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軍事實力如何?

鄧高生


明朝的軍事實力還真的是很厲害的。今天咱說說這事。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在很多它的支持者口中,它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典範。在對外戰爭中,它北擊北元,讓蒙古不敢向南圖謀;對東南亞,它軟硬兼施,宣揚國威;除此之外,它還擊退了前來挑釁的野心勃勃的日本。那麼,明朝巔峰時期軍事實力有多恐怖呢?

先進武器的使用對戰鬥力的提升效果非常顯著。明朝可以說是中國火器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以至於出現了專門講解火器製作和使用方法的《火龍神器陣法》。除此之外,在中國古代字數最多的綜合性兵書《武備志》中,火器也佔據了大量的篇幅。如果要大致的論述,那麼明朝的火器大致分成兩類:一是手持的小型火器,如火銃、鳥銃等;二是體型較大的火炮。

明朝時,出現了許多完美體現工匠巧思的各種奇特武器。地雷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種,許多人認為地雷是外國的發明,因為它常常出現在西方的戰爭片中。其實,地雷被髮明於明朝,在《武備志》中,記載有十幾種地雷的特性、構造。並有“踏發、絆發、拉發、點發”等多種引爆方式,可以說當時的地雷製造技術不但領先世界,還已經較為完善了。




永樂十一年(1413),在焦玉所著的《火龍經》中,對當時的地雷有詳細的描寫:“炸炮製以生鐵鑄,空腹,放藥杵實,入小竹筒,穿火線於內,外用長線穿火槽,擇寇必由之路,連連數十埋入坑中,藥槽通接鋼輪,土掩,使賊不知,踏動發機,震起,鐵塊如飛,火焰沖天。”

除了地雷,水雷也是中國創造,它被髮明於嘉靖二十八年(1549),當時叫做“水底雷”。它用木頭作為雷殼,用不透水的油灰粘住縫隙,然後將黑火藥裝在裡面,其擊發裝置用一根長繩索連結,拉火引爆。它的發明最初是用來對付襲擾沿海的倭寇,在實戰中,它立下赫赫戰功。

萬曆十八年(1590),用點燃的香作為定時引信的“漂雷”也被髮明,它還有個響亮的名字,叫做“水底龍王炮”。後來又出現了觸發型的水雷,在這一項上,中國又領先西方兩百多年。這樣,中國就成為了世界上最先發明和使用"兩雷"的國家。

在手銃方面,明朝時士兵大量裝備有三眼銃和四眼銃,這是明朝主要的單兵作戰火器。它們可以連續施放,從而起到壓制騎兵的作用。嘉靖年間,出現了連子銃,它可以一次性施放十幾枚彈丸,是我國最早使用的連射式手銃。此後還出現了十連珠銃等等更先進的連射火器。

除了較為現代的爆炸性火器,明朝還出現了較為完備的火箭,它們被統稱為“一窩蜂”,現代名則是集束火箭。其中,既有三連發的“神機箭”,也有一百連發的“百虎齊奔”,這種火箭射程達到了三百米,在明軍中有很廣泛的應用。在水戰時,還有名為“火龍出水”的多級火箭,通過兩級火箭加大射程,最高可射到1.5公里外。


我們再看看明軍裝備的大型火炮,其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的便是正德年間從歐洲引進的“佛朗機炮”。它的炮彈是帶彈殼的開花炮彈,射出後會造成大範圍的傷害,不過它因為鑄造難度高而沒有被推廣,在明朝後期,它被更加先進的“紅夷大炮”取代。

“紅夷大炮”,又稱“紅衣大炮”,它本是英國戰艦上採用的艦載加農炮,後來被明軍引進來對抗後金。在天啟六年(1626)的寧遠之戰中,它打破後金軍隊,給努爾哈赤帶來了成軍以來的第一次大敗。第二年的寧錦之戰中,它又大發神威,幫助明軍取得大勝。


明朝還專門設置了專業的火器部隊,並命名為“神機營”,它在永樂前期就被創立,其任務為“內衛京師、外備征戰”,責任十分重大。其編制相當複雜、嚴密,也可見明朝對火器的重視。可見明朝在當時對先進武器的大力支持和運用,有了好的武器,明軍的戰鬥力自然得到了不小的增強。

雖然後來的明朝在腐敗的衛所制度、混亂的國家財政、僵化的戰術思想等原因的疊加影響下走向崩潰,但這一時期出現的優秀軍事成果是不會隨朝代變更而消失的。明朝在火器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會留在史冊裡,留在文物裡,留在人們的心裡。


文蹤旅跡


明朝時期軍事武器領先世界,軍事實力那就更不用說了。

先看海上,明朝水師號稱當時世界第一的海軍。根據明天啟年間的《武備志》記載,作為明朝水軍戰船的福船,最大的吃水二丈(6.6米)。什麼概念呢?直到1588年英國最大的船排水量僅為400噸,咱這會兒已經超過3000噸了。

再看火器,明初軍隊就已經裝備火器了。你看魯迅先生說我們只會用火藥做爆竹敬神,其實在明朝不是這樣的,用來放煙花的那是清朝的事兒了。1558年中國就造出了第一批新式步槍——“鳥嘴銃”一萬支。之後火器蓬勃發展,明朝軍隊幾乎普遍裝備了火器。此後甚至出現了遠程重炮——紅夷大炮、火箭炮——神火飛鴉等新式火炮。限於篇幅只列一部分,事實上明朝火器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普及的多。

另外,明朝的戰術也相當高明,發明了先進的炮騎結合戰術:先用大炮轟炸,再用騎兵衝鋒,最後步兵攻擊。後來拿破崙就是用這套戰術,稱霸歐洲。


倩仔的歷史茶館


明朝軍事實力如何?

1、軍事制度

明朝初期實行精兵制,即兵在精不在多,而且士兵相當於職業軍人。這也是明太祖朱元璋戰勝陳友諒張士誠的原因之一。

之後實行衛所制,衛所製為在全國各地軍事要地設立衛所駐軍,衛有軍隊中,一衛為5600人,其下依序有千戶所、百戶所、總旗及小旗等單位,各衛所都隸屬於五軍都督府,亦隸屬於兵部,也當於屯兵制,即士兵有國家編制,戰時從徵調發,無事時歸衛屯田戍守。這樣養兵也減輕了國家的財政支出。

再後來實行募兵制,士兵沒有國家編制,士兵的糧食補給,軍餉完全來自國家財政直接支出,不用來自屯田所獲,但餉銀也比衛所軍和民壯要高。

2、武器裝備

明朝十分注重軍工業,洪武年間,共設有13個冶鐵廠和銅廠,並積極向外國引進先進的武器裝備,再加以仿製,明成祖以後更加註重熱兵器的發展,如明成祖創立的神機營,其中的士兵裝備有火槍、火銃等,無論是單兵作戰還是集體作戰,實力都十分強悍。這種獨立炮兵建制在當時中國乃至世界各國都首屈一指。

明朝軍隊除了繼承傳統的兵器品種外,明代的火器發展到鼎盛時期。如單兵火藥武器三眼銃和四眼銃,它可以連續釋放,構成密集火力。

明代的軍事技術家還創制了“神火飛鴉”與球形帶雙翼的“飛空擊賊震天雷”兩種“有翼式火箭”。這兩種火箭分別在鴉形與球形體內裝滿火藥,火藥中有火藥線通出,並與起飛火箭火藥筒中的火藥相串聯;發射時先點燃起飛火箭的火藥線,使火箭飛至敵方,並將鴉身與球體內的火藥引爆,殺傷和焚燒敵軍的人馬,是破陣攻城的利器。

火龍出水是明朝發明了一種水戰的兩級火箭。其材質用薄竹筒製成,內裝黑火藥,可在水面上飛行數公里遠。

明朝最著名的當屬弗朗機炮。它是明代正德年間改進歐洲製造的大型後裝火炮,並使用帶炮彈殼的開花炮彈,帶有準星和照門,有效射程500米。

3、明朝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艦隊,,明朝也是歷史上非常注重發展海軍的王朝,明王朝的海軍在明成祖時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艦隊--鄭和率領的遠洋寶船隊,其總兵力達到2.8萬人,之後由於海禁政策,國家放鬆了海軍的發展,但即使到了中後期明王朝在對外海戰中也勝多敗少,最著名的海戰便是料羅灣海戰,這場海戰是即將滅亡的明王朝與國力蒸蒸日上的荷蘭進行的一場大海戰,這場海戰在規模上不亞於鴉片戰爭,最終荷蘭失敗,明王朝取得勝利。

由此可見,明朝不僅有先進的軍事管理制度,而且注重武器裝備的發展,所以明朝的軍事實力在當時是非常強大的,雖然最終由於各種原因被清朝取代,但並不能否認的明王朝強大的軍事實力。


斧影燭聲


大家好,彈指千年為您解答!

導讀:作為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明朝共存在了276年。巔峰時期的大明相較於同時代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從綜合國力來說大明自認第二,絕無人敢說第一,而明朝的軍隊更是無人能敵。看到這裡,我想肯定有人又要嗤之以鼻:偌大的明朝不是被一個小小的後金打敗了嗎?連皇帝都被逼迫自殺了。筆者想說的是再強大的王朝都有覆滅的一天,大明即使滅亡,也不能否定它曾經的強大。


在冷兵器時代,軍事實力主要要從軍隊數量、軍隊武器裝備、戰略理論、戰術技能、軍隊後勤保障等多方面來看。那巔峰時期的大明軍隊究竟有多強大呢?


其實在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就一直重視軍隊建設,不論從數量還是軍備上,都一直持續的增長。據資料記錄14世紀末期,世界的人口總數約是3.3億,當時明朝人口達到8千萬以上,約佔世界人口的25%,而大明士兵的數量最多的時候也接近270萬。到了朱棣上位,明軍又開始實行精軍政策,實施軍在精而不在多的策略,雖然在數量上有所下降,但是軍隊的實力,依然成增長的狀態。

我們再看武器裝備,在強大的社會資源支撐之下明朝軍工業也是極其發達,以五軍營為栗子:5000人一營,裝備有霹靂炮一千挺,鳥槍二百、大炮二十門,同時每個士兵還可以選備鬼頭大刀,弓,弩,手雷和火箭等裝備,其戰鬥力可想而知。還有神機營,可以說是開啟了世界歷史上火器部隊的先河,它的建立比西方組建的火器部隊早了整整一百年。說到裝備,筆者想著重點一下大明朝海軍的實力,可以說大明軍事力量的代表就是大明水師,它堪稱當時世界上最強的海軍,在鼎盛得時期擁有近4000艘戰船,其中遠洋寶船超過250艘。自從明朝建立,直至滅亡的近三百年間,大明水師幾乎未曾遭遇一敗。

至於戰略理論則主要突出表現在明朝的精兵制度、衛所制度、屯兵制度!說說獨具特色的衛所制:皇帝獨攬軍事大權,全國要地設立衛所,軍丁世代相繼,給養仰賴屯田. 據史料記載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全國都司、衛所,共設都司17個、行都司3個、留守司1個、內外衛329個、守禦千戶所65個. 這些理論在當時是屬於非常先進的戰略思想,領先了世界其他國家至少百年之久。

我們再說說戰術,朱元璋麾下有朱升、劉基、徐達、常遇春等等智囊猛將,他們制定的防守、進攻、陸戰、水戰等戰術都是經過了生死大戰的考驗,如鄱陽湖大戰、安慶保衛戰、南京保衛戰、雙線北伐等等,都是這些戰術的經典運用,也是絕佳的戰術教材。巔峰時期大明軍隊的強勢,除了軍隊的整體水平高以外,還有就是隨需隨到的後勤補給,這能讓明軍在對陣中毫無後顧之憂,佔盡優勢。

最後筆者想說,大明強大的根本在於永不認輸的精神!縱觀明朝歷史,無論多麼慘,多麼危機,都決不用女人聯姻,決不割地,決不賠款。哪怕如暴民大軍壓城,哪怕如瓦刺大軍圍攻皇城,哪怕如皇帝不幸被俘,都決不認輸。而大明的皇帝有好的,有壞玩的,有荒謬的,但是沒有怕死的。如崇禎天子殉國、正統被俘卻決不求饒、隆武戰死沙場、紹武皇帝被俘絕食自殺。大明是古代世界上所有過百年的帝國唯一沒有簽定任何不平等條約的,也是唯一從不向任何勢力屈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