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色列愿意归还西奈半岛,却不愿放弃戈兰高地?

前程HAN


以色列国内有一种声音,认为以色列不应该在1982年放弃于1967年占领的埃及西奈半岛。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有以下几条理由:

一,以色列地盘太小,现在的以色列实际控制面积也不过2.57万平方公里。而且,以色列地盘狭长,没有战略纵深。西奈半岛面积6.1万平方公里,是以色列实控面积两倍多。西奈半岛像一个大馒头,南、北长385公里,东、西长210公里,“活动”空间很大。以色列南、北长不过433公里,东、西最宽处也就五十多公里,而特拉维夫走廊,东、西的宽度也就10公里……

二,西奈半岛是亚洲和非洲的天然分界线,西奈半岛西端,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运河——苏伊士运河。谁能控制苏伊士运河,谁能就控制亚洲、非洲、欧洲的经济“十字路口”。苏伊士运河,一直是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大国争夺的战略焦点。以色列控制西奈半岛,就能控制苏伊士运河的西岸。有了苏伊士运河这个巨大战略筹码,以色列就不再是蜗居于中东的“微型超级大国”,而是具有全球话语权的大国。

三,西奈半岛虽以沙漠为主,但北部的地中海沿岸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平原地区。以色列地少人多,完全可以在西奈半岛北部修建犹太人定居点,减少以色列国内地少人多的压力。

四,西奈半岛石油资源丰富,储量约有1.4亿吨,以色列却严重匮乏石油资源。有美国的支持,以色列有油可用,但毕竟不如自己在自己地盘内开采石油方便。除了石油,西奈半岛还有丰富的煤炭、锰、铜、磷酸盐等资源,这些资源都是以色列所缺少的。

但是,以色列还是把占据15年的西奈半岛还给埃及,让很多以色列人至今感到可惜。同样是以色列占据的叙利亚戈兰高地,面积只有1200平方公里,以色列却宁可得罪全世界,也绝不放弃戈兰高地。

以色列死守戈兰高地,却归还西奈半岛,原因比较复杂。

以色列不但缺油,还严重缺乏淡水资源。位于以色列西北部的加利利海(太巴列湖),面积166平方公里,是以色列人的主要饮用水源,堪称是“母亲湖”。而加利利湖的东岸,就是戈兰高地。以色列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水源,不会把戈兰高地还给叙利亚。

图-注意东北部的戈兰高地

归还西奈半岛,仅从事关以色列人生死存亡的角度来看,就没有戈兰高地重要。在中东,淡水是比石油还要珍贵的资源,以色列宁可没有石油,也不能没有水源。这一点,就决定了以色列“重”戈兰高地,“轻”西奈半岛。

再说埃及。埃及是中东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在苏联、美国的中东大棋盘上,埃及的重要性不逊于以色列,某种程度上更重要。苏伊士运河事关苏、美争霸大局,只有超级大国才能玩得转。像英国、法国这样的全球二线大国,都没有资格单独控制运河,更不要说以色列这样的地区小霸了。

以色列其实很重视西奈半岛以及苏伊士运河。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在苏伊士运河东岸,修建著名的巴列夫防线。巴列夫防线长170公里,宽7公里,最高处20米。该防线就是为了以色列控制苏伊士运河,必要时,可以引爆埋在地下的油管,让苏伊士运河变成苏伊士火墙。

以色列的这个举动,先不说美国和苏联怎么看,就是埃及,无论如何接受不了。埃及面积100万平方公里,但以沙漠为主,石油资源也不是特别丰富。埃及主要的收入,就是靠苏伊士运河收取过路费。以色列修建巴列夫防线,等于断了几千万埃及人的财路,换了谁也不答应。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10月6日,8千名埃及敢死队就以“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一举攻克巴列夫防线,成功夺回苏伊士运河的东岸,保住了埃及的“金饭碗”。

失去了苏伊士运河的西奈半岛,就相当于失去了克里米亚半岛的乌克兰,战略价值大打折扣。如此,西奈半岛之于以色列的意义,就没有巴列夫防线被突破之前那么大了。

还有就是美国的因素。美国支持以色列,苏联就支持埃及,大量武器卖给埃及,给美国的中东战略造成很大麻烦。美国需要以色列和埃及议和,议和的前提,自然是以色列把西奈半岛还给埃及。毕竟,埃及只控制苏伊士运河以东10公里,还是不太安全。

1979年,以色列选择了与埃及议和,把西奈半岛约60%的地盘还给埃及。1982年,以色列归还西奈半岛所有占领的地盘。


地图帝


西奈半岛位于亚洲和非洲交界处,约占埃及国土的6%左右。在1967年的“以阿战争”期间,以色列派出重兵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但是又在1982年将之归还给了埃及。

戈兰高地位于叙利亚西南部、约旦河谷地东侧,总面积为0.18万平方公里,属于叙利亚,其中有0.12万平方公里实际控制在以色列手中。在1967年的“六五战争”期间,以色列占领了这里大部分。


其实归根结底,并不是以色列不想要西奈半岛,而是西奈半岛太大了,当时才建国不久以色列根本吞不下。亚洲、非洲以及欧洲的许多国家也在舆论上支持埃及,使得以色列处于一种孤立的地位。

那么,西奈半岛到底有多重要呢?众所周知,西奈半岛的西部就是苏伊士湾和苏伊士运河,东部是亚喀巴湾,北部是地中海,南部靠近红海。谁控制了西奈半岛,谁就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对于以色列而言,这当然是梦寐以求的。

可是占领西奈半岛后,国际形势对当时的以色列十分不利。在1967年以色列出兵西奈半岛时,美国正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无法回头支援以色列。而美国的死对头,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却公开支持埃及叫板以色列。


西奈半岛的面积为6.1万平方公里,是以色列自身国土面积的3倍。在占领西奈半岛时,以色列的控制区曾一度超过了10万平方公里。如果以色列能牢牢控制西奈半岛并往那里移民的话,是完全有潜力发展为地区大国的。不过,以色列根本无法牢牢控制西奈半岛。

在苏联的支持下,埃及于1973年发动了一场十月战争,从以色列手里夺回了西奈半岛的小部分土地。以色列权衡再三后,为了避免内外交困,最终决定了将西奈半岛归还给埃及。1979年,埃及与以色列缔结了和约。随后,以色列军队便陆续从西奈半岛撤军回国。


世界人文通史


以色列放弃西奈半岛是迫于无奈,不放弃戈兰高地,原因很复杂,控制戈兰高地,对叙利亚起战略上的压制作用,但最主要的还是为和平谈判预设条件。


西奈半岛位于亚非大陆的连接部,紧挨西奈半岛的就是半岛西部的苏伊士湾和苏伊士运河。运河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是欧洲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之间的重要水道,没有之一。控制了西奈半岛就相当于控制着亚非欧三大陆的咽喉。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两大帝国迫于美苏的强大压力和制裁,退出埃及,让出了运河。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了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以及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虽然将国土面积扩大了四倍还多,但是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所形成的那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会让其陷入长期的战争泥潭,这是以色列无法承受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前,埃及总统萨达特曾公开宣称,埃及已经准备好“牺牲1百万名士兵”与以色列作战。不管这是不是心理战,还是为了讨好国内的民族主义者,但都充分说明了埃及的战争潜力以色列无法相提并论。




第四次中东战争时,因为有第三次中东战争的教训,苏联向埃及提供了大量的进攻性武器,如米格23、SA6防空导弹、RPG7反坦克榴弹、AT3反坦克导弹等,尤其T62坦克,都属当时世界领先水平。埃及方面也改组了军队,撤换了在“六日战争”中造成失败的无能将领。所以,扭转了阿拉伯国家军队“逢以不胜”的颓势,将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以色列将西奈半岛归还给埃及最关键因素是,埃及总统萨达特1977年11月对以色列的访问,成为第一个访问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萨达特的访问等于承认了以色列的合法存在,这就加速了埃以之间的和平进程。另外一个原因,阿拉伯国家为了报复美国及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援助,集体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造成了石油危机,迫使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得不向以色列施压交出西奈半岛。(据称,1973年8月,埃及总统萨达特秘密访问沙特,组织了这次阿拉伯国家的集体报复行动。)




在戈兰高地问题上,叙利亚总统老阿萨德,与萨达特看法不同。“六日战争”后,叙利亚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军备战,他希望通过军事手段夺回戈兰高地,然后再和以色列进行谈判,逼以色列交出约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带。但由于叙利亚与约旦和伊拉克关系紧张,开始并没有得到这些国家的支持,初战失利。约旦和伊拉克派出援军后,埃及第三军团在西奈半岛被以色列军队围困,为了避免第三军团全军覆灭,埃及方面展开了外交解决,联合国下达了停火令,令叙利亚有所顾忌,不得不取消准备好的攻势,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



戈兰高地的目前现状,是叙以根据国际社会调停,于1974年5月31日达成的一个停火协议形成的。即,以色列撤出戈兰高地东部的狭长地带,让出库奈特拉城,中间设立缓冲区,由联合国部队进驻。

在几次中东和谈中,关于戈兰高地出台了多个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1992年,俄罗斯提出将高地一分为三,分别由叙利亚、以色列、联合国管理。以色列将占领戈兰高地的60%交还叙利亚、20%“租借”90年,余下的由联合国维和部队控制。1995年以色列总理拉宾曾准备交出戈兰高地以“换取和平”、1999年以色列议会通过了从戈兰高地撤军的“戈兰高地议案”、2008年在土耳其的主持下叙以双方进行接触谈判。但是都没有最后的结果。



叙利亚坚持“以土地换和平”,将归还戈兰高地作为和平条件;以色列则视戈兰高地为战略生命线和水源地,要求叙利亚停止对哈马斯、真主党的支持,断绝与伊朗的关系。

双方的这些条件无疑都是解决戈兰高地的障碍,但是不解决戈兰高地,叙以之间就无法实现和平,以色列也就无所谓“放弃不放弃”。因为在戈兰高地问题上,以色列始终处在孤立的地位。

针对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以色列所考虑的不是放弃不放弃,而是叙以之间的和平。如果没有和平,什么“生命线”、“水源地”,都没有切实的保障。这也是叙利亚战乱以后,以色列并没有出力支持叙反对派的原因,因为那些反对派并不能保证戈兰高地的安全。



由于近来叙利亚局势逐渐明朗,所以才有了与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协作,如何处理与叙利亚的关系,俄罗斯起关键性作用,包括限制伊朗在叙利亚的存在。

以色列占领戈兰高地虽然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但是安全问题仍然是主要问题。尽管戈兰高地的现状已经维持了40多年,但在和平没有到来之前,仍存在未知变数。


燕北林丛


关于归还西奈半岛这事儿,一直存在的争论,有的说以色列走了一步好棋,归还了西奈半岛,让埃及与以色列关系大为改善。再次收回西奈半岛的埃及,与以色列签订了和平条约,不再参加针对以色列的战争。损失了西奈半岛,但是以色列的卧榻之侧从此少了一个强敌,岂不是一招妙棋?

另一种观点对此颇不以为然,认为损失了西奈半岛的以色列从此失去了成为大国的机会。以色列现有国土太过狭小,如果增加西奈半岛这么大块地方,整体国力将提升一个档次。强大的以色列也根本不用担心埃及这个敌人。

总之,这是公说公有理,婆婆说的也还有几分道理。但是,归还西奈半岛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拥有西奈能不能让以色列成为大国不知道,但是将西奈半岛归还给埃及确实改善了以色列西部的战略环境。

西部战略环境大为改观的以色列这个时候为什么不归还戈兰高地呢?这里边的逻辑可能是,恰恰因为西部战略环境大为改观,让以色列避免了两面受敌的处境,也让以色列才能腾出手处理北部的威胁,绝对不会松一口。而戈兰高地恰恰又是以色列的水源之地,以色列更加不会松口。某种意义上,以色列放弃西奈半岛,恰恰是为了更好的保卫戈兰高地这块战略要地。既然是为了保卫戈兰高地而放弃了西奈半岛,那当然也不会归还了西奈之后再放弃戈兰高地喽。


北玄武


以色列中东地区的军事强国,在历次的中东战争中都是大获全胜,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西奈半岛可是比戈兰高地大上40倍,然而以色列却归还了埃及的西奈半岛,但对叙利亚的戈兰高地紧握掌心,宁可得罪全世界也不放弃戈兰高地的掌握权,这是为啥?


最重要一点,通过以色列自身的权衡利弊考虑,戈兰高地对以色列更重要一些。

一;戈兰高地对以色列来说是天然的军事屏障,战略要地,以色列在戈兰高地驻扎了重了重兵,对以色列自身安全得到了巩固。

二,中东地区虽然是石油王国;但淡水资源在中东地区比较缺乏,然而以色列控制的领地大多是沙漠缺水严重,水是生命之源,加上戈兰高地以西相邻的加利利湖是以色列淡水资源重要来源,可以为600万的以色列人提供淡水供应,以色列之所不愿意让出戈兰高地,保护自己的水源才是重点。



以色列通过自己的战略权衡利弊考虑归还了埃及的西奈半岛,修复了与埃及的关系,当时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也没得美国的支持。只好归还予埃及。



牛头马面两鬼


说来说去,都没说到点子上,其实以色列死守戈兰高地,放弃西奈半岛只因为一个字:水!

从作战能力上来看,叙利亚胜过埃及,从面积上来看,西奈半岛远远大于戈兰高地。占据西奈半岛,不仅可以大大提升以色列的战略纵深,而且可以有效的牵制埃及,甚至威胁整个欧洲的石油供应。

但无奈犹太人虽然有很多智慧传说,但毕竟是人不是神。他们没有传说中摩西那样移山倒海的能力,虽然犹太人在内盖夫沙漠开发出了一些绿洲城市,但他们治理沙漠的能力远不及中国人。

对于西奈半岛上的漫漫黄沙,犹太人也只能是仰天长叹,无力回天。

而戈兰高地,素有“中东水塔”之称,以色列人近40%的淡水来自于戈兰高地。因此,当叙利亚要在戈兰高地建立水坝的时候,以色列冒天下之大不韪出动空军炸毁大坝。而后又武力占有后盘踞不去。

这一切都是因为水对于以色列太重要了。

至于说什么西方不愿意以色列染指苏伊士运河、美国约束、苏联压力……相比水源短缺都微不足道,甚至牵强附会,本末倒置。


baby爱科学



以色列不放弃戈兰高地是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一些答案:


1. 【从双方地理位置来看】

西奈半岛:它位于苏伊土运河以东,东北边境与巴勒斯坦相邻。面积约六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三万三千。半岛境内大部是沙漠,在靠近苏伊士湾的地区有一些油田。半岛南端的沙姆沙伊赫是战略要地,它控制着亚喀巴湾通往红海的出口。西奈半岛大部分是沙漠,而且面积过大,人口较少,易攻难守。

戈兰高地: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西部边境内的一个狭长山地,面积约七百平方公里,人口约六千人。由于戈兰高地位于叙利亚、以色列的交界处,就像一个天然的分界线,是一块战略要地。

单从地势上看,戈兰高地北高南低,两端长,中间宽,站在戈兰高地的顶端可以俯瞰四周,能将整个以色列北部的平原尽收眼底。而且这里处于以色列、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四国的焦点地域,再加上这四国的战略纵深都比较浅,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占领了这里,都会给其他国家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震慑。可见,戈兰高地的战略意义非同小可,所以以色列非常重视它,更不可能放弃。


2.【从自然资源来看】

众所周知,中东地区严重缺水,尤其是巴勒斯坦地区,水就是生命之源,比任何资源都要重要。而戈兰高地上有丰富的雨水,还有充足的地表和地下水,分布着大量的积雪融水,以及泉眼水塘和湖泊。

并且,在以色列占领区,有一条湖泊叫做加利利海,阿拉伯人管其叫太巴列湖。这个湖不大,面积只有166平方公里,但是,这个湖可是以色列的生命源泉,其蕴含的8亿立方米的淡水资源,能够养活以色列600万以上的人口,被称为以色列的命脉,是以色列生存的基础。

所以,单从自然资源来看,戈兰高地每年年降水量约500-800毫米,水资源就能为以色列提供40%的用水,可以称得上是“中东水塔”,而且由北到南纵贯以境内的输水线路,起点也在戈兰高地脚下。


3.【从历史角度来看】

戈兰高地所处的地方正是 数次的中东战争中几乎都是在以色列境外发生的,而从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每次都是以色列取胜。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据了埃及的西奈半岛,还有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后来以色列归还了西奈半岛给埃及,但是却宁死不愿归还戈兰高地给叙利亚。

所以,从历史角度来看,在以色列,无论哪个政客,只要是提出要归还戈兰高地给叙利亚,一定会被骂成“犹奸”,立场不对。比如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时期,总统甚至跑到戈兰高地上去开内阁会议,将戈兰高地看做以色列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从现实政治因素来看】

如果以色列一直占领西奈半岛不归还,那就会面临与埃及没完没了的战争,后果会更严重。而以色列将西奈半岛归还之后,就迎来了与埃及建交的良好局面,埃及也是第一个主动和以色列恢复正常关系的阿拉伯国家。


所以,对于以色列来说,宁愿放弃面积更大的西奈半岛,也坚决不能放弃戈兰高地。


欢迎关注「文景书院」,一起走进历史!


文景历史


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对以色列意义重大,犹太人掌握这两块地盘之后,最好的结果是都不用还,其次是守住戈兰高地不还。

西奈半岛有着宗教和历史的意义。当年摩西带着犹太人逃出埃及,跨越红海进入西奈半岛,并在西奈山上接受神启。当然,西奈半岛的现实意义也很大,可以是以色列防范西边埃及的缓冲带,而事实上以色列归还西奈半岛的前提之一就是“非军事化”。

戈兰高地有着致命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戈兰高地俯视以色列的加利利谷地,叙利亚占据时期一直让山下的犹太人活得战战兢兢,以色列占据后让60公里外的叙利亚大马士革就开始紧张。另一方面戈兰高地每年降水量约在600-900毫米之间,拥有丰富的地表和地下水,有着中东“水库”的美称,以色列国内40%的水源都在这里。

因此,二选一的话,以色列只能选择:放弃西奈半岛,选择戈兰高地!

以色列归还西奈半岛跟埃及的表态很有关系,你没有诚意的姿势,以色列可不会鸟你。

埃及总统萨达特1977年11月来到以色列,他是第1个访问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相当于承认以色列的合法存在。

大局上作出附合以色列期盼的表态,那么2国之间的各项交流就顺畅起来,消除敌意的和平进程也能够加速开展。

此外,以色列也受到西方国家的压力,让他不得不考虑归还的问题。西方国家受到什么压力呢?就是“石油危机”,阿拉伯国家集体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制裁,石油的禁运、提价都是要命的事情。

以色列占据戈兰高地后,不仅1981年通过法律将其非法吞并,还部署大量的军事部队以及开建定居点,目前已有40多个定居点宫10万犹太人生活在高地。

1981年联合国安理会第497号决议已经明确,以色列将其法律、管辖权和行政机构强加于戈兰高地的决定是“完全无效的,不具国际法律效力”。另外,阿拉伯国家联盟、欧盟等国际组织以及德国、俄罗斯等国也纷纷驳斥以色列的相关声明。

至于戈兰高地,以色列是死活不交,尽管一度向叙利亚提出“高地换和平”的幌子。国际上的各种意见,丝毫不影响以色列的立场,不交就是不交。

总之,戈兰高地于以色列,就像函谷关于秦国,那是不可能交出去的。至于比戈兰高地大30倍的西奈半岛,以色列还是很爽快地交割给埃及。


子屠龙


1948年5月14日和15日的午夜之交已亡国两千余年、已在世界各地四处漂泊的过程中受尽白眼乃至遭遇屠杀的犹太人才在古代犹太人国家所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宣布建立以色列国。然而仅仅就在一天之后的16日凌晨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五个阿拉伯国家就集结了4万多军队向以色列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时才刚建国一天的以色列甚至还没来得及组建自己的军队。在战争的初期阶段以色列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完全不是阿拉伯国家的对手,这时以色列的美国盟友及时伸出了援手——开战的第三天美国代表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安理会命令战争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美国冷战对手的苏联也要求安理会指责阿拉伯国家发动的进攻。其实这是美、苏两个新兴的超级大国联手坑老霸主大英帝国的局——这时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者恰恰是英国,尽管美、苏已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然而此时大英帝国尚未完全解体,余威犹在,于是急于上位的美、苏两国就联手做了这个局。很快英国因为国内财政的问题而有求于美国,不得不向美国屈服,阿拉伯国家就这样失去了外部支持。失去外部支持的阿拉伯国家接受了安理会的停火决议,而以色列方面抓住这一缓冲时间扩充兵员、采购武器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军事改组。1948年7月9日经过充分准备的以色列这次选择主动发起进攻,这次进攻一直持续到7月18日。在以色列备战的时期阿拉伯国家之间却爆发了内部的纷争,这回轮到阿拉伯人在以军面前节节败退了。内讧中的阿拉伯国家各自分头和以色列开启了停战谈判:其中约旦与以色列的谈判于3月2日在罗得岛开始进行,4月3日以色列、外约旦正式签订停战协定:以色列承认外约旦与约旦河西部的巴勒斯坦合并,而以色列则得以控制了越过卡梅尔山脉到埃斯雷德郎和加利利山谷的战略公路,解除了阿拉伯人对特拉维夫和哈德腊东部沿海平原的军事威胁。以色列就这样赢得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胜利,新兴的以色列国家因此得以生存。然而第一次中东战争并未能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纠纷,相反双方的矛盾进一步增长导致双方在此后又爆发了四次中东战争,结果一连五仗打下来以色列屡战屡胜。以色列不仅牢牢控制着约旦河以西的整个迦南地区,还一度侵入黎巴嫩、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埃及的西奈半岛等地。按说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同样都是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从阿拉伯国家占领的,然而以色列对这两个地区的处理方式却大相径庭:1982年以色列将西奈半岛还给了埃及;相比之下以色列自从在1967年占领戈兰高地以来就一直将该地牢牢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迄今已有52年,这也成为一直困扰以色列和叙利亚关系的一大问题。那么以色列为什么对西奈半岛和高兰高地两地的处理方式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呢?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解答:一是以色列为什么归还西奈半岛?二是以色列为什么不归还戈兰高地。

事实上以色列国内一直存在一种声音:归还西奈半岛是一大错误。西奈半岛的面积约为61000平方公里,而如今包括戈兰高地在内的以色列实际控制面积只有2574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西奈半岛相当于如今以色列实际控制面积的2.37倍左右。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一个缺乏战略纵深的弹丸小国:以色列南、北长不过433公里,东、西最宽处只有五十多公里,而特拉维夫走廊的东西宽度也就10公里。缺乏战略纵深的以色列却一直身处在资源、人力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之中,可以说以色列所面临的地缘格局是相当糟糕的。如果以色列占据着西奈半岛将使自己的战略纵深成倍增长,从而大大缓解自己面临的战略压力。同时面积是以色列两倍多的西奈半岛如果为以色列控制,那么将大大缓解以色列地少人多的压力。况且西奈半岛的资源储量也是相当可观的:西奈半岛的锰矿储量估计有900万至1400万吨,还有煤、石膏、云母、粘土、铜、磷酸盐、铁和稀有金属钴、铅、锌等。自1910年在丹卡赫山发现石油以来西奈半岛许多地方陆续发现石油资源,尤其是沿苏伊士湾海岸一带发现了新油田,目前整个西奈半岛的石油储量约有1.4亿吨。身处中东边缘沙漠地带的以色列偏偏就是盛产石油的中东地区的贫油国,控制西奈半岛可以大大改善以色列的能源匮乏现状。西奈半岛西部是作为亚、非两洲分界线的苏伊士运河,这里可是国际贸易的黄金通道,同时也是世界大国博弈交锋的焦点之一。如果以色列能控制西奈半岛就能将自己的势力延伸到苏伊士运河,那么以色列就不再只是一个蜗居中东的小霸,而是具有全球话语权的大国。那么以色列为什么还会放弃面积是自己国土的两倍多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至关重要的西奈半岛呢?如果要就这个问题去问埃及人,那么他们会告诉你:西奈半岛不是以色列放弃的,而是埃及人收复的。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其实历史上以色列曾不止一次占领过西奈半岛: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同英、法组成联军与埃及争夺苏伊士运河通行权。以军先以1个伞兵营在西奈半岛米特拉山隘空降,随后出动10个旅的地面部队,由装甲部队率先突击,在5天之内占领了整个西奈半岛。相比之下作为以色列盟友的英、法两国遭到了埃及军民的顽强反抗,国际上对英、法、以这次军事行动的谴责之声也越来越强烈。11月6日英、法、以方面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决议,12月英、法军队撤出埃及,次年3月以军也从西奈半岛撤军。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当天以色列就占领了西奈半岛。1973年埃及发动的十月战争摧毁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线”,解放了西奈部分土地。如今的埃及人普遍认为:正是在这一基础之上才打开了通往和平之路,以色列是迫于压力才归还西奈半岛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以色列的确是迫于压力才归还西奈半岛的,不过以色列所忌惮的并不是埃及人发动的十月战争所带来的直接压力,而是担心国际地缘政治压力。以色列实在太小了——缺乏战略纵深的以色列必须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惕。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尽管阿拉伯各国在五次中东战争中一败再败,却没导致其整体国力的大幅消减,然而以色列只要败一次就有亡国之危。显然对以色列而言:得罪整个阿拉伯世界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所以对阿拉伯国家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更符合以色列的国家利益,况且有些阿拉伯国家本身还是美国盟友,同样需要依赖美国支持的以色列自然要给人家留几分薄面。埃及恰恰就是中东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在苏联、美国等世界大国的中东大棋盘上埃及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以色列,同时埃及在阿拉伯国家中也有相当的号召力,与这样一个地区大国始终保持对立状态并非明智之举。以色列最重要的盟友美国的态度也是促使以色列归还西奈半岛的原因之一:要扮演美国的中东利益代言人的角色可不是任何国家都可以的——扮演这一角色的国家不能太弱,否则根本不足以替美国制衡一群中东地头蛇;可也不能太强,因为国与国之间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如果美国扶植的盟友强大到一定程度本身就会成为新一任的中东地头蛇,进而威胁到美国在该区域的利益。以色列恰恰符合美国的需要:首先以色列凭借弹丸之地数十年对抗比自己庞大得多的阿拉伯国家并且不落下风,这就证明了以色列的实力;另一方面以色列也不可能强大到足以威胁美国的中东利益的地步——以色列毕竟太小了,天然缺乏战略纵深,尽管一再战胜阿拉伯国家,然而阿拉伯国家战败这么多次之后其整体国力仍没太大的损伤,可以色列只要战败一次恐怕就将面临灭顶之灾,这意味着以色列在相当漫长的时间内都需要美国的支持才能维持国家安全。如果以色列通过侵占西奈半岛而迅速强大起来,那么美国还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以色列吗?离开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如果单独面对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围殴又会怎样呢?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缔结和约:到1980年1月埃及收复了西奈半岛近三分之二的领土。1982年又收复了三分之一的领土。由此可见埃及人通过十月战争收复的西奈半岛领土面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绝大多数西奈半岛土地还是通过与以色列的和约收复的。

原属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也是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占领的:1964年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在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利用约旦河的问题上达成了协议,这令以色列感受到了威胁:一旦阿拉伯国家改变约旦河上游的流向,那么对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相对匮乏的以色列而言将是关系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以色列身处沙漠的包围之中,水资源严重缺乏,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可以说这是一个农业发展条件先天不足的国家。整个以色列在排除掉荒漠后只拥有615万亩可耕地,人均耕地面积大约只有0.7亩左右,和耕地一样稀缺的是水资源——毕竟中东本来就是水贵如油的地区。单纯从以色列人的生存而言:戈兰高地的淡水资源比西奈半岛的石油资源更为重要,这意味着以色列宁可放弃石油也绝不会放弃淡水。以色列为防止事态向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就在1964年11月轰炸了约旦河上游,阿拉伯各国则针锋相对地扶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加大对以色列的袭击力度。随着双方矛盾的滋长终于在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引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由于以色列担心叙利亚和约旦会改变约旦河上游的流向以切断以色列的水源,于是就趁这次战争占领了戈兰高地和约旦河整个河道,同时占领了这些河流发源地的大部分地方。凭借居高临下的地势使戈兰高地可以俯瞰以色列加利利谷地以及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戈兰高地的战略地位可想而知,谁占领戈兰高地,谁就占有控制权。另外戈兰高地大大小小的湖泊相当于北京的密云水库,在缺乏水资源的中东地区这里有着中东水塔之称,整个以色列40%的水源都来自于戈兰高地地区。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归还了绝大多数从阿拉伯各国侵占的土地,然而戈兰高地却并不在以色列归还的范畴之内。以色列身处沙漠的包围之中,水资源严重缺乏,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可以说这是一个工农业发展条件先天不足的国家。与此同时以色列又身处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之中。对以色列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面临的严重危机以色列人自己是有清醒认识的,所以他们一直怀抱强烈的忧患意识一方面大力发展本国的生产能力,致力于在荒漠化地区走出一条特色经济发展道路;一方面强化军备,使以色列得以在恶劣的地缘环境下维持生存。鉴于戈兰高地在地缘战略上和水源上对以色列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以色列人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放弃戈兰高地这块风水宝地的控制权的。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马丁回答

以色列是一个很的小国,它其实对土地还是非常渴望的,但西奈半岛就是他不得不放弃的地方,为什么那因为一他不能一直跟埃及对抗下去,当时的以色列没有现在实力强,二是是人种族问题,西奈半岛都是阿拉伯人以色列长期管控很难智力,三是以色列看到了和埃及和解的机会,可以说是用一只羊换来了埃及一只牛,虽然失去了西奈半岛但和埃及换来了和平,

以色列这个国家自建国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打了五次中东战争,虽说每次都战胜了对手,但对于以色列来说每次都生险胜以色列国家四面树敌,生存环境不佳,每每有个风吹草动的神经就高度紧张,因为它面积太小,人口又少,缺乏战略纵深,虽然有些人说以色列多么厉害但是,以色列有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后路可退,一次失败可以让以色列灭国

以色列却对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不愿放手,当然是戈兰高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中东是个极度缺水的地方水,以色列百分之四十的水源地是戈兰高地,如果没有水以色列也就没有了农业神话和工业了,另一方面是战略高地居高临下,占据绝对的战略优势,如果失去那以色列就无险可守。以色列的神话很多,很多人看比较看好以色列但是以色列有个硬伤那就是四面树敌,以色列现在就像被狼群包围的一只老虎,他有体能身体健康还好,一单有点问题,或者美国衰弱他也就可能有一次保国战了,刚说的戈兰高地问题,我个人觉得他就看叙利亚的实力了,若是跟俄罗斯一起发展起来了收回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暂时看不到希望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