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早一點敢告訴你們,我的生命就不會危險了……”

“爸爸媽媽,早一點敢告訴你們,我的生命就不會危險了……”

大郭小郭

01

前一段時間,去年一則9歲男孩被狗舔手後死亡的消息被人翻了出來,再次引起很多家長的恐慌。

去年農曆大年初三,9歲男孩小楠因狂犬病不治身亡。

從患病到發作,前後不過六天,孩子在癲狂、抽搐極度痛苦中逐漸衰竭。

筆者查閱了很多資料,幾乎所有的資料都顯示,狂犬病無有效治療措施,患者一般在3-6日內死於呼吸或循環衰竭,關鍵在於加強預防措施。

被狗咬傷後,應該第一時間前往醫院徹底處理傷口。

而現階段對狂犬病預防的唯一手段就是注射狂犬病疫苗,並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是否加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若來不及,可及時用肥皂水清洗15分鐘以上。

……

如果當時小楠及時向父母說明情況,及時被送醫、注射疫苗……悲劇或許就不會發生了,可致命的是小楠在事發後一直隱瞞著父母,什麼也沒說。

讓我們來還原一下事件信息:

2018年5、6月份,河南衛輝市安度鄉,9歲兒童小楠曾被小狗抓傷,由於害怕家人責備,他並沒有告訴家人;

2018年12月30日,小楠和另一條小狗玩耍時,小狗舔舐了他的手,恰巧被舔舐的地方有一個傷口,這次小楠依然沒有告訴家長;

2019年2月7日,小楠陸續出現怕風,怕水,怕光,怕聲等症狀;

2019年2月10日,孩子症狀加重,出現雙上肢麻木,伴有躁狂、興奮、四肢痙攣等現象。隨後小楠被送到醫院就診,醫院診斷為狂犬病;

2019年2月12日,雖經全力搶救,但小楠還是不幸身亡……

孩子的確死於狂犬病,可他也是死於“不敢說”呀!父母應該是孩子最親密和值得最信任的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在遇到困難、受了傷之後再也不敢告訴父母的呢?

我似乎聽到了天堂裡的小楠在自言自語:“爸爸媽媽,如果早一點敢告訴你們,我的生命或許就不會有危險了……”


“爸爸媽媽,早一點敢告訴你們,我的生命就不會危險了……”

02

孩子犯了錯或者做了壞事後不敢對父母說,是因為他們想做大人眼裡的好孩子,在他們心裡,“我是好的,大人們才會愛我。”

這幾天都是連綿的陰雨,外面的路滿是泥濘,車來車往的,骯髒不堪。

我家對面房子的老奶奶帶著小孫女在家,她不時地告誡著小孫女:“下雨天不能出去,弄髒了衣服就不是好孩子了,是要被打屁股的……”

但老奶奶的話終究還是禁錮不了孩子那顆貪玩的心,趁奶奶不注意,小女孩偷偷地跑出去玩水了,而且還摔了一跤。奶奶發現後,小女孩自然逃脫不了一頓痛打。

懲罰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在短時間內是有效的。一連好幾天,小女孩乖乖的,沒見她出來。

可週末我去倒垃圾的時候卻見小女孩正把自己的髒衣服扔進垃圾桶,發現我之後,小女孩便央求我:“不要告訴我奶奶,我把衣服弄髒了,她會打死我的……”

我忍不住笑了,這多像小時候的我們呀。小時候如果犯了錯,讓大人知道了,肯定會挨父母批評或打罵;如果選擇隱瞞,父母不知情,我們則相當“安全”。

心理學家說:人類最負面的情感既不是悲痛也不是憤怒,而是羞恥感。

小孩子犯錯後就認為自己不是大人心裡那個“完美”的小孩了,這會讓他感到羞恥與害怕,於是他們常常會想盡辦法把這種情感隱藏起來,也把引發羞恥的事件隱藏起來。

不敢說!怕犯錯!

小楠就是這種心理。

被小狗抓傷了,不敢說;小狗舔舐了傷口,不敢說……比起那個能被看見的小傷口,他更害怕大人的憤怒、焦慮和責怪。

小時候我們那些不敢說出口的話,長大後可以說出來了,而來不及長大的小楠卻再也沒有機會說出來了。

作為父母,一定要給孩子以安全感,要讓孩子始終感受到愛,要告訴孩子,“不管怎樣,爸爸媽媽都愛你,無論發生了什麼事,都要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與你一起承擔……”

如果小女孩弄髒了衣服,奶奶不是打罵她,而是教她怎樣把衣服洗乾淨,既讓她學會了幹家務,又教育了她,這不更好嗎?

“爸爸媽媽,早一點敢告訴你們,我的生命就不會危險了……”

03

父母越嚴,孩子越有出息,這是親子教育的另一個誤區。

元旦的時候,朋友家請吃飯。飯菜已經上桌了,可一位客人卻遲遲沒來,於是大家便耐心地等待。

等待的時間有些長,席間一位小孩熬不住了,嚷嚷著餓了。小孩的父母好好相勸:“小孩子要有禮貌、懂規矩……客人沒來,該等一等。”小孩子卻理直氣壯地反駁:“這麼多人,憑什麼等他一個?”在一些父母看來,當著那麼多人的面,孩子的話簡直讓父母顏面盡失。可他的父母卻依然不急不躁,耐心地跟孩子解釋,好言相勸。

我身邊的一位客人就低聲地嘟嚷了一句:“這小孩欠揍!”

可對小孩嚴、用大人的高標準要求孩子就真的好嗎?

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藥家鑫案引人深思。

2010年10月,西安音樂學院大三學生藥家鑫在驅車回家的途中,撞倒了26歲的女子張妙。

當時張妙並未死去,躺著地上,痛苦地呻吟著。藥家鑫連忙下車查看,發現她抬起頭,好像在記車牌。

於是,藥家鑫從隨身帶的包裡取出一把買來防身用的單刃刀,連刺張妙8刀。張妙隨即死去,而他駕車逃逸,路上因為害怕慌亂又撞傷了兩人。

一個朋友口中溫和安靜、受過良好教育、讀藝術的大學生,為什麼會在完全沒有預謀的情況下,突然殺害一個人?

藥家鑫自己的解釋是:天太黑了,我不清楚她傷的程度,心裡特別害怕、恐慌,害怕農村人難纏,以後會無休止地來找我看病、索賠。

後來央視記者做過一檔新聞調查節目,記者去調查時,藥家鑫已被執行死刑,記者採訪了藥家鑫的父母。

藥家鑫的父母,從小就對他非常嚴格,一直逼他練鋼琴,導致他形成了追求完美卻帶有偏執的性格。

有次,為了逼迫自己,他主動要求父母把自己關在地下室裡練琴。

直到面向法庭和媒體時,他才吐露心聲:

初中時的他,就多次想過自殺,覺得人生看不到希望。

正是父母的嚴格,讓他從不敢犯錯,即使犯錯,也根本不敢告知他們。

這或許就是他後來驅車撞人後,想到的不是送她去醫院治療,而是害怕她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無盡麻煩,於是選擇殺掉她的根本原因。

父母對孩子的嚴格是愛,但過度的嚴格或許就成了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