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了,有多少人知道这5款中国主战坦克的诞生真相?

跨国旧年迎新年,新中国发展至今,已走过71个年头,在发展期间,我国奋起直追,由曾经的军事小国直奔军事大国,也正因为实力强大, 才能换来我们现在安稳和平的日常,今天我们来聊聊在这中国陆军的几款主力作战坦克,以下8款不分排名先后顺序,根据网友投票以及各种因素筛选而出。(文章经调查,内含引用网络资料)


第一款:59式坦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参考苏式T-54A中型坦克而研制,59式坦克亦是中国的第一代主战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较好的装甲防护和机动性能,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维护比较方便。坦克战斗全重34吨,乘员4人,最大时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配置105MM主炮,总数达到5500辆。

诞生故事:中国的第一代主战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较好的装甲防护和机动性能,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维护比较方便。坦克战斗全重34吨,乘员4人,最大时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配置105MM主炮,总数达到5500辆。

71年了,有多少人知道这5款中国主战坦克的诞生真相?

本来这款旧式坦克理应退役,但是在我国的科技改造下,俨然成为更高科技的更先进的神兵利器。据央视最新报道,中国展示了一系列国产"无人作战系统",包括大名鼎鼎的国产无人机、水下无人潜航器、无人水面舰艇等等,其中有一款装备尤其引人注目,就是中国用老旧的59式坦克改造的"无人坦克",从画面上来看,士兵通过计算机操作台就像玩轻松操纵59式坦克进行各种动作,整个过程就像打游戏一样简单。

71年了,有多少人知道这5款中国主战坦克的诞生真相?


第二款:88C式主战坦克

又名96式坦克, 96式主战坦克在火力、火控系统和防护性能上要优于俄军T-72和T-80的早期型号,在机动性上与T-72大致相当,其总体性能在T-72之上,具有抗衡T-80U/90、M60A1、"豹"Ⅱ等世界一流坦克的能力。并能在多种复杂战术背景下遂行战斗任务。配置125MM主炮,总数达到2000辆。


71年了,有多少人知道这5款中国主战坦克的诞生真相?


96式主战坦克(定型前称88C型主战坦克)是在吸收了85-ⅡM/85-ⅡAP主战坦克成熟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的,为批量装备中国军队现役的准-第三代主战坦克。


第三款:99式主战坦克

是ZTZ-99式主战坦克的简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它具备优异的防护外型,大量采用复合装甲,融合新时代信息化作战技术。

诞生故事:99式主战坦克是中国新一代主战坦克,属于第三代主战坦克,从1989年前后开始研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制造了85式坦克,在1990年代又推出了它的改进型——96式坦克,从性能上看,它们都属于第二代主战坦克。而当时世界上已经诞生了多款第三代主战坦克,因此中国也开始积极研制新一代主战坦克。99式主战坦克在1996年定型,1998年开始少量生产,后来又经过数年的发展完善,推出了最新改进型,被称为

99A2型主战坦克。99式主战坦克长7.3米/11米,宽3.4米,高2.37米,乘员3名,全重约50~54吨,最大速度7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50千米。

71年了,有多少人知道这5款中国主战坦克的诞生真相?

第四款:80式主战坦克

80式主战坦克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研制的第二代主战坦克。该坦克采用涡轮增压大功率发动机、新型105毫米线膛炮、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微光夜视仪、摩擦式减振器、不等刚度扭杆悬挂、大行程小直径负重轮及披挂式复合装甲等新技术及装置。配置的是105MM主炮,总数达到400辆。

诞生故事:中国国营的军工生产企业——北方工业公司于1984年完成了80式新型主战坦克(工厂编号ZTZ-80)的研制工作。这种新型坦克在建造时引入了一些79式坦克的部件(主要是炮塔和武器控制系统),可以说,它是中国人以苏制T-54的成功设计为基础发展出的最后一种主战坦克。事实上,从整体性能上讲,80式应算作是对59/69/79式坦克最后一次全面现代化改造所取得的成果。首批试验型的80式坦克样车由位于内蒙古包头市的第617军工厂生产。


71年了,有多少人知道这5款中国主战坦克的诞生真相?

第五款:79式坦克

该主战坦克战斗全重36.8吨,长6米,宽3.3米,高2.5米,最大公路行驶速度50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430千米,越壕宽2.7米,过垂直墙高0.8米。乘员为4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其总体布置与59式、69式、69Ⅱ式坦克基本相同,内部布置从前至后为驾驶室、战斗室、动力室。其中59式配置100MM主炮,69、79式配置105MM主炮,总数小于300辆,即将淘汰。


诞生故事:在79式坦克诞生的年代,坦克的火控系统刚刚开始从单纯的弹道解算器和激光测距仪的简单搭配向具有自动追踪功能的计算机式火控系统转变。我国当时的坦克科研人员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使坦克拥有足够的加速度,用来摆脱地方火控的锁定,所以为37.5吨的车辆配备了580马力柴油发动机。虽然在技术指标上并没有追上西方先进水平,而且并不突出的战技指标也注定了79式坦克只能作为一款过渡车型,并不能大批量生产。由于汲取了69式坦克以及后来的"二四会战(中国坦克工业曾经的一次大跃进,以后会有详细介绍)"在研制过程中追求战技指标过高、追求研制速度过快的教训,所以动力系统采用的是与69式、69-2式坦克相同的12150L-7BW型柴油机,为坦克提供了11.69千瓦/吨的单位功率(这个数字在几年以后的世界先进水平是24左右),能够基本满足坦克的一般使用。


71年了,有多少人知道这5款中国主战坦克的诞生真相?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新型,更先进,更高级的坦克诞生,而曾经发展道路上诞生并且为我们坚守岗位的坦克武器将面临着陆续光荣下岗的未来,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的诞生在当时同样经历了很多艰辛,每一款主战坦克的诞生都为我们的平和生活带来了多一分的保障,虽然很多军事迷们会热衷于比较坦克的威力,但在迷彩营(前大国军事)看来,他们每一个都是构成新中国安稳和平不可缺少的一员,不知道你们觉得有没有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