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挎包”队筑起“防疫长城”

“‘挎包’队、‘挎包’队,每天入户不喊累,消毒量温跑大队,重点人员分成类,不赶集来不聚会,要戴口罩当课背……”防疫童谣一时流行万源市广大村落。据了解,万源市针对农村群众住居分散的实际,分片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挎包”防疫队,在全市369个行政村打响“流动”阻击战,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疫长城”。

建队伍 增升“长城温度”

“你们跑这么远来看我们,啷门要得哟……”2月10日一大早,赵塘镇中岭村“挎包”防疫队便赶赴到边远村民赵纯安家。紧锣密鼓的防疫工作传递出各级党组织的关怀。

“防控疫情,义不容辞,践行初心,冲锋在前……坚决打赢村防村控阻击战!”52个乡镇因地组建“挎包”防疫队,同步成立临时党支部,由包村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兼任队长,村组干部、乡村医生、派出所干警、青年人才党员、志愿者为成员,肩扛“万源党员先锋队”队旗,臂戴“党员先锋岗”袖标,身背登记表、宣传单、体温枪、喷雾器、安全包、大音响等防疫工具,奔赴第一道防线……

“这是鲜书记的声音!”鹰背镇是万源的“吊脚镇”,党委书记鲜军既当全镇防疫“指挥员”,又当蒙学堂村“挎包”队书记、队长,自编防疫宣传词并制作音频,在全镇6个村巡回播放。“乡亲们,2月7日,万源已确诊4例感染患者,请大家不要出门!不要出门……”

“挎包”防疫队,情牵你我他。“新年的满月,依旧那么明亮,熟悉的轻风,把春的琴弦在拨响,红彤彤的灯笼在元宵节的最高处,用绚丽的光告诉你,我安好,你是否无恙……”魏家镇石坝村“挎包”队员、大丫组组长解必勇作诗《今夜,向你问好》,诠释出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浓浓情怀。

“挎包”队筑起“防疫长城”

抓重点 增强“长城硬度”

“我们在抓好防疫规定动作基础上,把对32名从湖北、重庆等地返乡人员的居家观察,对458名滞留在家农民工的‘三先走三缓走三不走’引导,作为防疫硬任务来落实。”八台镇天池坝村党支部书记郑先力表示,“疫情何时解除,我队何时收兵!”

“联防不漏一户,联控不落一人!”全市“挎包”防疫队把每处聚居点、每个院落和每户村民都视为防疫“战区”,打出通报疫情、排查登记、检测体温、温馨提示、劝导出行、消毒杀菌等立体防控“组合拳”,致力把“战‘疫’命令”下达到16万余户村民。

“防疫不问身份,巾帼不让须眉”。梨树乡黑水池村毗邻陕西镇巴县,乡党委书记贺娟肩扛全乡防疫大旗,同时担起该村“挎包”防疫队重任,领着乡村女干部及志愿者等“娘子军”,在进出该村的铁匠垭、陈家院子、江成祥处筑起3道“防护墙”,让黑水池村保持“一潭清水”。

与此同时,全市“挎包”队坚持防疫工作与服务群众“两手抓”,开展在党群服务中心轮流值班、在村社交通要道轮流劝导、在商铺及农家乐轮流查看“三轮流”行动,为群众提供健康证明、联系出行车辆、解读返乡创业政策等量身服务2万余人次,确保防疫期间“三农”工作稳步推进。

重引导 增加“长城厚度”

各村党组织QQ群、微信群发起防疫顺口溜接龙,“家里还有一碗米,不往人多地方挤;家里还有一包盐,不到街上去取钱;家里还有一勺油,不进超市去露头……”

防控疫情,引导先行。“挎包”队员各展所长,编写打油诗、“微标语”等防疫知识,在党群服务中心、村民聚居点、交通要道悬挂张贴,在村村响、流动宣传车、LED显示屏等巡回播放,引导45万余村民养成“不赶集、戴口罩、勤洗手”等习惯。

“我村干部真不错,疫情当前不退缩;新冠难治且传染,上门服务有风险;全村村民更不错,不打堆来家里过……”庙坡乡龙放坪村“挎包”队员、村医王承刚即兴编写《抗“疫”赞》,生动还原万源众志成城的战“疫”场景。

“我捐1箱方便面”“我捐2件矿泉水”“我捐100元”“我捐1万元”……

一封封《入党申请书》,一封封《防疫请战书》……“挎包”队凝聚强大合力,“大家庭”催生磅礴斗志。

秉持“为防疫助力,为党旗增辉”的为民初心与责任担当,万源“挎包”防疫队打响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自防自控的疫情大会战。(作者 高继兵 万源市委组织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