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艺老校长宋惠民:以毕加索为例,认为油画创作不可轻视素描基础

1937年,宋惠民于长春降生。第二年,鲁迅艺术学院于延安成立。二者的不解之缘自1954年宋惠民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开始。附中毕业后进入鲁美油画系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教,而后成为油画系主任,再后成为院长。他教出了韦尔申、胡建成、王岩等优秀的学生。时至今日,早已退休的他依然每天早八晚五在鲁美院内的画室进行创作,连节假日都不例外。有学院的教职工感叹:“老院长简直比我们上班还辛苦。”

鲁艺老校长宋惠民:以毕加索为例,认为油画创作不可轻视素描基础

宋惠民

宋惠民,自1954年他与鲁美的不解之缘至今已历65年。他以“油画民族化”为己任,勇于开拓,勤奋不懈,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他在鲁美油画系师从万金生、乌叔养等老一辈艺术家,在其门下又培养出了韦尔申、胡建成、王岩等一干优秀的弟子。

在他手中传递的是对艺术的探求,更是鲁艺的精神。正如邵大箴所言:“曾任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院长和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的宋惠民教授,是一位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油画家,是东北地区油画艺术的领军人物,也是当代中国油画艺术活动中一位重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鲁艺老校长宋惠民:以毕加索为例,认为油画创作不可轻视素描基础

宋惠民 《雾迷雪岳山》 200X200CM2005

宋惠民非常注重基础训练。在留校任教之后,他也坚持不懈地练习素描、速写以进一步夯实自己的基础。这是一个世纪之前徐悲鸿等先驱者通过引入西方古典传统以改造中国艺术所留下的宝贵遗产。虽然在后世的推广过程中有过于武断之嫌,但是古典艺术的基础训练在对艺术家的造型能力、结构认知和色彩感觉等方面的培养大有裨益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鲁艺老校长宋惠民:以毕加索为例,认为油画创作不可轻视素描基础

宋惠民 《葵花》80X80CM1995

不少专业人士提出,过多的基础训练有害无益,因为这些基础练习会磨灭艺术家的个性和灵感,令他们的思想僵化。甚至有人称基本功越扎实,画得越熟练,作品就越匠气而没有灵性。这一观点的形成与西方前卫艺术兴起的历史背景有关。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学院艺术极度成熟,乃至有过分僵化教条的倾向。而新兴资产阶级替代封建贵族成为艺术的主要赞助者,其艺术品位下滑的也对学院艺术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所以当时的许多年轻艺术家如拉斐尔前派、印象派等都对学院艺术不抱好感,甚至将其视为艺术发展的障碍。

鲁艺老校长宋惠民:以毕加索为例,认为油画创作不可轻视素描基础

宋惠民 《一池春色之二》160X160CM2006

后来高更、梵高等人的业余性特点也越发显示出前卫艺术与古典学院背道而驰的趋势。当年徐悲鸿在法国努力学习古典艺术并将此视为中国艺术未来发展方向之时,学院艺术实际上在西方正走向没落。时至今日,西方的艺术院校中的基础训练已几荡然无存。

鲁艺老校长宋惠民:以毕加索为例,认为油画创作不可轻视素描基础

宋惠民 《北方的云》 1990 布面油画 80X100CM

改革开放以后在西方前卫思潮的冲击下国人会形成类似的观点也就不奇怪了。对这样的观点,宋惠民并不认同。他认为即便一个艺术家从事前卫艺术的创作,基础训练也是有益无害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马蒂斯和毕加索。作为前卫艺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都曾在学院经受过长期的正规训练,但在后来完全从学院体系中走出来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新路。以往的训练既然可以被完全舍弃掉,那么也就不成其为障碍了。况且毕加索在开创立体主义之后也时常有意回过头去研究古典艺术。如果是障碍的话,他又何苦如此呢?显然他想要在传统的技艺中获得新的启发。

鲁艺老校长宋惠民:以毕加索为例,认为油画创作不可轻视素描基础

宋惠民 《铁匠》85X75CM1976

也就是说当年在学院接受的训练非但没有成为毕加索前进的障碍,反倒一直是他在探索道路上的重要武器。只不过他没有视其为唯一的武器,时而捡起时而放下。是否要将基本功充分利用起来,选择的权力掌握在艺术家自己的手里,想要一条路走到底,那也是自己的选择。

内容整编自:王墨林《鲁艺精神的写照 ——宋惠民》,艺术品鉴2019年10月号。感谢《艺术品鉴》及作者提供资料,如有疑问请私信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