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天才爱因斯坦:看一看历史上的伟人,究竟是如何读书和学习的

本文由 原创首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全文一共2463字,阅读大约需11分钟。

文 | 名师讲学习方法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犹太裔物理学家。

相信凡是学过初中物理的人,就不该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因为他是天才,是16世纪以来,继伽利略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用诺贝尔奖得主维格纳的话来说,“今天我们所有的人,都活在爱因斯坦的庇荫之下……”

因为他的理论,直接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纪元。而今天,我们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和大家聊一聊,这位天才是如何地读书和学习的。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要先来介绍一些有趣的东西。

走近天才爱因斯坦:看一看历史上的伟人,究竟是如何读书和学习的

爱因斯坦曾说:生活就像骑自行车,想保持平衡就要不断运动

01 你所不了解的“怪人”爱因斯坦

他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呆板的科学家。

谈起“理工男”三个字,人们往往会想到认真、严谨、又呆板这样的字眼;对理科生,人们常常容易抱以一种偏见,而对于其中的佼佼者,则更有“怪人”之说。

爱因斯坦就是这样一个“怪人”。

有人说他智商160+却在童年时期3岁才学会说话,说他从小数学不好物理却取得满分;但就事论事来说,这些其实都算得上是后人的谣传、或是说以夸大的成分居多。

这位物理学家,事实上从小就特别聪慧。他不仅成绩优秀,还会拉得一手小提琴,能够写诗、懂哲学!

走近天才爱因斯坦:看一看历史上的伟人,究竟是如何读书和学习的

在他15岁的时候,爱因斯坦就已经掌握了大学数学的“微积分”。而16岁的他,就发表了人生中第一篇论文,一篇题目名为“磁场中的以太状态”的研究。一生以来,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情人曾累计多达10余,却没有一人说过他的坏话。

因为他还是个懂浪漫的人,爱每一个人的时候都是死心塌地。

不过,天才总是孤独的。就像爱因斯坦无法停止对物理的追求,普通的女子也无法保持跟的上爱因斯坦那份持续耕耘,对科学充满热情的脚步。

但也正是这一份对真理、科学真相执着追求的步伐,让爱因斯坦成为了人类历史上需要铭记的人物。

走近天才爱因斯坦:看一看历史上的伟人,究竟是如何读书和学习的

爱因斯坦与他第一任妻子的合照

02 从一而终的勤奋刻苦的自学精神

曾很多人将爱因斯坦的成功,归结于他的高智商。

但是谈到这里,我需要说明的是——爱因斯坦的成功,绝对不仅是因为高智商,而是离不开他的那份对知识追求执着的努力。这与他从小养成的刻苦自学的习惯,是离不开的。

在11岁的时候,爱因斯坦就读完了一套科学的通俗读物,这启发了他对科学的“兴趣”;12岁的时候,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这是一本古希腊历史上集大成的书,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教材”,这本书对后来爱因斯坦人生道路的选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走近天才爱因斯坦:看一看历史上的伟人,究竟是如何读书和学习的

爱因斯坦在读书做研究

13岁的时候,他开始广泛的涉猎一些名人著作,开始研究哲学,读康德的书。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经常以书为伴,而当不读书的时候,他常常会去拉小提琴。甚至在他为“广义相对论”而绞尽脑汁的时候,他也用琴声帮助自己思考。

由于讨厌学校里老师一板一眼的教学,出于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校权威思想的抵触,他给远方经商的舅舅写了一份信,提出自己已经从高中退学,想要报考苏黎世联邦工学院,奈何自己的年龄不够,期望舅舅能给自己想点办法。

后来的爱因斯坦,曾在《自述片段》中提到:“我那一点零碎的相关知识,主要都是靠自学得来的”。

爱读书的好习惯、坚持自学的好习惯,是他建议年轻人应该尽早掌握的一件事。

走近天才爱因斯坦:看一看历史上的伟人,究竟是如何读书和学习的

03 读书和学习之外,经常与同学讨论

在爱因斯坦上中学的时候,他曾结交了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

这两人也都非常爱读书,加上爱因斯坦,三个人晚上经常会一起学习,并一起讨论读到的名人著作,畅谈各种关于科学和哲学的问题——这也是爱因斯坦在回忆青年学习时光时,觉得特别美好的一件事,并且让他自己感到深受其益。

这种结伴学习、讨论学习的方式,后来被爱因斯坦带到了大学。

在那里,他认识了另一位,将与其结交一生的好朋友——马尔塞耳·格罗斯曼。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读书时结交的这位朋友,在爱因斯坦后来提出“广义相对论”的过程中,还给了他不少理论上的帮助。

走近天才爱因斯坦:看一看历史上的伟人,究竟是如何读书和学习的

1927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开大会的物理学家,29个人里有15人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爱因斯坦曾提到马尔塞耳·格罗斯曼的身上,有许多他所欠缺的才能,比如:敏捷的理解力,处理任何事情都仅仅有条。而准备考试的时候,他还会向这个朋友借他的课堂笔记本,爱因斯坦说,同学间没人能比他的笔记更出色。

他的这位朋友,最后也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数学家,大学数学教授。

这种与优秀的同龄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习惯和学习方式,几乎贯穿了爱因斯坦整个的青春学习生涯。而这不仅让他收获了友谊。

这样的友谊,离不开一群“知识狂热分子”共同对学业的追求,以及共同的人生志向和志趣。优秀的学生们聚在一起,便总能摩擦出绚烂的火花。正如孔子那一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古至今,这都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式。

走近天才爱因斯坦:看一看历史上的伟人,究竟是如何读书和学习的

04 读书要有所舍弃,并且拒绝死记硬背

爱因斯坦曾这样形容自己:“我是一个执意的而又有自知之明的年轻人。”

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这里我们说一件爱因斯坦在求学上的趣事。当年,爱因斯坦从高中辍学写信给他舅舅之后,他的家长帮其联系到了苏黎世联邦工学院的院长,以求给这个少年天才儿童,一次入院的考试机会。

当时,爱因斯坦轻而易举地通过了科学和数学,但是其他的综合科目将其拦在了大学的门外。

走近天才爱因斯坦:看一看历史上的伟人,究竟是如何读书和学习的

少年时期的爱因斯坦

这是对当时的爱因斯坦来说,其实是一件极大的挫折。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气馁,在“复读”后成功上大学。而进入大学的爱因斯坦,也依然保持着对科学和物理学的热枕,他毅然舍弃了大学许多“其他课程”,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物理学上。

事实证明,他这样的舍弃,最后是值得的。

而谈及学习,在爱因斯坦的自传中,他说到自己一度非常厌恶学校里的教学,他认为正是这种所谓“现代化”的教学,把学生的“思想力和创造力”给磨灭了。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而当时的德国学校的教学,纪律非常的严格,又盛行一种“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这是爱因斯坦非常不喜欢学校的原因。

走近天才爱因斯坦:看一看历史上的伟人,究竟是如何读书和学习的

如果没有走上物理这条路,爱因斯坦或许能够成为一名音乐家

在爱因斯坦本人看来,读书和学习要崇尚“自由行动”和“自我负责”,对于知识的学习要深入理解,多思考,而不是光读光背。

在爱因斯坦回忆大学的学习时光的描述中,他也提及自己学习的时候,坚持去“深入理解”,很少搞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在他看来,一个知识只要你去理解了,然后在反复接触,使用或者描述它,那它就自然地印在了你的脑子里。

这值得我们许多中国的学生,去体会。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意也正是如此。

大家好,我是@名师讲学习方法,关注我!大家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学习成长问题!

更多精彩内容,我建议你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