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教材必學文言文《送東陽馬生序》微課及知識點(2)



課文內容梳理

第一段:作者寫自己少年時代讀書的刻苦勤奮和成年後虛心請教老師的情景。

1.文章開頭的“ 嗜學 ”一詞,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統領全文,為全文定下基調。

2.作者在學習上遇到的主要矛盾是什麼?他是怎樣解決的?

幼時嗜學與家貧無書可讀的矛盾,益慕聖賢之道與無碩師名人與遊的矛盾。

解決辦法: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3.最能表現作者抄書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曲伸

4.“天大寒,硯冰堅”的作用:暗示家貧,襯托出“我”的勤奮刻苦。

5.餘因得遍觀群書的原因:勤奮刻苦,誠實守信。

6.卒獲有所聞的原因:勤學好問,尊敬師長(謙虛恭謹)

7.先達都有哪些特點?有什麼作用?

德隆望尊,態度嚴厲,教學嚴肅;這些能襯托出作者渴望知識、勤學好問、尊敬師長。

第二段:寫作者外出求學的情景,以及最終結果。

1.“深山、巨谷、窮冬、烈風”這些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通過景物描寫,表現天氣的惡劣、旅途的艱難,表現作者求學的艱難,襯托出作者不怕吃苦、勤奮好學的品質。

2.遠學從師的時候,在表現自己生活上的艱難主要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有何作用?

對比的手法;以同舍生的富有與自己的貧窮對比,突出自己的求學的勤奮刻苦、心無旁騖。

3.作者成人後求師的艱難,包括哪三種情況?(高度概括回答即可)

叩問之難;旅途之艱;生活之苦。

4.體現出作者樂學的句子(生活上不與別人攀比的原因):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5.作者寫最終結果目的是:勉勵馬生刻苦求學。

6. 本段中作者大量用謙詞,如“未有所成”“幸預” “綴” “謬稱”等,藹然有長者之風範,既勉勵了對方,又無自誇之嫌。

第三段:歷數太學生們學習條件的優越,並和自己年輕時學習的艱苦情形進行對比。

1.“太學生”的優越條件表現在哪幾個方面?請概括回答。

四個方面:衣食無憂(無凍餒之患);無需奔走(無奔走之勞);有疑能解(無求師之難)(或有良師指教);書目齊全)。

2. “太學生”沒有成就的原因在於心不若餘之專”而不是“天質之卑”

3.文中“心不若餘之專耳”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告訴後生“們,求學之道在於聚精會神,專心致志,人的主觀因素起決定性作用。

4.寫出本段中與上文四組對比關係的詞語。

“日有廩稍之供”與“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對比; “歲有裘葛之遺”與“縕袍敝衣”相對比;

“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與“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對比

“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與“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對比

5.作者認為太學生德不成業不精的原因在於什麼?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觀點,為什麼?

根本原因在於其用心不專;同意這種觀點,學習條件的優越,不一定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學業,道德上的成長,取決於自己的主觀上是否努力。

6.本文最突出的寫作手法是對比,請你根據文章的內容用這種手法寫一組對偶句(只允許有一個或兩個詞取自原文)。

腹餒袍敝行深谷求師;衣豐食足坐大廈讀書。 寒冬巨谷中負篋曳屣;暖春大廈下誦詩讀書。

負篋曳屣入深山求師;披綺食肥居大廈讀書。

第四段:寫這篇序的目的。

1.這段重點寫了什麼內容?

點明瞭寫序的原因和意圖,讚揚馬生,勉勵他刻苦學習。

2.作者對馬生的評價是,這樣評價的依據是:

是可謂善學者矣。

1流輩甚稱其賢。2辭甚暢達。3言和而色夷。4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

3.作者寫此文的意圖是什麼?

讚揚馬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勉勵馬生刻苦讀書。

4.文中表明作者的寫作緣由的句子是什麼?

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5.讚揚馬生善學的句子是: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

6.讚揚馬生文章寫得好的句子是:

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7.讚揚馬生與長輩談論時態度虛心,謙恭的句子是:

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

全文綜合:

1.讀書要善於整體把握,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作者敘述自己青少年時期的求學經歷,與太學生的優越的學習條件進行對比,勉勵馬生刻苦讀書。

2.本文用夾敘夾議

的方法,並通過現身說法的途徑,包含著自己親身的經歷和感受,因而顯得情意懇切,語重心長,使人感到親切。

3.本文通過敘述作者求學的經歷,表現了作者勤奮好學,刻苦努力的優秀品質,告訴人們要想學有所成就必須勤奮刻苦。

4.你還知道哪些刻苦學習的故事?戰國時蘇秦錐刺股;漢代孫敬頭懸樑;匡衡鑿壁借光;車胤囊螢;孫康映雪;王冕學畫:王冕幼時非常喜歡畫畫,但家裡窮買不起筆,於是在放牛的時候他便用樹枝在沙灘上畫畫,最後他終於成為一個書畫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