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人话”已经是职场常态了吗?

Cats猫


所谓职场的“不说人话”通常有两种:一是对上阿谀奉承,对下打官腔;二是说话拐弯抹角,让人猜不透。


对于这两种行为,我从内心都是万分鄙视的!

阿谀奉承是一件没办法的事情,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只要领导喜欢听好话,就必然导致员工们争相巴结他。这是一种企业文化和老板个人素质的问题,不可一概而论。

即便老板从善如流,公正无私,但是也避免不了喜欢听好话,因为世界上任何人都愿意被别人夸奖,每人喜欢听那些批评的话,“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不假,关键是“逆耳”啊!

讲一个“戴高帽”的故事吧。

清朝时候有个叫袁枚的人,二十多岁就被任命为知县。赴任前,袁枚去老师那儿辞行。老师问他:“官不是那么好当的,你年纪轻轻就做上了知县,有什么准备呀!”

袁枚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准备,只是带了一些高帽子,准备见人就送一顶,反正人人都喜欢戴高帽子。”

老师听了很不高兴,说:“为官要正直,亏你还读了那么多书,怎么也搞那一套啊!”袁枚马上回答道:“老师的话很对,可请老师想一想,在当今这个社会上,像您这样的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又有几个呢?”

听袁枚这么一说,老师马上就转怒为喜了。

袁枚从老师家里出来后,感慨地说:“我准备了100顶高帽子,还没出门,就送出去一顶了。”

可见,人人喜欢被别人戴高帽啊!

第二种 说话拐弯抹角

这种行为我最讨厌。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老板身上,很多老板故作高深,说话总是说一半留一半,什么也讲不清楚,留给员工自己去猜,还美其名曰“职场讲话潜规则”,真是胡扯八道!

很多老板抱怨员工领悟力差,交代的事情办不好,殊不知,明明是你没有交代清楚,反过头还怪下属。

日本企业的老板在布置任务的时候通常会讲五遍,保证员工完全理解这样任务。这样在前期虽然貌似浪费了一点点时间,但是却保证了后期不会因为当初沟通不畅而出大的错误。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面对职场“不说人话”的情况,我的做法是:

对领导可以适当投其所好,但是不要过于阿谀奉承。

对下属最好讲清楚任务,不要说一些云山雾绕模棱两可的话。


遇见小mi


在职场说人话的人命不长,我们公司,拓展训练,老师出了个题目,“假如明天是世界末日,剩下的时间你会做什么”当时老板也在场,当时的现场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各种表现,各种奉承,那是表现的淋漓尽致,我的发言最有趣,当时我脱了鞋袜,赤脚站在地上,左手握拳,申出大拇指,把拳头放在头顶,说我跟大家的想法一样,居然得到了很多掌声,这就是现在的职场。事后老板问我,你当时的动作我看出来了,但你为什么不说出来,我说,我还以为你喜欢听这些呢,最后我被提升为车队队长[大笑][大笑][大笑]


用户3770470179169


我来说一下我的感受吧!


我当兵退伍后不愿意回老家所以来北京打工,在北京也漂泊了好多年,因为没什么学历所以没在大公司干过,基本都是三五十人以下的小公司。


我性格内向不太善于和人交流,在日常的工作中因为不太善于和上级搞关系加上性格耿直,毕竟当兵的时候部队教育就是大家天南地北的能聚在一起就是缘分,大家都要好好相处有什么话都能好好说。在退伍后工作中也是有什么说什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钢铁直男”,结果单位有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经常都是最后我背黑锅。我发现这一点之后就一直咬着牙坚持做业务员,到现在虽然还是禀性难移,但也能看出一些风向懂得该闭嘴的时候就闭嘴,也能知道什么叫“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也体会了什么叫“事在认为”。


至于说话这块,个人认为主要是已老公司的老板想要什么样的氛围。如果是一个强力的老板,不管多少个人都要按照固定的规矩来走,那公司的氛围就会好很多。如果一个老板就喜欢玩手段那就完蛋了,那就会体会到什么叫“庙小妖风大”。


其他的至于内部竞争啊啥的,肯定是存在的。但是不是主要的因素。


最后插一句,看似好多公司都是中层在搞风搞雨,其实都是高层或者老板授意的,看似开会的时候骂中层跟骂儿子一样,但是私底下给多少奖励基层的人能知道吗?


我是卢成彬


不说人话已经是职场常态了吗?

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历,毕业之后我呆过的公司其实挺多的,有一些公司经常不说人话,但是有一些公司也是说人话的。

第一段不说人话的公司,其实也不算是一个公司,只是一个私营老板的家具店,店里边儿除了店长,一共有三位营业员,但是老板比较奇怪的是,我们的业绩是按个人提成的,是谁招进来的客户签了单就算谁的业绩,不算团队业绩,所以想想看三个人之间又都是初来乍到,没什么感情,所以暗中总是有一点抢业绩的嫌疑彼此之间聊天也有一些不说人话的感觉,比方说店里来了一个客户,三个营业员都会上前去给客户打招呼,或者是抢着给客户介绍产品但往往越是这样热情,越是会吓跑客户,所以老板索性说是让我们轮流接待客户,就123地轮流接待,但即便这样也感觉到竞争,后来在这种环境中觉得呆着没意思,跟甄嬛传一样,斗来斗去的,索性就离职了。

第二段工作经历也是在一个大公司里边儿,这次不是一个私人老板的店面里边,真的是一个公司里边儿,但即便是在公司里边儿,也感觉所有的同事没有那么亲密,总是表面很客套,表面上看所有人好像是和和睦睦一家人,但是女孩子的心思其实很好,猜谁和谁是真的好,谁和谁不好,谁和谁是表面上好,其实一眼都能看出来的,最出名的就是他们之间总是姐姐姐姐的叫着我都不知道到底谁是姐姐,反正都是姐姐,你叫我姐姐我也叫你姐姐,感觉不是一个说人话的公司。

第三段工作经历也是在各大公司里边,所有的人都喜欢拍大老板的马屁,唯独我不是一个会拍马屁的人,而且公司里边儿的人感觉都会相互拍马屁,总是夸你非常优秀,但你明明知道自己不优秀,业绩也不优秀,为什么他们总是见到你就说你很有很优秀,搞得像个搞传销的公司一样。

以上三段工作经历是我给大家分享的不说人话的公司,不知道你们之前有没有碰到过这种公司?如果有的话给大家分享一下。



投资经营研究者


不是的,说说我曾经经历的两家公司。

我刚毕业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非常有人性化的公司,虽然只有10来个人,但是同事间彼此坦诚,大家平时互相鼓励,各自为自己的业绩奋斗,当一个人业绩不好的时候,从来没有谁瞧不上谁,相反都是默默地支持与鼓励。

可我经历的第二家公司就不一样了,第二家不知道为什么,人都比较傲,自上而下有种人踩人的感觉,恨不得你赶紧犯了错,就会有人夸大其词,同事之间出现意见不同,也是互相怼,从没有互相站在彼此的角度去思考 考虑问题。我刚开始很不习惯这样的环境,我觉得自己都要窒息了。我以为自己没经历过大公司,才会出现“不适应症”。其实不是,是这个公司的文化有问题。答应我,如果遇到这样的公司,尽快离开。


“不说人话”,从来不是公司的常态,如果周围的环境已经让你感到不舒服,那也会影响到你的工作业绩,不如换一个让自己觉得舒服的环境发展。


理财读书营


我来说一下我的感受吧!

我当兵退伍后不愿意回老家所以来北京打工,在北京也漂泊了好多年,因为没什么学历所以没在大公司干过,基本都是三五十人以下的小公司。

我性格内向不太善于和人交流,在日常的工作中因为不太善于和上级搞关系加上性格耿直,毕竟当兵的时候部队教育就是大家天南地北的能聚在一起就是缘分,大家都要好好相处有什么话都能好好说。在退伍后工作中也是有什么说什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钢铁直男”,结果单位有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经常都是最后我背黑锅。我发现这一点之后就一直咬着牙坚持做业务员,到现在虽然还是禀性难移,但也能看出一些风向懂得该闭嘴的时候就闭嘴,也能知道什么叫“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也体会了什么叫“事在认为”。

至于说话这块,个人认为主要是已老公司的老板想要什么样的氛围。如果是一个强力的老板,不管多少个人都要按照固定的规矩来走,那公司的氛围就会好很多。如果一个老板就喜欢玩手段那就完蛋了,那就会体会到什么叫“庙小妖风大”。

其他的至于内部竞争啊啥的,肯定是存在的。但是不是主要的因素。

最后插一句,看似好多公司都是中层在搞风搞雨,其实都是高层或者老板授意的,看似开会的时候骂中层跟骂儿子一样,但是私底下给多少奖励基层的人能知道吗?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在解答能够帮助大家。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在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个话题。



胖弟侃侃


2007年大学毕业的我,光荣的进入了我现在的公司,像很多人一样,我选择的第一份工作跟我自己的专业无关,跟我自己的喜好无关,为了能够在武汉这座城市里活下去,我选择了一个门槛低,工资看起来很高的工作,广告销售。

像很多销售公司一样,我们公司也有狼性一说,当公司提出狼性的时候,就会出现竞争,所以同事之间见面笑脸相迎,背后针锋相对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我并不是说狼性不好,只是在很多的时候需要公司建立竞争制度,争取良性竞争,而不是放任竞争在不择手段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过这跟公司老总的经营理念有很大关系。

在公司做了2年的时候,因为我跟客户的关系比较稳定,所以虽然不是销冠,但是也能混个中上。公司里有个姑娘在公司做了快4年了,姓张,跟公司同事的关系看起来都不错。

销售团队,人员本来流动性就大,公司有不少同事跳槽,或者干脆直接离职,每次有同事离职,我们都会一起吃个饭。大家虽然彼此会有不舍,但是看着人家有更好的出路,也就都是祝福的。

只是奇怪的是每次吃饭,都没有人叫那个姓张的姑娘。

有一次一个同事离职的时候,我们也一起出去吃了顿饭,吃完饭,那个同事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的跟我说,让我小心那个姓张的姑娘,我想我平常在公司也不跟谁争,跟谁抢,有什么得罪人的事,我也都敬而远之,但是还是谢过了同事。

那次吃完饭过了不到一个月,有一天我跟一个客户约好了要谈事情,那个姓张的姑娘,在老板的安排下跟我一起,我一开始也担心她去了不知道会做什么,但是那个姓张的姑娘在席间倒也没啥,就安安静静的坐在那,也不插话,直到跟客户分开,她也没出什么幺蛾子,我就把本来提着的心放进了肚子里。

谁知道回头我拿着单据去报销,平常按照公司流程一个星期内公司会把报销的费用打到我的工资卡上,可是我等了10天还没到账,就去问财务,财务说着是领导说不给报。

我去领导办公室,询问是什么原因,当然话说的是很委婉的,结果领导没说原因,就说不能报销,后来凡是我出去跟客户谈事情的报销单子,十张总有三四张不能报,就这样累计了有七八次,财务不给报销,我就不乐意了,总不能我为公司谈业务,还让我自己掏钱吧,于是我就去领导办公室跟领导理论。

但是领导就丢了一句话,说让我自己好好想想,这些消费真的是业务需要么?我气的不行,直接跟老板说如果你这么不信任我,那我离职。后来我就办了离职。

事情过去了大概半个月,我跟一财务妹子约出来逛街才知道,我的单据不能报销是因为那个姓张的姑娘那次跟我出去谈客户,她回来就跟老板告状,说我那次出去跟客户吃饭,根本没有聊业务上的事。当然不止是这些,还添油加醋的说了不少。

我很奇怪领导为什么会相信这个姓张的姑娘,财务说,那姑娘本来就是老板安排的,在加上那个姑娘也不是第一次告状了,一个人的问题不足以让老板相信,但是前面那么多次告状,都有理有据,所以后面的人再被告状,老板也就觉得都是真的了。

“不说人话”其实归根结底,就是现在的工作有很多的时候,会涉及到关于业绩或者其它方面的利益,产生了竞争,自然也是有这种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的。

说这个例子,并不是说销售行业才会有“不说人话”而是因为销售行业更突显罢了。

我也曾是销售行业的其中一员,只是我更看的开一些,因为我相信“主业只够温饱,副业才有钱赚”,成年人永远都应该有自己的Plan B,当然现在的我已经不做业务员了,而是在一家公司给别人作文员,一个月拿着3500的工资,但是我的副业收入已经让我过的很不错,如果你愿意,我也可以把我做的副业教给你!


快立业


常言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肯定都是一样的心性,只是长大了周围的环境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一个人。

职场更是一个大水塘,什么人都有,并且有些人隐藏的很深,如果你不学个一两招防身,那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和什么人说什么话自己心里没点数的话,反手你说领导坏话马上就传进领导的耳朵里了就。

听我朋友说他公司有个海龟研究生,刚进公司的时候特别的谦虚,前几个月虚心好学,问东问西,同事们也都帮助他,没过半年他就被领导提拔为了小主管,当他坐上主管位子之后整个人就开始显露出了本性,上班打游戏,加班打游戏,对下面的人大呼小叫,一有不满意就人身攻击,各种你蠢啊什么的难听的都说,他身高马大的大家也都不敢坑身。然而在领导面前他点头哈腰的,把所有的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把自己说的多么多么忙,多么多么辛苦,因为领导也不懂他干的活,也就觉得他是个可以信任的人,就这样所有人都兢兢业业,而功劳则全归了他,楞是打游戏打成了优秀员工, 全靠一张嘴。

这样过了几个月也就算了,可是突然有一阵子,他似乎听说从部门中要新成立一个部门,他立马就跑去领导面前说另外几个和他同样是主管的人的不是,经常打小报告,领导对他信任,便开始针对被他挤兑的员工,而另外的主管毕竟是公司的老员工,怎么可能让一个刚毕业的孩子颠倒黑白,直接去找高层反应才把这颗老鼠屎摆平了。


经过了这件事情,明白有些人为了利益什么都干得出来,无论你的学历有多高,阅历有多广,一个人的品性定型了便无法改变,就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竟有如此城府也是让我朋友这个老员工望尘莫及。

所以这个社会什么人都有,不适当的保护一下自己,不知道哪里就会捅出来一把刀子。

当然NICE的同事和领导还是大多数,但多多少少你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极个别,所以在没认清别人之前,还是藏起你的真话,说说你的“人话”。


吃一口土豆


职场人话术多种多样,你说的不说人话,应该是同事间缺少实话,这种也是跟行业有关系,也不能算是一种常态吧!

我以前一个同事转行做了销售,之前我们都是做技术。前几天在一起闲聊,然后她就跟我说现在的工作跟以前比起来感觉心累,同事之间都是没有实话,互相都设防不敢告诉自己每个月做了多少业绩,客户信息啥的都要自己保护,害怕别人知道。他们每个月有保底销售业绩,所以都会把业绩隐藏,留给下个月。还担心自己的客户被同事挖走。因此,她还是会经常找我们以前的同事一起聊天谈心,没有心理压力。

我们搞技术服务的工作就不存这种勾心斗角的事情,每天工作都是互相协助,只有大家一起协调处理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工作。


凝香5945


所谓职场上的“不说人话”,无非是面对领导阿谀奉承,面对同事笑里藏刀,面对下属狐假虎威。职场如战场,既然踏入职场,那么这些都是难以避免的。那么“人话”是什么话,我理解为你习惯了的生活化的说话方式,毕竟这是人一辈子最多的语态环境,习惯便觉得理所当然,才是正常的说话方式,才是人话。

但我有一个关于说话的经验,我大概初中、高中、大学、工作前四年都在不同的方言中学习工作,然后很快我便带上了这个语言环境中的说话方式。湖南味、东北味、武汉味等等,有模有样。

说人话的公司,其实也不算是一个公司,只是一个私营老板的家具店,店里边儿除了店长,一共有三位营业员,但是老板比较奇怪的是,我们的业绩是按个人提成的,是谁招进来的客户签了单就算谁的业绩,不算团队业绩,所以想想看三个人之间又都是初来乍到,没什么感情,所以暗中总是有一点抢业绩的嫌疑彼此之间聊天也有一些不说人话的感觉,比方说店里来了一个客户,三个营业员都会上前去给客户打招呼,或者是抢着给客户介绍产品但往往越是这样热情,越是会吓跑客户,所以老板索性说是让我们轮流接待客户,就123地轮流接待,但即便这样也感觉到竞争,后来在这种环境中觉得呆着没意思,跟甄嬛传一样,斗来斗去的,索性就离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