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第一,所有作品都是按作品质量比评,和书法家名头有关吗?

张小锋


现在中书协的展览评审跟名头没有太大关系,评审制度也是比较成熟、完善的。中国书协展览本着评审工作严格、细致、公平的原则,对投稿作品确保每件作品都经过至少两组评委的挑选。评审独立制度、回避制度、保密制度、监审制度、观察员制度和评审纪律都得到严格的执行,基本上不存在评委徇私舞弊,对作品得不到公平的对待,其实在制度约束下,评委不可能为了“关照”某人而给自己留下不良记录,相反,他们一直在不辞辛劳地找寻好作品,慎重对待每一位作者的艺术劳动。对书法事业高度负责,真正落实在了评审实践之中。每次展览评审工作一般都要经过五六天的评审,程序规范、合法。

一般会经历:评委报到,评审工作预备会;初评预审,初评;初评结束,交叉复查,各组自查;作品整理,找出与临帖入围作品对应的创作作品;集体查看,终评投票;作品审读,确定入展公示名单。所有评审过程的每件作品落款也都是经过遮挡处理的,也就是说评委评审时不知道作者是谁。

通过中书协近几年的不断努力,评审机构不断健全,程序逐渐规范、合法,我们也不难看出入展的作品水平也有很大提升。

当然一些非权威的省、市展览就不一定了,也许认识其中哪个评委就可能入展,这个就不太重要了,必定每个人的书法梦就是作品入展中书协。


凹凸草堂












兴平南郊窦文海


没有关系,如按我评,三个标准:第一,作品的气息,第二风格,第三印章和印泥。

以上三个标准,才是书法作品的质量,而不是所谓的字靓便质好。

书法作品气息第一要素,气息好的作品,内涵丰富,古雅雋永,书如其人,读书万卷,当然脱俗,作品越看越耐看。如人不读诗书,作品俗于骨内,火气冲天,没有小桥流水人家之感,气息自然不雅,尽管作品技术一流,字美而靓,也不足珍。

第二要素,作品在第一基础上,加之有强烈个人书风,有学术价值,不入俗套,春风扑面,当然收藏家喜欢,行家自爱不惜手。

第三,印章印泥上乘,欣赏起来互辅相成,相益得彰效果。

真正行家的欣赏者,没有名家与不名家之分,只有明家与不明家之分。以质论价,以作品内涵而珍。完











浓淡任由冰雪中


按照纯文化艺术角度说:所有作品都应该按照作品的质量与内容来比评。但这里有个问题往往被人忽视,也就是评委的审美水平与鉴赏判断水平的高低的问题,如果评委水平低或者说作品不符合评委的眼光,那么品质好的作品当然选不上来。文中提到作品质量比评与书法家的名头有关系吗?这个现象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如某知名书家作品投稿参赛,原本参赛的作品品质很一般,但由于作者名气大,评委只好把参赛作品入选,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当然了还有其它现象导致质差的作品入选情况,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下面附有本人几幅小书作,请各位书友指正![祈祷])











锦业书法56662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是一句谚语,不知道是谁最先说出来的,我想这话肯定是文人说的。因为这句话的含义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但显然都是在赞颂文人。

第一种解释是说:文人都很谦虚,谁也不会说自己的文章是最好的,没人敢认天下第一,所以说文无第一。而练武的人好勇斗狠,谁也不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差,都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所以说武无第二。

第二种解释是说:文人写字做辞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有千秋,难分高下,所以说文无第一。而练武的不管你练的是什么拳脚,拉出来一较量便可分出谁高谁低,谁倒下谁就输,所以说武无第二。

这句话两种解释都把武人说得好像是一些愣头愣脑的傻大个一样,其实文人才最喜欢争强斗狠,最喜欢论资排辈!你看看历史上文人有诗圣、书圣、诗仙、诗佛、草圣、初唐四杰、宋四家、四大江南才子、十大文化名人等等。

回应一下题主的问题。除了文无第一的老话,别忘了还有“书以名贵”的古训,名头大书法作品不得不另眼相看,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小规模的书画比赛,能有大书法家参赛那是无上荣光的事情,哪里还会去真的按照作品质量打分数呢?及时全国性的书法比赛,名头肯定是举办方的考量之一。

随文附上第十一届国展书法部分获奖作品,大家看看水平怎么样,就问你有没有脾气?服气不服气?


永书101


只有不懂书法的人,才说书法没有标准!

书法没有标准的话?为什么王羲之是书圣?颜真卿是亚圣?张芝,张旭是草圣呢?

只有不懂书法的人,才会按图索骥,用古人的法贴去对比现在书法,以合不合古人的法贴为标准!其实,以古人的法贴没标准也不能严格说不对,只是,我有一个关键的疑问,古人的法贴你看懂了吗?没看懂怎么对比呢?看懂了又何必用古人的法贴对比呢?

书法是有标准的!只不过是懂与不懂的问题!所以说呢,既然你敢称为书法家,就应该懂书法的标准,用书法的标准去衡量今人,也有能力去衡量古人,不然,这个家字就该去掉了!


一笑貫长天


这么说吧,书法绘画文章,都有条看不见的金线。

各位说,那种一蹴而就,甚至涂涂抹抹的帖子好看?还是考试卷子的馆阁体、状元卷好看?

规矩的同时,丧失的是最重要的情绪。无论书法和绘画情绪一丧失,屁都不是。在标准能比印刷的标准?一样的道理,学校教出的匠气不除,写字出不了头。

让王羲之写仿宋他就不是王羲之。不让李白吹牛逼,哪有什么谪仙人?

《祭侄文稿》颜正卿也是因为心里的悲伤涂涂改改。留下的那些涂改反而是情绪的反应。没情绪的文章,讲的再透,不愿意看。字里行间的涂改纰漏反而看的有趣、生动



不要脸的二大爷


关系大了!所谓名人字画,没有名,写得再好也没人知道。其次才是水平。但是古代除了书写技术方面的原因,也与文字内容有关系,比如说王羲之记录了一场文人盛会,颜真卿抒发了自己的悲愤情绪,不像现在,徒有虚名,瞎写丑书。





窦国书法


文无第一,意思是文章写得再好的人,也不敢自夸自己的文章是天下第一。

文无第一,因为赏析者不同、时代不同、际遇不同等原因,不能绝对地说地位占据第一,甚至可能因为运气的问题,比如写得更好的那个人,此刻或许就坐在身旁。只不过他没有更好的运气,未被伯乐赏识,就失去了该有的荣誉。

“文武第一”常和“武无第二”一起连用,后者指武艺高强的人,却往往自夸自己的武艺盖世无双,指习武的人总是技高不让人。

示例:贺原《邪派高手》一三回:“常言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各镖师一直都认为,振威镖局是昆明第一大镖局。他们也是第一流镖师,所向无敌的,区区一个辣手神君算得了什么。”

扩展资料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是经常见到的一句话,有文人重新解读了一下,认为“文无第二,武无第一”。

文无第二的意思是,文化求异,切忌雷同,要做就做自己,并标新立意把自己做到最好,让人无法超越。简单模仿与复制是没有价值的,只听说过有李白与杜甫、白石和悲鸿,没听说有人以某某第二自居的。因为第一与唯一都有价值,而复制的价值就低得太多了,也为文人所不齿。

武无第一的意思是,只要谁敢标榜自己是第一,就成了众矢之的。武林高手全会挑战比试,尤其是初出茅庐者可以一战成名。自古没有永远的擂主,当擂主者不是被打死就是被累死。打败第一是后来者唯一的机会,故武称第一者的生存机率是极低的,很难有善终者。

文化则不然,每个名人自立一个山头,众人只会景仰与歌颂,不会去攀比与超越。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扬名,这座山峰就是王勃的,没人会去发起挑战,若有雅兴可以去写岳阳楼记,也可去作黄鹤楼赋。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的第一是恒在的,武的第一是瞬时的。


JC工作


卓剑文先生作品《家和万事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