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排名第一的武将是谁?

冷月钩沉


提起三国可谓让多少男儿热血沸腾,在有《三国演义》的戏说可谓是让我们对三国耳熟能详,《三国演义》毕竟是捧刘贬曹之作,让我们感学曹操手下无能人一般。

其实以正史来说曹操手下可是人才济济,文有荀彧王佐之才、鬼才郭嘉、与陈平不相上下的毒士贾诩等,猛将更是如云般的存在,古之恶来的典韦、虎痴许褚、逍遥津的张辽、善于防守的曹仁、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彰、张郃于禁庞德李典等等数不胜数。或许人们会好奇曹操手下如此之多的战将谁可以称之为第一武将呢?

很多人也许会认为是典韦,毕竟有一吕二赵三典韦传颂至今,亦或者认为是虎痴许褚毕竟是能和马超大战几百回合不分胜负的战将,可能有些人认为是张辽,威震逍遥津可不是浪得虚名。

个人认为以上三位中的一个要说是曹操手下第一战将肯定让人难以信服,他们三位都有让人否定之处,典韦虽然战力惊人奈何只和许褚不像上下,人们根据曹操评价典韦为古之恶来,加上典韦最后一战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战力,可典韦之后的蜀国战将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典韦与之想比却略有逊色。

许褚后来虽然深受曹操器重,与马超斗得旗鼓相当,可是许褚先后败于张飞多次乃是一处遐思。张辽虽然威震逍遥津也有一定的谋略,可毕竟张辽是降将非曹氏族人,显然三人在曹操手下排名第一都无法让人信服。

既然是第一武将除了勇猛之外还要有一定的谋略,另外还要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悉数曹操手下的战将唯有一人堪称第一,那就曹仁。

说道曹仁或许很多人会嗅之以鼻,曹仁只不过是一个二流战将,武艺不如许褚典韦、谋略不如张辽等等。

我们首先要知道演义只不过是戏说,《三国演义》是捧刘贬曹,曹仁很多战绩都没有被演义所归纳,甚至演义中的曹仁平庸异常,好像三国战事很少与曹仁相关。

其实正史之中的曹仁英雄了得,《傅子》:“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曹大司马就是指的曹仁,其中明确指出曹仁谋略要在张辽之上,另外曹仁也是勇猛无比,贲为孟贲,育为夏育两个都是力能分牛的怪物,曹仁可相当于贲、育相加,可见曹仁的勇猛。

另外曹仁善于防守,有曹仁在其城池如同铁桶一般,当年周瑜和曹仁的一次夺城大战,曹仁不但守城一年更是持平周瑜,周瑜在历史之中可不是演义中的那样嫉贤妒能,而是一位谋略与武艺聚一身的全才。曹仁遇到周瑜尚且如此,这样的战绩我认为许褚典韦肯定无法想比的,张辽对阵周瑜或许也很难取胜,而曹仁却持平了周瑜。

通过以上我们不难看出,要说曹操手下的全才第一战将非曹仁莫属,另外曹仁在曹操起事之初就追随曹操,在曹操阵营地位绝对不输于夏侯惇,曹仁才是曹操手下第一武将。


豫北老崔


曹操部下猛将如云,今天说说曹操手下武力最强的5大武将,典韦排第一、张辽惨遭垫底不服来辩!

1、典韦



典韦,生年不详,今河南商丘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堪称是曹操部下第一大猛将。本属张邈,后归曹操。三国演义中人称“一吕二赵三典韦”是很多人都公认的。以一败四吕布健将,典韦堪称是曹操手下第一大猛将,典韦太猛太强,也是单挑能力最无敌的一员大将,表现十分勇猛,被曹操惊叹为“古之恶来”。但最后在宛城殊死恶斗,终因寡不敌众慷慨战死。

2、夏侯惇



夏侯惇,曹操起兵最早的将领之一,曹操最为信赖之人。在双眼健全时斗过吕布,杀过徐荣、桥蕤,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功勋卓著。参与单挑方面,在夏侯惇双眼健全时,是当时曹将之首。在进攻吕布之时,被暗箭射中眼睛,但悍勇异常,“夏侯吞眼”也成就了夏侯惇的彪悍威名,其武力值相当强悍,堪称是曹操手下强将之一。

3、许褚



许褚,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当时抵挡住马超的压力,与马超大战几百个回合不落下风。从此淮、汝、陈、梁之地,听到许褚之名都感到畏惧。很多人都说马超是三国中可以排前几的武将,许褚力大寡言,被称为“虎痴”。他也是曹操部下武力最强的武将之一,许褚生于公元161年,死于公元230年。

4、张郃



张郃,最开始镇压过黄巾起义,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最后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被埋伏,膝盖中箭而亡。张郃可谓是曹操手下武功超强,如果单纯按照武力值算的话,也是榜上有名。

5、张辽



张辽,字文远,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五子良将之首,谥号为刚侯,其大战逍遥津可是经典。活跃于东汉末年,曾跟随丁原、吕布等军阀,后随曹操。张辽为人勇猛善战,多次战役都身先士卒,其合肥的事迹令他留下“张辽止啼”的威名。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

受到人的追捧,很多人都说他是历史级别的名将,其武力值可见一斑。


老刘侃三国


和吴蜀两方不同,曹操的用将之道非常均衡,他手下有运筹帷幄的帅才,有的百折不摧的劲将,机敏狡黠的智将,也有武艺高强,悍勇敢斗的猛将。

那么,咱们就从三个方面来看看曹魏阵营中排名第一的武将:武力、韬略、地位

一、武力第一

曹操麾下谁的武艺最高呢?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认为,典韦是曹军第一勇士。他力大无穷,能独臂擎旗,逐虎过涧,“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非常勇猛忠诚,是曹操的爱将。

而无论武艺还是力气,许禇都不亚于典韦,许禇能够倒拽两牛行百步,力气也是相当惊人的。葛陂一战,许禇与典韦阵前厮杀,“从辰至未”不分胜负,直战至黄昏。所以说,两人论武艺的话,典韦与许禇不相上下。

但典韦有个很致命的弱点,斩杀率太少,典韦的战斗生涯中,除了在羊山干掉一个没有名字黄巾军副帅之外,没杀掉一个敌将。而许禇的斩杀率要高得多,总共干掉八名敌将(不算冀州之战斩杀十余无名之将),排在曹军诸将之首。

所以要论曹军中武力第一的话,我更趋向于许禇。

二、韬略第一

要说韬略,肯定是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的领兵水平。曹魏阵营中还是有些这样的人才的,比如曹仁、张辽、张郃、夏侯渊等。而张郃和夏侯渊更趋向于将才,而张辽、曹仁则具有一军主帅的能力,所以还是以张辽和曹仁做对比,挑选一个最佳主帅。

大家可以发现,曹仁这个将领更擅长防守,守城是他的长项。赤壁之战后,周瑜数次攻击,也奈何他不得;关羽北征襄樊,唯独拿曹仁没有一点办法。曹仁打防御战还是相当有水平的,守得固若金汤,滴水不漏。

张辽更喜欢以攻为守,他打仗不是一味防御,而是经常抓住敌人的弱点进行逆击,有效杀伤敌人。东吴几次来袭,张郃是以攻代守,突出奇兵,打得东吴落花流水,铩羽而归,威震江东,吓得东吴“小儿不敢夜啼”。

论战略思想,张辽的境界要比曹仁更高,所以认为张辽是曹魏阵营中的韬略第一。

三、地位第一

一支军队若要能够百折不挠,英勇奋战,仅靠武力和战略战术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一种精神。在曹操麾下,“伏波将军”夏侯惇就是三军的表率,将士们的楷模。

若论武艺,夏侯惇不及典韦、许禇;若论韬略,夏侯惇甚至不如张郃、夏侯渊;若论诡谲,夏侯惇不及李典;论练兵,夏侯惇不如徐晃。

但夏侯惇仍然是曹魏阵营中地位最高、威望最盛,官爵最高,权力最大的第一将。曹操对他是无比信任,委以重托。夏侯惇可不仅是靠与曹操的家族关系,更重要的是夏侯惇无比的忠心和强盛的战斗意志,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夏侯惇是曹军的“军魂”和旗帜,有他在,无论遭到怎样的挫折和失败,将士们都能百折不挠,爬起来继续战斗。在三国时代,东吴赢不起,蜀汉输不起,只有曹魏即能赢得起,也能输得起。

所以,夏侯惇是曹魏大军地位第一,无愧于“伏波将军”的称号。


馋嘴肥猫铲史官


曹操手下猛将如云,多不胜数,下面排序全部都是我主观排序,请轻拍砖,我就以知名度较高的曹操麾下武将进行对比,欢迎讨论

官职(NO,1夏侯惇)

夏侯惇>于禁>乐进>曹仁=夏侯渊=张辽>曹洪>徐晃>张颌>许褚>典韦

统帅(NO,1夏侯惇)

夏侯惇>于禁>曹仁>夏侯渊>张辽>张颌>乐进=徐晃=曹洪>许褚=典韦

武力(NO,1典韦)

典韦>许褚>夏侯渊>徐晃>曹洪>张颌=张辽>乐进>曹仁>夏侯惇>于禁

谋略(NO,1张辽)

张辽>曹仁>乐进>夏侯渊>徐晃>张颌>于禁>夏侯惇>曹洪>许褚=典韦


所以综合来看,曹魏第一武将是曹操时期的前将军、曹丕时期的大将军——夏侯惇。夏侯惇巅峰时期拥有便宜行事之权,自由出入宫殿之权,督曹魏二十六军之权,统领监督曹操麾下所有的将领,拥有一人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无疑是曹操第一武将。


曹老师xixi


曹操手下排名第一的武将。

如果单单从武力来看,曹操的两个保镖,典韦和许褚两人,难分伯仲。

典韦的巅峰之战,是宛城之战,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率十余人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许褚的巅峰之战,是在西凉之战的时候,裸衣斗马超,从此“虎侯”的名声名扬天下。

但是评论一个武将的能力,武力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孙子兵法说:将者,智信仁勇严。诸葛亮在《将苑》中的将材篇,将将领分为“仁将”,“义将”,“礼将”,“智将”,“信将”,“步将”,“骑将”,“大将”。

我觉得,这里面,最高阶的,应该是“大将”。

“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在宋朝的武庙七十二将中,曹魏入选两人,一个是邓艾,一个是张辽。

毛宗岗说,张辽“既胜而能惧,是其慎也;闻变而不乱,是其定也;乘机而诱敌,是其谋也”,所以是“真大将之才。”

王歆说“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

我想,如果说曹操排名第一的武将,这个“武将”不应该是侠义的斗勇争胜的“小武”,而应该是“胆欲大而心欲细,战欲奇而谋欲密”的“大武”之将。

因此,曹操手下排名第一的武将,非张辽莫属。





文士野


曹操的人才库是整个三国中最完备和充实的,文有司马懿、荀彧、荀攸、贾诩等等,武有张辽、张郃、夏侯惇、夏侯渊、徐晃等等,那么排名第一的武将是谁呢?

武将不只是要看武勇的高低,还要看行军打仗的统率能力,同时还有看一看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所以综合考虑我列出了三个武将供大家参考。

一、武勇第一的典韦

典韦,曹操的爱将,被拜为校尉,长期担任护卫队长。

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典韦都是一员猛将,武勇绝伦,典韦早年追随陈留太守张邈,张邈军营的牙门旗又长又大,没人能举得动,典韦一只手就把它举了起来。

典韦后来投靠曹操,归属于于夏侯惇账下,随夏侯惇四处征战,数次杀敌有功,被拜为司马。,后曹操任命典韦为都尉,安排在自己身边,让典韦带领精锐士兵几百负责曹操的安全工作。曹操很喜欢典韦,而典韦也非常忠心,典韦性格忠厚谨慎,白天在曹操身边侍立整日,夜晚在大帐附近歇息,很少回到自己的住处,忠心耿耿。

典韦的武器是很重的双戟,军中给他编了军谚说:“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曹操和吕布作战,典韦身先士卒数次救援曹操。曹操讨伐张绣,张绣投降,结果管不住下半身的曹操把张绣的寡居嫂子给那个了,张绣大怒降而复叛,曹操被杀的措手不及,于是率轻骑逃走,典韦在门前奋战掩护曹操撤退,典韦带领部下兵校十余人,殊死恶战,无不以一当十,典韦左右死伤者殆尽,典韦本身亦被数十创,重伤下的典韦又杀十数人后战死。

典韦死后,曹操非常悲痛,之后曹操的车架每次经过典韦战死的地方,便用中牢的礼仪来祭奠他。

典韦和许褚齐名,但是就凭典韦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这一殊荣,许褚就没法比。

二、统率最高的张辽

张辽是曹魏著名的“五子良将”之一,张辽的统率能力在曹魏集团数一数二,古代六十四名将中整个三国只有八人入选,这八人中曹魏集团只有两人就是张辽和邓艾,而曹操时代的只有张辽一人,张辽为历代所推崇,是三国最著名的名将之一。

张辽汉末担任雁门郡吏,之后陆续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历尽坎坷,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操。此后,立下众多显赫的功勋。洞察敌情而劝降昌豨。攻袁氏而转战河北。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以静制动平定军中谋反。勇闯天柱山击灭陈兰、梅成。此后,长期镇守合肥。

张辽最成名之战就是合肥大战,公215年,曹操出征张鲁,合肥只有七千军队,孙权乘机集合大军号称十万。张辽临危不乱,带八百敢死队突袭孙权大军,张辽披甲持戟,一马当先,大呼自己的名字,冲入军垒,到达孙权旗下阵营,东吴军队猝不及防,大将陈武战死,宋谦、徐盛军都不敌,全线溃退。

之后孙权围攻合肥久攻不下,撤军回师途中又遭到张辽追击,张辽再次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 ,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 。

曹操账下最优秀的统率之才的武将是张辽无疑,毕竟张辽也是这个时间段曹魏集团唯一入选古代名将的。

三、地位最高的武将夏侯惇

夏侯惇武勇、统率都不是曹操手下武将中最出类拔萃的,但是夏侯惇的地位在曹氏集团的地位是无比崇高的,无人能及。

夏侯惇,字元让,三国时期曹魏重臣,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班底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青龙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夏侯惇只忠心于曹操,对汉室并不认可,夏侯惇上书希望曹操封他魏官,表明他是忠于魏,但曹操却认为夏侯惇与他同为汉官,属于汉朝同僚,夏侯惇怎能屈就魏的官号,可夏侯惇依然强烈请求,最终曹操答应了他的请求封其为魏前将军。

曹操猜疑心极重,但是对夏侯惇最为放心,夏侯惇不经通传,可自由进入曹操的卧室,这个荣誉曹操的儿子们都没有。

曹操称魏王是给了夏侯惇最高的武职前将军,曹丕篡汉称帝后,拜夏侯惇为大将军,大将军是最高的武职,位在三公之上,不久夏侯惇死去,曹丕穿上素服到邺城东城门发丧,赐夏侯惇谥号为忠侯,夏侯家也获得优厚待遇。

夏侯惇与曹仁、程昱因功而受到曹叡在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这是第一批入选的,只有三人。


我家的猫叫皮蛋


若单以武力而论,非许褚莫属!

许褚的身份类似赵云,都是主公身边的贴身护卫。曹操刘备不是傻瓜,留在身边保护自己的,那肯定是最能打的人。

许褚出身江湖豪侠。

三国志讲他

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怎么个勇力绝人呢?

他曾经对抗巨匪。

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阵前,一手曳牛尾,行百馀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

他扔大石头砸匪徒,就像一个投石机。他又一只手拽着牛尾巴,拖行一百余步!吓退贼人。

这样的勇力,绝对惊人啊。

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

追随许褚的,都是侠客!都跟着他一起被曹操封为虎士。

后来,曹操与马超在渭河边大战。曹军被马超突袭,全军向渭河北岸撤退。曹操亲自坐镇断后,保护他,只有许褚虎士百余人。

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馀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馀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这百余人对抗马超骑兵步兵万余人,最后保护曹操安全撤退,可见其战斗力之强悍。

初,褚所將為虎士者從征伐,太祖以為皆壯士也,同日拜為將,其後以功為將軍封侯者數十人,都尉、校尉百餘人,皆劒客也。

一开始跟着许褚做虎士的人,曹操认为他们都是壮士,一同被封为将军。后来凭借功劳,封侯做将军的有几十人,做都尉、校尉的有一百多人。这些人,都是剑客!

手下都这么牛,许褚还用说吗?


上将嗳福斯


从《三国演义》的角度来说,曹操手下有很多种第一,毕竟曹营名将众多,又各具特色,一个的说吧。

兵战第一:曹操宗室大将之首夏侯惇,早期曹操起兵仅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以及乐进,李典寥寥数员战将。而曹操的对手,就是演义里第一武将吕布,其实别说吕布,曹操对战华雄可能都吃力,所以刚开始曹操和吕布军作战是吃了亏的。后来,曹操拥有典韦,许褚这样的超一流武将,但是无论对上吕布,还是关羽,张飞,显然还是不敌的。所以,夏侯惇开发了一套对付顶级将领的兵战战法,先后和吕布,关羽兵战打平,这本事无人能及。另外,夏侯惇是曹操手下,地位最高的武将;



武艺第一:毫无疑问,绝对是许褚,就连典韦都比不上许褚。虽然,许褚和典韦曾经大战不知多少回合,毕竟那是许褚的上升期,而非鼎峰期,许褚的鼎峰就是大战马超二百三十回合。除此之外,许褚的战绩比典韦要多得多,当然主要是典韦的早故,不过毕竟看不到典韦的鼎峰时刻,由此许褚还是要强过典韦;



步战第一:典韦的忠义让人敬佩,他的最后一战是宛城之战,曹操等人被张绣和贾诩给算计了。而典韦作为曹操护卫大将,被重点照顾,先是被灌醉,然后胡车儿偷走最趁手的兵器双戟。不过,即便如此,典韦仍然杀了几十人,刀都砍卷了,便拿起人形武器,最后壮烈牺牲,但是成功掩护了曹操。

对战超一流武将数量第一:曹营中多个猛将和几个超一流武将交过手,比如:许褚和吕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共五个超一都交过手;张郃和赵云,马超,张飞,黄忠四个超一交过手;而和超一交手数量最多的,其实是徐晃,分别和许褚,颜良,文丑,关羽,赵云,张飞六名超一都交过手;

智勇双全,帅才第一:不用说,肯定是张辽,单单关羽这样骄傲的人,除了对自己两兄弟外,可以说最看好张辽了,而且曾经对张飞说道,此人不在你我之下。逍遥津之战,张辽更是打出了威名,反证了关羽的看法;



除谋士外,最具谋略的武将:此人是李典,最早加入曹操阵营的名将,也许他的武艺并不出众,大概弱一流左右,但是谋略来说,却是一流的。比如,濮阳之战,李典恐有诈劝曹操不要进城,可惜曹操不听,果中吕布埋伏;还有,李典两次劝曹仁不要轻敌,结果曹仁两次拒绝李典建议,第一次还差点被斩。结果,曹仁被徐庶算计得大败,失了樊城;火烧博望坡,还是李典先发现地形不利,让于禁劝夏侯惇,结果不听,招致大败;有此三事,李典可以说,最适合当“参谋长”的;



曹营中箭术第一:有两个人,一个是夏侯渊,铜雀台比箭,一发射中四支箭的中心,参照物更小,难度更大,规制之下,夏侯渊第一;第二人是徐晃,一箭射中柳条,夺了锦袍,参照物小,又随风摆动,箭法超群;


大飞熊骑士


说到曹操手下排名第一的武将,如果是三国演义的话,那就是典韦与许褚并列第一,如果说正史的话,还真很难排出第一武将,因为在正史中,曹操手下的大多数武将能力是差不多的,没有特殊突出的,也没有特别不堪的。

先说说三国演义曹操手下的武将大致排名,因为三国演义本身就是小说来着,小说中的武艺排名也就是看个人武力,按这个标准的话,三国演义中曹操手下排名第一的武将应该是典韦与许褚并列第一。

因为典韦与许褚两人的武力实在是不相仲伯,典韦手能缚虎,能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许褚同样天生神力,一个人能倒拖两头牛尾巴,拖着牛倒行百步,一头牛少说也有七八斤,两头牛至少有一千五六百斤,这可就是千斤之力。

典韦与许褚两人先后成为曹操的保镖,能够成为保镖,至少武艺是比一般人要强的,典韦曾经与许褚单挑,从早上七八点钟一直打到中午一两点钟,中午稍回休息后,又从中午一直打到晚上,打了好几百个回合,两人始终不分胜负,所以两人的武力大致相当。

而曹营武将除了典韦与许褚之外,其他武将基本上都在两人之下了,如果按三国演义来排名的话应该是这样的:

1典韦、2许褚、3徐晃、4庞德、5曹彰、6张辽、7夏侯惇、8夏侯渊、9张郃、10张绣。

很多人有疑问,为何典韦一定排成许褚前面?

其实典韦虽然与许褚武力接近,但是如果比力气、勇猛、武力的话,典韦略强于许褚,典韦能与老虎搏斗,这不仅仅是力气大的问题,而且勇气惊人,能与老虎搏斗活下来的,都是身经百战的精英,典韦一手能举起旗杆,立于风中纹丝不动,这个力气也不比许褚差。

再说武力,典韦打仗是相当勇猛的,第一次曹操与吕布大战时,典韦一个人持双戟大战数十人救出曹操,并且一个人击败了吕布手下的四大名将:郝萌、曹性、成廉、宋宪,曹操被吕布用计困在濮阳城时,典韦三次杀进城内寻找曹操,又三次杀出城外,如入无人之境。

最后一次因为张绣的叛乱,典韦为保护曹操脱身,一个人挡住了张绣军的上千士兵,由于典韦的双戟被胡车儿偷走,于是典韦拿了两把刀作为武器,杀的人太多了,刀口都砍钝了,典韦弃了双双马,拿起两个敌人作为武器,好吧,拿着死人当武器,这份臂力,这份勇猛,岂是一般武将能比得了的,岂是许褚能比的,张绣军上千士兵根本不敢上前,只敢远远射箭,最终典韦力战而死。

光是这份勇猛,许褚确实差了一些,所以典韦比许褚强一点,说他们并死第一,也说得通,毕竟相差不是很大,当然了,这都是以三国演义为标准的。


但是论正史的话,典韦与许褚都算不上第一武将,在正史中,武力可不是衡量武将的唯一标准,而是要看军事能力,但在正史中,曹操手下的武将水平都差不多。

先说曹操手下的三大军区统帅,东南淮南军区统帅夏侯惇,中部荆州军区统帅曹仁,西部关中军区统帅夏侯渊,三大军区统帅可都是曹操宗亲中的精英,光有关系没能力,曹操也不会让他当军区统帅。

夏侯惇有一些内政能力,比如开荒种地,运输粮草,作战也勇猛,瞎了一只眼睛仍毫不畏惧,但缺少战功,军事能力一般,对曹操是非常忠心,所以不能算第一武将。

曹仁有一些军事能力,可以说是曹操一手培养的,曹操出征,曹仁总是另率一支偏师攻城掠地,曹仁基本上参与了曹操所有的征战,最后凭借能力,成为中部荆州军区的统帅,曹仁的军事能力主要体现在作战勇猛、严守纪律,尤其是善于守城。

赤壁之战后的南郡大战,曹仁以弱势兵力坚守江陵城一年,襄樊之战,曹仁以弱势兵力紧守樊城几个月,成功地挡住了威震华夏的关羽大军进攻,为襄樊之战曹操胜利奠定基础。

曹仁之勇可有史书记载,南郡之战时,曹仁部下牛金率三百人迎战周瑜前锋数千人,牛金寡不敌众被围 ,曹仁身为主帅仅率数十骑出城营救牛金,勇战数千吴军,最终成功救 下牛金,光是这份勇气与胆识,足以说明曹仁勇猛。

可光勇猛也称不上第一武将,曹仁终身大多数战功都是跟随曹操出征,始终活在曹操阴影之下,也缺少必要的战功支持,当然也称不上第一武将。

夏侯渊被人称为白地将军,白地将军是指不善于用兵的将军,光是这个称呼就已经将夏侯渊排除在第一武将之外,但是夏侯渊虽然领兵能力不是太强,但作战勇猛是没有问题的,整个关中有一半是夏侯渊平定的。

夏侯渊最终因为中了刘备的计谋,在定军山战死沙场,以主帅身份亲自被鹿角,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最终被黄忠在战场上斩杀。

除此之外,曹操手下能力突出的就是五子良将了,分别是张辽、于禁、乐进、张郃、徐晃五将,如果真要评选一个曹操手下的第一武将,个人认为非张辽莫属。

张辽原是吕布手下将领,吕布被杀后,率军投降曹操,成为曹操手下将领,之后就不断地跟随曹操或者单独率军作战,获得了大量的战功,比如孤身投降昌豨、白狼山一战阵战乌桓单于蹋顿、勇闯天柱山斩陈兰梅成,然而张辽最大的战绩就是合肥之战以八百勇士大破孙权十万大军。

合肥之战前夕,孙权率军十万准备围攻张辽、李典、乐进仅七千人驻守的合肥城,张辽当机立断,趁孙权大军尚未完全合拢,仅率八百勇士直冲孙权中军大营,打得孙权惊慌失措,此战张辽亲手斩杀孙权军队数十人及两名将领,其中一名将领还是孙权的近卫军统领,相当于护卫队长的陈武,如果不是杀到了孙权的近身,张辽怎么会杀得了孙权的近卫军统领。

不仅如此,张辽还两进两出,为救被围的曹军士兵再次冲入重围,又再次杀入重围,打得吴军丢盔弃甲,阵前几员大将想要后退逃脱,如果不是张辽如此勇猛,吴军人多势众将领又怎么会想逃跑呢?

仅此一战,张辽威名震江东,从此张辽两个字就能保曹操淮南平安,这就是张辽的能力与战功,称得上曹营第一武将,唯张辽也。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排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尤其是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时候。即使是胡润富豪排行榜,明确以身价来进行排名也难以令人满意,还有许多隐性富豪不在名录当中。武将排名更是困难,若在游戏当中可以一键按武力排名、按统御排名、按智力排名等,但是综合排名就是见人见智了,阿中只能聊聊自己心中曹操麾下最牛逼的武将。

为上将者,应当能够独当一面

曹操手下武将比较难排名,有两个原因:一是有能力的武将很多,人才济济,这是曹操不拘一格吸纳天下人才的结果;二是大家不相伯仲,没有哪一个人能力特别突出,建立了非常突出的功勋。如果是问刘备手下排名第一的武将是谁,那就非关羽莫属了,答案就没什么争议。如果是问刘邦手下排名第一的武将是谁,那就非韩信莫属。如果是问刘秀手下排名第一的武将是谁?可能要思考一下是选冯异,还是岑彭、邓禹、吴汉,有一些难度。

阿中认为优秀的上将,应该能够代替君主独当一面。像刘邦带军出洛阳,韩兵独立带兵出河北,刘备自己驻守益州,关羽可独自镇守荆州,几乎与君主并肩。手下有这样一名主将,征战四方就时半功倍。在曹魏阵营中,最优秀的军事人才当然是曹操自己,几乎所有大型战斗都是曹操亲自出马,而且战绩优秀,这也导致他手下的将领缺少独自出征的机会,没机会建立大的功勋。

最优秀的将军一定是在前线

在三足鼎立之势形成后,曹魏的疆域最广,需要防守的战线很长,这样在每个重要方向就必须派遣重要的将领统帅军队。在东面的扬州方向,曹操派遣征东将军张辽任守将,在荆州方向,由征南将军曹仁驻守樊城,西面的雍凉方向由征西将军夏侯渊驻守汉中,夏侯渊之后多由张郃都督关中诸军事。所以阿中认为曹操手下最优秀的将领应该是这四位。

曹仁和夏侯渊是曹操宗族当中的佼佼者,他们从曹操从陈留起兵时就开始追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曹仁在对袁术的作战中就斩获丰盛,后从征徐州陶谦、吕布,于汝南击刘备、刘辟,南阳击张绣,荆州破刘琮占江陵,宛城平侯音,纵横黄淮之间,所向披靡。夏侯渊破袁绍时总督青、徐、兖三州粮草,为大军后援,后随曹操平定济南、东安等地,帮于禁平定东海昌豨叛乱,在渭水击败马超、韩遂,在曹操回洛阳后继续在关中作战,扫平各股不服势力,并且西征陇右,消灭了盘踞在河西三十年的宋建,基本扫平了凉州。

张辽和张郃都是从其它君主归降到曹操这边的,而能得以担当重任,说明曹操是个知人善任的英明君主。张辽从建安三年开始追随曹操,平河北从围邺城,击青州袁谭,别定常山、赵国,讨荆州时扫平江夏,讨乌桓时斩了单于踏顿。张辽最出彩的还是守合肥,击破孙权十万大军,后来又破前将军吕范,让孙权不敢北顾。张郃在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时投奔曹操,征讨河北时围雍奴平东莱,后随夏侯渊征战关中和陇右,曹操平张鲁时张郃平巴东、巴西,在陇右平安定,在荆州破孙权部将刘阿,关键的街亭之战大败马谡,对蜀汉作战屡立战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孙子兵法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应该有智谋、讲信用、行仁义、临阵勇敢、治军严明。曹仁、夏侯渊、张辽、张郃作为曹操手下优秀的将领,可以说这五项能力都是具备的,只是在某些方面强弱各有不同。

建安十九年,夏侯渊进攻马超、韩遂余部,马超准备攻打卤城的姜叙,其它将领认为应该先请示曹操再出兵救援。夏侯渊力排众议,他认为曹操远在邺城,等请示完回来卤城就已经失守了,于是果断从斜谷出兵,击破了马超。追击韩遂到略阳,有人建议进攻兴国氐族部落,但夏侯渊认为应该进攻长离诸羌族,因为韩遂军中有很多长离羌人,这样一来他们必定回救,就有机会在野战中消灭韩遂。事情果如夏侯渊所料,在攻打长离后韩遂军逐渐离散,韩遂也回援救长离,双方在野外遭遇。但韩遂兵力仍然很多,部将建议结营建寨再做打算,夏侯渊认为结营固守难以持久,并且于士气不利,所以击鼓奋进,大破韩遂。最后再回军攻打兴国,氐王千万逃走。从他的行军用兵看,颇具谋略,及至大破宋建后,曹操称赞他说“虎步关右,所向无前”。

太祖下令曰:“宋建造为乱逆三十余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三国志》

夏侯渊守汉中,与刘备连续多次交锋,开始夏侯渊多次取胜,但曹操却劝他说作为将军应该要谨慎,不能单靠勇力,应该以勇力为本,再使用智谋,否则就只是一介武夫。建安二十四年,夏侯渊中了刘备的声东击西之计,在混战中被黄忠斩杀,不能说其无谋,只是因为他骄傲了,过于相信勇力,用兵不够谨慎,以致有此之祸。


在曹操的诸多将领中,曹仁是最受倚重的,从征徐州开始曹仁就经常被委任别领一军的任务,和曹操分头行动。征吕布,曹操攻下邳,曹仁攻句阳,官渡之战曹操身临前线,曹仁别领一军到后方消除刘备、刘辟的骚扰。围攻壶关,连续攻打几个月打不下来。曹仁向曹操建议,围城应该留一条活路,如果告诉他们城破必死,那么城内就会人人奋战,攻城要花费的代价太高了。曹操听从他的建议后,壶关守将投降了,顺利拿下壶关。

(陈)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三国志》

在《三国演义》中曹仁没有什么机会上阵单挑,似乎他的武力不怎么样,其实不然。周瑜围攻江陵,曹仁派牛金出战,牛金兵少被吴军围在阵中。曹仁见状披甲上马,仅带数十骑出城冲入吴军阵中营救牛金,出入敌阵数次,直至把剩下的人都救回来。这种勇闯敌阵的胆气,让城中三军都非常叹服。不过遗憾的是曹仁终究敌不过周瑜和关羽两位大神,江陵还是丢了。后来退守樊城,曹仁也是被打的只有招架的份,多亏徐晃的快速增援,否则一世英名也要不保了。曹仁是一员上将,但是距离超然众人的巨星还是有差距的。


太祖得合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三国志》

曹操对张郃的期待很高,当他来降的时候曹操说,你的归来就像是微子去殷投周,韩信去楚归汉。在平定河北的过程中,张郃曾别领一军出击,后来主要跟随夏侯渊征战关中和陇右,平定汉中后攻取了巴东和巴西郡。刘备进攻汉中,张郃斩刘备的将领吴兰、雷铜,后来在宕渠被张飞所破,为了炫耀自己的战功张飞还专门在山上立马勒铭,写上“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濛”。可见在张飞眼中,张郃是一名非常值得重视的对手。夏侯渊死后张郃接替他的位置,后来经常都督关中军队承担防守蜀汉的任务。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张郃在街亭截断蜀汉军队的水源,打败蜀汉先锋马谡,成功阻止了诸葛亮抢占陇西三郡的计划,快速平定陇右。此后,张郃多次与蜀汉军队作战,互有胜负。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败,张郃受司马懿命令追击诸葛亮军,在木门遭到伏击中箭身亡。张郃是曹魏名将,但先受夏侯渊节制,后受司马懿节制,没能专任一方,没有建立特别的功勋,如果能得到更大的信任,或许会有更大的作为。

张辽原是并州刺史丁原的从事,被丁原派到洛阳后,受大将军何进的命令去河北募兵,兵招回来了何进死了。于是张辽带兵跟随了董卓,董卓死后又率部跟随吕布,吕布被擒又率部归降曹操,要算起来投降的次数张辽比吕布不少。张辽和曹仁一样一开始都招募了自己的部队,历次转投新主都是带着自己部队一块归顺。在《三国演义》中,是关羽说情才救了张辽,其实没这回事儿。平定东海昌豨叛乱时,张辽独自一个人上三公山劝降昌豨,陈说利害,使昌豨主动投降。《三国演义》中张辽上土山劝降关羽,可能就是借鉴了这一故事。

平定陈兰、梅成叛乱,当时陈兰已经逃入天柱山,由于山高路险,大军难以通行,众将都以为不易涉险深入。张辽却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同样的环境下谁更勇敢谁就能取胜。然后,张辽率军深入天柱山,斩杀了陈兰、梅成。

建安二十年,孙权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张辽看到曹操所留密函之后,心领神会,和李典出城迎战孙权,留乐进守城。张辽披甲执戟率八百精兵冲锋,斩杀吴将二人,直冲至孙权麾下。孙权大惊,慌慌张张跑上一块高地,手拿长戟自卫。张辽喊话孙权下来交战,孙权吓得不敢动。这一仗从早上打到中午,打得吴军胆颤心寒,张辽所部有人陷于重围,张辽多次冲入重围救援被困将士。围城十多天毫无进展,孙权无奈撤退,在撤退时张辽又率军主动追击,差一点擒获孙权,靠着吕蒙、甘宁、凌统的拼死保护孙权才侥幸逃回东吴。如果孙权这仗不幸被俘,那三国的格局就要重新改写了。

六年,帝追念辽、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三国志》

公元222年,孙权再次北伐魏国,张辽抱病出征。孙权听说张辽带病出战,叮嘱诸将说张辽虽然有病,但是仍然勇不可挡要小心。此战中张辽在洞浦大败东吴前将军吕范,收缴大量船只。张辽在时孙权的历次北伐都是无功而返,张辽死后曹休任征东将军镇守扬州,却在石亭被陆逊打得大败,可见张辽对于曹魏东南防务的重要。

曹魏关中方向被刘备所攻,丢了汉中折了夏侯渊,荆州方向被关羽侵犯差点被突破汉水防线,只有扬州方向合肥居巢防线十分稳固,多次大胜东吴军队。论战绩仅有张辽鲜有败绩,夏侯渊、张郃身败丧命,曹仁遇弱则强,遇强则弱,难与关羽、周瑜匹敌。因此,综合比较来看阿中认为张辽可以称得上曹操手下的第一武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