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爱吃吃不起,现在吃得起却不敢吃的食物是什么?

穿山甲365


分享一下我跟棉花糖之间的“感情纠葛”吧!

我出生在黄河岸边、交通闭塞的一个小乡村。父亲兄弟姐妹多,奶奶去世的又早,他在三十多岁才娶妻生子。对于现在来说三十多岁很正常,不过在三十年前的农村就太晚了!

家里一贫如洗,穷的叮当响。当然我们小时候也没有太多的零食,因为穷也养成了我省吃俭用的习惯。即使村里有个爷爷拿着拨浪鼓叫卖小糖人,我也只是跟在后面看,馋的流口水也知道父母不容易,不肯开口给他们要。

当然小时候没见过棉花糖,上了初中来到镇上,才见了白白的像云朵一样的棉花糖,那时候卖五毛钱一个。虽然初中自己有点零花钱了,但是五毛钱也不舍得浪费,认为吃了就没有了,起不了作用!就暗暗发誓,好好学习,以后多赚钱吃所有小时候没吃过的,穿遍小时候没穿过的,玩遍小时候没玩过的,好好弥补自己匮乏的童年!

上了大学来到一个离家几百公里的地级市,卖棉花糖的就随处可见了,只是涨钱了,好像是一块钱一个!也忍了忍没买,仍然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第一次尝到棉花糖的味道是大学毕业,第一个月参加工作,休息之余去青岛啤酒节玩,又看到了梦寐以求的棉花糖。2006年在别的地方卖一块,在啤酒节现场卖两块,同事说尝尝吧,于是掏出来两块钱买了一个久违的棉花糖!看着它想象着美妙的味道,没舍得下口!

快要变形了,连忙咬了一口,说实话有点失望,并不像想象中的味道。太甜,太黏,甜的味道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只是因为在心目中停留太久了,等待太久了,依然吃完了!

后来想想棉花糖的味道虽然并不太美,但是那种久久想念的感觉却值得回味!只是以后自己再也没有买过!

后来女儿慢慢长大,看到街上有卖的,给要得时候会告诉她,并不太好吃,不过可以尝尝,买的最贵的是十五块钱一个!

贫穷是会生根的,能根植于人的骨子里,即使想改变依然还会出来作祟,即使有钱买了,依然感觉不能浪费!




邑昀


我儿时住在乡下,父母外出打工,我的记忆里方便面一定全是儿时高端的奢侈品。城里的娃肯定理解不了。

那时候黑白的电视机里放着香港的一些影视剧。里面总传递着一种理念:主人公们因为工作的忙碌或者自身不会做饭,通常会迫于无奈选择吃泡面,仿佛在影视剧中泡面是最难吃,最廉价的食物。那时生活在乡村的我确实理解不了,让我天天,餐餐吃泡面我也不会嫌弃,城里人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泡面的味道多好啊,那汤汁多香啊!幼小的我怀揣着一个奢侈的梦想:等我长大有钱了,我一定要买一屋子的泡面,每天都遨游在泡面的香辣海洋里。哈哈哈!

没有等到特别久,我追随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爸爸来到城里生活,那时候我爸爸的工厂每天加班过晚上10点总会发三包泡面作为夜宵。那种泡面我的记忆里只有一包调料包,刚开始吃头几次还可以,后面越吃越觉得难吃,随着家里的泡面越来越多,看着都想吐了。那时住在很破旧的出租房里,老鼠出没,我记忆中家里的泡面是老鼠眼中可口的美食,而我已经视而不见,那时的我心里又怀揣着一个更奢侈一点点的梦想能不能让我吃包福满多或者康师傅啊(那里面可是至少还有个油包,味道比起廉价的只有一包调料的泡面更让我心驰神往)。

再长大一点点,到初中了,随着家里的条件稍微好一点,我那小小的梦想得到了满足,家里的福满多一箱一箱的搬回家当早餐,我也过上了我儿时所向往的城市人生活,有事没事可以来点泡面,可是吃着吃着,泡面的确还是香气逼人,不知怎的还是如当初电视机的都市白领般的嫌弃起它来。

出来工作后,吃过的泡面也从当初的几毛一包到现在风靡一时火鸡面等等……可我却基本上不在碰泡面了,被现代各种泡面致癌的健康理念洗脑了,也因为现在见识过了更多天南地北的美食也不在留恋于儿时那口泡面了,







赵皮子哈哈哈哈


小时候非常喜欢吃辣条,可是现在长大了,却不敢吃了!

辣条我相信是80后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零食之一,香香辣辣的,远远闻到那股香味你就忍不住想要买来吃,作为一个连州人更是喜欢,连州人都喜欢吃辣,辣条这种自带香味辣味的小零食,可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零食之一,那时候大概5毛钱一包,对于一个只有2元早餐费的小孩子来说,吃一包也需要考虑一下,毕竟早餐还是要吃的,剩下就可能一元左右,买个泡泡糖能买十个,这辣条才那么一包,所以是爱吃吃不起。

长大了,爱买就爱可是当我了解辣条的做法却不敢吃了,大量新闻也曝光了辣条,生产条件极不卫生,无任何卫生防护措施。工作人员承认,虾扯蛋辣条成分除了面粉就是各种添加剂。市面销售的辣条为追求口感和色泽,多会使用大量添加剂,这些添加剂或许在国家规定的合格范围内,但是孩子会因为辣条的口味较好,一次吃上好几包,这样就会有“叠加效应”,摄入的食品添加剂就会过量,显然不是健康食品。

辣条中的钠盐含量很多,辣条吃多了会造成钠盐摄入过量,使孩子容易患上高血压之类成年人才会得的疾病,还会对孩子的味蕾产生影响,使孩子的口味偏重,对将来的生活习惯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此外,辣条都含有大量的油,包装破损后,油极易见光氧化,氧化后通常会有哈喇味,如果孩子吃下去将会危害身体健康。


因此真是不敢在吃辣条,据说有几个牌子是做得挺好,但是对于今天的我,可不再敢多吃几口。


连阳地区第一吃喝玩乐


我小时候在偏僻的农村生活,没怎么出过远门,16岁到地级城市读中专,视野一下子开阔很多,认识了很多之前从未见过的零食。这时候身体还在猛长,但是在学校食堂吃饭,总是感觉吃不饱。那时候一出校门,就有很多零食、小吃摊子。实在忍不住了,我就会买一点尝尝,比如5毛钱一包的多味花生、瓜子、饼干之类的,但是一般都会克制一下,一周买2次。

有一次去公园玩,同学请客,吃了一串鱼丸麻辣串,那味道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从来都没有尝过的美味。透明的鱼丸,先用油炸熟,然后放在铁板上,加入各种调料,拍扁入味,再淋上一种加了米酒的辣椒酱,吃起来辣中带甜,脆中带韧,真是美味。

自从吃了这个麻辣鱼丸串,其他的小零食我都看不上了,但是这个鱼丸价格比小零食贵。那时候吃在食堂吃一餐饭,只要8毛钱,饭3毛,菜5毛,但是麻辣鱼丸串要1元一串,吃一次,把一餐的伙食费都花掉了。但是如果不吃饭,只吃一串炸鱼丸,就吃不饱,当年我为了吃上这个,确实省了很多餐饭,那个饿的难受呀。

现在我留在了当时读中专的城市,一直在这里生活。麻辣鱼丸串还有卖,每天接送孩子,在校门的小摊上2元、3元的都有,但是我不敢吃了,也不让孩子吃,一是出于卫生考虑,二是出于健康考虑,三是没有想吃的冲动。曾经它留给我的记忆是那么美好,现在每次想到它,我还能回味起它当初的味道,但是现在再吃,已经没有以前的味道了。

不是炸鱼丸串的味道变了,因为现在的孩子,还是那么喜欢吃它。应该是我变了,在那个年代,那样的生活环境里,我喜欢上这种小吃,如今我的思想观点、生活环境都变化很大,我不再喜欢吃,也不敢吃了麻辣鱼丸串了。

这里是风拂柳厨房,记录一位80后二宝妈努力做饭、用美食呵护孩子健康成长的点滴。感谢你用心阅读我的分享,欢迎大家评论、转发、收藏,你的认可就是我前进的动力


风拂柳厨房


印象中,小时候最爱吃的食物应该就是小学门口的炸串!

我还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家里面特别的穷,有一天下午,为了能和母亲多要1毛钱的零花钱,我和她足足争吵了1个多小时,最后母亲实在受不了我的吵闹,才甩给我1毛钱,就这样下午上课都迟到了;自从我吃过学校门口那个小摊位卖的炸串后,金钱在我的眼中都变成了美味的炸串,在当时,1毛钱可以买到2个炸串。我记得当时最爱吃的炸串当属炸土豆和炸蘑菇了,给小摊位老板5毛钱,就可以自由挑选10个炸串,把挑选的炸串交给老板,等老板炸好之后,放到秘制蘸料里面泡一下,再撒一点辣椒面,那真的是人间美味,这时候要是能够来一杯米线,和炸串一起吃,那就更棒了!!

而现如今人们生活质量都提升了,多吃油炸食品可能引发肥胖,像小时候最爱吃的炸串现在都没怎么吃过了。你们小时候爱吃什么呢?


酒后茶娱


弹指一挥间,近三十年过去了。那时我们那里很穷,小孩子吃不到什么好东西,方便面已经是最高大上的了。六毛钱一袋,价格真不便宜。我现在还记得,就是透明的塑料包装,里面就一袋作料。有一次,爸爸给了我六毛钱,让我去买一袋,和妹妹分着吃。买好后,我们两个一人一半,来不及进屋,在门口就把它消灭了。

领居家有个玩伴,比我大三四岁。他家是卖猪肉的,有一回我们一起去要猪肉账,他爸爸说要着钱的话就允许他买一袋方便面,让我们俩分着吃。去上学的途中,我们把钱要回来了,买了一袋方便面,上课时正在享受呢,老师听见声了,大喊我们俩的名字,质问道“吃啥呢?”,“没吃啥”我边吃边回答,肯定不舍得吐掉啊——我的滑稽和狼狈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方便面的作料也被看作好东西,大人们吃面条的时候要是能加一点,普通的面条立马就升级成了不可多得的美味。有的小孩更馋,兜里装着方便面作料,想吃了倒一点在手心,用手指蘸着吃,吃干净了还要再舔舔。后来,方便面我吃得也不多,但很快就厌弃了。如今,吃得更少了,除了出差时偶尔吃一回。


上头派掌门


辣条

上学时,爸妈一天只给我五毛钱,而一包辣条就得五毛钱,如果买个水什么的,根本就没得钱了。

可是嘴又馋,看到别人吃,那口水就不由自主地往下咽。得亏我聪明,后来想了一个好办法,给别人一毛钱让他卖我一根吃,他挣了钱,我解了馋,简直是双赢。至今都回味无穷啊,久了同学还会加赠我一根辣条,啧啧,多幸福啊。

现在辣条虽然涨价了,咱也买得起,可是就是不会再去买来吃,虽然还是爱它的味道。可能长大了,知道有些东西不是喜欢,就一定得得到吧!毕竟新闻说了,辣条要少吃,咱得多听好人言啊。


萌宠大咖秀


出来工作这么些年,有起有落,好的时候吃东西不在乎,不好的时候吃东西会省,就比如这个问题,我家在东北,小时候最吃吃的菜就是锅包肉。猪肉切成片,粘淀粉炸脆,再浇汁,酸酸甜甜的口味,那时候家里不富裕,这道菜也不便宜,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那时候父母出去吃饭,有打包回来的锅包肉我都超开心!两块肉我能吃一碗饭。锅包肉就第一顿好吃,再热就软了,不好吃了,那一道锅包肉我也能留两三顿,不舍得吃。

再就是排骨炖豆角,可能不是东北的人对这个菜会陌生吧,真的超级爱吃,哈哈,不过由于自己不会做,现在也很少能吃到。

还有一个就是酒席上的肘子,小时候跟父母去参加酒席,就是奔着这个菜去的,一整个肘子放在盘子里,别提多过瘾了!





洋葱武士lion


小时候我家里的条件并不是太差,只是父母都爱玩很少顾及到我,他们相互指责对方对家庭的疏忽,不断的吵架,吵架过后仿佛报复一般越玩越凶。所以我多数的时间都是跟着我爷爷,我爷爷是穷苦出生,一辈子都过的很节俭。

我爷爷对自己节俭的程度近乎苛刻,只需要每餐有一碗白米饭就很知足,一块小小的豆腐乳就是他一天的配菜。

我儿时最爱的零食就是爷爷做的豆芽煎饼,白米打成粉加水加蛋加少许盐调成迷糊,在锅里倒一勺米糊,加入豆芽,韭菜,双面煎成焦黄色,就可以出锅了,这算是我们这比较传统的小吃,只是会去做的人很少,卖的人更少。那时候爷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我做,念小学的时候爷爷去世了,这道豆芽煎饼再也没机会吃到。工作很多年以后,一次无意中在一个我们当地的美食节目中看到一家传统小吃店,主打的小吃其中之一就有这道豆芽煎饼,我兴冲冲的找去了,其实这道小吃做法很简单,但不知为何就是觉得与儿时的味道不一样。也许是心境变了,也许是口味变了,爷爷做的豆芽煎饼成为了我心目中的白月光,永远只能是记忆中的一部分。


农民也有小资情调


小时候爱吃吃不起,现在爱吃不敢吃的食物当然是大虾啦!大家都知道小时候,也就是我们八九十年代,想要吃海鲜那得多难呀。当时捕鱼技术不发达,捕鱼船小而且并非机械化运作,无法去远海而且无法大批量地捕鱼,所以当时捕到的虾非常少。而我对大虾则非常喜欢,因为那时候吃过一次别人的喜酒吃到了椒盐虾,太美味了!

现在我还是喜欢这股椒盐虾的味道,香辣脆皮可口。随着我国养虾技术,垦海渔场,大型渔船等的发展,大虾变得触手可及,成为了大部分人都能吃得起的桌上家常菜。大虾的做法也千奇百态,味道越来越美,盐焗虾,椒盐虾,清蒸,水煮,麻辣,油炸等等做法,让大虾的味道深入到千家万户。但是由于大虾钙质较多,还有一些其他元素,吃多了容易痛风,年龄逐渐增长,为了预防这种疾病,现在都尽量少吃了。

所以,小时候爱吃吃不起,现在能吃却不敢吃的食物就是大虾了。建议喜欢大虾的朋友可以多尝试一下各种做法,满足了味蕾需要后也要注意身体健康哦。

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