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件入展作品谈技法与内容的和谐——神融气畅写小楷

■曲荣爱

案头一张心仪的纸,心中又正好有书写的渴望,于是开启书法创作的愉快之旅。我的小楷作品——《苏轼散文三篇》(如图)便如此书就。

从一件入展作品谈技法与内容的和谐——神融气畅写小楷

入展作品

窄窄的一小条仿古珠光粉彩纸,灯光下纸面泛着柔和的光。这便是此幅作品的用纸。初见它,心想,若在这样的纸上用小楷写一幅钟情已久的苏轼散文该是何等雅怡。于是,选笔、配墨——细腻的粉彩纸与纯狼毫小楷、沉稳静气的一份朱墨与温暖柔和的浅仿古应该再和谐不过了。这样想着,一切便已准备妥当,于是散怀静心,进入创作状态。

小楷之于我,已是多年的老朋友。十年前开始专注于小楷学习时,尽管在取法等方面走过一些弯路,但在传统法书的熏染下,也是用功颇勤。后来,当走上正确的学书道路,解决了路子与方法等困扰书法学习的一些问题,尤其是经过认真而深入的古书论学习,以及对法书持之以恒地研习,心里逐渐亮堂起来,对于自己小楷的学习思路与发展方向也有了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因而越发愉快而坚定地走下去。

从一件入展作品谈技法与内容的和谐——神融气畅写小楷

入展作品局部

万事当以和谐为贵。《苏轼散文三篇》的创作,我首先考虑到的是一个“合”字。在看到这张纸的一刹那,此字自然而然地闪现在脑海里。孙过庭《书谱》中提出了“五乖五合”,阐述了“乖”与“合”对于书法创作的影响,其中,对于“五合”是这样讲的:“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五合交臻,神融笔畅。”可见,“合”对于一幅好作品的诞生意义非凡。而此幅作品所采用的笔、墨、纸、内容以及当时的心境、时机等也正迎合了这一点。

其次,追求自然书写,传递自然之美。窃以为,矫揉造作的事与物无关乎美。苏轼的散文脍炙人口,他提倡“自然为文”,因而其散文气势雄放、笔墨简洁、自然而不露痕迹,表现出闲适的心态与洒脱的风致,充满活力,体现着一种超然物外、旷达洒脱的胸怀。而一幅书法作品,在自然的心境下自然地书写,自然地展现作者对于书写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才会有赏心怡情之美。所以,内容与创作各因素的完美统一不可忽视。

从一件入展作品谈技法与内容的和谐——神融气畅写小楷

创作中我会考虑到诸元素之间的自然融合,在思想、材料、内容等的统领下,起收自然,随机生发,每一笔的落下、每一字的态度、整体节奏的交替、墨色的变化等皆孕育于自然的创作心境中。此外,其他方面也相应考虑到,比如,作品形式力求简洁大方,章法上有行无列、自然铺排,落款位置与手法讲求传统,最后钤上简洁明了的姓、名两枚印……希望在自然书写的基础上,展现蕴雅静气、清新质朴的美。

第三,以传统为基,书写自己的内心。书如其人,每一幅书法作品归根到底是作者内心个性的表达。将古人的智慧为我所用,以纯朴自然的手法展现自我,当是每位书法人最快乐的事。书法学习与创作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蕴含其中,而特殊性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个性的东西是否值得推敲,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从一件入展作品谈技法与内容的和谐——神融气畅写小楷

我认为,书法创作中的“个性”不是任笔胡来,而是创作个体在深入传统之后对于传统的理解与展现,是对传统的融会贯通,是在传统基础上的有益探索。于我而言,对各家小楷法书及篆隶的研习、行草的涉猎,对于诗词、音乐、绘画、哲学的喜爱等,都是丰富的养料,创作时不经意地流露于笔端,使自己得以在传统的引领下书写自我,抒发内心情怀,向更宽的领域探索。

第四,小楷写出大气象是我学书与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大气象是‘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大气胸襟,是‘海纳百川容乃大’的宽广气度,是‘清风拂岗任他强’的平和心态,是‘荣辱不争淡若水’的淡然心境,是‘大智若愚得天助’的睿智风度”。深以为然,因而创作中我不自觉地向这方面靠拢。

从一件入展作品谈技法与内容的和谐——神融气畅写小楷

然而,蝇头之地,大气象何以体现?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高远的天空、辽阔的海洋,扎实地研习、认真地求索,广泛地涉猎、篆隶的滋养……所有的一切,会在不经意中融入笔端,丰富作品的内涵。

书法创作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很多,希望自己在否定之否定中孜孜以求、不断成长。相信,当我们在肥沃的土地上播下健康的种子,辛勤耕耘,定会看到美丽的绽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从一件入展作品谈技法与内容的和谐——神融气畅写小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