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人随波逐流,顽固的人“屡教不改”

有人说,当一个人的生命在红尘中陨落的时候,他的灵魂就会幻化成天空的一颗星辰。透过那些星光,似乎能看到那些在历史上那些名垂千古的人,他们的生命虽然在凡尘中消逝,却把他们最耀眼的光芒留在了人间。

聪明的人随波逐流,顽固的人“屡教不改”

初唐四杰王勃

纵观中国历史,有名的才子数不胜数,可是我却独独想说一下王勃。


年少成名——成就不屈傲骨

出生书香世家的王勃满腹才华,从小便能写得一手的好诗文,也许……才子就是才子吧!不需要什么后天条件,笔尖一挥,便是盖不住锋芒的绝世才华。

十六岁那年,他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当时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可能是年轻气盛,又或是桀骜不拘,他不与寻常人一般循规蹈矩,写自己的诗,吐自己的槽。

乾封元年,王勃为沛王李贤征王府侍读。那时有一些公子哥喜好“赌博”,他们各自挑选出一只公鸡让它们相互搏斗,这种风气盛行一时。

聪明的人随波逐流,顽固的人“屡教不改”

古代斗鸡场面

王勃亲眼目睹了那样一副场面,正直骄傲的他对此嗤之以鼻,回去就写下了《檄英王鸡》文,想要借此来讥讽和斥责那些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

但他却没料到,原来写诗也是要看人脸色的!高宗会因这篇文章大发雷霆,不久,他就被下令关进监狱了。可能当时连他自己也不知道,那小小的戏文一篇,怎么会让皇帝如此恼怒?

不知道是说他不谙世事好,还是说他在对待这些事情上永远都少根筋,那时刚离玄武门之变不久,他这般讽刺纨绔子弟这种无聊之举很容易让当今天子联想到当年那场战争。

天子的心思,猜不得,也难猜!

或许在皇帝眼里,他将这种游戏视为不屑便是对那场战争的不屑,你想抬杠,那就是死路一条。


赦才免罪——又是一番风雨殊途

在以为自己就玩完的时候,上天又给王勃一个大大的恩赐。入狱不久,又逢赦才,死罪可以免了,可是活罪难饶啊!虽然可以不死,但是他却被削去了官职被迫离开了长安。

经历了这么一件大事,按理说他也该涨涨记性,知道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了。可是他却没有,不知他是实在是不懂世态丑恶还是坚持着不屈服,他还是没有改掉自己的“坏毛病”。

上元二年的春天,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恰好赶上都督阎伯屿滕王阁建成。重阳日,这位阎都督在滕王阁宴请宾客,王勃也前去拜访。阎都督也对他早有耳闻,于是便请他赴宴。

要说这次宴会,其实不过是阎都督想向众人推荐他的女婿罢了!他让自己女婿先准备好了一篇序文,宴会开始时,阎都督让众人拿出纸笔当场写文,大家都知道他的用意,因此都不敢造次,只是推辞。哪知王勃硬是没看出来,他当场接过纸笔,扬手就是一篇序文。阎都督虽然生气,但也不好当着大家的面跟他翻脸,只是心里责怪王勃不识时务。那时的王勃不过一个二十来岁的小青年,竟敢在那么多前辈面前这般“招摇”,众人心里都很不爽。

回去之后,阎都督便让人弄到了王勃写的那篇《滕王阁序》,开始看的时候还没什么特别的印象,只是觉得那跟平常的序文没什么不同。


聪明的人随波逐流,顽固的人“屡教不改”

《滕王阁序》书法真迹

可是越看到后来越感觉王勃不简单,当看到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他差点没跳起来叫好了!他本就不是一个迂腐的人,看到这么好的文章,便也没再计较王勃的“无理”之举了。


落霞孤鹜——渡海成绝音

有时候,命运就是爱跟你开玩笑,给了你一份希望,之后却又残忍的收回。它既然让这抹落霞来到人间跟孤鹜齐飞,为何不让其永远留在人间?

那篇《滕王阁序》似乎成了王勃最后的光芒,不久之后,他渡海溺水,最终因心悸而死。这个以天才著称的诗人,就这么在人间销声匿迹。

二十七年,他的生命虽没达到终点,才能却足以站在世界顶峰。他就像自己笔下的那抹落霞,注定有落下的那天。那本是人间最美的景色,却美的那么不真实,也许这丈红尘根本容不下这幅美景,所以上天才将他早早收回。

可叹,又可悲……

料想时间反复,岁月更迭,就连他曾经亲自为之题诗的滕王阁也几经修建,能留下的,也不过一个名声,数百篇章。

他的生命被定格在了二十七岁,然而,他却没有真正的同它道个别,或许有人不忘前世,仰望星空之际,为他长叹一声。

天堂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