成。

若果是仅求书写便利,学习就不必拘泥,易写易用,行楷各体皆可入手。

如果是,当成书法研习,求有所成。当然不能信马由缰,随心所欲。由楷书入手,学习书法,当属定论,自是有道理可循,并非一家之言。

没有楷书的认真学习,文字间架不稳,结构不清,笔画不精。如何进入到,行草楷隶諸体,何谈渐进深入之途?

行书入手,不知间架之正,何来转折倚侧?不知结构之整,何来变换之姿?不知笔画之规,何来省减回环之妙?

行书入手,弊病极多,多流入草率油滑,江湖做作之流。

人云亦云,道听途说,害人匪浅!

书法,不平心静气,痛下扎实功夫,希寄有成,实是镜花水月,痴人说梦。

入门楷书的分类与选帖也是重要的一步。

历代书家楷书名帖很多,依据个性特征,大致分为四类。

晋人楷书,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楷书著作为代表。小楷居多,潇散有韵,法度天成,神气内敛。因为字体娇小,不适合做初学范本。

初唐楷书,以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的楷书著作为代表。其中以欧体最为谨严。

中晚唐楷书,以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著作为代表。蔚为大家,垂范久远。

魏碑楷书是北魏前后书风附近的摩崖石刻、墓志碑版石刻的总称。雄强恣肆,骨力洞达。

四类楷书皆有入门的佳帖,但是作入门之用,尚需精选。

晋楷乃楷书之源,古法齐备,学之不致低俗,但当前见到的晋楷为小楷,一入手就学小字,初学难于把握。

初唐楷书属正路,它们的结体都已非常完满,但留存至今的属中楷,年代旷远,漫焕难辨,起笔收笔处欠明晰,难度也大。魏碑形体俱佳,体魄雄强,韵高气满,但碑石残缺,失于笔墨气韵。初学对残缺与点画分辩不清而难以揣摩。

通常来说,初学书法最宜中晚唐楷书入手,一则均为大楷,笔画明晰,二则碑上残缺较少,不会呈现误差。且有书家本人墨迹留存考究。

大致有颜鲁公《麻姑》诸帖,柳公权《神策》《玄秘》,欧阳询《九成宫》帖等。以为开端。











蜃海楼


你好,我是小温狗的王叔叔,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不建议从行书入门,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行书自然是好看的,但如果一开始就练行书,写字很容易飘,再想回头写楷书,恐怕就控不住笔了。

二、楷书对笔画和间架结构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想把它写好,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就有些不学无术还沽名钓誉之辈,弄出些“丑书”和“江湖体”这样乱七八糟的文化垃圾,因为这可以掩盖他们基本功不扎实的缺点。

三、练书法要坐得住冷板凳,先把楷书写及格了,再练其他书体,自然是水到渠成,得心应手了。





小温狗的文艺社


学习书法练习行书,绝对是可以的。因为我个人经过多年的学习,我觉得学习书法从不管哪个书体入手都是可以的。真、草、隶、篆行,不管哪一个书体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突破点,进入学习。

学习到底需要多长时间?这个话题就有点大了,因为在书法中有一种永远能攀登前进而不能到巅峰的事实情况,再者,每个人的天赋和领悟也不同,学习环境和条件也不同,但是我坚信只要你进入学习,一定是会有进步的,因为你已学进去以后,你总感觉到还有你要学习的东西,还有你进步的空间,这要看你要达到什么水准和要求。

总而言之,学习书法最好是能找一位书法老师,因为他们走过了很多的路,包括弯路,他们一定是非常有经验的这样的话,你的学习进步可能很快,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主要是有一个传承叫新传手教,这样的话,你会进步很快,也许有两三年你就会取得很大的成绩,以上是个人拙见,如有不对的可以进行批评指正。





书法镜子老宋


直接回答问题,书法当然可以直接写行书。不要被书法两字吓倒了,专家们给书法下了一堆定义,高深莫侧的理论让人望而却步,很多都是入门以后提高书法水平可供借鉴之用,如“晋人尚质”“唐人尚法”“宋人尚韵”让人云里雾里的,什么“书不宗晋,终归野道”让人不知所云,“取法乎上”让人不敢动笔,”碑帖兼通”是要用笔还是用刀写字?

各行各业入门方法不一,人生百态,什么特长,什么专才的人都有,兴趣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对文字,对书写有兴趣才能主动寻其乐趣,激发内心的欲望,选择哪种字体书写,当然从最喜欢的那种书体入手。

行书是中国人最热爱最常用的书体,易认,易写。各种书体有各书体的特点,孙过庭云:“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简而便”。行书集各体优势,没楷书呆板,没隶篆难认,没草书夸张,所以被时人推崇,一般讲写字,都是讲写行书汉字。

行书灵动优美,易认易写,但真正把行书写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历代没几个行书大家,数二王,赵孟頫,苏东坡几位。

上面只是讲书法入门,但要提高书法造旨,写得专业,不但行书要会,其它各体也要兼工并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遍临诸贴,心悟手从,下笔无滞,终得书之妙法。

谢谢关注洪福书画

抖音:hf19981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