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家鄉三河之名人軼事 乒壇名將郗恩庭

乒壇名將郗恩庭


郗恩庭,男,1946年2月4日出生於三河市新集鎮,是我國乒壇名將。他右手直握球拍,快攻結合弧圈打法,速度快,力量大,落點刁,推擋技術精湛,人稱“推擋王”。在1971年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他獲得男子單打第三名,也是獲得男子團體冠軍的成員;在1973年第32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他獲得男子單打冠軍,也是獲得男子團體亞軍的成員。從一線運動員退下來後,曾任國家乒乓球隊教練,併到法國、墨西哥等國家從事教練和講學工作。

郗恩庭生來有個犟脾氣,凡是認準了的事,就一定幹好,幹出個樣子來。


可愛的家鄉三河之名人軼事 乒壇名將郗恩庭


他自幼愛好體育運動,對乒乓球運動更是痴迷,1959年入保定業餘體校進行乒乓球訓練,曾獲保定市少年單打冠軍和中學生比賽冠軍。1960年6月,年僅14歲的郗恩庭進入河北省隊。當時,我國正處在暫時的經濟困難時期,伙食標準低,而運動員的

運動量又很大,每天都要進行長跑、短跑、變速跑,跳繩、拳擊、啞鈴、單槓、雙槓等速度和耐力方面的訓練。超強度的訓練,加之生活條件差,他的腿都浮腫了,隊裡響應中央關於“勞逸結合”的指示,暫時停止訓練。但郗恩庭為儘快提高自己的球技,就從窗子跳進訓練室偷偷練習。一天下來,他精疲力竭,晚上躺在床上,渾身像散了架一樣。儘管這樣,他一天也沒有停止過訓練,還利用業餘時間加班加點練。他深深知道,技精於勤,樹形象,奪金牌,不付出代價是不可能實現的。


郗恩庭的汗水沒有白流,他多次在省、市和國家舉辦的運動會上取得好成績。1965年,年僅19歲的郗恩庭被直接調進國家隊。調入國家隊月餘,就戰勝了中國乒乓球名將莊則棟。1966年,他代表國家隊首次打國際比賽,出戰11場,場場取勝。同年年底,他隨隊出訪瑞典、羅馬尼亞等國家,連連告捷,橫掃歐洲,這年他僅僅20歲,風華正茂。1971年4月,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已經中斷五年系統訓練的中國隊臨時出征,團體比賽打得十分艱苦,如履薄冰般地奪得冠軍。單打比賽開始後,郗恩庭勇猛拼殺,先後力挫眾多名將,進入前四名。在爭奪決賽權的激戰中,他看到對手是多次敗給自己的瑞典選手本格森,就產生了輕敵思想。比賽中,本格森眼看獲勝無望,連續幾次把球打在都恩庭的臉上,都被打急了,一下子亂了方寸,完全忘了這是國際大賽,結果3局球每局以兩分之差敗北,最後把奪魁的良機拱手送給了本格森。這場比賽成了他終生難忘的遺憾。離世界冠軍一步之遙的郗恩庭只取得了世乒賽男子單打第三名的成績。


這次失敗,在郗恩庭思想上引起了很大震動,他認真地進行了總結,從中悟出:在通往世界冠軍的道路上,除了要有過硬的技術和靈活的戰術外,還要有過硬的思想和堅強的意志。為了在技術上求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乒乓球發展趨勢,1972年,26歲的他,在教練徐寅生的激勵下,他的球拍由正膠換成反膠。這一轉變看似簡單,實際上是一場革命,因為乒乓球技術水平越高,對球拍越敏感。郗恩庭驟改反膠,從站位、步法到各項基本技術都要從頭練起,但他不怕困難,不嫌枯燥,為爭取時間不走彎路,儘快練好反膠技術,他重新制訂了訓練計劃,苦練加巧練,虛心向同志們請教。酷暑、嚴寒,他和青少年運動員一樣,在兵乓球訓練室揮拍千次、萬次,練習拉各種弧圈球。此時,距32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還有一年時間,為了保證訓練的系統性和連續性,他不能出國比賽,看別人進進出出,自己關門苦練,那滋味很不好受,但他承受住了。更使他揪心的是看不到長進,幾次比賽成績欠佳,人們不免議論紛紛,認為他不應改打反膠。聽了這些議論,郗恩庭心裡也有些動搖。這時,乒乓球冠軍容國團的鏗鏘話語又在耳邊響起:“人生能有幾次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對,不能半途而廢,一定要搏!”為迎接第32屆世界錦標賽,他在本子上寫下了對自己的要求:“一、不打冤枉球,不能因思想波動而輸球;二、第一場球就當決賽打,每球必拼;三、少說多做,兢兢業業。”就這樣,都恩庭在通往冠軍的路上不斷奮力攀登。


1973年4月5日,第32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南斯拉夫薩拉熱窩緊張地進行。由於“文革”造成的乒乓球隊訓練不足,團體比賽中,中國男女隊雙雙失利,男子單、雙打戰況也不佳,男子雙打進入前四名時,中國選手已全軍覆沒。男子單打前八名,只剩一名中國選手,也是唯一的亞洲選手,他就是郗恩庭。


說來令人難以置信,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進入前八名的唯一中國選手,因為他把自己關在屋裡,除去比賽外,足不出戶,並叮囑教練和同伴,只告訴他下場對手是誰,怎麼打,不談其他。他之所以要過這種“駝鳥式生活”,是因為他怕自己思想不過硬,聽多了控制不住自己。然而,他的大腦並沒有停止活動,對每場比賽都做了充分準備。


15日下午,扣人心絃的單打決賽開始了,郗恩庭的對手是多次獲得歐洲冠軍的瑞典名將約翰遜。賽前,他將自己寫在本上的三點要求重新寫在左手心,時時提醒自己。第一局比賽,都恩庭以21:18獲勝。約翰遜右手握拍,正手攻球,勢猛力大,被譽為“錘子”。而他反手較弱,郗恩庭以往與他交鋒,用推擋壓其反手,然後用正手進攻。第二局開始,約翰遜為彌補反手弱點,站位更加向左,露出右手的大空擋,郗恩庭就頻頻變線給其正手位,不料正中下懷,被對方連連擊中,結果,第二、三局都是以13:21失利。

交換場地時,教練徐寅生拉住都恩庭的手,反覆強調:“死壓反手,別變線。”領隊張鈞漢也補充道:“你平時養成了習慣性變線,再不改輸定了。”他這才恍然大悟。

第四局開始了,他十分鎮定,祖國人民的期望,平日的訓練和意志的磨鍊匯成了一股巨大力量,他認真對待每一個球,死壓對方反手,使其難以上手,以二分優勢扳成二平。


決定勝負的關鍵一局開始了。開始郗恩庭以10:6領先。可約翰遜絕非等閒之輩,孤注一擲,發起反擊,側身猛扣,連獲四分,打成十平。郗恩庭捏住球,在場上轉了一圈,他想起了中國的一句成語:“兩強相爭勇者勝”,他拼了,我也要拼,比他還兇。於是,一板猛扣將對方殺離球檯,接著連連扣中,比分又拉開,14:11。可約翰遜也不示弱,如數回敬,打成15平。


這是多麼關鍵而又緊張的時刻呀!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只見郗恩庭如同猛虎一般撲向對方,比分又拉開,19:16,郗恩庭領先。換髮球后,約翰遜發球搶攻,連追二分,18:19。一時,體育館內鴉雀無聲,人們的每一根神經都繃得緊緊的。在這緊要關頭,郗恩庭提醒自己,要穩住情緒,輸贏在此一舉。接下來,他成功地給了對方兩個擦邊球,以21:18取得了決勝局的勝利。歷經坎坷,郗恩庭終於靠頑強的意志和拼搏精神,在強手如林的賽場上,擊敗了所有對手,摘下了桂冠,同時成為中國第一個直板反膠男單冠軍。也是繼容國團、莊則棟之後的中國第三位男子單打世界冠軍。喜訊傳到祖國,多少人為之激動、歡呼雀躍。深夜一點鐘,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郭沫若同志給國家體委打來電話,祝賀乒乓球隊取得勝利。


打球,郗恩庭是一員虎將,培養隊員也頗有建樹,不少“幼苗”在他的精心指導下,成為乒壇精英,輸送給國家隊。郗恩庭自1976年退役至1991年,先後擔任國家青年隊總教練,國家男隊教練、女隊教練、男隊主教練、中國兵兵球隊副總教練,先後培養出陳龍燦、韋晴光、陳靜、蔡振華、謝賽克、陳新華等10多個世界冠軍。由於他工作出色,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先後5次獲得國家體委頒發的體育運動榮譽獎章;1989年被評為建國以來80名傑出教練員、運動員。他還曾先後到法國、南斯拉夫、墨西哥等國執教,到日本、波多黎各、洪都拉斯等國家培訓講學,為世界乒乓球運動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郗恩庭任教期間,不僅培養出了許多優秀人才,還結合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寫出多篇學術性文章,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和經驗。其中《我們沒有退路》獲“紅光杯”第二屆體育文學獎;《危機尚存,立志翻身》獲國家訓練局第二屆教練員論文一等獎;《中國乒乓球訓練中的幾項改革、創新》獲國家訓練局第三屆教練員論文二等獎。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許多人利用名人的知名度辦公司、搞企業,也有人高薪聘請郗恩庭,都被他婉言謝絕。這位出生在河北省三河市、成長在保定市的兵壇宿將,立志要把畢生精力無償地獻給乒乓球事業。因此,退休後郗恩庭又回到保定,創辦“正大乒乓球學校”,並擔任校長兼總教練,繼續從事兵乓球后備人才的培養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