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为什么要废除春节?

天天故史汇



民国没有废除春节!民国没有废除春节!民国没有废除春节!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民国不但没有废除春节,相反,春节这个概念还是民国创造出来的。

当然,并不是说民国以前老百姓就不过春节,民国以前老百姓也过春节,但是民国之前不叫“春节”,叫“新年”。

而1912年民国成立后,为了和国际接轨,引入了公历(西历),这样一来,民国就有了两个历法,两个新年,为了区分公历新年以及农历新年,当时的内务总长朱启钤就向袁世凯提出,把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元旦叫“新年”。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春节”这个节日还是民国发明的呢。


(1932年的报纸上还报道长沙民众如何度过春节的)

所谓的废除春节,是1928年时颁布的《推行国历办法》,但是这个《办法》本身也没有废除“春节”,只是要求把农历“春节”各种礼仪,比如团拜、贺年、贴春联挪到公历新年前后举行。

《办法》还规定新年假从农历新年挪到了公历新年,农历新年政府不再放假而已。

当然,《办法》严厉规定农历春节时不允许放鞭炮、贴春联、放假,也不允许商店在农历新年这一天关门不做生意,甚至有些地方出现过说一句“恭喜发财”就要被法办的荒唐事件,但是这不等于废除春节啊。


1928年以后,民国依然承认农历的元月一日是春节,只是不允许出现庆祝活动,不准老百姓“欢庆春节”而已。

事实上1928年这个《推行国历办法》,也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也是有先例可循的。

日本在明治维新前也过中国农历新年,日本明治维新后为了表示向西方学习的决心,日本是彻底废除了传自中国的农历,改用公历,自然也就把新年挪到了公历的元月一日。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1928年严厉禁止农历春节时举行庆祝活动,也是一种移风易俗的努力。


兰台


民国政府确实曾下令废除过春节,究其原因就是为了推行公历,与世界接轨。不过这种强行废除已有四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的行为根本不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甚至还引起了很强烈的抵制,即便是孙中山也无法消除“春节”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上任后改1912年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为公历岁首,在全国推行公历,不过此时由于农历对普通百姓生活作息的影响还很根深蒂固,所以这时候的民国政府(包括后来的袁世凯)并没有强制废除农历。甚至在1914年,袁世凯还正式批准了把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把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的规定,所以我们现在过的春节其实是袁世凯定下来的。

然而袁世凯的这种温和中庸的做法很显然引起了孙中山等人为首的革命派人士的不满,南方革命人士认为推翻旧思想就要连农历一起推翻,所以等到国民党北伐成功后,南京国民政府立即下令于1929年1月1日正式废除春节以及农历纪年。


为此南京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的禁令,像政府机关,学校,部队等禁止放假,民间禁止印刷农历历书历本,店铺禁止关门,民间禁止燃放鞭炮,禁止贴春联,邮局禁止收受投发贺年片、贺年电,工厂不准停工等等。

为了保证公历新年的推广和农历春节的废除,南京政府还曾一度采取暴力,比如很多地方查处售卖春联的商贩,没收在农历春节期间张挂的灯笼,武力驱散农历春节期间的各种庆祝活动等。

除此之外南京政府还曾在1930年年末请出了教育界泰斗,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发表了“国历远胜阴历,各界应切实奉行”的演讲,想让人们从思想上彻底放弃春节。

然而还是那句话,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哪里是南京政府说放弃就能放弃的?所以自废除春节的禁令下达之后的几年,每到农历春节,任凭南京政府如何禁止,民间庆祝春节的活动永远都有,大家都在偷偷摸摸的庆祝春节,甚至愈禁止愈热闹,而政府推广的公历新年除了政府官员之间庆祝寒暄之外,老百姓鲜有理会。


所以面对老百姓“屡禁不止”照旧过春节的现状,南京政府意识到跟谁做对都不能跟广大老百姓做对,于是在1934年年初,南京政府终于尊重了老百姓的意愿,正式废除了持续五年的禁令,老百姓也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过春节了。


咸鱼闲聊


民国废止春节,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一纸空文”。你该废就废,我该过还过。

(民国春节照片)

当初政府废止春节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使用新历,移风易俗。说白了就是新政府要有新气象,从衣食住行、民俗习惯方面,都要有个新气象。

但是,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和底层劳动者息息相关的传统历法,怎么可能一纸文件就废除了?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时候,就宣布废除旧历,改用公历。当时为了贯彻执行,还专门有警察督促检查。

不过,农历春节仅仅在少数几个南方大城市被禁止,北方照样过,广大农村地区也是照样过,丝毫不受影响。


(民国春节照片)

1914年的时候,那些禁止过农历春节的城市也绷不住了,各地都开始庆祝传统春节。居民们放鞭炮、贴对联,该放假的全放假了。大街上热热闹闹的,杂耍赌博的到处都是,春节又恢复了往年的热闹。

从1929年起,国民政府又开始强调和废除传统春节,只过阳历新年。当时有不少文化人认为,传统春节是封建残余,必须废止,要和世界接轨才行。

于是,国民政府严禁民间在春节期间贴春联、燃放烟花爆竹、互相拜年,甚至还不允许民间继续印刷传统日历。比如1929年的长沙,春节期间警察出动,发现赌博的、游玩的、互相拜年的,立即驱散。

而且,政府不允许春节期间各类店铺企业放假,强迫必须要上班,要开门营业才行。以至于到了1930年,警察挨个店铺督促上班营业,不准休息。各地的传统民俗,比如舞龙和划龙舟,也完全被禁止。


(民国春节照片)

当然,这种粗暴的方式被广大民众所反感。所以私底下该怎么过还怎么过,尤其是农村地区,完全没有受到禁令的影响。

这种不顾实际情况的禁令,很快就成了一纸空文。不仅民间过传统春节,就连国民政府的官员也正常过春节了。

所以,民国废除传统春节,仅仅是几年的时间,而且只是在部分城市稍微严格,大多数地方影响不大。

毕竟,传统春节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情感,以及美好愿望,哪这么容易就废除了。


七追风


民国时为什么要废除春节?可能这件事有许多朋友不知道,但确实在民国时期,春节曾两次被废除,而且当时的政府都还曾派人在一些地区监督春节的废除情况,一旦发现有人庆祝春节就强行中止。那么作为传统节日的春节到底有什么错,为什么在民国时期会被两度禁止呢?


“春节”的来历

其实春节这个节日确实历史已经很长了,从四、五千年前的远古开始,中国的先人们就会在冬尽春来之际宰杀牲畜,祭祀祖宗和上天。在古代,春节一般被称为“岁首”、“新年”或者“元旦”,比较固定的春节庆典基本上在汉朝时就已经成型了。而在唐朝时,还曾经实行过新年放七天假的制度,不知道这是不是现代黄金周的灵感来源。

到了宋朝,随着火药的发明,新年放鞭炮开始成为了普遍的习俗。可以说从这时起,中国人春节的习俗就基本上和近代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了。所以类似庆祝新年的习俗就一直持续到了清朝末年。但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次年初民国的建立,农历新年在中国却突然成为了一个问题。而大家知道,民国的建立是中国社会一次重大转型的开端,所以民国初年其实是实行了相当数量非常有革命性的政策。

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剪辫子,虽然这在现代看来不是什么大事,但在当时却也堪称一项社会冲击力很大的社会革命。另外还有变更服饰等。但其实当时刚刚成立的民国政府还出台了一项很具有革命性的措施,就是变更历法,将实行了数千年的农历,或者叫夏历变更为公历。在当时,这项变更可不只是使用1912年这个纪年年号这么简单,而是希望以此来划清与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的界限,要将附着在历法里的传统思维也一并去除。所以当时实行公历其实也就包含着废止农历年的含义在里面。

而在1912年初,当时的民国政府还只能控制南方数省,甚至南北内战都还没有结束。因此当时民国政府的决定并不可能通行全国。但在民国政府控制最为严密的广东省,当时的政府甚至出动了警察厅人员,对民众过农历年进行了严厉干涉,以执行“严禁商民庆贺旧年”的规定。而在南北统一之后,农历年在法律上确实已经被废除,在官方已不再被视为节日。

但农历年在中国是有几千年传统的节日,而且当时的中国基本上还是个农业社会,所以官方对于节日的规定其实对民间并没有太大约束力,所以官方虽然禁止,但民间该过年还是过年,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等于官方的禁令受到了无视。但官方如此看重的一个禁令在民间受到无视,毕竟面子上很不好看。而且在南北和议统一为民国之后,大局由袁世凯掌控,而袁世凯是一个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人,也觉得废除农历年并不合适。所以在1913年7月,民国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向袁世凯递交了一份报告,其中建议:

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

也就是将农历年定为春节,虽然不再将它视为新年,但认可它节日的地位,同时给公务人员也放假一天,让其可以和家人庆祝农历年。所以这等于就以变通的形式,重新承认了农历年的特殊地位,因此袁世凯对这一设计非常满意,很快批准实行,农历年在中国恢复成为节日,而且被正式定名为“春节”。

1928年二次被禁

但在1928年,蒋介石在名义上接近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之后,却又拿春节开起了刀。1928年5月7日,他手下的内政部又提交报告说“十余年来,依然沿用旧历,罔知改正”,并特地制定了8条办法,以彻底消除农历的影响。而在这8条办法之中,第2条的内容是严禁私售农历及公历与农历对照的历书。第3条是严禁全国各个机关、学校和团体在一切农历节令放假。第4条则是要求民众将一切与农历年节相关的娱乐庆祝活动按照公历日期举行。

所以此后已经改名叫春节的农历年也就再次被政府取缔了,而且这次的禁令非常详细,可以说是一个真正想要操作的规定。而且在1930年,国民政府还再次发布通知,要求各地人民将所有农历年相关庆祝活动全都转移到公历年前后举行。并要求全国所有机关不得在农历年放假,以变通名义放假也不允许。

根据当时的一些记述,在春节期间,国民政府还专门派出警察到一些关门歇业的店铺,强制其重新开业。同时只要发现有人设置供奉果品等庆祝春节的迹象,就立即将捣毁,发现有卖农历的小贩也立即抓捕拘禁,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但即使如此,持续了几千年的习俗也还是无法禁止,当时大量的民间商铺以店铺整修或者亲友聚会等名义,仍然停业。而在政府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地区,则更是一切照旧,春节期间民众仍然是大肆庆祝,禁令完全成为了空文。而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年之后,国民政府也明白了禁止春节是不可能的,因此在1934年废止了强制废除农历的规定。

春节为何会成为目标?

所以确实春节在民国时期曾经至少两次被禁,而且至少第二次是非常认真地被禁止,只是最终因为民族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而没有成功。那么为什么春节会这么不招民国政府的待见呢?

在桃花石杂谈看来,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因素。首先的一点是想日本学习。因为日本在古代也是汉字文化圈及儒家文化圈的一员,所以日本在古代也和中国一样,实行农历(在日本称为和历),其年节习俗和中国也有很多类似之处。但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引入了大量西化举措。最终在公元1882年12月31日废除了农历。当然当时与世界接轨也是日本政府废除农历的理由,但也有人认为,因为农历会存在闰月的现象,所以有时会使政府必须给公务员1年发13个月的工资,而改成公历就不存在这种情况了,所以日本将农历改公历可能也有节省财政支出的现实目的。

而另外一个原因,则可能跟孙中山及蒋介石两人的个人因素有些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这两人的宗教信仰。许多朋友可能也知道,孙中山和蒋介石两人都是基督教徒,而基督教对于中国春节的态度在历史上其实一直是有些暧昧。

许多朋友可能不知道的是,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因为礼仪问题和罗马教徒发生过激烈争执。当时在中国传教的一些传教士认为中国民间习俗中的敬孔和祭拜祖先违反基督教教义,因此要求其信徒不得再从事此类活动。开始这件事只是在中国的教会内部引发了不同传教士之间的争吵,但后来这事被上报到罗马教廷,最后罗马教皇克勉十一世在公元1704年和1715年两次发布通谕,要求在中国的传教士禁止其教徒祭孔、祭祖和在家保留祖先牌位。并曾在公元1705年派特使到中国南京专门发布禁令。

而当时在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根据中国的现实,认为在当时完全禁止中国信徒祭孔、祭祖和保留祖先牌位不现实,因此又发布了8条变通办法,其中第7条明确说允许中国信徒在新年和其它节日在按照基督教要求改正的祖先牌位前叩头。所以这也就点出了民国时期春节被禁的另外一个可能原因,即春节总是与祭祖等一系列中国传统民间信仰密切相关的,春节庆祝活动很难完全绕开中国民间的信仰,而这与基督教一神教的教义有抵触的地方。

与民间信仰相关的一些春节习俗可能也是它被禁止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中国的这些传教士的变通办法也很快在公元1735年被教皇克勉十二世废除,天主教会再次严禁中国教徒参与祭孔和祭祖等民间信仰活动。而最终这种做法使清廷无法忍受,在雍正时期禁止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虽然这件事上冲在前面的是天主教会,但对于不是基督教宗教节日的相对抵触在20世纪中叶以前可以说也是基督教世界的普遍认识了。


而孙中山和蒋介石却都是比较虔诚的基督教徒,特别是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从小接受美式教会教育,所以可能对中国的春节也不太感冒,特别是对当时春节庆典中伴随的各类祭祖等传统信仰活动比较反感。因此孙中山和蒋介石执政时期两次取缔春节,可能也与这两人的个人背景有一定关系。


桃花石杂谈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古代时候一直把正月初一当作岁首也称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

在将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很少有改动,可是民国成立后,中国的新年经历了一波三折,差点就被咔擦了!你说吓人不吓人!

民国初年春节就差点被废除

然而,民国初年差点就被废除了,说起来还要感谢袁世凯帮助我们保住了春节。

辛亥革命后,将1912年定为民国元年,采用公历纪年,公历就是我们老百姓所说的阳历,在此之前,我们一直采用的是农历,是中国古代形成的历法,也称为阴历。

采用公历纪年可以说是与世界接轨,比较科学,也符合世界潮流,尤其是辛亥革命万象更新,以前的辫子要强行给剪了,以前的衣服要改良,反正以前的东西能改的就改,因此临时政府规定1912年1月1日为新年。

但是我们知道,当时南北还在打仗,北方大多数地区都采用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只有南方的一些城市实行新规定,当然,执行的过程也并非一番风顺,为了不让老百姓在农历过春节,广东政府甚至出动警察厅进行“严厉干涉”“严禁商民庆贺旧年”,结果就是很多老百姓对新政府并不满意。

在抵制了两年春节后,发现效果并不好,当时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村人对传统文化很看重,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更改过来的,尤其是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后,对新历和旧历并不是特别在意,除了历法外,相继恢复了一些清朝时期的制度,而针对春节“屡禁不止”的情况,袁世凯接受内务总长的节假报告,批准正月初一为春节,并且同意在这一天放假。

1914年的春节因此格外热闹,不止民间老百姓欢欣鼓舞,就连逊位的清室宣统帝也升殿受贺,大总统袁世凯和副总统黎元洪还派代表前去拜贺,仿佛一切都回到了没有被推翻之前。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再次要废除春节

对于袁世凯批准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这个行为,很多反对袁世凯的人都非常排斥这件事,尤其是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更是提出废除春节的建议。

当然,孙先生事情比较多,实力也没达到巅峰,无法完成这个事情,1925年的时候,孙先生驾鹤西去,1928年北伐胜利,东三省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完成全国形式上的统一,蒋介石一直“秉承先总理遗志”当然要有点搞头了。

在国民政府看来,想要废除农历,实行公历必须废除公历的节日,因此极力阻挠民间过农历节日。

国民政府宣布从1929年开始,只过阳历新年,坚决废除春节,将春节描述成封建迷信的酱缸,打破封建就是要禁止春节,为了不让老百姓过春节,政府命令不让贴春联,燃放烟花爆竹、拜年等习俗,甚至一度到了,用旧历写的文书不具有法律效力。

在有些地方的报纸上甚至刊登了这样的内容“如果有玩龙灯狮子的,便请他尝尝铁窗风味,至于喊拜年,喊恭喜发财的,我们即目他为反动口号,硬指他为不奉民国正朔的反动派。”

春节这一天的民警最忙碌,不但要禁止赌博,到处抓赌还要到城市交通路口劝阻老百姓拜年,有一些卖农历的甚至会被抓进警察局拘留。

春节“屡禁不止”,国民政府只能妥协

当然,跟皇权不下县一样,政府的政令也只能停留在城市,在广大的农村照样是我过我的年,政府即使是三令五申也无法干涉到农村。

国民政府的这种强制改变民俗的行为遭到广大老百姓的十分不满,有些地方甚至有抗议行为,反应了当时政府与民众在历法问题上和习俗问题上的对峙,政府认为老百姓顽固不化,老百姓认为政府不通人情。

之所以国民政府废除春节的行为没有成功,在于他对习俗变革的难度没有充分的认识,尤其没有考虑到中国社会的复杂结构,正如国民政府始终发动不了群众一样,他根本就不了解民众。

当时很多老百姓称阳历为“洋历”,认为这是洋人的东西,不但不能容纳,反而要进行抵制,老百姓不是愚昧,而是政府缺乏引导。

面对强大的传统习惯和民俗文化,国民政府最终意识到强制废除春节反而失去了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到1934年春节的时候,政府表示对于民间习俗不再进行干涉。


史论纵横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民国时期,有过两次废除春节的行为,但只是流于政府文件而已。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时期。

当时革命政府移风易俗,决定废除旧有的农历,改用西洋的公历。

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发布了《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

农历既然废除,那么旧有的节日似乎也不应该保留。

于是就出台了一个文件,包括春节在内的节日一律不过了。

只是,老百姓不理这回事。

在民间,不但春节照过,诸如乡镇也还是使用旧有的农历,不理会公历。

当时政府也没有强制,犯众怒。

袁世凯时代,政府机关春节照样放假。

黎元洪政府倒是曾经要求政府职员春节不放假,但也只是政府自己搞,不管老百姓。


第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927年1月9日,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废除农历制度,不过春节。

然而,这也是局限于政府机关职员而已:旧历年关,凡我政府所辖之行省内各机关、团体、学校,以及民众,不许放假庆贺、拜年、张贴春联、县灯结彩。

人民不支持,连政府职员也不支持,知识分子也抵触。

也许大家不知道,以往春节的名堂很多的,有一大堆礼节和模式。

比如小辈给长辈拜年,一般认为会关系到长辈一年的运程。

想取消春节,基本不可能。

1934年的春节,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季羡林在日记里写道:“明天是旧历年初一,今天晚上就是除夕。对于过年,我始终拥护,尤其是旧历年,因为这使我回忆到童年时美丽有诗意的过年的生活。”

实际上,改变一个国家民族的基本风俗,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即便在文革时期,移风易俗,将旧有节日当做四旧。


然而,乡下很多地方,一样过春节,拜年,给压岁钱,只是遮遮掩掩罢了。


萨沙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这预示着新的一年到来了。根据天干地支和二十四节气的分法,就意味着立春,新一年的工作就要开始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隆重的一件事,要祭拜各种神仙和祖先,让他们保佑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最早的春节并不特指正月初一这一天,基本上有20多天,从年23一直过到年后。直到后来才演变成了过完元宵节,才算春节结束。

就是这样一个隆重的节日,在民国时期也差一点就被废除了。几经波折,民国政府才最终妥协,承认了这个节日,但原则上仍然禁止政府官员过春节,但实际上很难控制。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同时他通电各省,宣布中华民国与国际接轨,采用阳历,废除阴历。1月13日,孙中山命令内务府编制新历法。

孙中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很多想法都属于空想,不切合实际。接替的袁世凯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充分考虑了民众生活的需要,于1914年增加了4个节日:春节、端午、中秋、冬至,在这一天给全国人民均放假一天。



当时的中国还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城乡二元制社会结构。县级以下的社会仍然属于宗族式社会,政府对这一区域的管制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广大农民依然以阴历为主,阳历为辅,根本就不理会政府的这个规定。

根据山西太原乡绅刘大鹏记录的2019年春节的见闻,春节五更时分,庙宇鸣钟警醒世人祭拜神仙和祖先,鞭炮声连绵不绝。而对于阳历新年,只有政府表示庆祝,老百姓不以为然,浑然不觉。



北伐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从形式上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他作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信徒,从1929年开始要求各地雷厉风行的取消阴历春节,从1930年起开始执行。

政府派出警察逼迫商人在春节期间开门营业,并且将各种祭拜物品全部捣毁,甚至还要追缴罚款。当时的新派文人也对中国传统节日十分不以为然,他们对祭神送年礼、压岁钱、燃放鞭炮、娱乐赌博打麻将等这些行为通通予以批判,认为中国的春节就是糟粕。



上海的申报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政府组织的社会教育团前边还在告诫市民不要过阴历春节,后边回到家中还要准备过年的物品,就连政府官员也不能免俗,可见这一规定多么不得人心。

到了1932年,随着日本侵华步伐的不断加快,政府发现在废除阴历上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民众们照样过自己的春节,政府也无可奈何。最终于1934年春,南京政府宣布: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

就这样一年一度这个传统节日春节又在广大人民的争取下,成为了中国人最盛大的一个节日。直到现在还流行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说法,只有回家才叫过年依然是社会主流。


新知传习阁


春节乃是中国传统佳节。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古时民众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崇尚天人合一的精神。古人们不断地探索天地日月之间奥秘,依照太阳,月亮,地球运行的轨迹,将气候分为一年四季,再将农作物播种,收割的节气分为一年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小寒,大寒等二十四节气。

古人将立春的第一天喻为春天的伊始,亦是春耕的开始。每年的立春第一天起,古人便举行庆祝活动,喻为庆祝新年第一天,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万事如意。

春节定型于周朝,盛于汉唐宋明朝。已是古代法定节假日。民众烧爆竹,贴对联,家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包饺子,游花街,乐也融融。春节乃成为中华传统佳节,亦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辐射甚远,古时越南,朝鲜,日本等中华文化圈的朝代亦将春节定为法定假日,放假数天与民同乐欢乐年年。

公元1644年,满清军事集团入关,满清摄政王多尔衮携幼主顺治入关。其后一统天下,定都北京,颁剃发易服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毁掉汉人传承三千多年的汉服,并禁止民众不准过春节,违者严惩。

满清军事集团统住中华大地267年,毁掉中华文明之衣冠民俗文明,奴役汉人,禁锢民众思想,封关锁国,不与时势接轨。造成社会文明大倒退,令到中华文明领先世界数千年的优势到清朝时荡然无存。

公元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响应,大清风雨欲坠,而大失民心。


公元1912年,袁世凯逼宫,隆裕太后颁《退位诏书》,仍合满汉蒙回藏为一体的中华民国。

袁世凯五族共和,维护国家领土和民族不受分裂,再创共和。保护清王室成员和满人不被革命党人清算,避免民国走向分裂,袁世凯是立下大功的,而有功于中华民族。

袁世凯恢复汉人天下,恢复传统佳节一春节。春节被满清禁数百年,民众得已扬眉吐气,欢天喜地在1914年首次过春节。

公元1916年,袁世凯错估形势,受部下杨度和儿子袁克定唆弄,公然登基称帝,实乃是袁世凯冒天下之不韪,遭到全国人民声讨,袁世凯登基八十三天怆惶撤销帝制,乃因尿毒症并发病逝。

袁世凯一死,群龙无首,中华大地军阀再度割据。孙中山在廣州建立民国政府,与黎元洪,吴佩孚的北洋政府抗衡。


公元1927年,蒋介石民国政府击败北洋政府。各路军阀无不投诚蒋介石民国政府。

蒋介石颁发新政,皆认为春节是封建民俗,应加以取谛,通行西历。将西历的元旦(1月1日)为新年,废除春节。此举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

春节已传承几千年,已深入民心,大部份民众已对新政嗤之以鼻,你过你的洋年,我过我的农历年,年三十晚照样杀鸡斩鸭烧鞭炮过年。

可见民国政府崇尚西人历法,而对传承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一春节给以禁止,崇洋媚外。皆认为西方文明胜过中华文明,实则是坐井观天夜郎自大。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累积几千年文化底蕴,决不是蒋介石要更改就要更改中华文化民俗,而大失民心,开历史倒车的人,注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

新中国成立后,将春节纳为节假日,全国人民欢乐年年,共庆新春佳节。


历史爱好者88


民国政府裂天行事,不得民心。废除春节,无功而返。

从废除春节一事看,民国领导人没读懂中国文化,后来读懂了就顺天呈运。

如此看来,无论任何人行什么事都得顺从天意,当不可违。

天意就是民意,不能不顺从天意得民意。



郭玺清


2019年的春节现在刚刚过完不久。在现在绝大部分中国人心目中,过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大概是无法想象会有人想着做废除春节不让中国人过年这么丧心病狂的事情。但在民国时代,春节一度被彻底废除,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时代,过春节是被严厉打击的违法行为。

1840年以来遭遇列强入侵的百年耻辱,让清末民国的知识分子彻底没有了天朝上国的骄傲自大,但很大一部分人走向了相反的方向。他们开始质疑任何中国的东西都是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恨不得否定中华文明的一切东西,民国时代废除春节就是这类思潮的产物之一。废除春节以外,民国时代还有一股强大的思潮主张彻底废除汉字,采用拉丁字母文字,类似的激进主张比比皆是,直到今天还有一定的残余影响。

袁世凯妥协之下,将传统的元旦改为春节。

现在意义的春节这个称呼其实历史非常短,仅仅只有100年多点。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与西方接轨,正式采用了公历。

传统的农历新年在民国之前被称为元旦,表示一年的开始。民国官方采用公历,元旦的名号自然被公历新年占据。

虽然官方采用了公历,但民间基本上还是只认可农历新年。一部分激进人物主张严禁民间过春节,包括孙中山等革命党人。

袁世凯在这个问题则相对不那么激进。1914年,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听取建议,将农历新年定为春节,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农历新年的地位。我们现在所说的过春节,就是从袁世凯时代开始的。



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废除春节

北洋军阀时代,对春节延续了袁世凯的政策,官方不鼓励但默认了农历新年的地位,老百姓还可以过年。

1927年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上台后,虽然总体上是个很反动落后的政权,但在春节这事上却要刻意表现自己的革命性。

南京国民政府发布政令,严禁民间过春节,彻底取消农历。农历新年期间,政府和学校不准放假不准庆祝,商店不准停业,民间不许举行各类庆祝春节的活动。

农历新年期间,南京国民政府会派警察取缔各类过年庆祝活动,处罚春节关门的商家,甚至有小贩因为贩卖黄历被警察抓进监狱。

当然,南京国民政府的控制力是有限的,禁止过农历新年的政令也就在蒋介石政权实际控制的几个省的大中城市和大型集镇实际执行过。农村地区不会去理会这种荒唐政令。

新中国建立后,继续采用公历,同时也认可了农历新年的地位,中国人才能安心庆祝春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