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六:晚清新式外交的開拓者

道光帝六子愛新覺羅·奕訢,清末洋務派的領袖。被清流派所鄙視,被稱為“鬼子六”。“六”是排行。 19世紀60-70年代,為了求強求富,增強鎮壓太平天國和抵禦外侮的能力,愛新覺羅·奕訢支持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大搞洋務運動,以興辦軍事工業為重點,也興辦民辦工業,近代工業從此起步。為了洋務事業,興辦新式學校,派出留學生,促進了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

鬼子六:晚清新式外交的開拓者

恭親王奕(1833~1898),他是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名王重臣,洋務運動的首領,為中國近代工業創始和中國教育的進步作出了貢獻。他是晚清新式外交的開拓者,建議並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正式外交機關,使清朝外交開始步入正軌並打開新局面。他積極出謀獻策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挽救清朝的危局,迎來同治中興。

鬼子六:晚清新式外交的開拓者

咸豐十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咸豐帝逃往承德,奕臨危受命,擔任議和大臣。九月十五日,十六兩日,奕分別與英使、法使簽訂《中英北京條約》與《中法北京條約》,挽救了清王朝的命運。

鬼子六:晚清新式外交的開拓者

他主持議和以及進行的大量的善後事宜贏得了西方對他的好感,為他以後外交活動創造了條件。在議和期間他籠絡文祥(戶部侍郎)、桂良(文華殿大學士)、寶鋆(總管內務府大臣)、勝保(副都統),形成了一個新的政治集團。這是他通過議和撈到的政治資本。

鬼子六:晚清新式外交的開拓者

鬼子六:晚清新式外交的開拓者

咸豐十年十二月初一,奕、文祥、桂良上《通籌夷務全局酌擬章程六條折》,分析了各列強國特點,認為太平天國和捻軍是心腹之患,英、俄是肢體之患,應以滅內患為先,然後對付俄國和英國。這媚外之策為後來借師助剿,鎮壓太平天國奠定了理論基礎。根據他的觀察,他認為外國人並非“性同犬羊”,英國“並不利我土地人民,猶可以信義籠絡”。清政府把列強只當作“肢體之患”,認為“可以信義籠絡”。摺子還提出要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設南北口岸管理大臣;添各口關稅;要求將軍督撫辦理國外事件互相關照,避免歧誤;要求廣東、上海各派兩名懂外語的人到京以備詢問;將各國商情和報紙彙集總理處。


鬼子六:晚清新式外交的開拓者


十二月十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設立,出現了軍機處以外的另一中樞政府機構。自此,清朝有了專門的外事機構,使清代的外交產生重大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