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崔如琢的书画艺术?

用户62715563608


崔如琢先生的花鸟画有清新淡雅的一面,如山水画还是混沌初开。中国画传统大师,修养都极高。潘天寿大师说,中国画不求“三绝”而要“四全”(诗书画印)。与绘画关系最接近的艺术就是书法,从这个角度讲,崔先生书法就不算出色,更遑论诗和印。就看近百年国画大师如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哪一个不是“诗书画印”全面的重量级人物?诚然,我们对于大师也不能求全责备,只要能够画出好画就够了!或者说,只要画的很“精绝”就够了!比如,黄胄画驴,我们不要忘了,黄胄画画可是人物,花鸟,动物各方面都很精绝的画家。就是不这样比,仅仅从崔先生的绘画上来讲,艺术欣赏的深度广度是无止境的,比如,画面的金石味,诗意味。很难想象,一个不会诗和印的画家,他的作品能够带出多少诗情画意?其画路也不宽开拓不深。从这几个角度说,崔先生的绘画还有更长更宽的道路可走!!








卜甲院人


崔如琢是一个很狂的艺术家!他说自己可以超过八大,说自己要超越西方马蒂斯、梵高、莫奈等艺术大师!还要让世界重新认识东方的水墨艺术。

正因为他狂,所以也引来了不少的非议!有正面积极肯定他艺术成就的人。但更多的是谩骂和讥讽,说的他一无是处,简直就是社会的祸害、社会的垃圾。

崔如琢的书画艺术,为什么会引起这样的社会反应呢?

首先是崔如琢实在太狂了,狂的目中无人,狂的有点自不量力。这不符合中国谦虚、低调、中庸的处世价值观,也不符合老百姓的欣赏标准。

其次是崔如琢太有钱了。他的作品实在卖的太贵了。给故宫一次捐款就是一个亿。每拍一张作品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太多人都坐不住了,吃瓜的群众更是要跳起来了。他们愤青,但更仇富。虽然崔如琢的艺术作品拍卖背后有资本的影子,有炒作的嫌疑。但能利用资本进行炒作宣传本身就是一种能力。齐白石没有炒作吗?罗中立、周春芽、曾梵志没有资本炒作和运营吗?从古至今,哪个出名的艺术家没有炒作宣传呢?

最后,是中国普通民众都没有自己独立自主的价值观和审美能力,他们大多时候都是人云亦云,附和盲从。有多少人看过崔如琢的大量真迹,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看得懂他的作品。如果你从来都没有看过他的作品,甚至看了作品也是稀里糊涂,不知南北东西。那又有什么资格去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回到崔如琢本人和他的作品本身来说。我觉得崔如琢个人的处世风格和个性不必有太多的争议,只要不违反道德底线和法律法规,不危害社会,我们都不必过于较真,名人和普通人同样也是人,没有必要给予他们太多的道德绑架。而崔如琢的作品虽然算不上大师级别,但在中国目前的画坛之上,也是名列前茅,属于第一梯队的人。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是有很多的创新。具有很明显的个人艺术风格。他把黄宾虹的厚重、李苦禅的稚拙、潘天寿的奇崛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有继承也有创新,有舍取也有发展。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一无是处,甚至很多吃瓜的群众都觉得自己比他还能画!这就是笑话,更是不自量力。特别是崔如琢的指画还是比较有艺术性,具有很好的审美价值。他突破了普通指画的单薄、僵硬、平面的缺点。他水墨苍茫、深远、厚重、质朴的风格,表露无遗,值得时代肯定!

欢迎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无心斋手稿研究


我来回答


有道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诗经.卫风.淇奥》篇中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佳句。崔如琢这名字概典出于此。

崔老师1944年生于北京。幼拜师郑诵先习字,长投李苦禅门下学画。1981年怀揣800元美金,带着梦想行闯太平洋彼岸的美国,通过美国上流社会的圈子,实现了人生价值。作为墙外开花墙内香的代表,回归盛世中华。现任世界华人书画家收藏家联合会荣誉会长、中华名人协会副主席兼中华名人书画院院长。

因为多位美国上流人士的介绍和推荐。其人及作品最终被中国高层所接受并认识,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宾,并被美国前总统里根、前国务卿基辛格、陈香梅、宋美龄、贝聿铭、王永庆、李光耀、泰国王室和联合国及亚、欧、美几十所博物馆、美术馆、高等学府等所收藏。
2011年,其《荷风盛世》画作,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二楼回廊北侧《江山如此多娇》背面;2016年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期间,吸引多位政治局常委、前常委前往观展,官方对彼之认可由此可窥一斑。

在国内艺术品市场和拍卖市场上,通过自我炒作,作品动辄以破亿甚至数亿人民币的超高价成交。究其实质,其大写意花鸟艺术风格居多。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在中国画形式美方面,均未有所突破,(此处可参看吴冠中、赵无极。)崔书法是二王的行书一流。画风虽大气流畅,但基本上流于一般。笔墨中有师承李苦禅之韵味,但与其师苦老相比尚有一段距离,另外崔的指画颇具黄宾虹八十后画法的骨相,但真正要达到黄宾虹那样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谨严处见纵横奇峭之趣。形成“黑、密、厚、重”的艺术风格也尚须假以时日。就算最终到此境界那又如何,不过是第二个黄宾虹而已。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陈传席先生所作之“画坛点将录”于画坛影响颇大,其于近世国画仅推崇齐白石、黄宾虹二老,虽为一家之言但也不无道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观。

不过这些年崔老师热衷慈善,致力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捐助故宫)反对台独,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胸怀国内民众,关注国内和谐社会建设。(捐赠善款),值得大家学习。(当然,首先你得有钱😅)



天下不武


崔如琢先生作品画如其人,朴茂厚重苍中见湿,大气磅礴大巧若拙,个性显明,收放自如。无半点修铮造做之态。他的画取材甚广,包括山水、花鸟、虫、也间有人物。而尤以泼墨山水、荷花、水仙、墨竹、鸡最多得意之作。或简朴古拙,深厚浑穆,或清新雅致,充满趣味,或淋漓酣畅,妙意横生。数丈巨幅,随意挥洒,册页小品亦精奇生动,小中见大,气势磅礴。山水画用笔浑厚,画面以墨水不为,不追求色彩的复杂变化,单纯中予人丰富的美感,善用浓墨、破墨,苍茫厚道,枯湿浓重,枯湿浓淡均为笔力。

二零一零年创作大型国画(盛世荷风)

并于当年向故宫博物院捐款一亿元。



心无挂碍717


【文藏来答】作为中国当代知名的艺术大师,崔如琢一直以他蓬勃厚重的笔法,将东方山水画中特有的书卷气韵绘就出悦动的生命情调,并在创作中追求诗意与画境的融合,最终创作出别样的空间之美。崔如琢以积墨、指墨画闻名于世,其指墨画更是自创一格,独成风貌。以下是对崔如琢先生的采访与对话,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自己眼中的艺术与梦想~

艺术家 崔如琢

指墨艺术:以气写形

中国画的底蕴是哲学,指墨更在表达中国画的哲学精神时似乎更为直接。“气”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指墨创作可以更加直接地达到以气写形的境界,对于画而言,这种方式可以加强画面的灵动感,对于书法而言,它可以做到用笔很难做到的“屋漏痕”。总之,以指作画更能突出画家的感性精神。

崔如琢《葳蕤雪意江南》纸本设色 2013年 295×1152cm

比如大画家潘天寿先生,潘老的东西是中国花鸟画的一个高峰,我认为潘老的指墨是高于他用笔画的画。潘老是一个学养深厚的大画家,但深厚的学养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容易使画家太过理性,导致其画出的画会略显刻板。所以潘老为了克服自己这方面的弱势就用手画。因为用这种方式创作,会大大缩短你理性思考的时间,最终达到感性的灵动。所以潘老的指墨艺术是中国指墨的一个大的历史高峰。

中西合璧:作为基因的民族性可壮大但不可改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百花齐放是对的,中西合璧是允许存在的,但是不能代表主流,主流应该是民族性的。当年潘天寿有观点说:中西绘画是两座高山,这两座高山各有千秋,这两座高山可以互相借鉴,但是距离要拉开,越远越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崔如琢《有田皆种玉 无树不开花》纸本设色 143.5×73cm 2013年作

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像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国书画一定要讲传统,传统像人的基因一样。基因不能变,但营养是可以变的。中国的写意画,既要讲意境,也要讲笔墨。崇尚经典并不意味着摒弃现代,尚古而不拘泥于古。真正的艺术不能重复传统,不能重复别人,更不能重复自己。现下所谓的中西合璧其实大多是以西为主,民族性为辅,实质上是在改变基因。所以这七十年来的中西合璧我是否定的。我所否定的是他把民族边缘化了。

崔如琢《老树悬崖叶半秋》镜心 纸本设色 143.5×73cm 2012年作

艺术市场:我的梦想是超越毕加索和梵高

曾经有人建议我,市场上的画都在降价,我也应该随着大环境降价,当时我明确地回应道:第一,画的价格是市场行为,我的画价格的高低应该由市场决定。第二,我们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北魏石雕,再到隋唐宋以后的书画艺术,还有我们的瓷器等杂项,这些真品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一件作品超越一亿美金、超越毕加索、超越梵高,更别说超越达芬奇。难道是我们的艺术不如别人吗?当然不是。

崔如琢《荷风千秋》纸本设色 2010年

我们每一个艺术家都应该有这种雄心:不仅仅满足于与西方平起平坐,而是要超越西方,因为我们的历史更加悠久,文化积淀更加深厚。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有理想有担当,这样我们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前途。

所以我回答他,画的价格不能跌,要一直超越毕加索、梵高。这一方面是我个人的梦想,当然我也有这样的信心。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看,要超越西方不是市场问题,是民族尊严问题!


原文来源:《艺术品鉴》2018年12月刊《崔如琢: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文藏


我与崔先生相识,崔先生在书法,绘画,文学,鉴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毕竟是李苦禅先生的高徒。但是就艺术水平与崔先生自我运作的拍卖价位来说,是脱节的,说白了就是不值拍卖的那么多钱。其实艺术品拍卖市场有自己的规律,他肯定是有涨有跌的,他一样受经济的影响,崔先生这拍卖价只是一味的高成交,总是一个多亿,几个亿的成交,这个就是有点捧杀了,导致市场与拍卖价格脱节,有价无市。我看崔先生现在也是骑虎难下,他只有一直坚持做下去,不求市场上卖多少钱,只要大家知道我崔如琢卖的贵就可以了,不过这些年崔老师热衷慈善,又捐故宫,又捐善款的,很值得大家学习。


弘信斋主74183767


崔如琢先生的作品画如其人,朴茂厚重苍中见湿,大气磅礴大巧若拙,个性显明,收放自如。无半点修铮造做之态。他的画取材甚广,包括山水、花鸟、虫、也间有人物。而尤以泼墨山水、荷花、水仙、墨竹、鸡最多得意之作。或简朴古拙,深厚浑穆,或清新雅致,充满趣味,或淋漓酣畅,妙意横生。数丈巨幅,随意挥洒,册页小品亦精奇生动,小中见大,气势磅礴。山水画用笔浑厚,画面以墨水不为,不追求色彩的复杂变化,单纯中予人丰富的美感,善用浓墨、破墨,苍茫厚道,枯湿浓重,枯湿浓淡均为笔力。


中华艺术风采


崔如琢是一个很狂的艺术家!他说自己可以超过八大,说自己要超越西方马蒂斯、梵高、莫奈等艺术大师!还要让世界重新认识东方的水墨艺术。

正因为他狂,所以也引来了不少的非议!有正面积极肯定他艺术成就的人。但更多的是谩骂和讥讽,说的他一无是处,简直就是社会的祸害、社会的垃圾。

崔如琢的书画艺术,为什么会引起这样的社会反应呢?

首先是崔如琢实在太狂了,狂的目中无人,狂的有点自不量力。这不符合中国谦虚、低调、中庸的处世价值观,也不符合老百姓的欣赏标准。

其次是崔如琢太有钱了。他的作品实在卖的太贵了。给故宫一次捐款就是一个亿。每拍一张作品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太多人都坐不住了,吃瓜的群众更是要跳起来了。他们愤青,但更仇富。虽然崔如琢的艺术作品拍卖背后有资本的影子,有炒作的嫌疑。但能利用资本进行炒作宣传本身就是一种能力。齐白石没有炒作吗?罗中立、周春芽、曾梵志没有资本炒作和运营吗?从古至今,哪个出名的艺术家没有炒作宣传呢?

最后,是中国普通民众都没有自己独立自主的价值观和审美能力,他们大多时候都是人云亦云,附和盲从。有多少人看过崔如琢的大量真迹,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看得懂他的作品。如果你从来都没有看过他的作品,甚至看了作品也是稀里糊涂,不知南北东西。那又有什么资格去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回到崔如琢本人和他的作品本身来说。我觉得崔如琢个人的处世风格和个性不必有太多的争议,只要不违反道德底线和法律法规,不危害社会,我们都不必过于较真,名人和普通人同样也是人,没有必要给予他们太多的道德绑架。而崔如琢的作品虽然算不上大师级别,但在中国目前的画坛之上,也是名列前茅,属于第一梯队的人。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是有很多的创新。具有很明显的个人艺术风格。他把黄宾虹的厚重、李苦禅的稚拙、潘天寿的奇崛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有继承也有创新,有舍取也有发展。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一无是处,甚至很多吃瓜的群众都觉得自己比他还能画!这就是笑话,更是不自量力。特别是崔如琢的指画还是比较有艺术性,具有很好的审美价值。他突破了普通指画的单薄、僵硬、平面的缺点。他水墨苍茫、深远、厚重、质朴的风格,表露无遗,值得时代肯定!

欢迎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孟南937承传民族文化


捧得高、吹得远,仅此而已。


用户32887695


美籍华人,气节就没有了,中国画很讲究气节,格调,他的画软踏踏的,做作,要说收藏价值,可以说是废纸,但此公散钱不少,善人,我尊敬这个美国人,真的。祝您长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