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清朝時期,統治者因為深刻認識到內閣與皇權的對立,便逐漸讓軍機處取代了內閣的效能,所以軍機處便成了帝國的最高決策中心。由於清廷早期的帝王登基較早,所以軍機處中,往往以攝政王獨攬大權,多爾袞便是其中一個代表。·

可是在清朝,卻有一個極為特殊的存在,縱然是一人之下的攝政王,碰到這個世襲爵位都要禮讓三分,這一爵位便是禮親王。

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清朝一共有十二個鐵帽子王,但是卻以禮親王地位最為尊崇,從清初至清末,禮親王在上朝時,都站在百官之首。甚至承襲禮親王爵位的貴族都可不受輩分排序的限制,哪怕輩分較小的禮親王,在其他親王面前,仍是地位崇高。

那為何禮親王這個爵位為何如此特殊呢?這需要從清朝初年兩次波譎雲詭、兇險異常的皇位爭奪之戰的提及,而其中最為至關重要的人物便是代善。

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代善何許人也?他原是努爾哈赤同其大福晉所生的次子,所以在講究嫡長繼承的封建社會來說,他的出生條件可謂得天獨厚。在代善的大哥被罷免太子之位並處死以後,努爾哈赤冊封了包括代善在內的四個兒子為"和碩貝勒",共同管理軍國大事。可以說,此時的代善儼然成了下一任帝國繼承人。

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代善

出生地位極高也就罷了,代善自年少時便內佐國政,外統重兵,出將入相,戰功累累。他曾因為作戰勇猛被努爾哈赤封為"古英巴圖魯",隨後他又滅了烏拉部,還參與了撫順之戰和薩爾滸之戰等經典戰役,可謂是戰功累累。

他的努力和卓越才幹自然被努爾哈赤看在眼裡,所以他也曾被立為太子,主管後方軍國大政。但是當時他的幾個弟弟也十分優秀,並不安分。特別是皇太極,看見自己的兄長很有可能是下一任大汗,所以他便設計陷害,使得努爾哈赤革除了代善的太子之位。

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可縱然如此,代善卻心胸寬廣,並未因此消極應對,仍舊在戰場上勇敢作戰。而就算是他戰功卓著也還罷了,他的幾個兒子也都能戰善戰,十分驍勇。所以雖然他被削太子之位,但當時的金國中,他和他的後代在朝中仍是承襲大部分的要職,如果他想要登帝,也無人敢與之爭鋒。

但令世人都錯愕的是,代善竟然在王位面前能夠抵住誘惑,反而力排眾議支持他的弟弟皇太極登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其實後金時期,特別是努爾哈赤死後,內憂外患極其嚴重。一方面,當時努爾哈赤各個兒子都是人中豪傑,所向披靡,彼此之間相互不服,縱然代善能夠登上帝位,但是卻不一定能徹底擺平他們;另一方面,努爾哈赤常年征戰,東北民生凋敝,民變是個難以忽視的話題;再者,當時的蒙古、大明和朝鮮都在一旁虎視眈眈。代善對自己有自知之明,他的才幹征戰一方或許尚可,但扛下整個江山卻有相當難度。

所以代善從自己的皇弟中甄選以後,選擇了皇太極,並和自己的兒子們對其全力支持。所以皇太極登基後,封代善為禮親王,對其恩隆甚重,禮遇倍加。而自皇太極登基之後,國號才真正改名為“清”。

可是自古以來,最是無情帝王家,後來皇太極卻因為其威望太高,便開始打壓代善,使得其在年老後遠離朝政,頤養天年。

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順治帝福臨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皇太極死後,代善出於國家大局考慮,頂住了皇弟多爾袞的壓力,全力支持福臨上位。令他沒想到的是,他的兒孫中卻有人不支持順治帝福臨,於是他為了表明自己的態度,毅然處決了自己的一個兒子和孫子。

由於代善所處年代特殊,他兩次全力輔佐皇太極一脈,保證了皇權的平穩過渡,這才徹底奠定了禮親王之爵位在後來的滿清貴族中,除了皇帝外至高無上的地位。即便是後來到了雍正一朝才設立了軍機處,成為帝國的權力中樞,禮親王的在位人選依舊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而在我們中國古代,還有著許許多多有趣或傳奇的故事,比如唐朝在安史之亂後,一直靠著一支名為“神策軍”的軍隊捍衛,延續了自己在安史之亂後長達百年的政權穩定。巧合的是,這支護佑大唐延續百年輝煌的大軍,剛好是在安史之亂的前一年在邊境成立的。

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又比如,憑藉精悍的蒙古鐵騎暴力統治中國數十年的元朝,最後不是敗在自己軍隊的無能,而是敗在了一個名為“樸不花”的朝鮮太監身上。當時,樸不花和同樣來自朝鮮的奇皇后聯手攛掇權力,造成元朝內亂,地方出現真空。於是元朝在內耗的同時,元末義軍乘勢崛起,直至最終把元朝統治者打回了大漠。

這些故事不僅讓我們漲了見識,還在津津樂道時讓我們記住了歷史中的一個個典故。特別是當我們將這些有趣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時,孩子很容易就記住了一些比較大的內容點,比如在本文中,孩子很快就能記住軍機處是清朝的權力核心,以及努爾哈赤創立的是後金,之後皇太極才改名為清朝,這些都是孩子未來在中學的知識點。

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不過,一個故事容易講,但如果孩子的好奇心被髮掘了出來,想要了解祖國這數千年來的紛呈精彩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有時會發現事件繁多,脈絡複雜,難免講起來有些力不從心。而當我們找到能給孩子啟迪的歷史故事時,有時卻會因為道理較為深奧,孩子們難免有些不容易理解;亦或是一時超綱,影響了孩子在課堂上真正的吸收。

對此,小編向大家推薦一套十分出彩的漫畫歷史叢書——《History of china,我們的歷史》

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這套書共11冊,是由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陳麗華女士主編的,用1600張彩繪圖片、2000多個趣味知識點,串聯起我們國家從上古到近代的歷史脈絡,內容分為《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以及一本精裝本的《100歷史大人物》,是專門介紹對歷史進程有重大貢獻或影響的100位人物。

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這套書在創作時,是參考了人教版的歷史教材,意味著知識點緊隨著孩子們在學校的學習規劃進行鋪開和延伸,還有北師大歷史學院名師進行了圖文審定,確保知識內容準確、系統、權威、嚴謹。並採用“故事+音頻”的形式,全方位地把五千年寫成故事講給孩子聽!

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例如,自小熟悉《三國演義》的孩子們可能卻不知道真正的正史《三國志》,因為《三國志》一般要到初中孩子才會有水平去接觸,但這本書在細講三國這一階段時,便已經能生動地告訴了孩子演義與正史的區別:

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又比如,教科書告訴孩子秦朝的強大,但卻因篇幅不能詳細地解釋為什麼秦國會比六國強大?以及當時的秦國人民過的是怎樣的生活?有了這些生動的比較,也許對於同樣生活在強大時代的現在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多少能有些更加幸福的感觸。

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以及在近代,我們國家遭受過哪些恥辱,例如火燒圓明園。這些生動的表達方式也能在快樂吸收知識的過程中告訴著孩子們:什麼叫做國家貧弱的代價。這個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就能在一旁藉機開導,啟發孩子要奮發圖強,為國爭光。

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當然,對於一些歷史上比較概念性的名詞,比如諸侯,比如清朝皇帝的女兒該怎麼稱呼,連續劇中的“還珠格格”到底叫法對不對,都會在這套書中讓孩子生動地理解:

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更具性價比的是,除了紙質書可閱讀之外,該叢書還附贈一套故事音頻。音頻的內容也不是簡單通篇全讀一遍書中內容,而是精選了每個朝代最著名的事件,重新撰寫成故事,再進行錄製的。每本書6個故事,每個故事約100秒,10本約100分鐘。這是部分音頻列表:

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套書也不貴,原價336元,現在只需要99元就能買到,相當於每本書9塊錢,比買一套玩具有時還來得便宜,性價比十分高。更關鍵的是,買下它,有如買下一套知識類玩物,比買玩具、買遊戲機對孩子更有意義,甚至還能幫助孩子增長見識,增加課堂學分。

清朝皇親國戚誰最有面子?碰見這位親王,皇帝和攝政王都禮讓三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