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史上最著名的大胃王,吃不飽飯就找皇帝蹭飯,最後還當了宰相

現代社會有一個流行詞叫"吃貨",就是指對美食有著狂熱愛好的人,隨著近幾年的互聯網的發展,"吃貨"一詞被廣大美食愛好者廣泛傳播,用於自稱和互稱。那麼"吃貨"是現代社會才有的嗎?答案肯定不是,在中國古代就有很多"吃貨",比如北宋著名的詞人,大文學家蘇軾就非常喜歡吃,甚至在多次被貶謫的情況下都沒有忘了吃,還創造了一道流傳至今的名菜東坡肉。清朝的大詩人袁枚也是一個美食家,不僅喜歡吃,還精通各種烹飪技巧,寫了一本關於美食烹飪的書籍《隨園食單》影響至今。還有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曹操,金聖嘆,李漁等等,都是對吃很有研究的"吃貨"。

他是史上最著名的大胃王,吃不飽飯就找皇帝蹭飯,最後還當了宰相

雖然古代的吃貨不少,但是因為吃得多而出名,並且靠著吃當上了宰相的人古往今來也就這麼一位,他就是北宋著名的"吃貨"宰相張齊賢。張齊賢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吃貨",歐陽修形容他:"張齊賢形體魁肥,飲食兼數人,然其為相嘗有邊功,國朝宰相惟宋琪與齊賢知邊事。"從這裡就能看出張齊賢長得高大壯碩,並且特別能吃。

他是史上最著名的大胃王,吃不飽飯就找皇帝蹭飯,最後還當了宰相

張齊賢在湖北安陸當知州的時候,有一回官員們在一起聚餐,一群官員閒著沒事就說咱比比看誰能吃。於是就讓人給在場的官員一人準備一隻金漆大桶,誰吃了什麼東西,廚師就把相同的食材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放進誰跟前的金漆大桶裡面。誰吃一塊肉,廚師就往桶裡扔一塊同樣大小的肉,喝一碗湯廚師就往桶裡倒同樣的湯。結果等大夥吃完以後,這才發現所有人的桶連一半都裝不滿,而張齊賢的這隻桶整個都裝不下了,湯湯水水全都灑了。看見這個景象,在場的人都驚住了,大家實在不能理解這麼多東西他是怎麼裝到肚裡的,但是張齊賢卻一點事沒有,放到現在張齊賢肯定是吃播界的第一網紅。

他是史上最著名的大胃王,吃不飽飯就找皇帝蹭飯,最後還當了宰相

因為張齊賢太能吃了,他當年起家的時候,總也吃不飽,沒有辦法就到處蹭吃蹭喝,但是一般的人家肯定不能滿足他。有一回村裡有個大戶人家做善事,而請全村人吃流水席,他也去了,由於去的人挺多,結果還沒等他吃飽呢一桌飯菜全見底了。沒吃飽怎麼辦呢,就在張賢齊要走的時候,看人家門口掛著一張牛皮,於是他就把牛皮偷走了,回去之後煮了吃了,這才吃了個半飽。

他是史上最著名的大胃王,吃不飽飯就找皇帝蹭飯,最後還當了宰相

這還不算什麼,有一回他甚至蹭吃蹭喝蹭到了強盜嘴裡。強盜一般都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所以張齊賢就找上強盜了。有一次一夥強盜佔山為王,剛乾了一筆大買賣,為了慶祝一下,就包下一個酒店吃喝慶祝,一般人如果知道強盜在這吃這喝,肯定是不敢上前的,但是張齊賢自己主動湊熱鬧進去了。強盜一看他來了挺驚訝,說這是個秀才呀,你也願意和我們為伍嗎?張齊賢這個時候就想著吃,也沒有功夫搭理強盜,就敷衍說:"當然,當然,你們各位都是英雄,我願意跟你們一塊。"還沒等強盜答應呢,張齊賢拿起一隻豬蹄就吃上了。這件事司馬光在他所著的《涑水記聞》裡面記載過,說當時張齊賢視若虎狼,吃相特別嚇人,把這些強盜都嚇得夠嗆,目瞪口呆感嘆說這人真是人才呀。臨別的時候這些強盜還把他們搶到的戰利品分了一份給他,張齊賢也沒拒絕,拿著就走了。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張齊賢為了吃,連命都不要了。

他是史上最著名的大胃王,吃不飽飯就找皇帝蹭飯,最後還當了宰相

張齊賢這個時候一直在蹭吃蹭喝,從大戶人家到強盜都沒有放過,但是時間長了他也覺得這不是長久之計,要想一輩子吃喝不愁,就得找個長期飯票,於是他就把眼光放到了當時世界上最有錢最厲害的人也就是皇帝身上,就想找皇帝蹭吃蹭喝。

有一回,宋太祖趙匡胤西巡到洛陽,當時的張齊賢還是一介布衣,沒有功名,他就把皇帝的人馬攔住了,要給趙匡胤提建議。當時的宋朝天下初定,趙匡胤也挺大度,也是求賢若渴,所以就沒有追究張齊賢的罪,反而讓人把他帶到自己行宮裡面,問他有什麼意見。張賢說你問我意見可以,但是要先給我點吃的,趙匡胤就讓人送來了吃的,就這樣張齊賢一邊吃一邊講。其間他提到了如何富民,如何盤整土地,如何制定合適的法律等十個方面的建議,趙匡胤聽完說這個人確實是個人才。回京以後,趙匡胤還對自己的弟弟趙光義說:"我這次出巡,認識了一個奇才,叫張齊賢,真是當宰相的料啊。"

他是史上最著名的大胃王,吃不飽飯就找皇帝蹭飯,最後還當了宰相

自此以後,張齊賢真的得到了這兩代帝王的關注和培養,最後當上了宰相。然而誰能想到他當宰相的智慧竟然是吃不飽飯給逼出來,居然是"吃貨",對於吃的慾望把他推到了這個位置,而且一直做了二十一年宰相,可以說是古往今來的吃貨都應該學習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