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實力強,還是吳三桂實力強?

邵悠軒轅子


搞清楚了國家屬於人民,人民屬於國家的道理這個問題就不難懂了。

李自成是農民起義領袖,吳三桂只是一個屬地軍隊的造反領導人。論力量大小吳三桂怎能和人民的軍隊相比?就這樣了OK謝謝!


銘記老前輩的話


這種問題換個問法就是房地產商和農民建築工誰實力強一樣。你說呢?


暗挑大指


導語:

一個是起義軍的首領,要奪大明的江山;一個是大明的重臣,要保衛大明的江山。但是倆個人還沒有正面交手的情況下,結果是:李自成的大順軍就在進入京城的時候,大明的末代皇帝——崇禎自縊於煤山了!也就是說,李自成作為攻的一方就已經佔得先機了。無疑這是實力的彰顯!

後來,李自成為了招降平西伯吳三桂這個鎮守山海關的重臣,倆個人約好了在京城具體談談細節。就在吳三桂從山海關趕來京城的路上,接到了從京城急急跑出來的家奴送信:李自成的手下劉宗敏率兵開進了吳襄的府邸,搶走了很多金銀財寶,還把吳襄帶走了,下落不明!

吳三桂當時怒火攻心,立即調轉馬頭,趕往山海關,守住自己的陣地,也是守住自己的實力和資本!跟李自成決戰!

下面我們從倆個人的戰爭中,進一步看看誰的實力強!



一,山海關決戰!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率領兵馬趕到了山海關。

當時吳三桂有精兵四萬。實力不弱。

在西羅城(地名),李自成的大順軍跟吳三桂的人馬展開了激戰!

由於大順軍來勢洶洶,很快吳三桂的北翼人馬招架不住,投降李自成的大順了!

就是西羅城防線也很快被李自成部攻佔!

戰鬥到這裡,李自成和吳三桂的實力誰強誰弱已經是明擺的了!

當然,在吳三桂部就要潰敗之際,多爾袞率領了後金數十萬兵馬騰空殺出。吳三桂部戰爭的頹敗之態立刻扭轉了!因為在李自成到來之前,吳三桂早早寫了求救信給多爾袞,希望合作共同對付李自成部!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多爾袞率領人馬及時相助,只怕吳三桂已經是潰不成軍了!



二,吳三桂鎮守海關,當時只是一個總兵。而李自成已經聲勢浩蕩進入了北京城了!

作為鎮守山海關的總兵吳三桂,四萬精兵是他的全部身家!

而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已經進入了京城,何止百萬!

所以把當時倆個人的實力放在一起比拼,幾乎是小巫見大巫了!

而且,當時吳三桂的身份還是大明的總兵,與李自成的農民軍角逐,無論是聲望上,還是民意上,就已經輸了!

如果戰爭一打響,吳三桂的兵馬會越來越少,而李自成的人馬會越來越多!(因為當地的百姓都支持起義農民軍)



由此可見:吳三桂的實力根本上不能跟李自成去比拼。但是就個人能力而言,或許吳三桂不會差多少。

【古今多少事,都在歷史中!歡迎關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鬥不強


toptop8


軍隊數量:李自成號稱百萬農民軍,而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殘餘不到五萬人,古語好虎架不住群狼,所以肯定李自成力量強了,不然吳三桂不會關外借兵了。

軍事素質:吳三桂要強,關寧軍是久和後金做戰,是一支正規有經驗的軍隊,而李自成大軍像一個迅速膨脹的氣球,雜牌軍,單兵做戰肯定不能與關寧軍相比。


金烏木木


吳三桂


老有所為24


我個人認為,都不強!


吳雷超


顯然李自成實力強。

李自成攻打北京時,號稱20萬農民軍,雖說是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的烏合之眾,但大都是隨著李自成南征北戰,久經沙場的老兵,戰鬥力很強。

而當時吳三桂在山海關內只有4萬精兵。

李自成攻打北京城時,吳三桂故意放慢行軍速度,北京被李自成攻破以後,吳三桂便原路返回三海關,坐等李自成來招降。

可見,吳三桂是知道自己不敵李自成的。從當時的閱歷、兵力、威望等方面都不敵李自成。

所以,當吳三桂接到李自成招降書信的時候,吳三桂心裡舒坦很多。他整頓軍馬,走出山海關,把山海關交給李自成下屬,心裡雖然因踏上前途未卜的征程而在打鼓,但也不得不走出投降這一步。

只是半路得知陳圓圓被李自成悍將劉宗敏霸佔,才有了後面的一怒衝冠為紅顏。

吳三桂殺回山海關後,一個人靜坐在軍營大帳中,再一次考慮到自己不是李自成的對手,才不得不向交戰多年的清兵投降。

多爾袞接到吳三桂的投降書後,擔心有詐,讓吳三桂先與李自成交戰,再然後讓吳三桂剃頭,改清兵髮髻,多爾袞要上城門樓督戰,稱需弄清楚李自成是如何用兵後再出兵。

多爾袞先後提出的這些要求,吳三桂都答應了。因為吳三桂知道,沒有清兵援助,自己真的不是李自成對手。


史書一文


吳三桂


用戶yikl


如果排除清軍的力量直接交鋒,當然是大順政權開國皇帝、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的實力強一些,畢竟白手起家推翻了大明王朝。而大周政權開國皇帝、頭號大漢奸吳三桂只是引狼入室為虎作倀帶領清軍消滅南明政權,徹底滅亡了自己的祖國明朝。



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統帥幾十萬大順軍攻克北京,推翻大明王朝。鎮守山海關的明朝大將吳三桂已經投降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可惜李自成只派明朝降將唐通帶領幾千人接收了山海關,沒有派重兵接收山海關,而且李自成傻乎乎地賞賜吳三桂幾萬兩白銀,等於為吳三桂提供了背叛大順的經濟支持。最終吳三桂以“衝冠一怒為紅顏”為藉口,背叛大順投降大清。


結果一片石大戰,李自成親自統帥大順軍與吳三桂的關寧軍交鋒,在吳三桂軍被李自成打得狼狽不堪岌岌可危的情況下,多爾袞的清軍趁火打劫,重創李自成的大順軍,從此李自成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如果論與清軍交鋒的戰績,吳三桂明顯強於李自成。李自成一生最大的敗筆就是一片石大戰以後對清軍缺乏韌性,比如毫不抵抗就放棄了易守難攻的古都北京。在擁有六十萬大軍,兵力仍然佔據明顯優勢的情況下,僅僅一年多時間就被清軍徹底擊潰。

而吳三桂無論年輕時為明朝與清朝作戰,還是年老時起兵反叛清朝,對清軍的戰績與韌性都要遠遠強於李自成。至少吳三桂集團反叛清軍的戰爭堅持了五年,在吳三桂死後仍然又堅持了三年才被清朝最優秀的皇帝康熙鎮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