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入选武庙十哲的诸葛亮会被现代人质疑?

成都Hyldxc168


武庙十哲,是唐太宗设立,能位列其中的都是辅助帝王成就大业的名臣良相,如姜子牙、张良等。之所以诸葛亮的争议比较大是因为诸葛亮是一个失败者,没能够完成刘备“克复中原,光复汉室”的大愿。

像姜子牙、张良等不仅帮助君王完成了一统江山的大业,最后还能全身而退,善始善终,可谓人臣典范。但相比较诸葛亮他们的对手都太弱鸡,辅助对象基本都有主角光环,只要顺势而为就能成就大业。而诸葛亮的遭遇就没那么幸运了,虽然诸葛亮在三国表现出的才干比张良、姜子牙等要优秀的多,但诸葛亮的对手也同样十分强大,诸葛亮辅助刘备犹如逆水行舟,甚至还有点逆天而为。

中国历史向来以成败论英雄,成功者即便是有点过失也会被后人美化,而失败者无论多么完美都会被后人挑刺,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人。按理说诸葛亮辅助刘备从一无所有到建立蜀国与魏吴抗衡也算一个丰功伟绩,但可惜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蜀汉还是灭亡了。于是一些人就从蜀汉灭亡的原因下手指责诸葛亮施政不利最终导致了蜀国灭亡。其实当时天下大势,魏强而吴蜀暗弱,诸葛亮更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伐中原的途中。

虽然诸葛亮是一个失败者,但是不可否认诸葛亮所表显出的才能不仅是当时的佼佼者,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也属罕见,而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值得后代敬仰,这也是唐太宗要将诸葛亮入选武庙十哲的原因。所以诸葛亮作为贤相名垂千古是不容置疑的,一些人企图靠攻击名人博众人眼球是跳梁小丑的下作之为。


足下三尺


可能会有一些人不是很了解“武庙十哲”,“武庙十哲”为大唐皇帝唐玄宗于开元十九年,为历朝历代最卓越的人才所设置的武庙。武庙主神为周朝开国国师姜太公,以汉留侯张良为副祀,

左列为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为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绩。

右列为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襄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至唐德宗建中三年,即公元782年,武庙又增祭祀名将六十四人。

我不明白一向作为君臣典范的诸葛亮为何会被现代人所质疑?!诸葛亮除了行军打仗不是很在行之外,无论是治国还是安邦,无论是一生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臣精神,诸葛亮完全可以在十哲里面排得上,至少我从来没有人对诸葛亮有任何怀疑,虽然几千年来,诸葛亮已经被神话,但是其本质并没有被神话。

诸葛亮对西蜀的贡献不仅是在未出茅庐,天下已定的军事策略,更包括后期在西蜀的所作所为,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努力,对蜀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尤其是在廉政当年,诸葛亮带头示范,蜀国官员纷纷以其为榜样,使得蜀国形成了一个廉政时代。

诸葛亮一生为西蜀刘家殚精力竭,死而后已,已经被世人尊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忠臣典范。历朝历代,均有给诸葛武侯追封、赐庙加号,晋封武兴王、唐封武灵王、明封“帝王高”清代更是在全国修葺诸葛亮的古祠,并每年都会拜祭


兰陵郡主


被质疑也很正常,是因为《三国演义》的过度渲染,把诸葛亮过于神话了而已,正如鲁迅评价诸葛亮: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而事实上,诸葛亮的确很有才,但是在演义中很多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迹,被罗老夫子硬套在诸葛亮身上而已。


《演义》中诸葛亮


《三国演义》的影响之大,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成为智慧的化身,民间就有着前五百年诸葛亮,后五百年刘伯温的话法,随着现代人用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眼光来阅读历史时,发现很多很牛逼事,并非诸葛亮的杰作。


但有一点是值得现代人肯定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诸葛亮为了报刘备三顾之恩,拼了一辈子的老命,为刘备父子做牛做马,最终累死在战场上,悲剧性的结局更让诸葛亮赢得了千秋万代的感慨和同情,这也是让老百姓一称颂的地方。

诸葛亮二十七岁时被刘备伙同关羽和张飞强行请出茅庐,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直到五十四岁病逝于五丈原。在这漫长二十七年的生涯中,诸葛亮虽然没有给历史交出一份多么漂亮的答卷,但至少他尽力了。成功,其实也就是一个自我证明的过程,有勇气去证明自己,就是一种成功。


首先《隆中对》这一职业规划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实现起来有点难


干的第一件事,去江东与鲁肃共同说服孙权联刘抗曹。


草船借钱(孙权)、借东风(杜撰)、火烧新野(刘备)都不是诸葛亮的干出来的事。


诸葛亮真正的作为:

整顿益州吏治、发展经济。

成为第二把手,诸葛亮的地位虽然因为法正等新贵的介入而略有下降,但依然是刘备的当家大总管。刘备每逢外出征战,都要留下诸葛亮坐镇成都,在后方筹办粮草军需,史称“足食足兵”。刘备的家业能搞得这么大,不能说诸葛亮是最大的功臣,但最起码也是最大的功臣之一。

刘备托孤,始终如一的忠诚

虽然刘备临死之前,就举国托付诸葛亮,并和诸葛亮进行了二人各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谈心。刘备满脸真诚地告诉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但诸葛亮始终没有这种念头,不像司马懿,司马懿也受魏明帝曹叡托孤,当上了辅政大臣,却机会时刻等着篡魏。一比见高下。

平定了南方蛮夷孟获的叛乱。


为了匡扶汉室,不惜几次出祁山,伐魏。真实的诸葛亮是个优秀的管理者,但他的气质太柔弱,用现在的行话说:气场不足,镇不住台面。诸葛亮有能力,没胆量。陈寿说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是有道理的。


而在伐魏的过程中,《演义》虚构了空城计、诸葛亮的奇门遁甲之术。以及最后续命之术,以及片片都有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要真能驱动鬼神。蜀国早就一统天下了。


所以,诸葛亮真留名青史不在于他有多厉害,而在于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被现代人质疑,也再正常不过了。


歌舞三国


首先我们看一下武庙十哲都有哪些人?

早在唐玄宗开元十九年,仿照文庙祭孔子及其他圣贤的祭祀体系,唐玄宗李隆基便以周朝太师姜太公姜尚为主祭、汉初三杰之一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左列为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为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绩。

右列为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襄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从上述的名字来看,他们都是所处时代的当世之名将,战功赫赫。

姜尚辅佐周文王,武王开创周朝八百年江山,创立不世之功;白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秦国统一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张良,韩信辅佐刘邦创建大汉王朝;李靖,李绩是大唐的开国名将,辅佐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孙武带领吴国军队攻占楚国国都,几近覆亡楚国;田穰苴临危受命帅军打退晋燕联军;乐毅联克齐国七十城,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吴起更是有至魏则魏强,在楚则楚霸的盖世之功。

我们再来看诸葛亮,《三国演义》将诸葛亮神化。鲁迅先生评《三国演义》时更是称“其智近乎妖”。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隆中对”虽然奠定了蜀汉三分天下的基础,但后来的几次北伐曹魏却是功绩平平,蜀汉政权始终是三国里最弱小的一个。诸葛亮的职责更多的是在后勤管理方面,有点像汉初的萧何。在“文治武功”里更多的体现在“文治”方面,而“武功”要比上述几位名将逊色一些,而武庙十哲是祭祀“武功”上有突出表现的名将,所以现在才会有人质疑。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却不容质疑。


牧寒酥


诸葛亮最大的个人魅力,在于他的忠诚,这一点远超历朝历代的各位权臣。如果单论诸葛亮的武功,那还真是他的一块短板。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诸葛亮在刘备身边的角色,用萧何来形容才比较恰当。他帮刘备分担了大量治理和后勤方面的工作。虽然刘备封了他一个“军师将军”的头衔,但诸葛亮在之后的多场战役中,几乎没有表现。

直到刘备去世,诸葛亮才亲自领兵。一是平定南方的叛乱,七擒孟获。二是五次北伐。尤其是诸葛亮这五次北伐,论谋略,毫无亮色,完全是一路平推,一旦遇到某一点的完全阻击,就表现得一筹莫展。这一点和《三国演义》里截然不同。就连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最后的人物评论里都说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所以,要论指挥作战,诸葛亮和武庙中诸如姜尚、白起、韩信等人真的没法比,受到现代人质疑也情有可原。


caniforget999


因为现代人比古人聪明啊。

司马炎灭蜀汉,命人收集诸葛亮兵法,并以此来练兵。

《三国志》司马懿评价诸葛亮:千古奇才。

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於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於当世。

上面是陈寿评价诸葛亮的,另外再多说一句,陈寿写诸葛亮传,是给晋帝司马炎看的。尤其第一句话,就是对诸葛亮“武功”最大的肯定。

但现代人对这些视而不见。总自以为是,认为战争只有奸敌、大胜才叫会打仗,向诸葛亮这样的根本不算,连偷袭长安都不敢,难怪打不过司马懿。

诸葛亮能入武庙,全是罗贯中的小说吹起来的。

至于罗贯中什么时候人,武庙十哲哪朝评的,who care?

古人都是傻子,现代人很聪明。

近千年后,古人还傻乎乎的研究诸葛亮的八阵图,连个破图都弄不懂,难怪会让诸葛亮进武庙十哲。


卧牛说历史


孔明用兵一生以弱打强,强者始终不敢跟他硬拼,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没有记载的一场巅峰之战,卤城之战,孔明用八万对战司马懿十万之众,采取诱敌深入,分兵迂回之计,斩了魏军大将张郃,杀得司马懿打败而逃,该战在《魏书》《晋书》《华阳国志》上都有记载,之后司马懿再也不敢跟他硬拼,由此可见,孔明用兵真的神鬼莫测,如果不是蜀国国力衰弱,他总想保存实力,异常谨慎,恐怕他有生之年都可以攻占中原。这足以证明其水平绝不在其他九哲之下。

十哲之中,只有孔明一生是以弱斗强,胜多败少,有他在一天,强国始终不敢攻打他所在的弱国,从这个角度看,孔明用兵跟其他九哲比,过之而无不及。


久有凌云志


现代聪明人太多。

诸葛亮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

我不知道那些对诸葛亮说三道四的人,自己是不是本时代的最杰出的人。

如果不是,最好老实一点儿。不要“轻薄为文哂未休”。

诸葛亮是做为武哲而列入武庙的。武哲者,武十哲学也。而在武十哲学这方面,中国历史上,有几个人能和诸葛亮媲美呢?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大多数人眼里的三国的模样就是三国演义的那个样子,因为它更精彩。如果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同时放在你的面前,我想绝大多数人会选择三国演义。于是,大家也就相信诸葛亮就是小说里的那种形象。然而,读史终究是要求严谨的,而真正爱读史书的人又都是理智的,当正史形象和人们一贯认为的小说形象发生冲突时,质疑也就产生了,这是人们认真思考后的表现。


胖宝读史


现代中国人的历史观源自民国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鲁迅这样评价诸葛亮:“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刘备的道德太过完美,让人感觉似乎是虚伪的;诸葛亮的智慧太过夸张,让人感觉到他不是一个人了(像神仙、像妖怪般神通广大)。这也是现代人质疑诸葛亮的根源,别说是武庙十哲了,就是作为至圣先师的孔子被质疑的也不少,对古代儒家歌颂的人物进行质疑乃至全盘否定,归根结底是一种反对儒家的意识形态,是继承了当年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思想的传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