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将受什么影响?

伯爵71438871


不得不说条友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和大胆,前有关于藏水入疆的“红旗河”以自流的方式形成河套平原至乌鲁木齐的绿色长廊,后有引流北疆之水支援塔里木河改造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有在喜马拉雅山脉打开一个口子使西南季风能够深入我国西部地区。

提起“胡焕庸线”我们知道,这是一条北起黑龙江黑河市、南至云南省腾冲市的呈东北——西南走向的虚拟线,它由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首次提出,作为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也是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分水岭”,并且这条线几乎与我国的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

从该线两侧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气候状况等分析来看,线的西北部占据了约64%的国土面积,但人口总数却不到全国总数的6%,而线的东南地区则仅靠着36%的国土面积养活了约94.1%的人口,而导致线的两侧人口密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根本原因是气候因素,由于干旱缺水限制了人们正常生存,造成人口不断南迁。

河西走廊和广袤的西域曾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丝绸之路,那里不仅商道繁荣,还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西北干旱缺水等极为恶劣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地区间的可持续发展,导致西域众多古国逐渐衰落甚至消失。如果将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使得印度洋水汽能够深入到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这无疑将会使西部干旱地区重新焕发生机。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因为仅仅只是打通喜马拉雅山脉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北边还有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及其边缘众多大致呈东西走向高耸的山脉,这无疑也对印度洋暖湿气流有着巨大的阻挡作用,总不能把青藏地区全部挖开吧。如果是这样,这该是有多反自然啊!而且如此大的土石方量,无论是工期还是资金投入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且,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的屋脊,并非完全坐落在我国境内,它还包括了中亚、南亚等国家的部分或全部地区,是一个地缘关系较为复杂的地区。我想,如果贸然在这个地区“打洞”无疑是在无端的制造矛盾。


地理那些事


这个问题一再的出来,我再多说一个角度吧,根据气象学家叶笃正和高登义的推断,要把青藏高原夷平至海拔2000米,印度洋的水汽就可以改变我国西部气候情况了。因为印度洋的水汽通量是固定,和按照降水平均分布原理,单纯从喜马拉雅山开个通道到西部,并不能增加多少水汽。况且随着距离拉长,季风能量减弱,估计水汽没有足够的能量进入我国西部。

不考虑工程量问题,单纯考虑气候影响,那么夷平青藏高原到海拔2000米什么概念?青藏高原将与黄河中上游的海拔一致,这样我国的西部降水将会增多,黄河中游和新疆的干旱问题将得到缓解。但我国的华南地区估计会变得干旱,另外东亚季风作用将减弱,长江中下游的地区,就不会像现在降水丰富了,长江的航运的黄金水道要大大打折扣。换据话说,这相当于把我国的气候条件重新洗牌,属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下图为长江中游的鄱阳湖在枯水期成为大草原。

所以从喜马拉雅山挖通道这个脑洞,是很难达到其目的,还是好好开发雅鲁藏布江的水利资源吧,毕竟这还是我国的基建能力范围之内的。下图为雅鲁藏布江的大峡谷。



昆仑还东国


提到在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这个想法,需要先提一下我国著名的企业家,南德集团前董事长牟其中,是他最早提出的。他的传奇经历让人感叹,而又有几分伤感。他曾经是中国首富,做了三件在现在都属于超前的生意:飞机易货、卫星发射、开发满洲里。虽然只做成了一件,但是剩下的两件事,在现在看来已经在民企中属于正常的生意了。1999年因种种原因入狱。2016年9月27日,商界传奇人物牟其中出狱,开始了他的南德集团复业。

牟其中

如果在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那么就必须是足够大的通道,还不能只在喜马拉雅山脉挖,需要深入到西部内部才能起到作用。这样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才可以通过这个通道,直达西部内地。如果通道太小,暖湿气流就不能深入。

喜马拉雅山地形

如果这些条件都可以达到,我国西部地区气候也将只会在通道及旁边的区域有影响。由于夏天从印度洋过来的暖湿季风带来一定数量的降雨,形成为一个狭长的凉爽雨带。而冬天由于没有较明显的季风,却有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可以直达印度。

这个区域带以外由于还是有高山等影响,气候基本不会有大的改变。

喜马拉雅山区域的气候

喜马拉雅山区域的气候

这些不说,就说工程量和最终得到的结果是否合算,需要考虑一下。


hnyfkj


在这里挖出一条通道,一挖解千愁,真正的从此沙漠变绿州,看下图:在哪里开挖通道?有人说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开口子,经过多方论证,这里开口子由于要翻过青藏高原,西南季风有些力不从心,即使到了新疆,水汽也该枯竭了。另外暖湿气流经过青藏高原,可能要引发冰川融化,威胁我们13亿人三江源地区的“水塔”,长江、黄河受到威胁。

沿着喜马拉雅山住西延伸, 青藏高原在这里“打结”,形状恰似“鸡脖子”,山的里侧就是我国南疆,外侧就是印度河平原,从这里开口,岂不是最好的选择?

读上图,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因青藏高原的隆起,四周都是高山,地形非常封闭,周边的水汽难以进入本区,降水量非常少,蒸发量达到3000mm,形成了约33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如果按图1的方式开一个口子,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新疆干旱问题,这是因为:

印度季风真接进入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会把印度洋水汽直接带到本区,成云致雨,相当于改变了这里的气候,减弱了这里的蒸发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绿州渐渐扩大,昆仑山、天山的冰川渐渐有了水汽补给,塔里木河水位慢慢抬升,3~5年之内有望彻底扭转干旱环境。

相比红旗河引藏水入疆,有很多优势,红旗河工程量大,投资大,运行成本高,不确定因素多,虽然能够引水入疆,但终归没有解决好新疆的干旱问题,而开口子从云中调水,相当于平时说的改天换地,这次是真正的“改天”,才有了今后的“换地”,永绝后患。

诚然这套方案也有一些问题,地缘政治问题最难解决,开口子地方是领土争端的克针米尔地区,而南部又是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虽然说两国关系密切,但就这项工程来说得需要更多的考虑和科学规划。 不同见解,欢迎评论,讨论留言


地理纵横


我们都知道,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横跨我国,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在几千万年前,它还是一片汪洋,后来经过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了巨大的山脉,由于地壳运动的原因,它每年都处于逐渐增高的趋势。

喜马拉雅山海拔之高,可以达到8000多米,其上的珠穆朗玛峰为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除了高之外,也很长,其全程长3400公里,并且它宽达二三百千米,如此巨大的山脉将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阻挡起来,从而也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所以使我国西北部形成了常年干旱的气候,又加上地形等的原因,温差也较大。



先抛去技术因素,如果我们真的能在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我国西部地区的气候将受什么影响呢?毫无疑问,西部地区将会受到印度洋暖流的影响,这样的话,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就可以通过这条通道而深入我国西北部地区,我国西北受到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也就没现在这般干燥了,可能气候会变得湿润许多,到那时,我国西北部的严峻气候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但这也只是猜想了,毕竟我们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技术,因为工程实在太浩大了,并且对技术的要求也较高,所以我们能否等到那一天,谁也说不准。你们期望那一天的到来吗?


时间史


这个问题好解决,看看西藏的环境地貌就一切问题可以轻松解决比如说,靠近喜马拉雅山的阿里地区,日喀则市,山南市,林芝市,其中林芝市的墨脱县一带刚好喜马拉雅山脉的另一端,所以林芝市一带可以进来印度洋的暖气流,林芝市的森林面积占据整个西藏的三分之二,气候非常宜人,环境漂亮,都比较少说西藏的江南,有西藏的瑞士之称,有雪山,有森林,反而日喀则市,山南市,阿里地区,基本进不来印度洋暖气流,山都是光秃秃的,可以寸草不生来形容,这三地降雨量比较少,也没有雪山,反而到了夏天更热,强烈建议,开辟30公里到40公里的山脉这样能够西藏降雨量多,山水更漂亮,说不定降雨量多,雪山更厚更多,有利于整个西藏及西部地区的环境,西部变得更美好,更舒适,更宜居百姓!


Tibetlasha


对于在喜马拉雅挖一条通道这个问题目前来说,我看到的文章都处在理论阶段,如果能利用现在的科技手法进行数据模拟,物理实验用最小代价模拟现实应该不难。难就难在没人动手做实验,没人提出,没人支持。至于对气候影响,从理论上与现实中分析肯定是有,不管是引水还是截流还是挖一条通道让气流流入都会对气候地质有影响,只不过是有利与有害的问题,是不是现实中与现阶段能够控制的问题,是不是能够承受的问题。开个通道大小引流影响的范围要从短时间与长时间来看。数据模拟与物理实验做出来才有能进一步证明一些问题。

当然,如果真有人做数据模拟与物理实验,那还要看数据范围大小,实验大小。


知佟1号


这个脑洞其实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很久之前就有人提出过这个设想。包括在葛大爷的电影里,也曾经提到过。

高原变水乡的宏图壮志!

那,这个脑洞其实是没什么可实现性的。

先不考虑在喜马拉雅山脉上炸个口子要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只说喜马拉雅山上的这条通道能实现引流季风改变气候这件事,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对我国气候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平均海拔4500米,占我国陆地面积四分之一青藏高原的庞大地形,而喜马拉雅山脉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即使季风通过了喜马拉雅山脉的这条通道,它也会在北上的路途中被其他山脉和地形所阻挡。

但如果真的把青藏高原铲平,那对我国的气候影响就大了,不光会影响西部气候,东部的气候也会受到影响。到时候西北将不是现在的西北,江南也不是现在的江南。

青藏高原对我们国家的气候影响,一方面是动力影响,一方面是热力影响。这两个影响如果详细展开来说,大概要写两三千字……在气象学当中,青藏高原对我国的气候影响是单独拿出来一章来说的。

动力作用呢,比较直观的理解就是气流的阻挡和分流。西北的干旱,江南的多雨都和它有关系。

从上空俯瞰,青藏高原是地面上一个巨大的隆起。冬季从北边下来的冷气流难以直接越过高原,当然夏季偏南季风也同样如此,暖湿空气上不来,西北地区自然干旱少雨。

另外呢,我国处在西风带当中。

西风气流在遇到高原的时候也会出现分流,一支从高原北侧绕(偏冷),另一支从南侧绕(偏暖),南北两支气流绕过高原之后会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汇合,bang~出现降雨。而在气流汇合区的西侧——四川盆地,会有一个气流的相对静止区,相当于是个死水区,这里的风会比较小,云雾也相对多一些。

热力作用则和高原的海拔有关系,夏季青藏高原是个庞大的热源,冬季则是冷源,这种冬夏季冷热源的转换,会在高原和邻近地区形成新的大气环流,叠加在季风环流之上,会加强影响我国的冬夏季风环流。

如果没有了青藏高原的阻挡,西北地区能够接收到更多的水汽,降水肯定会增多,而江南地区则没有了高原造成的气流绕流再汇合的现象,降水肯定会减少,鱼米之乡地位难保。。。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觉得有用的话就点个赞吧嘻嘻~


不吃肠的大肠


这个问题脑洞太大在现有科学技术条件下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说我们还没有能力完全掌握云雨带走向这些印度洋季候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结果是一个粗略的预判人工是完全无法影响整个气候,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毕竟自然洪暴灾害带来的巨大破坏力不是人类承受的起的。

这个方案必然被否决。那么在现有条件下人工改变西北气候的比较可行方案就是开挖红旗河。红旗河加滴灌技术改变西北地区的缺水情况通过逐步绿化率影响西北气候减少蒸发量增加降雨从而改变西北干旱少雨的气候。这也仅仅是一定程度上的缓解。通过红旗河消灭沿途的荒漠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利用这个过程搞农业生产达至整个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对整个国民经济都是巨大的负担。


耀阳136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我国大体划分为四个地区,分别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基本都在东部沿海,起码离海洋不远,受季风,洋流等影响,降雨丰富,气候宜人。而青藏地区,由于冰川积雪众多,河流湖泊滋润该地区,因此草美鱼肥,牛羊遍地。而最“悲催”的就是我国西北地区。

我国西北地区,深处亚欧板块腹地,离海洋较远,而且周围高山林立,阻挡了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降雨稀少,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土壤贫瘠,植被缺乏,风速较快,风蚀严重。导致该地区,气候干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畜牧业,种植业,农作物只能在河边,绿洲等地方开展。我国曾有个伟大的“世纪工程”,就是把雅鲁藏布江的水引到西北内陆地区,解决该地区的干旱少雨问题,这个工程被称为“红旗渠”工程,当然这只是传闻。虽然这个工程浩大,时间会很长,可行性有待研究,到也是一种解决方案。就像我国的“南水北调”一样,解决了亿万人的饮水问题。


那么假如在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会对我国西部地区气候有什么影响呢?

喜马拉雅山脉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影响巨大,作为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全长2400公里,宽度最窄的地方也有200公里,呈东西走向,海拔高6800米以上,8000米以上的上峰10座,其中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数万年前,地壳运动,印度洋板块抬升亚欧板块,陆地隆起形成了今天的喜马拉雅山山脉,它就像一道屏障,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北上,使得青藏高寒干旱,直接影响到新疆内陆地区。我国西部缺水,但是喜马拉雅山山脉南部,在“南亚次大陆”上的国家降雨极其丰沛,世界上的“雨极”乞拉朋齐,就喜马拉雅山山脉南麓,可见一斑。



假设在喜马拉雅山山脉上开一个通道,对我国西部气候肯定会有很大影响。小编个人意见,选这个通道有两个方案,一种方案是:选在印度恒河上游两个较大源头阿勒格嫩达河和帕吉勒提河任选其一,因为两条河上游流淌于喜马拉雅山山脉中,我国可以用“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的办法,利用天然形成的河谷,尽最大限度减少工程量,虽然我们有“移公移山”的精神,但是也要巧妙的利用这一点,不能蛮干。另一种方案:就是选择我国亚东县的亚东沟,号称喜马拉雅山山脉被“砍”出得五个缺口之一,亚东县是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最南端,天然的谷底,而且公路畅通,施工方便,工程量也相对较小。上面不管那种方案,首先要避开世界上的几大高峰,而且这个通道开的不能太小,不然达不到我们预想的目的,所以要足够大才行。葛大爷曾提过:“把喜马拉雅山山脉炸个口子,不用大,五十公里就行,把印度洋暖湿气流引到我们这里”,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通道的宽度真的不能再比这个数小了。想象一下,海拔六七千米高,向下挖两三千米深,厚度二百公里左右,多么一个巨大的工程呢,难度不可想象。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假设通道成功挖通,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抵达我国西部地区,我国西部降雨增加,新疆地区的沙漠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水草肥美,沙漠治理大范围改观,牛羊遍地,绿洲连成一片,农作物丰收,人们生活发生质的改变,结束靠季节性河流和绿洲过“日子”的生活。气候由原来的,气温温差较大, 日照时间充足,降水量少,气候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变成温带季风气候,冬季被西伯利亚寒流控制,夏季被印度洋季风控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西部地区的第二个“南泥湾”出现。当然这些只是想象出来的,变成现状不是不可能,只能让时间来证明一切吧。


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