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忘带红领巾,就要被罚款5元!老师这样的做法对吗?

18568637133


我只想去学校门口卖红领巾!

我家已经挂满红领巾了。一个多学期已经买了十几条红领巾了。为什么总是到了学校门口才想起来没带红领巾呢?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故意的。

奖励钱的做法,好吗?

我们先不讨论罚钱的事情,很多家长会采用奖励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你们觉得这是一种好办法吗?

我和很多朋友都讨论过这个话题,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方法。短期内会见效,但长期是祸害

作为父母,需要有长期是视角来养育孩子。例如:今天奖励5块,明天奖励10块,以后会变成没钱不办事,一开始还会好好的做,很快就会偷懒,但是胃口却越来越大。而且钱是好东西,相对的是:它的危害也越大


那么应该采用什么办法呢?

应该采用及时的语言和行动鼓励、赞扬。你会发现,你最认可的朋友,并不是平时请你吃饭最多的那个人,而是精神上你最认可的那个人

。所以,你懂得。

采用罚款,合适吗?

我觉得这是最糟糕的办法。

1、孩子没有赚钱的能力,你为何罚孩子钱。你是什么意思?

2、教师是教育工作者,除了正常途径以外,应该远离钱这个东西,特别是与学生、家长之间,难道你不明白吗?

3、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而不是金钱观,否则,这不是在育人,而是在害人。

老师在学生心中的位置是如此之高,对孩子的惩罚可以采用很多很多的手段,一定要和钱扯上关系吗?

欢迎大家参与评论,你觉得合适吗?


朱文亮谈家教


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对的。

记得,儿子在上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回来问我要钱,说他要交罚款。

我问他,是什么罚款?

他说他忘戴红领巾,要交罚款10元钱。

我问他,没戴红领巾为什么要罚钱呢?

儿子说,他们老师在班上讲,“咱们班常有同学忘戴红领巾,学校已经扣了咱们班好多班级得分,而扣的这些班级得分最终都要算成班主任的津贴。如果谁以后再不戴红领巾的话,扣的这个钱就你们自己出”。



我对儿子说,你自己犯错了就要为你的错误付出代价,这也是应该的,今天这个10块钱我可以替你出,但是如果你以后再要是忘记戴红领巾,那扣罚的钱你就自己想办法不要再从我这里要。

我这样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想引导孩子,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知道自己犯错了是要付出代价的,争取以后再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实际上,我并不认同老师这样的做法。

这种做法充满了功利导向,并不利于孩子的教育。有不少孩子丢三落四,忘记佩戴红领巾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仅靠罚钱进行惩诫教育是达不到根本的教育目的的,反而会传导出一些不正确的教育价值导向。



出现孩子忘戴红领巾现象,关键是如何做好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孩子真正能从内心懂得佩戴红领巾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并且能够很好的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教育探微


幺妹的儿子幼时很是调皮,若没有达到他的要求,那将是毫无安宁可言。不知何时起小家伙变得不可思议起来。

比如,有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在他眼前出现时,只见他两眼发亮。显得有点羡慕别人。为了判断这眼神妙处,幺妹私下的买了一条红领巾。

有一次她带着儿子途经少儿玩具店时,调皮的孩子挪不动脚步了,高低要买了变形金刚才能了事。无任幺妹说破嘴皮也不济事,她突然想起手袋中的红领巾。于是就很慎重的拿出来,,,孩子徒然见到这令人神往的红领巾,一下子就规矩起来“妈妈,我听话。我是一个好孩子,请给我带上红领巾吧!”那阵式,不亚于正正规规的小学生宣誓。说完还举手行礼。孩子的妈妈见到红领巾能占驻儿子的心灵,很是叹幸。于是就因势利导地给儿子慢慢讲起不再买变形金刚的理由。“你知道家里的玩具都摆放不下去了,而且变形金刚的种类我们都有好些是不是?如果我们再买几本看图识字,是不是更好?”小家伙立马附和说,“是呀,妈妈说得对!”

这就是三四岁小孩子的故事。

谁知两三年后,这小男孩正式入学了。有一次中午放学回家吃饭,然后再去上学。

由于这小子个头比较大,让学校值班的学哥学姐挡在了门外。急得他一头雾水,因担心迟到,他问值班的同学为啥不让他进校?值班的同学慎重地说,“你没佩,戴红领巾,不能进校。”听完这话,他急火急燎地赶到学校附近的小卖部,为自己购买了一条鲜红的红领巾。戴上后,竞然堂而皇之地走进了校园,安稳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不一会儿,上课铃声响起,当老师走进新学生的教室。一个佩戴红领巾的孩子,完全把老师整懵了,,,

至于对学生在校忘戴红领巾,该班老师罚5元的做法有待推敲。

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够当批准为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首先是有荣耀感,再就是比其它同学优秀的标志。学生也许自理能力差点,有点丢三拉四。在家里,家长就是第一教师,要督促孩子学会一点自理。

在学校,老师应该以说教来使学生重视佩戴红领巾的荣誉感和习惯。这样以后,让学生们在佩戴红领巾的时候会更规范自己的言行。相信红领巾是由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像征,是五星红旗的一角。对于忘佩戴红领巾而罚款五元,让人觉得神圣的标志变得如此廉价,有藐视它的岐义。


尚巾善珠


老师这样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



学校对于学生所做出来的一些规定,由老师负责监督执行,在这中途学生要是有什么违规现象,老师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我们学校亦是这样。



记得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学校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统一着装,穿学校定制的校服。由于大家都觉得学校的校服款式太过于的老旧,于是穿的人就很少。

学校的管理者们看到这样的情况之后,便要求各班老师负起责任,严格要求学生必须穿校服。可是一段时间过后,效果还是不好。



最后校领导们就制定了一项政策,即:只要哪一个班级的学生没穿校服来上学,就要向本班班主任罚款二百元,以示惩罚。

随着罚款力度的加大,老师们也承受不起了,于是就要求违规的学生负担罚款的一部分,这样实行以后,不穿校服的人就渐渐的少了。

最后:老师的这种做法虽然是错误的,但这也是出于一种无奈的选择,才这么去做的。我们应该理解老师的苦衷,毕竟谁的钱挣的都不容易。无论如何,老师还是应该尽快的改正这种不好的做法,采用更恰当的方式来管理学生。


行止将将


在我的印象里,不遵守学校的纪律,被老师罚款,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记得我们读高中的时候,只要违反了学校的相关规定,比如上课迟到了,被校领导抓住了,就会给班级扣分,老师说,班级的得分关乎他的收入,所以,他就扣我们的钱,当时是老师真收学生的钱,但一般过了半个月左右,老师都会归还,老师于心不忍吧。

现在我家孩子读小学,从来没有发生过因不遵守学校纪律,被罚款的事情,如果真要这样,估计我应该交了不少罚款了吧,哈哈!现在的老师都不敢碰钱,孩子班上需要购买书籍,家长提出交钱给老师,让老师帮忙代买,或者收一些班费,用于学生搞活动,老师都不同意。

我觉得孩子没带红领巾,罚款5元,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与开车违章缴费有些类似了,钱不是孩子赚来的,你罚了他,他也不知道心疼,所以,起不到教育的目的。


沛泽妈读心理


我儿子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现在是大一。在灰色的高中,五元钱算什么?,自习课闹肚子请假去厕所,得要10元。每次请假都要10元,难道这样的做法对吗?孩子真的闹肚子啊!,这样的制度比五元钱更恶劣,这就是现实的高中,灰色的高中体质。


小米老师带你学好数学


非常不对!

红领巾是孩子的荣誉,加入少先队员,是孩子的光荣;如今没带红领巾,却变成了被罚款的凭据,成了耻辱!

对于一个孩子来讲,罚款5元不是小数目,不仅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也会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



现在的某些学校和老师太奇葩了:

女生化妆,就让男老师给排队洗脸,美其名曰“卸妆”;

学生带手机,就让老师一个一个地给砸烂;

学生没倒垃圾,就让学生吃掉,以至于孩子们住了医院;

学生打架,老师不是赶快喝住,而是用手机照相、拍视频;甚至生怕孩子们不打下去,拍不好视频;

…………

如此天下第一损招,竟然出在了代表文雅、文明、文化的学校!

这样的老师,还谈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简单、粗暴,让人无8法理解,无法接受,无法忍受!



学生忘带(戴)红领巾一次,就被老师罚款5元;那么,老师忘记穿正装一次,是不是就该被学生罚款500元?

老师正确的做法是——

第一——

班里平时多准备几条红领巾,可以用班费购买或订制。

第二——

对于忘带(戴)红领巾的学生,老师一定要批评,指出不带红领巾是不对的;让他承认错误,保证下不为例。

第三——

拿出平时班里准备的红领巾,让他戴上。

第四——

“罚”这个学生上课间操的时候,让他站在班级队伍前领操。



如果是下午忘戴红领巾的,那就“罚”他放学的时候,让他给集合队伍,像体育班长一样地喊着“一二一”走出校园大门。

第五——

赶快把以前的罚款如数退还给学生,提防涉嫌“乱罚款”被上级处理。

建议家长——

家长要向家长委员会汇报这个情况,家长委员会要监督老师的罚款哪去了——是如数退给学生了,还是全部或者部分打入自己的小金库了?

如果是后者,就应该向有关部门举报。


孙老师谈孩子教育


很明显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我想所有学校的有关规定也不会有因为没有带红领巾而罚款这项规定。

我是小度,一个从事青少年问题研究和成长规划的老师,下面是我的看法:

罚款没有依据

在小学的校园里,这样做真的很是欠考虑,我觉得忘记带红领巾被罚款5块这个理由很充实,甚至有点虚。那么问题来了,学校有没有罚款的这个权利呢,我觉得针对学生忘记带红领巾就罚款,学校是没有这个权利的。甚至是为了有关教育规定,是不合法的。

忘记带红领巾这样的行为,一般在低年级的学生里会经常出现。这些学生的年龄太小,或者有些孩子发育比较晚,某些方面认知还不够完整,丢三落四,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学校应该这么做:教育引导为主,不能罚钱。

制定自己相对应的管理措施,比如:忘记带红领巾的学生,每次扣除相应的实践分数,这个分数在月底、评优的时候,可以作为参考项,针对优秀班级的评选也作为相应的参考项。在这样的环境下,再加上家长、老师、同学的相互监督,应该会是个好办法。

别动不动就惩罚,况且是罚钱,我觉得这样起不了什么教育效果,甚至会产生反的效果。没有听任何一个老师说教育是靠罚钱来提高记性的,所以对于学生,引导教育就好了。引导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不对的,为什么这么做不对,怎么做才能把事情做的好。

过多、过重的惩罚,只能让学生害怕,甚至恐惧,至于哪里做错了,为什么是错的,怎么改正错误,学生都没有明确的指示,这样只能使学生更加迷茫。


勤奋的大穷猫


罚款?

当然可以

1.明确教师有执法权。

2.为教师制作执法证。

3.制作统一的罚单。

4.明确执法流程和罚款取向。

5.明确监督机关。

……

一般都是两人以上执法

一般警察执法前也需要敬礼,出示证件,说明情况。

您说的罚款满足这些要求吗?

你让老师开张罚单试试,或者开张发票看看。


网络e生


第六感 观教育:子不教,父之过。孩子不戴红领巾,表明家长没有尽到提醒义务。罚款5元,其实惩罚的就是家长。



孩子不戴红领巾,要家长买单,没有道理!一人做事一人当,谁犯错,谁担责。学生忘记佩戴红领巾,责任在学生,老师可以对学生批评教育,也可以采取其他手段加以惩戒,都是情有可原的。老师一定要确定受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本人而非家长。由于学生没有经济能力,5元罚款要伸手从家长兜里往外掏,说到底就是学生犯错,家长买单。此举家长成了冤大头,是极其不合理的。



孩子不戴红领巾,罚款5元的做法属于被禁止的教育乱收费乱罚款的违纪行为,违背教师50条规定。本身罚款就不是处罚的学生,而是惩罚的家长,况且罚款又是违规处罚措施,故老师的罚款做法是不正确的。



罚款动机不纯,有借机敛财嫌疑。老师为什么不采取其他措施处罚不戴红领巾的现象,而热衷于采取罚款来处罚,不难让人想起体内损失体外补的做法。有的罚款可能充作班费,用于奖励先进,或者作为公共开支服务大家。用钱买教训的交易好像不是真教育。

结束语:虽然老师出发点是为了让孩子能记住佩戴红领巾,但是采取罚款的办法让学生长记性实为不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