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洛阳开封两大古都,为什么还把省会定在郑州?

841574844


开封处于黄泛区,历史上经常黄河泛滥淹城,形成了城摞城的奇观。安全性不说,地下文物这么多,也不适合大规模建设。

洛阳四周都是山,平原面积太小,容量不足。

郑州处于陇海路和京广路两条铁路动脉交叉口,交通方便。而且北面有邙山,不用担心黄河决口的问题。腹地比较广。


天一论市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开封和洛阳,确实是河南的古都了。

洛阳是关中盆地作为政治中心,自然向东扩展的第一站。

所以洛阳在古代有副都之称,西周建都西安,东周建都洛阳。西汉建都西安,东汉又是洛阳。直到唐代,洛阳都是大唐皇帝在关中吃不饱饭的时候,首选的就食之地。

而开封是中国东西南北之中的一个好位置,并且在唐宋之时有便捷的水运,这样就可以把南方的物资通过运河运到汴京。

但是开封有两个缺点是无法克服的。

一是无险可守,位于大河冲积平原之上,虽然交通是便利了,但是一旦有战事,就只能靠城墙了。

另一个就是开封头上的那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黄河。

黄河是开封一个最大的隐患,开封北边的黄河,有黑冈口,铜瓦厢等处,都是险工,搞不好就冲毁大堤,要知道开封可是地上河,一旦决口,则覆水难收,开封城里的人只能游泳捉鱼了。

所以近代之后的京汉铁路选址之时,避开了明清一直是河南省会的开封,选到了郑州,当时还是郑县,一个小镇,有了铁路,设了火车站。之后的陇海铁路,纵贯东西,也进过郑州,这个小镇就这样飞速发展起来。

建国后一开始,河南省会还是在开封呢,之后全省代表来开封开会,都觉得不太方便,要先坐车到郑州,再转车到开封。

于是就有聪明人说了,为什么不直接在郑州开会呢?

于是大家就建议办公地点挪到郑州,政治中心迁移,也意味着省会的迁徙。

由此可知,古代选省会,有古代的标准,就是水路这些。

而现代人选省会,当然是按照现代便捷的交通方式,如铁路这些。

其实郑州不是惟一的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代替保定,合肥等等,都是这样。毕竟火车牛叉,能拉来城市啊,别的交通方式拉一个试试。


更多河南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从长远发展来看,洛阳开封并不适合作为省会

郑州只所谓被定位省会,当时是考虑到很多的因素。

首先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郑州的经济发展一直都处于河南的前列,世界五百强企业郑州有好几个,不仅如此郑州的各项基础设施都是河南省内排前列,开封和洛阳的经济实力没有郑州强。要说省会定位,开封还不如洛阳,毕竟诸多原因放在哪儿。

郑州的交通在河南省内可以算得上最好的了 ,郑州是陇海兰新线和京广铁路的交汇处,郑州站还是国内重要的大型客站,郑州的交通在几十年前就是省内最好的,而开封这几年才开始有高铁站,洛阳的话山太多,交通不好发展。

建设的目标不一样,郑州建设的目标是区域一线城市,而洛阳,开封的目标是二线城市。郑州是历史城市,八大古都之一,虽然洛阳开封之前也是古都,但是郑州的历史感相对也比较不错。

地理位置不同,郑州位于平原,洛阳周围闪躲,交通发展不太好,但是近几年改善了很多,开封的话在黄河附近,在古代有过发大水的例子,所以选址在郑州合适点。

在一个就说一下城市的服务里,郑州面向全国服务,有时是郑大一附院,这个医院在国内都是很有名的,再看开封和洛阳服务的地方仅仅是市内或者省内。

加上相关的重视,中原一体化的深化,郑州已经作为领头羊再带动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


笑搞


九曲黄河沿着华北平原肆无忌惮地滚滚东流,冲刷着古老的大地。有一座小城,偏安一隅,随遇而安。两千七百年来,她就这样品着菊花茶,喝着大碗酒,躺在藤椅上,背靠一条黄河,脚踏八个王朝。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笑观天上云卷云舒。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座城。她就这样享受着荣华富贵,享受着熙熙攘攘。从夏王朝都城老丘,到战国时魏国都城大梁,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一直到北宋都城----东京。她将四千多年八朝古都的容颜,变幻成城摞城的奇观,刻在斑驳的城墙上,倒映在曾经血流的护城河。

一部《东京梦华录》为我们记录了北宋东京的繁华:二十里都城,绵延不绝,东京城内,百万人众,万国商贾,接踵而至,茶坊酒肆,亭台楼阁,夜市早市,人声鼎沸,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盛世。

在这种荣耀下,在这种富足中,她醉了,醉倒在八方朝贺,醉倒在貌似和睦的辽阔边疆。历史的变迁是需要勇敢者去挑战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朝代变更史。落后就要挨打,历史的车轮一直浩浩前行,无情地碾压任何阻挡者。

那一年,北方金兵的铁蹄兵临城下,炮声隆隆,城内杀声一片,震惊了皇上,吓瘫了宫女,摔碎了钧瓷,打翻了美酒。疯狂的烧杀抢掠之外,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三千余人被掳走,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四月的中原莺歌燕舞转眼变成人间炼狱。北上之路是漫长的,是痛心的,他们忍受着羞辱和鞭挞,宋徽宗含泪写下《在北题壁》: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无南雁飞。国破家亡的愤怒被岳飞写进了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南宋的统治者,开始了流亡,最终选择了杭州,选择了鱼米之乡的江南,选择了烟雨朦胧的西湖。他们忘记了祖辈的耻辱,忘记了山河破碎,开始苟且偷生,开始得过且过。南宋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无能的皇上就这样抛弃了百万臣民,抛弃了半壁江山,把富甲世界的东京城丢了,丢在了龙庭大殿的台阶下,丢在了杨家湖的波光里,丢在了城墙外,丢在了古道边,丢在了黄河滚滚的波涛,丢在了北方肃杀的寒冬。之后的若干年,南宋被铁木真的蒙古骑兵所灭。就像当年北宋灭掉南唐一样。历史何曾地相似,南宋的小主们哭了,犹如南唐后主低声吟唱“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就这样,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时代的火车轰鸣前行,开封被重重地甩在了后面。先是京九铁路大动脉绕过开封,第一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接着,省会也被隔壁的郑州抢走。她呵呵一笑,拿走吧,无所谓。国都都丢了,还在乎曲曲一个省会!我们应该庆幸当年的省会迁郑,让开封远离大都市的喧嚣,远离人世间的纷繁芜杂。让她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梳妆打扮,让她在现在的俗世中还绽放出自己的一朵娇媚和芬芳。就像后院的菊花一样,在初冬季节,唯一的一抹彩色,与秋霜对抗,笑傲百花。

十三朝古都西安一直炫耀着大秦帝国的纵横捭阖,九朝古都洛阳依然展示着大唐盛世的富甲天下,五朝帝都北京至今仍在续写着千秋霸业,而作为八朝古都的开封显的如此的低调和静谧,她就像一位江南女子,静坐亭台,远眺湖水,托腮凝思。纤纤碎步,折扇掩容,淡淡一笑,动情一生。

每逢节假日,外地游客潮水般涌入这座千年古都,人们在寻找着逝去的历史,在这座古城体会着别样的精彩:登上龙亭宝殿,望一眼当年北宋的壮观;泛舟大宋御河,感受着皇族龙舟的气魄;万岁山公园每天都在上演着无数次的攻城厮杀,清明上河园晚上依然歌舞升平。鼓楼夜市,西司夜市,武夷夜市,小宋城,人满为患,一座难求。游客们只能从吃喝玩乐体会着这座城市,感受着她曾有的过去。但是他们不知道老开封在哪里!

真正的古韵古城是古老的,不是人为制造的。它印染在龙亭破旧的碑亭,包公祠锈迹斑斑的铁铡;它镌刻在开封城墙的每一块石砖上,流淌在古城河的涟漪里;它在千年铁塔的基座下,依附在相国寺的垂柳边;它在双龙巷的胡同口,等候在黄河边的古道旁;它在白发老人的拐杖上,燃烧在铁匠铺熊熊的火光里;它在汴绣女的针孔里,它在官瓷的锃亮中。

历史的痕迹总会在社会中留下很多,它在一代代人心中满满留着醇厚的记忆。老开封人一直过着优哉游哉的惬意人生,早上起来,掂起鸟笼,一碗豆腐脑,中午一碗羊肉汤,晚上花生毛豆加啤酒,约上三五好友,侃侃而谈。暮春的午后,三五一群,围坐在棋摊前,斜靠在城墙下,就这样坐着,晒着,睡着,眼睛眯着,任它烟卷燃尽,任它车水马龙,这和他们毫无关系,老开封还在继续回味着皇城脚下的东京汴梁,梦着他们的大宋王朝。

千年一梦,梦到天荒地老;梦醒之后,遗老遗少们,寒暄告别,伴着亘古不变的明月,斜披着大衣,后面跟着忠实的黄狗,走向一个个胡同小巷……


威廉2019



河南地处中原,地理位置优越,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有郑州,开封,洛阳和安阳被列为八大古都之四,其中开封和洛阳更是历史上建都最多的地方,但由此将开封和洛阳选为省会未免有失偏颇。原因如下:

从当时的年代来看,1954年10月,正式批准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当时考虑主要由于三个方面。


一是1906年京汉铁路的建成,极大的拉动了当时还是郑县的发展,同一时期,陇海铁路开始施工,其中第一阶段就是开封到洛阳这一段,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从目前郑州的发展,也确实得益于水陆空交通网络的发达。


二是黄河的改道。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迟滞当时日军的进攻,进而炸开了黄河大堤以水代兵,导致开封和洛阳的区位优势不复存在。


三是地理位置优势。郑州基本处于河南的中心,郑州利用交通优势的发展能够较好的辐射到周边的市县,从而带动整个省的经济发展。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郑州在河南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地理位置和交通枢纽决定,迁至郑州是历史的必然!


中原地产观察


所有省会的坐落基本都是基于经济发展情况,河南的省会也不例外。但是,基于对省会的理解,大多省会除了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雄厚以外,还会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但是,这个只是作为省会的加分项,并不一定是省会的决定项。所以,河南省会的坐落也就是因故位于郑州。郑州具有极佳的地理优势,

就像石家庄一样,因为当年是中国最大的铁路交叉口,又是南北东西公路的交叉点,是一个极大的交通枢纽,所以,相对于开封来说具有极佳地理优势,而且,从地理位置来看,开封具有水患威胁。虽然,开封的历史极为悠久
,在历史上也多次定为京都,比如春秋时,郑庄公(前743~前701)为拓展中原,在朱仙镇附近筑启封城,汉初为避文帝刘启讳改名“开封”。开封现址春秋时为“仪邑”,战国时为“大梁”,魏惠王六年(前364)成魏国都城。东魏天平元年(534)设为“梁州”,北周改名“汴州”。通济渠开通后汴州地位日显,唐延和元年(712)开封并入汴州城。唐末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升汴州为开封府,成为洛阳的陪都,后晋、后汉、后周、北宋相继建都开封。贞祐二年(1214),金宣宗受蒙古逼迫将都城从中都(北京)迁到开封。元朝在全国设11个行省,开封成为河南江北行省省会。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改开封为“北京”作为陪都,洪武十一年(1378)撤销。此后一直到民国为止,开封始终为河南省会(1938年日军占领开封后省会西迁除外),1954年10月被郑州取代。在接下来的发展中,郑州的交通运输的枢纽作用极为显著,所以,一直发展的极为繁荣,作为省会也是天时地利的综合。


剧神奇的小剧人


通常情况下,一省的省会多是历史沿革下来本省最有底蕴的城市,比如陕西的省会西安(长安),江苏的省会南京(建康、金陵),四川的省会成都。

自东周迁都洛邑(洛阳),就作为中国重要的都城,很多朝代定都于此。洛阳从汉朝到唐朝这千余年的时间里,中原王朝的首都一直在长安和洛阳之间纠结,为此出现了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说法。到了唐朝中期,更是形成一京一都的模式。也就是说,洛阳即使不是首都,也属于陪都。五代时的后唐、后梁、后晋也都把都城定在这里。

开封作为都城的荣耀虽不如洛阳,但由于北宋是个经济很发达的朝代,当时贸易发达,开封的夜市在国际上也是鼎鼎有名。开封当时称为东京汴梁,其地位丝毫不逊于当今的伦敦、纽约。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开封的繁华,我们至今仍可感受到。而且开封还有将近800年的河南省会的历史,直到1931年,郑州市还是以郑县相称。无疑,洛阳和开封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地位,都是郑州远远不能及的。

开封府

开封和洛阳两大古都有何缺点,河南省怎么会把省会设在郑州呢?

先说开封,土壤地质环境和地理位置。历史上开封几度成为都城,却又处在黄河泛滥改道的节点,几经被淹,今天我们看到开封并非当初的开封,而是不断淤沙掩埋建新城再次掩埋再度筑城层层叠叠,如今的开封市地下,历次黄河水患使开封数座古城池深深淤埋于地面之下;地上,则因黄河泥沙淤积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了河高于城的悬河。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开封西北),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除去黄河隐患,开封城悬河淤沙也不适宜大规模兴建城。而从中心城市对地理位置对周边带动是至关重要的,而开封偏东难以统领河南。

洛阳第一楼

至于洛阳,一来位置太过偏西,尚处于河谷末端南北交通不便,难以统筹河南北部南部城市群,不方便京广走廊穿过。二来历史遗存文物太多,不便于现代城市大规模规划开发。南有龙门唐石刻,北有邙山汉墓葬,东有白马寺遗迹群,真的是各个地方都没法挖,洛阳真的是老祖宗留下的百宝箱捧手里怕掉了,含嘴里怕化了。而从宋朝以后,洛阳再也能成为主要都城。

郑州

郑州的优势,一是交通原因。社会发展到现代,交通枢纽对经济发展的提升作用日趋明显,郑州作为陇海线和京广铁路线的交汇点,其区位优势就比开封、洛阳优越很多。

二是牵涉到经济原因。其实,洛阳和开封的经济在其失去国都地位后就日渐被边缘化。特别是洛阳,历史上战乱不断,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洛阳的经济其实是十分糟糕的。而开封因为地处黄泛区,抗日战争时期,成为花园口决堤重要的受灾区。这严重打击了开封的发展。所以,解放初期,开封其实还在受灾的状况中。

综合以上两点主要原因,还是时代不同了,文化底蕴固然重要,经济发展则更重要。于是,河南的省会就选择了郑州而不是开封和洛阳。


历史今朝


那是当时高层领导的高明!在郑州建省会,当时是考虑铁路的建设,郑州是交通枢纽的中心!并且可大规模开发利用!


手机用户18603986888


只要河南行政区划没有大的调整,省会地位,妥妥的,会是郑州。

河南省版图和格局决定了:省会定鼎郑州,是必然的、最优的选择!

河南省及周边地区,有中原、中州之称。

从先秦以来,河南地区可谓是古国林立、人口稠密,是历代王朝的腹心——

历史上经历了多轮变迁后,在明代形成了今日版图的基础——这个格局稳定后,河南长啥样呢?

看到河南地图,有什么特点?

轮廓形状:略似一个不规则的“中”字

东、西、南、北,四个角,与多个省份相邻,中间的河南犹如一个“中”,又好似一个胖版的“十字”。

这冥冥之中与其中原、中州的“中”完美契合。

自然地理:一半平原,一半山地;黄河分成南北两半

交通格局:两大干线交汇,构成了河南的动脉

我们知道:秦岭淮河是中国的南北方分界线,我们常常说北方人、南方人,河南人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些争议:到底是“南人”,还是“北人”?秦岭淮河一线的最中间一段,就穿过了河南——河南既有北方区域,也有南方区域。

河南,属于东部还是西部?不东不西,它西接西北、东望淮海。

河南,属于北方还是南方?不北不南,它北跨黄河、南抵长江。

河南省市跨越南北、连接东西的“中枢省”,它的自然地理、交通干线格局,都是中正、严整;这样的地理环境和格局,决定了它必须找一个最优中心,才能承担起交通中心——而交通中心沟通的不仅是河南的动脉,而且是全国最重要的干线,这对于城市的推动力极大。这样的区位的城市,必然有利于以最优化的方式吸引全国乃至周边的资源——这样的地方成为全省最大城市,只是时间问题。

郑州,恰好就位于这个点上。

河南历史上的洛阳、开封、安阳、商丘、许昌等在历史文化上都很辉煌,但当时没有河南省这样的行政区域——当河南省版图稳定下来之后,它们的区位优势就不存在了。

郑州,接管了这个重要角色。

如上图(大地理馆 制图)四角的四大古都,组成了“河南中的河南、中原中的中原,这四个古都的中间则是省会郑州。

总结一下:为什么河南其他历史名城无法成为省会?

一,因为今天这个模样的河南省的历史并不长,汉唐洛阳、宋朝开封,是全国的中心,而不是以今河南为参照的。近代以前水路运输非常重要,后来的铁路公路建设开展,南北东西大道的交点将更多的优势转移到了地图上的——郑县!以河南省版图为参照,旧时的古都安阳、商丘、洛阳、开封、许都等都偏离中心,郑县(今郑州)恰好在他们中间。

二,郑州,不仅是首都北京与华中重镇武汉、华南中心广州交通线——高速公路与京广铁路经过的点,还是中国东西最重要铁路动脉——陇海线上的点。

两大交通动脉,也因此将河南分成了“四格”。更直观、简洁一点地看,河南的轮廓,其实就是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四边形,京广线是一条轴、陇海线(部分与黄河重合)是一条轴线。

三、安阳、许昌、洛阳、开封(商丘),四周的重镇就像四大护法,守卫着共和国时期的河南省会郑州,堪称“四星捧月”。只要河南行政区划没有大的调整,省会地位,妥妥的,会是郑州——周边几大天王,并非不再重要,可以充当重要配角。


大地理馆


郑州因为陇海京广铁路交汇点凸显了区位优势,事关国家安全,平原地区和广大耕地更彰显了建设费用低廉和发展希望最大,譬如河北的石家庄亦是如此;开封因为历史原因尾大不掉,地上悬河,地下文物,改革建设问题诸多,且区位优势不明显;洛阳自从宋朝之后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荣华,元明清设立行省制河南省的首府都在开封,无论人口和城建规模远小于开封,再加上“落阳”这个政治不正确的名称谐音,当然不在考虑之内,建都也不存在可能性了,虽然之后获得一五计划重点扶持成为重工业城市,GDP一度超过郑州现在也位居河南第二,这是后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