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劈腿分手了”我媽:“恭喜你離開了渣男”

文 / 小肆

全文約2700字,預計需時3分鐘


9月21號我被劈腿分手了。

分手後的一週裡,我照常上下班。每天按時按質完成工作,比分手前還要冷靜專注。就連領導都覺得驚歎:“看不出來你年紀輕輕,遇到這種事居然還能保持工作狀態。”

我微微一笑,禮貌性地點了下頭。

其實我已經兩週沒有睡個好覺了。從分手前一週的冷戰到分手後一週的沉默,我已經把壞情緒都耗盡了,但每晚卻依然輾轉反側。


“我被劈腿分手了”我媽:“恭喜你離開了渣男”


我和前男友從高2認識,走過了青蔥的大學4年,熬過了因工作異地的1年,雙方都見過了彼此的父母,最終他卻和他所謂的“女閨蜜”在一起了。

分手那天,我沒有流淚,分手前因“女閨蜜”而起的爭執和冷戰已經讓我無淚可流了。分手,似乎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它的到來還是極具衝擊力,彷彿把我的心挖空了一般,疼痛卻無處著力。

昨晚,我還是決定給媽媽講一下這件事情。在嘮完家常後,我終於切入正題“媽,我被劈腿分手了”。大概是因為信號不好,電話那頭空白了幾秒。“媽,我分手了,他跟他的女閨蜜在一起了”,我又講了一遍。

大腦快速準備了很多問題的答案,想以此應對我媽的困惑。

“噢...那應該恭喜你啊,寶貝兒,你離開了渣男,很明智。”我有點詫異,媽媽語氣溫柔而淡定“後天國慶回家嗎?爸媽都有些想你了”。聽到這裡,突然感覺內心被某種溫暖的東西填滿了。


“我被劈腿分手了”我媽:“恭喜你離開了渣男”


1. 尊重和信任鍛鍊獨立人格


“你可以擁有自己的想法。”
“你可以對所有事情保留自己的判斷。”
“勇敢去試吧,媽媽相信你的選擇。”


大部分朋友知道我被劈腿,要麼是幫著我各種罵渣男,要麼就是安慰我一定會找到更好的。媽媽卻能在尊重我情緒和處境的同時,能幫我發掘事情好的一面,並且給我最溫暖的擁抱。

回想談戀愛的時候,媽媽從沒過度干涉我的情感生活。從不會用前輩的語氣勸誡我“你一定要嫁一個怎樣的人,或者你不能嫁給什麼樣的人”。去年帶前男友回家,媽媽也沒有評判過這人有什麼優缺點,她只是默默地幫我們打理好生活上的一切。


“我被劈腿分手了”我媽:“恭喜你離開了渣男”


年初大伯家的堂哥訂婚,我媽表現得很積極,不停和大伯大嬸打趣。我有點吃醋,嘟著嘴半開玩笑地說:“媽媽,你只關心哥哥,從來都不過問你親生女兒的終身大事”。

晚上快睡了,媽媽來到我的房間,理好被子在床邊坐下。“媽媽沒過問不代表媽媽不關心你,我們和你男朋友沒見過幾面,哪能通過這些僅有的印象就斷定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況且人本來就多變”她理了理我的枕頭繼續說“媽媽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斷。別害怕試錯,勇敢地相信自己。只要你不傷害自己,不辜負別人就夠了”。

“不傷害自己,不辜負別人”直到今天我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從選專業到選男友,媽媽都給予我充分的信任。雖然現在我沒有繼續從事本專業,情感上也經歷了失敗,但因為一切都是自己發自內心選的,所以從未後悔過。

“我被劈腿分手了”我媽:“恭喜你離開了渣男”


以前也羨慕那些父母能幫忙做決定的朋友,畢竟兒時的我挺不喜歡做選擇的。我甚至懷疑過父母不插手幫忙做決定,是不想為我錯誤決定買單。

直到現在我才終於明白,哪怕我作出的決定錯了,父母也始終在背後支撐著我。他們其實是在訓練我學會自己做選擇,相信我跌倒了也有爬起來的勇氣。

每次懷疑生活,我就會思考當時出於“怎樣的初心和始終”做了這個的決定。在這些獨立的選擇之下,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內心,想要什麼,想成為怎樣的人。

恰好是這些或對或錯的選擇加起來才成為了獨立的人格。


“我被劈腿分手了”我媽:“恭喜你離開了渣男”


2. 自由無條件的愛是溫暖的後盾


“無論如何,你都是媽媽的寶貝女兒。”
“無論怎麼樣,家裡的大門都為你開著。”
“無論發生什麼,媽媽都是最愛你的。”


每當我遭遇挫折和低谷的時候,這些溫暖的話語都會縈繞在我耳邊。

高中第一次月考,我滑到了全校600多名,看到成績的時候我陷入了負面情緒,不斷否定和懷疑自己。晚上給媽媽打電話傾訴,我一直抽泣。媽媽一直安靜地聽我講,直到我平靜下來,她才開口:“沒關係,你在媽媽心裡一直都是最棒的。無論你考得怎麼樣,都是媽媽的寶貝女兒”。

彷彿電視劇和小說裡才會出現這些矯情的話,但親耳聽到從媽媽口中說出來,竟為當時的我帶來了莫大的安慰和鼓勵。

前幾天在追《小歡喜》,看到英子媽媽在經歷一系列的風波之後決定理解和尊重女兒的喜好,給女兒自由的愛,於是陪英子一起玩樂高,給英子買她最喜歡的油條、肉串。結果當英子提出報考南大天文系時馬上收回自己的笑臉,最後逼得英子抑鬱企圖自殺。


“我被劈腿分手了”我媽:“恭喜你離開了渣男”


英子媽媽其實和大多數的中國媽媽一樣,把“為孩子好”當做是愛。這樣的愛通常是有條件的,當孩子“乖”的時候就摸著孩子的頭格外憐惜,一旦孩子表現得不如意就立馬翻臉。

不可否認,父母是這世上最愛孩子的人,為孩子傾盡所有的同時更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方法少走彎路。雖然父母的眼界更廣,閱歷更多,知道怎樣的路會更省力,也只能作為參考,而不能剝奪孩子選擇人生的權力。

哀哀父母,舐犢情深。

只是這世上愛孩子的父母多,懂得怎樣愛孩子的父母不多。

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而每個孩子也是第一次成為你們家的孩子。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卻不知孩子也希望能擁有“別人家的父母”。

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指出,我們常將“做什麼”視為愛,但很多時候,父母“不做什麼”才是愛。

孩子不是買一贈一的附屬品,他們生而為人,鮮活而自由。

家是溫馨的港灣,是幸福的源泉。自由無條件的愛永遠是我披荊斬棘的生活裡最堅硬的鎧甲。


“我被劈腿分手了”我媽:“恭喜你離開了渣男”


3. “壞事”之中看優點,培養樂觀的性格


“恭喜你離開了渣男,終於不用再為此煎熬受傷了。”
“還好咱們發現得早呀,至少不用在結婚後才去後悔。”
“人生不就是起起伏伏嘛,哪有永遠一帆風順的呀。”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大多數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都不算絕對的“壞事”,只要懷樂觀的心態,持玫瑰色的眼光,換獨特的角度,就能從“壞事”中汲取成長的養分。

巴頓將軍曾經說過: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的反彈力。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每個人都在追求登上頂峰,但多數人經歷得更多的是一次次跌入谷底。


“我被劈腿分手了”我媽:“恭喜你離開了渣男”


《目送》裡有這樣一段話: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痛得無法忍受時,用什麼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創痛,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與學會成功一樣重要的是學會面對失敗,與學會藉助“好事”一樣重要的是學會面臨“壞事”。

樂觀的性格帶來平穩的心態,從“壞事”中汲取養分,依然能從平凡的人生里長出花來。

“我被劈腿分手了”我媽:“恭喜你離開了渣男”



每次冥想引導我去思考值得感恩的事情,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擁有這樣一位溫暖的母親。

她給予的尊重和信任,愛和自由都化作我小宇宙源源不斷的能量。

不論我是一隻不起眼的小螞蟻,還是孤立無援的存在狀態,這些能量都足以抵禦所有的黑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