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準備殺劉禪,劉禪趕緊在門上刻下“中山寨”三個字,為何司馬昭頓時殺意全無?

小小嬴政


我們先來大體瞭解一下魏滅蜀之戰

公元263年,司馬昭下令發動滅蜀之戰,派鄧艾,諸葛緒,鍾會兵分三路進攻蜀漢。


其中,西路軍鄧艾出狄道進攻在沓中屯田的姜維,中路軍諸葛緒出祁山,斷姜維後路,東路軍鍾會率十萬大軍再分三路分別從斜谷、駱谷、子午谷進軍漢中。

之後鍾會率軍接連攻佔漢中多處重鎮,眼見魏軍直逼劍閣,而自身又有被包圍的危險,於是姜維果斷率軍退守劍閣,劍閣是守衛成都的重要關口,不可丟失,有了姜維駐守,鍾會大軍遲遲攻佔不下,後來鍾會寫了封勸降信給姜維,言辭懇切但姜維不為所動。

就在兩軍僵持之際,西路鄧艾率軍從陰平繞道,經江油避開劍閣,這一路鄧艾大軍披荊斬棘,開山鑿石穿越七百里無人險地,奇蹟般地出現在了江油關下,江油關守將見天降神兵大驚之下不戰而降,之後鄧艾軍過涪城,攻綿竹,綿竹一戰斬殺諸葛瞻父子,張遵,黃崇等蜀漢將領,直逼成都,後主劉禪開城投降,蜀漢滅亡。


蜀漢滅亡後,劉禪被押往洛陽,本來亡國之君大多下場悽慘,但劉禪為了保住性命竟然在洛陽宴會上上演了一出“樂不思蜀”的戲,這也使他得以打消司馬昭的防備之心,性命也暫得保全,“樂不思蜀”之後,魏國封了他一個安樂縣公,並將他安置在洛陽封地裡,劉禪來到這裡後,雖然依舊醉生夢死,但他還是擔心哪天司馬昭不放心還來謀害自己,如何能徹底打消司馬昭的疑慮呢?劉禪開始苦思冥想,終於有一天,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劉禪給自己的府邸取了個名字叫“中山寨”,並將這個名字高高的懸掛在大門之外,讓所有人都能看見,眾人不解其意,直到司馬昭得知後思忖一番哈哈大笑後也不再過問,而劉禪從此也衣食無憂的度過餘生。


原來“中山寨”反過來讀就是“在(諧音)山中”,劉禪給自己的府邸取這麼個別名就是告訴司馬昭,自己只想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不想再參與到任何權力的爭奪中更加不想復國,請他放心,也懇請他饒自己一命,聰明如司馬昭當然理解劉禪的心意,前有“樂不思蜀”,後有“中山寨”,再加上手下的嚴密監視,別說劉禪沒有復國之心,就算有也根本沒有希望,所以司馬昭也就不再難為劉禪而讓他安享晚年了。


鹹魚閒聊


其實劉禪一點都不傻,說劉禪傻的人才叫傻呢!

劉禪早在蜀國滅亡二十年前,就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了,他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

張飛的兩個女兒都是夏侯氏所生,而夏侯氏是夏侯淵的親侄女,是夏侯霸的堂妹。



夏侯霸投降劉禪之後,劉禪指著自己的兩個兒子,讓他們喊夏侯霸叫舅舅,當時夏侯霸感動的熱淚盈眶。

劉禪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蜀國早晚要完蛋,諸葛亮六次北伐,耗盡蜀國國力,尚且次次都是無功而返,何況姜維呢!

恢復漢室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這一點劉禪早就看透了。所以,他才給自己留了條後路,憑藉其夏侯家女婿這個角色,就算不能繼續享有榮華富貴,保個命應該不成問題的。

當鄧艾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劉禪乖乖地投降了,他早就想到了這一天。



到了魏國以後,司馬昭對他很不錯,不僅封他做了安樂公,還把他遷到了大都市洛陽居住,條件一點不比成都差,要吃又吃,要喝又喝,要美女有美女,而且每天都有歌舞表演。

樂不思蜀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了,有人說劉禪真傻,只知道貪圖享樂,把先皇的諄諄教誨全拋之腦後了,把興復漢室的偉大夢想留在四川了。

拜託,這是在敵國,劉禪是投降來的,不是來旅遊的。司馬昭本來就對劉禪有所顧慮,假如劉禪早起晚睡,天天就知道努力學習,辛勤工作,從來不去喝酒,從來不玩遊戲,從來不近女色,從來不去KTV。

那麼,司馬昭就會想,你劉禪如此勵志,如此勤奮,難道有什麼“想法”嗎?想革命不成?我還是趁早滅了你吧,以絕後患!



劉禪想活得更久一點,更安心一點,他表現的越“傻”,越“昏聵”,越貪圖享樂就越好,一旦停止享樂就可能會遭到司馬昭的疑慮。

劉禪就是個演員!

然而,樂不思蜀事件之後,司馬昭還是對劉禪不放心,他覺得劉禪是不是在“演戲”,故意裝傻呢?

於是他就派人全天候監視劉禪的一舉一動。劉禪也察覺出來了,為了儘快消除司馬昭的疑慮,他在大門外懸掛了一個牌匾,牌匾上書三個大字:

中山寨。



探子發現這個牌匾之後,就彙報給了司馬昭。司馬昭一聽哈哈一笑,好吧,你們回來吧,不用繼續監視劉禪了,讓他頤養天年吧!

“中山寨”什麼意思呢?

我們知道,劉備到哪都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劉禪是劉備的兒子,自然也是中山靖王之後。

中山靖王到底何許人也?

中山靖王是劉勝,他是漢武帝劉徹異母同父的兄弟,這個中山靖王啥本事沒有,就喜歡三樣東西,抽菸喝酒燙頭,不是,這是于謙。

中山靖王喜歡的三樣是喝酒、吃肉、女色。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大把生娃娃,中山靖王的那方面能力出奇的強悍,一輩子生了一百二十個兒子,女兒也有一百三十個。

加起來,正好二百五十個。



劉備之所以往中山靖王身上靠,就是看重中山靖王兒子多,兒子的兒子更多,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多到眼花繚亂,亂七八糟,多到誰也弄不清楚。其實,後來漢獻帝查家譜的時候,根本就沒查到劉備。他為了拉攏劉備,才替他撒了個彌天大謊。

劉備估計就是個冒牌貨。

看到這,大家應該清楚了吧!劉禪之所以寫上“中山寨”三個字,就是向司馬昭表明:

我劉禪,就像老祖宗中山靖王一樣,只喜歡吃喝玩樂,根本沒有任何非分的想法,您就放一萬個心吧!

劉禪後來幸福的活到了死。


一半秋色


劉禪,一個十分悲催的皇帝,還在襁褓時就被父親別有用心的摔了一下,幸好命大,沒被摔死。公元263年,劉禪被司馬昭抓獲,想著留著劉禪也沒什麼用,便對其起了殺心。

就在他想要殺劉禪的時候,劉禪及時命人在門上刻下“中山寨”三個字,當司馬昭看到這三個字的時候,對劉禪的殺意頓時全無。這是為什麼呢?下面聽聽有書君的介紹。

1.“中山寨”表明了劉禪的立場

有人說劉禪當年被劉備摔壞了腦子,總是有點傻傻的。有書君卻不這麼認為,如果他傻,他就不會在關鍵時刻命人刻下“中山寨”三個字,掛在大門匾上,以此得以生還。

為什麼會是“中山寨”三個字呢?“中山寨”三個字倒過來就是“在山中”,《史記》中記載,有位中山靖王一生只愛酒色美女不問世事,最後在奢侈淫樂中去世。劉禪借用“中山寨”表明自己願意做一個像中山靖一樣的山中之人,從此再不問世事,更不會對司馬昭的江山社稷有任何非分之想。

2.司馬昭趁機給自己留個仁君的好名聲

劉禪雖是階下之囚,但也曾是一國之君,想要殺了他怎麼也得有個正當的理由,不然日後自己獨霸一方時必會遭人口舌,要知道吐沫多了也能淹死人。

與其殺一個沒用的皇帝,不如給自己留下一個仁君的好名聲。所以,當司馬昭看到劉禪表明自己立場以後。封了一個樂縣公給他,併為他在洛陽修建了一座名為“中山寨”的寨子。

寨子佔地百畝,風景秀麗,外圍圍著三四米高的圍牆。劉禪和他的妃嬪們就住在這所寨子中,名為府邸,實為監牢,從此,斷絕了劉禪和外界的一切來往。

所以,有書君認為司馬昭之所以看到“中山寨”三個字殺意全無,一個是看到了劉禪的懦弱,再者,也利用劉禪的事情,給自己樹立了一個仁君的形象,可謂一箭雙鵰,何樂而不為。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在現如今河南省鶴壁市鶴山區以北十多公里處的蜀村東萬柏山上,有一處非常出名的旅遊景點,叫做阿斗寨,總面積約5000餘平方米。

這座阿斗寨,原名叫做中山寨,據說是蜀漢後主劉禪親自命名。

當時是在蜀漢滅亡後,劉禪被俘至洛陽,魏元帝在司馬昭的指示下封劉禪為安樂公,其子孫和大臣封為諸侯的有50人。客觀來說,劉禪作為亡國之君,其待遇已經算是很不錯的。

有一次,司馬昭和劉禪一起歡宴,特地教人為劉禪表演故國蜀地的音樂舞蹈,在旁的蜀官都悲傷落淚,唯有劉禪歡樂嬉笑,無動於衷。司馬昭邊乘機詢問到劉禪思不思念故國,劉禪卻回答說:“此間樂,不思蜀”。



見此情形,司馬昭就對心腹大臣賈充說:“人的無情,竟到了這種地步,即使諸葛亮在世,也不能輔佐他長久地安全無事,何況是姜維呢?”這件事後,司馬昭就對劉禪放心不少,但他內心依然還是有些擔心,畢竟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於是,司馬昭就將劉禪和他的臣子都軟禁起來,並派人時刻監視,此後幾年,劉禪和他的近臣們就在軟禁之地開始生活,久而久之,這裡也就逐漸形成了一個村落,叫做蜀村。村落形成後,自然是要給這個村寨命名,劉禪想了想,就給這個村寨命名為:中山寨。

當司馬昭聽到這個中山寨的名字後,就徹底放下心中對劉禪的戒備。因為,這“中山寨”反過來就是“寨山中”,其中“寨”與“在”音似,也就是說劉禪的意思是暗指自己只願一輩子呆在山中,不願再參與外界紛爭,不再爭權奪利。

雖然,這個故事被傳得有鼻子有眼睛,但其實是標準的民間故事,並且從邏輯上來說,它也是禁不起推敲的。



首先,“在山中”就一定表示永不出山嗎?難道不可以理解為臥薪嚐膽而伺機東山再起麼?換句話說,如果劉禪真想一輩子不出山,幹嘛不乞請自削封號,逐離故蜀舊臣,豈不更加能表明自己的心志。

其次,司馬昭不是傻子,如果劉禪能夠用“在山中”來明心跡,那他之間的“此間樂,不思蜀”的戲碼,豈不是故意裝傻。如果劉禪真是這樣一個有心機的人,司馬昭就算不殺他,也會對他諸多限制,至少會把他身邊的蜀國大臣給調離,但司馬昭卻始終沒有這麼做。

最後,在三國這段歷史中,亡國之君都沒有被殺的,從漢獻帝到蜀漢劉禪,再從魏國的曹奐到東吳的孫皓,他們在國家滅亡之後,都被司馬昭和司馬炎父子優待,即便是殘暴的孫浩,最後也是自然病逝,司馬昭實在沒有理由來殺劉禪。

所以,更真實地情況應該是,劉禪被幽禁於此,日常懷念先人,便以漢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劉勝後代的名義,為自己的村寨取名為中山寨並題字,表示對父輩的愧疚之情。


我是趙帥鍋


劉禪在經受住了“樂不思蜀”的靈魂拷問之後,暫時保住了性命。不過劉禪也知道,這只是暫時的安全,司馬昭還是會殺掉自己。

如何做才能保住性命?劉禪只用了一塊牌子就決絕了所有的猜疑。

“樂不思蜀”宴會之後,司馬昭將劉禪套在洛陽一個小縣城中,好吃好喝的供著劉禪,讓他漸漸地成為一個無用之人。雖然表面上是錦衣玉食,但暗地裡卻是暗藏殺機,劉禪時刻處於司馬昭的監視之下,只要劉禪有一絲不對勁,等待他的或許就是死亡。

在這種壓力下,劉禪每天依舊照常吃吃喝喝,我估計也只有劉禪才能心這麼大了。當地人看到劉禪這般享受的模樣,特意給劉禪的住所取了一個外號,叫“阿斗寨”,劉禪覺得不好聽,換成了“中山寨”掛在門口。

這三個字很快就傳到了司馬昭的耳中,也正是這三個字,司馬昭對劉禪的猜忌心和殺心全無,劉禪安然的度過了後半生。

如果我們看不懂“中山寨”三個字的話,不妨將它倒過來看——“寨山中”,可以讀成“在山中”。

一般古人說自己在山中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歸隱,不問世事。

劉禪在向司馬昭傳遞一個信息:我無意與你拼個你死我活,我這輩子只想待在此間,希望你能放我一馬。

司馬昭讀懂了這三個字的意思,讓劉禪安度後半生,他的兒子劉恂後來也繼承了安樂公的爵位,終日“渾渾噩噩”,不問世事。

其實劉禪並不傻,活在亂世之中,每個人想要的不就是一個安穩的生活嗎?劉禪已經擁有了這種生活,還尋求什麼呢?渾渾噩噩的過日子就好了。

這不禁讓我想到劉禪不戰而降的事件。一場戰爭過後,百姓還是要繼續過日子。那既然戰爭前後百姓都要生活,那為什麼要發動一場戰爭讓百姓流離失所呢?

所以劉禪才會投降,這次不僅僅是為自己著想,也是為身後那些窮苦百姓著想。這才是一位明智的皇帝。


逸聞軼事


從投降魏國之後,司馬昭開始的時候把他們遷到洛陽,並且封他為安樂公,給他善待。

但是司馬昭終究是一個多疑的人,畢竟對蜀國的殘餘勢力還是有點不大放心,所以有可能想殺了劉禪以絕蜀復國的希望。

劉嬋也比較聰明,在自己所住的地方寫上了中山寨三個字,一下子就讓司馬昭打消了疑慮。因為戰國時期有一箇中山國是個小國,在戰國七雄之間並沒有起多大作用,只求自保。

劉禪下這三個字的意思也是為了告訴司馬昭自己並沒有復國之心,只求能夠安度此生足矣。

司馬昭明白了劉禪的意思,也對他放心了,就不再去找他的麻煩。


星河談史


現在,隨著觀念的不斷髮展,人們對劉禪的評價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有人說:劉禪是一個傻子,至少是一個扶不起來的阿斗;

有人說:劉禪很聰明,能夠當40年皇帝,還活了64歲,真的了不起;

有人說:劉禪屬於中庸之人,能夠在被敵人俘虜之後,實現自保,確實不易,應該屬於智慧上乘之人。

第三種說法很有道理,尤其是察覺司馬昭對自己殺意重重的時候,趕緊在門上刻下“中山寨”三個字,從而讓司馬昭殺意全無,絕對算是大智慧。

劉禪是如何被俘的呢?

263年夏天,魏國司馬昭派遣鍾會、鄧艾等率領大軍進攻蜀國,劉禪派遣姜維率領眾將抵抗魏軍。姜維將鍾會十餘萬大軍擋在劍閣。

可是,鄧艾卻偷渡陰平直奔成都。劉禪派遣諸葛瞻領兵拒敵。諸葛瞻戰死綿竹。

劉禪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光祿大夫譙周力排眾議,極力主張投降。經過反覆思想鬥爭,最終,劉禪向鄧艾投降。

劉禪敕令姜維向鍾會投降;姜維假意投降鍾會,準備借鍾會之手誅殺魏將,而後復興蜀漢。

姜維計劃不幸洩漏,鍾會殺死姜維及張翼等蜀國大將。

蜀漢就此徹底滅亡。

劉禪成為司馬昭的俘虜。

“樂不思蜀”劉禪用四個字保住了性命

俘虜劉禪及其大臣之後,司馬昭想侮辱一下劉禪,便設宴款待劉禪。

喝酒途中,司馬昭囑咐演奏蜀中樂曲,並命令唱四川歌、跳四川舞來為酒席助興。

見此情景,蜀漢大臣們或者掩面抽泣、或者低頭流淚。唯獨劉禪怡然自若,沒有絲毫悲傷。

司馬昭看見劉禪的表現,便問他:“安樂公還思念蜀國嗎?”

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也。”

蜀漢舊臣郤正趁上廁所時,對劉禪說:“陛下,司馬昭如果再問同一件事,您就先眼看上方;接著,閉上眼睛,再睜開雙眼,很憂傷地說:‘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返回蜀國了。”

劉禪聽後,牢記在心。

酒席繼續進行中,司馬昭又問同樣的問題,劉禪按照郤正所教的方法,認真做了一遍。

司馬昭對劉禪說:“這話好像是郤正說的?”

劉禪睜大雙眼,驚訝不已,反問道:“你怎麼知道呀!”

司馬昭及其左右大臣全都哈哈大笑。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坦誠,暫時放棄了殺死劉禪的念頭。

“中山寨”三個字再次保住了劉禪性命

司馬昭不想讓俘虜劉禪住在都城洛陽,把他及其眷屬、舊臣、以及所有下屬,都遷到鶴壁市北部萬柏山的山坳裡。

劉禪畢竟曾經是蜀國君主,留在世上總是一顆毒瘤,早遲要出事,所以,司馬昭還是很想把劉禪殺死。

司馬昭把劉禪一行人安排到山坳裡,派遣一批士兵駐紮在他們附近,用來監視劉禪,一旦發現劉禪有什麼異常行為,立即將他們全部殺死,就地處理。

劉禪帶領一行人在山坳中住了下來,並且開山墾地,儼然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萬柏山的山民把劉禪他們居住的地方叫做蜀村。

當聽到士兵稟報,劉禪他們居住的地方叫做“蜀村”的時候,司馬昭頓起殺心,準備命令士兵將劉禪殺死,因為,“蜀村”讓人覺得劉禪始終沒有忘記蜀國,劉禪還會尋找機會恢復蜀國,劉禪依然是司馬魏國的敵人。

司馬昭準備殺劉禪、還沒有采取軍事行動的時候,劉禪做了一件看起來很小、實際上生死攸關的大事。

劉禪聽說有人把他們居住的地方叫做“蜀村”,嚇得冷汗直冒。他沒有任何猶豫,立即在自己村莊的入口,建立起一座巨大的門樓,並刻上三個碩大的文字:中山寨。

士兵向司馬昭稟報了劉禪的這一舉動,司馬昭頓時殺意全無。

“中山寨”3個字為什麼能讓司馬昭對劉禪消除敵意、消除殺意呢?

“中山寨”直抒胸臆,清楚表達了劉禪的最大願望

中山寨,讓人看到的含義就是,劉禪我是寨主,我對這地方非常滿意。我建好這個山寨,希望我的子孫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個寨中。

中山寨表明這個山寨就是劉禪最大的理想;劉禪沒有其他願望了。

“中山寨”倒過來唸就是“宅山中”。這樣意思更加明確:劉禪在這個山村中安家落戶,並且“宅”在山中,哪兒也不想去,只想吃好、喝好、生活好,其他別無所求。

“中山寨”還傳遞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我劉禪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這裡是中山靖王子孫的村寨,劉禪會與祖先中山靖王一樣過著熱衷於生兒養女的生活。中山靖王怎麼生活?

據《史記》記載,中山靖王劉勝一生最大的特點是喜歡美酒、熱愛女色。

中山靖王吃好之後,就是沉溺妻妾美色。中山靖王兒子很多,令人吃驚。

《漢書》記載中山靖王有120多個兒子,傳說另外還有160多個女兒。

劉勝不僅自己奢侈淫樂,還教導同母哥哥趙敬和其他人員說:“兄長(漢武帝)為王,專門領導官吏治事。為王應當日聽音樂,玩賞歌舞美女。”

劉勝一生就是在玩賞美女中度過的。

現在劉禪之所以起名為“中山寨”,意在表明:我劉禪是中山靖王后代,我繼承先輩的特點,我會向中山靖王那樣生活,就在這個山寨中享受餘生。

司馬昭從“中山寨”三個字上看見了劉禪的“遠大志向”,覺得劉禪只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沒有將他殺死的必要,所以,司馬昭頓時殺意全無。

劉禪親自命名的“中山寨”,後來,被人們稱為“阿斗寨”。

經過多年的改造、發展,阿斗寨成為遠近聞名的寺廟。

現在的阿斗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旅遊景點、一個文化亮點,地址就在河南省鶴壁市鶴山區、鶴壁集鄉、蜀村東萬柏山上。

親,有時間,去旅遊哈。


岳飛的飛


作為蜀國後主,劉禪可謂是遭盡了世人唾罵,什麼扶不起的阿斗、闇弱無能、四個二倆王一起出。總之,在他身上,就沒有什麼像樣的好評,尤其是樂不思蜀這個成語,簡直是將他打入了十八層地獄

但是歷史上的劉禪,真的如此不堪麼?還是說,長坂坡被趙子龍救回來以後,讓老爹摔在地上把腦子摔壞了?亦或者是相父諸葛亮太過強勢,沒有給他成長的空間,讓他徹底變成了相寶男?


劉禪的一生,可以說是多姿多彩,但也是充滿心酸

無論是史書還是演義中,劉禪都是以一個昏庸無能、胸無大志的亡國之君形象出現,沒事兒鬥個蛐蛐、找個美女一起寫字畫畫,要麼就是沒事兒就跟相父諸葛亮聊聊天,慰問一下相父最近身體可好,總之就沒有什麼像樣的政績,也沒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舉動,如果說有的話,那就是“此間樂、不思蜀”這六個字了,這句話徹底讓劉禪成為大家熟知的反面人物。然而劉禪真的有大家口中說的那麼不堪嗎?

縱觀劉禪生存的時代背景與複雜局面,他能做到這樣已經是非常不錯了,畢竟三國鼎立下,蜀國最為弱小,無論是經濟發展和武力實力,都不如魏國、吳國。如果說,蜀國是如明清那樣有著大一統穩定的政權,劉禪或許能治理的很好。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如果真的是在明清時期,那麼即使是個平庸的人也可以穩穩當當做皇帝,可是劉禪生活在蜀漢,也就註定了他這一生不會太平坦

投降魏國做了安樂公的劉禪,真的就有那麼安樂嗎?

曹魏攻打蜀國時,恰逢姜維大將軍在外征討,此時的劉禪雖然手握數十萬兵馬,但是此時的蜀國已經是強弩之末,無論是經濟落後還是政治腐敗,都已經將這個三國中作為弱小的國家吞噬殆盡。加之諸葛亮、姜維又多次北伐無功而返,早已民疲國弱

對此劉禪其實看的很透徹,他深知就算此次能抵禦魏國名將鄧艾的進攻,下次呢?總有一天,蜀國會被魏國所滅,遭受塗炭的也只是天下蒼生,連年征戰早已讓劉禪疲憊不堪,與其說選擇死守祖宗基業,倒不如就此放手!頑強的抵抗,換來的只是短暫的和平,甚至說如果防守失敗,或許還會出現血流滿城、百姓遭殃的慘劇,倒不如選擇投降,讓天下百姓免於戰火,讓自己的宗族得以保存!於是劉禪選擇了開城投降,投降後的劉禪宗族及部分大臣,被魏軍帶到了洛陽,司馬昭將其封為安樂公

中山寨三個字,包含了多少辛酸和無奈,一如那句樂不思蜀!

是啊,日子還得接著過不是。於是乎劉禪從皇帝變成了階下囚。然而這個安樂公卻並不好當,因為司馬昭一直疑心劉禪會東山再起,多次派人監視劉禪的生活。身為階下囚,生活在洛陽城的劉禪當然也非常清楚,自己如果不小心翼翼,很有可能被司馬昭這樣狠毒的人殺掉,若是要保全宗族,就要展示自己的無能與懦弱,以此來打消司馬昭的疑心和顧慮

即使這樣,司馬昭還是懷疑劉禪在做戲,一日,宴會上司馬昭特地安排了蜀國的伎女在宴會上表演,面對如此熟悉的舞蹈與音樂,惹得在座不少的蜀國大落淚,而劉禪卻是一副輕鬆的模樣,嘻嘻哈哈彷彿沒事人,而且面對司馬昭的提問,他回答出了那句“遺臭萬年”的回覆

但是,這並沒有讓司馬昭對劉禪完全放心,他下令將劉禪遷往山坳裡,並且派遣了士兵監視劉禪的一舉一動。雖然劉禪所居之地佔地有獎金百畝而且風景秀麗,但是外圍卻是將近三四米高的圍牆,如同監獄一般。可是這樣的地方劉禪卻與妃子住的十分開心,並命名此地為中山寨。司馬昭知道後,徹底信任了劉禪是個貪圖享樂、不思進取之人。因為中山寨反過來唸即寨山中(在山中)

而之所以這麼寫,是劉禪在向司馬昭傳遞他的忠心,哪怕是生活在監獄一樣的地方,他也依然樂得自在,他其實想說的是——外面權力的爭奪我不在乎,王牌只想在這山中舒適度過餘生!

當然,也有另一種說法是這樣的,中山國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非常小的國家,這個小國最後因為“農夫惰于田,戰士惰於行陣,君王娛於歌舞”,形成了一種好逸惡勞,及時行樂的社會風氣,因此最後被趙國所滅。而劉禪起“中山寨”這樣的名字,也是為了向司馬昭傳遞一個信息——我就是個貪圖享樂的廢柴,請您放過我吧!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景耀六年(263年),魏國大將軍司馬昭譴三路大軍伐蜀。

當時諸葛亮已經去世29年了,當初丞相佈置的軍事基地早已被後主劉禪荒廢。因此三路大軍勢如破竹很快攻入了蜀國。

其中一路在徵西將軍鄧艾帶領下,走陰平小路突襲成都。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和其子諸葛尚在迎擊鄧艾部隊時雙雙戰死。

後主劉禪在投降派,蜀地大儒樵周的勸說下投降了魏國,蜀國滅。

蜀漢滅亡後,司馬昭封劉禪為安樂公,為了防止劉禪復國,司馬昭命令劉禪帶著其手下大臣及家屬移居魏國都城洛陽,此時司馬昭的意思是把劉禪看押起來。




司馬昭把劉禪置於鼻子底下,無非就是害怕他有朝一日復國。

有一天,司馬昭要探試一下劉禪的內心世界。於是從蜀地調來了劉禪老家的“歌舞隊”。召集劉禪及手下大臣一起觀看節目。

當樂奏響起時,臺上演員跳起了蜀地舞蹈,這些舊蜀臣看到家鄉舞蹈時,思鄉之情悠然而生,看著看著都傷心落淚了。

也難怪,不是有句話叫做“窮家不捨,故土難離嗎?”

司馬昭就是想利用這種氛圍試探一下劉禪的反應,他偷眼觀瞧,人家阿斗看的津津有味,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

此時司馬昭低聲問劉禪:“安樂公,思蜀不?”劉禪笑呵呵的說“此間樂,不思蜀”。



司馬昭一看劉禪沒心沒肺,知道他沒有復國的心思,從此也就對他放心了。

其實劉禪是個大智若愚之人,他的演技很出色,劉禪知道司馬昭要試探自己,這才說出上面的話。

有些人笑話劉禪窩囊。在這種情況下,劉禪能做的就是自保。

難道司馬昭問劉禪“思蜀不?”劉禪回答思蜀就顯得有骨氣和決心了?其實那是找死,在沒人能幫助自己的時候,裝傻是最好的辦法。

劉禪的裝傻充楞使司馬昭放下了戒心。

過了些時日,劉禪帶著一些舊臣及他的一家人,移居到了河南省鶴壁市萬柏山上。劉禪帶領大家修建了“阿斗寨”,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阿斗這些舉動再次引起了司馬昭的懷疑,他害怕劉禪死火復燃,他萌生了殺死劉禪的想法。

司馬昭頻頻光顧劉禪的“寒舍”,這引起了劉禪的警覺,別看他平時傻乎乎的,其實他比誰都精明。

劉禪看了一眼自己親手建立起來的“阿斗寨”突然明白了一切,原來是這個寨名起的不妥,以致於引起了司馬昭的疑心。

阿斗急忙讓人摘下了“阿斗寨”的牌子,他親自書寫了“中山寨”三個大字,司馬昭一看放心了,心想阿斗沒有反心,我可以回都城了。

阿斗寫了“中山寨”三個字,為何打消了司馬昭的殺意了?

原來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個小不點的國家,這個小國最後因為“農夫惰于田,戰士惰於行陣,君王娛於歌舞”,形成了一種好逸惡勞,及時行樂的社會風氣,因此最後被趙國所滅。



阿斗寫下“中山寨”無疑是要效仿中山國那樣不思進取。這和之前的樂不思蜀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司馬昭頓時殺意全無。

在司馬昭眼中看來,阿斗只不過是一具行屍走肉罷了。

阿斗用自己的智慧,再次躲過了一劫。要不說做人要低調,阿斗深諳其中的道理。

公元272年,65歲的阿斗無疾而終。他建設的“中山寨”現在改名為前蜀村和後蜀村,有到鶴壁遊玩的親們不妨遊覽一番。領略一下當年阿斗的風采。


秉燭讀春秋


劉禪的無能是眾所周知的,畢竟被別人稱為“扶不起的阿斗”。

而他其實就是被司馬昭抓住的,因為是司馬昭派兵攻打的蜀漢。

我們所熟知的一個詞,樂不思蜀,說的就是司馬昭和劉禪的故事。

劉禪被抓到之後,司馬昭一直都想殺劉禪,但是奈何找不到機會,因為劉禪給人的感覺實在是太愚笨了,就算不殺他,也根本帶不來什麼禍患。

那“中山寨”是怎麼回事呢?

在我看來,其實“中山寨”是劉禪打得一個幌子,他也怕司馬昭哪天突然明白過來了,把自己給殺了。

明白什麼呢?明白劉禪其實不傻。

劉禪只不過是沒有發揮的餘地罷了,他上位後,完全是諸葛亮在掌權,諸葛亮之後,又有蔣琬等人。畢竟這些人德高望重也是被人所認可的,國家大事交給他們也放心。

先來說說劉禪的幾件事,當初諸葛亮不在了,他就把丞相制度廢除了。

這廢除的好,因為讓那些背地裡暗鬥的人沒了機會,這樣一來,都公平了,也不會有哪一邊會不服,而引起內部的爭分。

再來說另一件事,司馬懿高平陵之變後,夏侯霸來投降,劉禪極力招攬。從這點能看出劉禪知道招賢納士。

當然,劉禪是愚大於智。但不代表他就是個傻子。

他肯定也懂得兔死狗烹的道理。但是成為俘虜後的他,根本沒有資格和司馬昭談條件,要麼苟延殘喘的活著,要麼被斬殺。

所以劉禪選擇了苟延殘喘。在別人看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軟弱無能,而其實只有他自己知道,這是被逼無奈,為尋求活路的一條方式。

他肯定知道哪個好,哪個壞,也肯定有著亡國恨,思蜀心。

“中山寨”倒過來,其實就是“在山中”,劉禪表明自己的立場,只想做一個山中野人,沒有其它的心思,更不會有什麼動作。

司馬昭一眼就看出來了,所以就放過了劉禪,只要劉禪繼續在這做一個比普通人還普通的人,就不會來殺劉禪。

最終,劉禪在洛陽安度餘生,271年,64歲的他在這裡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