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美國大兵M79榴彈發射器,我國62式輕型坦克曾付出血的代價

1953年,美國在總結了二戰等實戰經驗之後,開始研製一種類似於二戰日軍擲彈筒的榴彈發射器,也就是M79,該榴彈發射器的主要作用是發射榴彈彌補手榴彈和迫擊炮之間的重火力空白,甚至是充當輕型火炮使用,成為那些孤軍深入的小股部隊能夠隨身攜帶的大威力武器。

越戰美國大兵M79榴彈發射器,我國62式輕型坦克曾付出血的代價

使用M79榴彈發射器的越軍

M79在1960年被美軍定為制式武器,並於1962年投入到越南戰場。M79與擲彈筒有很大區別,該武器更像是一支截短槍管的放大版霰彈槍,採用40毫米口徑,粗壯的槍管上有一個機械錶尺,可供射手進行概略瞄準,最大射程為400米,全重2.7千克,裝上一發炮彈後重2.93千克。

M79可以發射多種40毫米炮彈,包括殺傷榴彈、煙霧彈、照明彈、燃燒彈、破甲彈等多種彈種,是一種多功能型的武器裝備。美國還開發了兩款鹿彈供M79使用,一種被稱為“鏢彈”,炮彈內不是彈頭,而是幾十枚飛鏢,發射時從槍口擴散出去,另一種則裝27枚大號的鉛彈,兩種彈藥都是一種面殺傷武器,比傳統的霰彈槍要厲害得多,主要用於叢林近距離作戰。

越戰美國大兵M79榴彈發射器,我國62式輕型坦克曾付出血的代價

左數第二名美軍手握M79榴彈發射器

越南密集的熱帶叢林給美軍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叢林中士兵的視野有限,根本無法判斷較遠距離的目標,交戰往往在中近距離,這時美軍原本裝備的迫擊炮就不能發揮多大作用,反而是輕便靈活的M79成為士兵們衷愛的支援性武器。在美軍的作戰班裡,都會有一名士兵攜帶M79為小組提供火力支援、壓制。

在多年的越戰中,美軍的M79不僅有少量在戰鬥中遺失,更有大量的在美軍撤離越南時被留給南越軍隊,2年後北約擊敗南越,正式統一了越南,當然那些M79也被接收。和日軍的擲彈筒一樣,一名經驗豐富的士兵能夠以很高的效率首發擊中200米左右距離的目標,不過M79彈藥的威力可比擲彈筒要大一些。

越戰美國大兵M79榴彈發射器,我國62式輕型坦克曾付出血的代價

操作M79的美軍士兵

統一了全境的越南政府很快就飄飄然了,認為戰勝了美國大兵,又繼承了數量龐大的先進武器,是名副其實的軍事強國,甚至自比除美蘇以外第三大軍事強國,不僅不把周邊國家放在眼裡,而且開始不斷挑釁我國。

經過再三忍讓,我國發起了迅猛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在我軍強大的攻勢下,越南引以為傲的軍隊很快受到重創。儘管整體戰事比較順利,但是我軍的62式輕型坦克因為缺乏實戰經驗受到較大損失。究其原因,首先就是62式作為一種輕型坦克,防禦力很低,採用焊接鋼裝甲,最厚的車體前方也只有35毫米,側面、車頂則更薄。

越戰美國大兵M79榴彈發射器,我國62式輕型坦克曾付出血的代價

62式輕型坦克

作戰經驗豐富的越軍往往隱蔽起來,在M79射程內發起突然攻擊,而專用的40毫米破甲彈雖然破甲深度並不是很高,但對付62式的側甲、頂甲卻足夠了,這種戰術造成大量62式不同程度的毀傷。不僅如此,當時的我軍步兵為了快速推進,在缺乏裝甲運兵車的情況下,許多士兵爬上了坦克搭便車,使得士兵的傷亡人數也不少。好在我軍及時總結經驗,後期傷亡有所降低。

在上世紀70年代,美軍對手中的M79榴彈發射器感到稍有不足,畢竟這種裝備需要佔用步兵班一名士兵,對於一個10人制的戰鬥班,就相當於少了一支步槍火力。於是美國研發了新一代M203榴彈發射器,可以直接掛在M16、M4等槍支的下方,不用佔據編制,士兵可以根據任務內容選擇是否攜帶,以及攜帶哪一種、多少對應的彈藥。

越戰美國大兵M79榴彈發射器,我國62式輕型坦克曾付出血的代價

M203榴彈發射器

意外的是,M203這種大威力榴彈發射器居然還有民用版本,只不過為了安全起見,口徑縮小為37毫米,無法發射制式軍用彈藥,可以發射一些練習彈和煙霧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