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导弹打航母比反舰巡航导弹有什么优势?

谭心呵呵


巡航导弹(主要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在以前是反舰作战的主宰武器,随着各种新型导航技术的发展,弹道导弹(主要在大气层外飞行,按照一定弹道打击目标的导弹)已经能够拥有不亚于巡航导弹的精度,并且还具备三个无可比拟的优势,用于反航母作战可以获得巨大的不对称作战优势!相信在未来的不久,反舰弹道导弹必将在反舰作战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不再是离经叛道的存在!



速度优势,感受什么叫防不胜防!

目前美军大部分航母都是以航母战斗群形式进行部署作战,其中由两到三艘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提供区域防空和反导防护,装备了包括标准2远程防空导弹、海麻雀近程防空导弹、密集阵近防系统在内的多重防空武器,能够有效应对中高强度的反舰导弹饱和式打击!现有的反舰导弹以俄印联合研制的最新布拉莫斯反舰导弹为例,其末端突防速度不过4马赫,不仅难以突破标准2的拦截,即使漏网也很可能最后被密集阵所击毁!

而对诸如东风21F和东风26之类的航母杀手而言,虽然它们的弹道没有洲际导弹那样能够达到上千公里,但是数百公里的弹道顶点也足以让它们的末端加速冲击到10马赫以上的速度,相比反舰导弹4到5马赫的究极速度,这无疑意味着巨大的突防优势!用100枚反舰巡航导弹才能达到饱和打击效果,也许用10枚反舰弹道导弹就能够做到!
(弹道导弹反舰作战示意图)

毁伤优势,一发入魂了解一下!

一般来说,导弹重量下越大,所能携带的杀伤部也就越大,毁伤能力也就越强!巡航导弹因为在大气层内高速飞行,需要克服巨大的阻力,重量和速度往往是一个矛盾体,采用了经济省油的涡扇发动机,可以达到战斧1.5吨以上的重量,但是速度只有可怜的0.8马赫!而如果采用爆发性好的火箭发动机,速度虽然可以超过4马赫,但是耗油量剧增,射程可能只有飞鱼导弹的不到一百公里。即使是反舰巡航导弹中离经叛道者——苏联SS-N-22“日炙”导弹,其采用了特殊的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综合性能比较突出,速度达到2马赫以上,重量也接近4吨,但是杀伤部也不过300千克,有效装药量只有150千克左右,只能做到一发瘫痪2000吨级护卫舰。


(日炙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

相比于巡航导弹而言,弹道导弹多使用大推力、超高推重比的火箭发动机,起飞重量往往达到10吨以上,所能携带的弹药量动辄以吨计算。以著名的东风21D为例,其弹体总重约15吨,除了可以将重量达到800千克的普通弹头送入大气层之外,也可以携带杀伤效果较强的子母弹和核弹头,整体杀伤效果相当于三颗以上日炙反舰巡航导弹。


射程,千里之外取敌首级!

远程巡航导弹的最大射程通常也能达到2000公里以上,比如著名的战斧、KH55、长剑10巡航导弹等,但是这些导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为了提高航程,普遍使用大展弦比弹翼加涡扇发动机的设计,全程都依靠弹翼浮力和涡扇发动机与空气阻力相等的推力进行巡航飞行,最大速度通常不超过1马赫!所以这类导弹虽然射程远,但是速度慢,突防能力差,完全不能用于反舰作战!

现代反舰巡航导弹为了兼顾速度和射程,基本上都是采用亚超结合的攻击方式,巡航段使用省油的喷气式发动机推进,突防阶段打开火箭助推发动机进行冲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目前最先进的鹰击83导弹射程已经接近500千米,末端突防速度能够达到3马赫左右,而这已经是目前反舰巡航导弹的极限!


(布拉莫斯导弹弹道)

对比弹道导弹来看,巡航导弹的这些数据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弹道导弹通常是陆基发射,可以通过不断加大发动机功率和燃料重量将导弹的弹道不断推高,从而获得更大的射程,因此弹道导弹的射程理论上可以覆盖全球。世界上最远的弹道导弹为前苏联的R36M洲际导弹,其最大射程为1.6万公里,可以覆盖全球80%以上的区域。反舰弹道导弹虽然没有洲际导弹那么远,但是射程往往也在1000公里以上,例如东风21D射程在1500千米左右,而东风26射程则超过3000千米。


正是因为反舰弹道导弹的种种优势,目前除了我们之外,伊朗、俄罗斯等国也纷纷展开该类型导弹研究,弹道导弹反舰的热潮正扑面而来!(伊朗反舰弹道导弹)


军武吐槽君


相比起常规的反舰导弹,反舰弹道导弹的优势就是在于射程远,发射平台安全,速度快,威力大以及难以拦截等等。

首先来说,弹道导弹相比起常规导弹,射程远很多很多。这样它的打击范围就远远超出许多武器的范围。举个例子,国产的航母杀手“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射程至少2000KM,远远超过了美军航母战斗群舰载机的打击范围。使得发射平台能够远离威胁。反观前苏联反航母体系中的远程轰炸机打击体系,如TU-22M“逆火”和TU-95“熊”等,都需要面对美军以F-14为首的截击体系,难免会受到损失。

F-14“雄猫”和图-95“熊”的相爱相杀,苏联的航空兵受到的威胁远远大于陆基反舰弹道导弹平台

其次,弹道导弹拥有常规的反舰导弹无法比拟的打击效果。它的打击效果的优势无论是在于突防能力上,还是在于打击毁伤效果上都是远远好于常规的反舰导弹。

就从突防能力来说,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弹道导弹的速度极大的增加了敌方拦截的难度。再入阶段末端15马赫左右的弹头足以让大部分拦截武器都望尘莫及。其次就是弹道导弹的机动变轨,中期难以预测打击轨迹,末端提高拦截难度。

弹道导弹飞行中,通过固液混合发动机进行多次点火,可以在弹道中增加多个抛物线,不仅延长了射程,还使得“宙斯盾”系统难以提前计算导弹飞行轨迹,提高拦截难度。广为人知的钱学森弹道和桑格尔弹道就是典型的代表。

末端普遍采用的机动变轨从而实现变质心弹头攻击让现有的拦截武器无能为力。

再者,高速进入的弹道导弹所带来巨大的动能能给航母战斗群进行极大程度的损坏,甚至击沉航母也不是问题。

最后这张图可是被打击的航母的噩梦。

当然弹道导弹打航母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问题就在于建立一套完善的如何发现并稳定跟踪敌军航母战斗群的系统。这个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老船舶老飞机研究所


虽然巡航导弹与弹道导弹二者都被称作导弹,但是两者有着本质区别。首先是用途不同,巡航导弹常用于攻击近距离目标,一般都在2000至3000千米内左右。它的飞行高度比较低,,很难被敌人发现,更多情况下用于精准打击目标。弹道导弹分为几种类型,比如洲际核弹道导弹,大多用于战略用途,用于携带核弹头,攻击范围相对较广。能对预定好的目标进行大规模打击,再者二者采用发动机也不同,巡航导弹一般情况采用涡轮喷气式发动机,需要助燃剂,所以飞行空间被限制在大气层里边。相对而言,弹道导弹采用火箭发动机,所需用的助燃剂自身已携带,故而可以飞跃大气层,当然方向控制方式也有区别,巡航导弹装有机翼,可以有效控制其飞行方向,因而有人形象的把它比作装了炸药的无人飞机。而对于弹道导弹则没有装配机翼,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照预设好的程序进行飞行,关机后按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总而言之,弹道导弹威力更强,巡航导弹更适合精准打击。


大口恰瓜君


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区别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vname": "\\u5de1\\u822a\\u5bfc\\u5f39\\u5f39\\u9053\\u5bfc\\u5f39\\u533a\\u522b.h265.mp4\

cainiaopro


主要优势就是距离远、速度快、威力大。

疑似鹰击-18发射图

这里以被外媒誉为可能是“最完美反舰导弹”的鹰击-18为例,其采用亚超结合的工作模式,就是在巡航段使用亚音速,突防段使用超音速。据悉,鹰击-18的巡航速度约0.8马赫,在最后的突防阶段速度则可达到3马赫,战斗部载荷最多约300千克,射程则为220~540公里。

苏联基辅号航母搭载的P-500反舰导弹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虽有全程超音速的反舰导弹,但射程其实是相对有限的,因为在速度增加的同时,必然会增加燃料消耗,否则其体积就会增加很多,这方面俄罗斯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就是例子,如其P-500“花岗岩”导弹,重量达到近5吨,已远超一般舰艇、飞机的承载能力,速度约有2.5马赫,其战斗部可搭载约1吨载荷,射程则在500公里左右。

东风-21D

若将这和参数和反舰弹道导弹相比,差异还是非常巨大的,当然这两者的工作模式也完全不同。反舰弹道导弹由于不需要舰艇、飞机等进行搭载,体积受限较小,因此射程至少在1500公里以上,战斗部载荷至少在500公斤以上,还有可能会有分导弹头。由于反舰弹道导弹通常采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其再入速度一般会达到10马赫以上,这已远飞普通反舰导弹可比,即使是目前大热的高超音速武器,在速度上也是无法企及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若能在10马赫的速度下,准确命中目标,那反舰弹道导弹的威力是十分巨大的,所谓“单枚击沉航母”也是建立在这种情况下的。当然,这其中需要面临的技术问题还有很多,如远距离持续追踪目标、高速度下的末端变轨制导等,但若这些技术一旦成熟,作为反舰武器的补充,那反舰弹道导弹超远的攻击距离,加上10~20分钟的攻击时间,对于大型水面舰艇还是极具威胁的。


飞机永动机


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

对于反舰弹道导弹来说,因为其攻击弹道比较独特,是先用火箭推出大气层进行亚轨道宇宙飞行,然后弹头再入大气层,从天而降发动攻击。由于战斗部再入大气层后飞行速度越来越快,达到十几马赫都不稀奇,留给航母的反应时间很短,用现有的各种拦截手段很难进行拦截。

弹道导弹打航母的难度在于是其能否找到或锁定航母,毕竟双方时间窗口是相同的,留给航母防御的时间短,导弹用来调整、锁定的时间自然也短,一旦错过就错过了。但要是没有错过,航母一旦被反舰弹道导弹击中,基本上可以宣告“退休”了。反舰弹道导弹的重型半穿甲高爆战斗部,会借助高速俯冲的巨大动能,像一把楔子一样,穿透航母的层层甲板,直接攻击到航母的深层舱室,对其造成结构性损伤。

而反舰巡航导弹的攻击轨迹和常规反舰导弹没什么区别,中段在中高空飞行,接近目标后下降高度贴近水面飞行,锁定目标后掠海机动飞行,直接攻击航母水线,或是再次爬升对航母发动俯冲攻击。整个攻击过程中,航母有多次机会进行拦截。首先航母战斗群的防御范围有数百千米范围,从最外围的护航舰艇到编队中心的航母,中间的距离多达上百海里。而这个距离正处在巡航导弹的巡航段,也就是说导弹是以一种稳定的高度和速度飞行,还是亚音速的,也就是说航母有足够的时间用舰载机和护航舰艇进行多轮拦截,突防能力和反舰弹道导弹不是一个档次。


兵工科技


弹道导弹无论是速度还是威力都不是反舰巡航导弹能比的。

反舰导弹被拦截率高,威力小。估计即使命中了3枚反舰导弹,航母估计都还能自己开回家。

弹道导弹就不一样了。可以携带核武器。命中一枚就够了。而且一般的弹道导弹都会带好几个弹头,拦截难度直线上升,破坏力也很可观!!!


l行走天下


关于弹道导弹打航母比反舰巡航导弹有哪些优势

首先,是射程方面,弹道导弹的射程方面是巡航导弹的数倍,可以在2000-6000公里甚至还可以向外拓展,这已经超出了航母本身的作战半径。

其次,是速度方面,弹道导弹的速度方面不单单比巡航导弹快,同时它的发展阵位比巡航导弹更难琢磨,可以在陆地也可以在驱逐舰还可以在潜艇,还可以进行空射型。单一的航空母舰战斗群是无法独自进行探索与防御的。需要多个雷达观察点以及航母战斗群之外的其他舰艇互相配合。

其三,是作战空间被压制,在巡航导弹打航母的背景下,航空母舰完全可以逼近对方的家门口来武力威胁或者打击,但是自从有了弹道导弹反航母技术,航空母舰的作战空间被直接向后推出了几千公里,使得航空母舰的有效战斗力大打折扣。

其四,弹道弹道的攻击路径太刁钻。泰山压顶的方式由上至下的攻击方式,使得航空母舰的末端拦截次数只有1-2次可能,一旦拦截失败,就是舰毁人亡的下场。这样对航母的威胁下太大。

最后,如果潜艇和驱逐舰搭载了这样的武器,会使得航空母舰时时刻刻都在被攻击范围之内。这样的航母需要的更多的反导护航驱逐舰伴随才能稍微安心一点。

总之而言,反航母对于没有航母或者较弱的国家而言,属于撒手锏工程。为此我国才会在反舰导弹这条路上的走的很紧迫,由此也使得我们比其他国家更早的获得了该项技术的战略应用。


心学智圣


我理解反舰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相比优势有三。当然这三点优势是建立在能准确的发现并跟踪航母战斗群的基础上。

一,攻击距离超远,根据公开的资料,DF21反舰弹道导弹射程超过3000km,DF26射程超过4000km。上述两种导弹的攻击距离远超美国航母战斗群的防空距离。这么远的距离可以实现零伤亡打击,并且对敌航母战斗群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而敌方除了被动防御之外,没有其它有效应对手段!

二,突防能力强。做为中远程弹道导弹,其弹头再入大气层的速度可以达到十倍音速以上,而在海基激光武器出现之前,只依靠海基THAAD系统防御的美海军有多大能力拦截几十枚带多弹头和假目标的东风快递呢?如果几十枚不够,那我就再加几十枚。总之,一波攻击就把你瘫痪!下一波就带你走!

三,战斗部特殊。这一点是网络上的一种猜测,我也同意!那就是反舰弹道导弹的战斗部和普通的高爆战斗部,核弹头不一样。应该是一种子弹药播撒器,播撒的子弹药也不是小炸弹,而是一种钨合金杆,类似于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只不过体积可能会小很多。假设这种钨合金杆重1kg,导弹携带6个播撒器,每个播撒器携带200个,那么,在10马赫的速度下每个钨合金杆蕴涵的能量估计超过美国120mm脱壳弹M829A3的四成威力!(该弹弹丸重10kg,炮口初速1555m/s,2000m穿深750mm)。一旦命中,估计航母露在外面的东西都完蛋了,而且其装甲飞行甲板下方的东西也都完了。

想想吧,几十上百枚导弹携带几万根上帝之杖撒到你的头顶,假设命中率是1%,那几百根上帝之杖也会使航母彻底失去作战能力。如果这个时候再有一批弹道导弹突防过来,那对航母战斗群来说和末日无异!

如果说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本本土绝对防御圈是个笑话的话,那掌握了反舰弹道导弹的中国,以反舰弹道导弹和国产航母战斗群配合形成的超过远离本土3000km的绝对防御圈那就真的如铜墙铁壁一样了。如果中国海军能突破第二岛链,占领关岛,阿留申群岛,那中美就真正的能够平分太平洋了!

猜想一下,下一步中国海军会不会将反舰弹道导弹搬上潜艇呢?


紫苑12


东风21弹道导弹以前,可以说,弹道导弹不带核弹头这样大规模杀伤性弹头,就没有什么优势。随着我国北斗系统的成熟,东风21这样打击移动目标的弹道导弹的出现,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优点都被体现了出来。飞行时间长,末端打击速度快,突破能力强,杀伤性大。完全可以在航母的境界线外发起攻击,令航母发现时,往往失去了拦截了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