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前赵丽蓉李保田的《过年》,一屋的子女聚一起,就是一场闹剧

文|猫小姐

29年前赵丽蓉李保田的《过年》,一屋的子女聚一起,就是一场闹剧


电影《过年》有一个喜庆的名字,乍听之下像是一部适合阖家观赏的喜剧,想要从中获得欢乐的观众大致都会失望的,其实它一点都不喜庆,甚至有种悲凉,特别是结局令人唏嘘。

电影拍摄于1991年,至今已有29年。好的电影便是如此,不管多少年过去,再度回看,依旧味道十足,从中还能看到历史长河流淌过的时代印记。

影片难得聚集了一班老戏骨,由已故的赵丽蓉老师饰演程老太,《宰相刘罗锅》的刘墉扮演者李保田演程老头,此外还有葛优,梁天,丁嘉丽,六小龄童,史兰芽等等,这种顶级阵容如今已经难得一见了。

导演黄健中(撇除他的人品)的功力很强,整整101分钟里,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一个中国封建农村家庭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所碰撞出的社会矛盾,以及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给子孙后代的生活婚姻带来的无声伤害,每个镜头都有其深意,每卷胶卷都不浪费。

时至今日,我们还能从这部片中找到共鸣。


29年前赵丽蓉李保田的《过年》,一屋的子女聚一起,就是一场闹剧


辛勤一年的淳朴老人,期待着满堂儿孙回来团圆,谁知道等来的却是一屋子女的小算计。除了年纪轻轻离家出走的二妹,每个人回来都带着目的,一个欢喜的节日成了子女拙劣的表演秀,一桌团圆饭最后吵架掀桌收场。

这样的场景我们太熟悉了,面和心不和的亲戚,因为过年这种传统意义上非聚不可的节日而不得不聚在一起,有的维持着表面的和气,实则暗自较劲,说话阴阳怪气;有的连表面功夫都不愿意做了,两句话不到就开始吵起来,最后一个团圆佳节总是以冷脸吵架结束。

电影的高潮是大年初一晚的团圆饭,和除夕晚程家两老孤独吃着一大桌丰盛的菜形成鲜明对比,大年初一五个孩子拖家带口都回来了,这顿晚饭可谓是热闹非凡,在四周橙黄灯光和冒着热烟丰盛饭菜的点缀下,气氛显得格外热闹温情。


29年前赵丽蓉李保田的《过年》,一屋的子女聚一起,就是一场闹剧


温馨的表象下,是早已破裂的亲情。

饭桌上,他们终于露出了真实目的,小儿子恬不知耻地做了一个募捐箱,让在座的人赞助他的结婚费用,还说结婚不离家,继续住家里;二儿子向父母要一千块钱供他去南方做调研;大女婿要一千块买股票;大儿媳则看上二妹家的家产,一直在献殷勤。

说到底还是钱,这个大家心知肚明,又羞于说出口的因素。只见程老拿出这一年在外打工攒下的8000块,摆在众人面前。

“你们等的不就是这道菜吗?”,说出来的话是多么无力且愤怒,他将表面的那抹遮羞布狠狠撕掉了,大家内心那股肮脏的小心思被迫摆到台面上,赤裸裸的,十分难看。


29年前赵丽蓉李保田的《过年》,一屋的子女聚一起,就是一场闹剧


面子一旦撕破了就再也收不回来了,越来越多的丑事被揪出来;大女婿在外的小三妈妈找上门来,喝醉酒的大儿子和大儿媳打起来,一桌滚烫可口的饭菜竟被全掀翻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随着大儿媳的叫喊声,这顿混乱的晚饭终于结束了,亲戚连襟也在尖叫声下四散东西。

结局令人遗憾,但细想也是一种解脱。两老决定离开这个家,天涯海角去别处流浪了,程老太依依不舍地看着那个房子,最终还是和老头坐上马车走了。


29年前赵丽蓉李保田的《过年》,一屋的子女聚一起,就是一场闹剧


也对,家的意义在于里面的人,如果住在里面的人都不是真心的,房子再大那也不是家。与其强行住在一起,日子过得鸡飞狗跳,不如两老独自生活,看遍世间风景。

不得不提一嘴,能够不为了正能量而强行团圆的结局,大约也只有那个年代才能拍得出来吧。

中国人最注重养儿防老,程家两老养了一辈子的孩子,本指望他们成人后回来孝顺自己,哪知最后落得远走他乡的结果,这也是一种悲哀。

可这结果是有迹可循的,那些不成器的孩子不过是中国封建礼教下的失败品。大儿子和大女儿皆性格软弱,容易被欺负,这和他们长子长女的身份分不开。

可想而知,他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照顾弟弟妹妹,早已养成隐忍不争的性格,这性格让他们在今后的婚姻中吃大亏,任由人欺负。

大儿媳泼辣精明,精于算计,大儿子虽看不惯,却不敢说任何话,看到老婆公然窃取母亲的金戒指,他心有不忍,却无法阻止。


29年前赵丽蓉李保田的《过年》,一屋的子女聚一起,就是一场闹剧


大女婿在外拈花惹草,甚至逼迫大女儿堕胎,她还是一句话都不说,默默忍下来,直到小三的妈妈找上门来,她才忍无可忍,把经受的一切都告诉母亲。

有着男尊女卑思想的程老太却劝说女儿忍着,女儿听了她的话不顾兄妹的阻拦,执意要回去。电影没有拍出大女儿的结局,用一个回去的背影一笔带过,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不幸还在延续,这次回去她必定要承受更过分的欺凌。


29年前赵丽蓉李保田的《过年》,一屋的子女聚一起,就是一场闹剧


可悲的是,程老太还未曾意识到她的愚昧封建思想最后造成了儿女不幸的人生。

从他们对孙子的溺爱可以看出,小儿子会变成如今这般好吃懒做,啃老啃得理直气壮,也是因为从小被宠坏了。然而悲剧的人生总在轮回,从孙子自认为是“全家的祖宗”可以看出,这个孙子长大了也将成为另一个“小儿子”。

只有不顾家人反对,勇敢追求幸福的二姐最孝顺,这与她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29年前赵丽蓉李保田的《过年》,一屋的子女聚一起,就是一场闹剧


从小就被送到南方亲戚家寄养,她接触到的教育和在父母身边的不一样。从小独自生活的经验促使她养成独立大胆的性格,于是乎她偷户口本私奔,和丈夫组建一支建筑团队做生意,成为家中下海经商的第一人。

二姐的行为让程老头很生气,觉得她是家里最不争气的孩子;结果他们五兄妹,只有二姐过得最幸福,事业做得最成功。

都说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从这个小家族里,就能看到当时的人间百态。

电影立意很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影片不仅拍出了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农村家庭在新政策影响下的生活变迁;也拍出了中国家族里那些捂不完,道不尽的家庭矛盾;还隐晦地提出了对中国封建教育的批判。

当然,电影吸引人的还有那个年代的过年习俗,许多是如今我们难以看到的场景;包括除夕当天大伙打着快板叫财神,大年初一踩高跷,东北的农村大院冰天雪地里挂着冻成冰的鱼和肉,窗户上贴着红彤彤的贴纸,当然还有大年初一不能扫地,“会把钱财都扫走”。

即便是把它当作一部展现旧时代中国过年习俗的电影来观赏,也能发现很多精彩的地方。

这个假期再看《过年》,对它的喜爱又加深了。

喜欢这部电影,喜欢赵丽蓉,李保田,葛优,六小龄童,丁嘉丽的带劲表演,更是喜欢几十年前发生在这片土地里的这些故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