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釵配不配得上寶玉,薛家進京時,王子騰用兩字做答

寶釵配不配得上寶玉,薛家進京時,王子騰用兩字做答。

一直以來,《紅樓夢》裡關於寶黛釵的婚戀,寶釵和黛玉到底誰更適合寶玉,大家都爭論不休,但誰也說服不了誰。擁黛者以家世背景為由,林家之清貴乃薛家所不及;擁釵者以身體為由,寶釵之豐健,確乃黛玉所不及。

寶釵配不配得上寶玉,薛家進京時,王子騰用兩字做答

然而,在旁人眼裡,會是怎麼一種想法呢?

站在王夫人的角度,自然希望自己將來的兒媳婦繼承香火子嗣,這一點,寶釵無疑是更合適的。但是,寶玉的婚姻,就是完全受生育觀所左右嗎?這顯然也是說不過去的。

像賈府這樣的公卿世襲之家,後代的婚姻,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利益。而這一方面,正是薛家永遠達不到的短板。

有人說,賈府日薄西山,連日食用度都已經捉襟見肘了,薛家有錢,不正是最好的各取所需嗎?

寶釵配不配得上寶玉,薛家進京時,王子騰用兩字做答


殊不知,賈府經濟上出現問題不錯,但這不過是表象。骨子裡還是賈府政治能力不足所致。寧榮二府,只有賈政一個五品實職官員,豈能支撐得起這樣的奢華?但只要賈府後人能獲得更好的政治資本,錢,根本是無足掛慮的。

有人說,黛玉出生清貴確實沒錯,但林如海早逝,姑蘇林家已經成了過去式,這樣的背景,對賈府何益?

確實,林如海早逝,對黛玉而言是很大的硬傷,即使對賈府來說,也失去了一個很大的依仗。但只要黛玉的夫婿勉強過得去,以林家五代列候之名,林如海探花之望,皇帝念及當初的情分而破例照顧,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寶釵配不配得上寶玉,薛家進京時,王子騰用兩字做答

而賈寶玉雖然無意仕途,看上去也流連花間,只喜歡在閨閣中廝混。其實骨子裡還是不錯的。外貌的清秀,骨子裡的仁慈,基本的道德都具備,這也是北靜王為何對他厚愛有加之故。

如果賈寶玉和黛玉婚配,以賈府日薄西山但骨骼猶存的聲名,以林如海探花巡鹽遺孤之憫,獲得皇帝的垂憐,或許也不是太難。

而薛家如何?區區皇商一個而已。薛家離開了金陵這個老巢,進入京城之後,祖上的所謂紫薇舍人的官名,簡直就不值一提。想要和賈寶玉婚配,在薛家人心裡,其實是很清楚的——這個希望不靠譜。

寶釵配不配得上寶玉,薛家進京時,王子騰用兩字做答

這個觀點,早在薛家上京之時,王子騰就有兩個字,足夠成為最好的佐證。

王子騰是什麼人?賈王史薛四大家族裡官職最高的人,薛家上京的時候,就已經是京營節度使了。而此時,賈政還不過是一個工部員外郎,區區五品,和王子騰差了好幾個級別。

王子騰長期任職京城,自然眼界和心計都不是薛家所能比擬的。對於後代的安排,也遠勝薛家。你看,王家幾代人的小姐,不都是嫁入了賈府嗎?如果薛家有這樣的機會,自己的親姐妹,王子騰還不略加點撥?

寶釵配不配得上寶玉,薛家進京時,王子騰用兩字做答

然而,薛家上京的情景是什麼樣子的?

那一日巳時即將抵京,忽聞舅舅王子騰昇了九省都檢點,出京去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薛家得知王子騰昇職、出京的消息,是“忽聞”二字。也就是說,是到了京城才知道的。而王子騰昇職並外放,必然是需要較長一段時間運籌安排,這期間,為何不見通知自家姐妹?為何不在臨行前為寶釵安排妥當?

而王子騰一聲不吭就走了,似乎根本不知道薛家一家三口進京之事。

這樣就說明了,在王子騰心裡,薛家和賈府、薛寶釵和賈寶玉,是根本沒有可能的,也根本不值得安排什麼。為什麼?就是因為薛家的身份啊,

寶釵配不配得上寶玉,薛家進京時,王子騰用兩字做答

所謂旁觀者清,王子騰作為賈寶玉和薛寶釵的舅舅,只要有任何可能,必然會第一時間提出來。即使不便明言,也必然會暗中推波助瀾。如今一聲不吭就出京去了。說明在他心裡,一來薛家的分量並不大,其次,也就說明薛寶釵和寶玉的婚事,呵呵,都從來沒有想到這個問題呢。

有人或許會說,王子騰這個人生性涼薄,和王夫人也沒有什麼交集。可是,王子騰出京任職,賈府是早就知道了的。此外,賈寶玉生日,王子騰不也是送了禮的嗎?

連一個小屁孩的生日都記得,卻不知道薛家進京的安排。這也就充分說明了王子騰心裡,賈薛兩家的差異實在太大,甚至連生拉硬湊的可能都不具備。

寶釵配不配得上寶玉,薛家進京時,王子騰用兩字做答

因此,寶釵能否配得上寶玉,真的和她自身的條件沒有關係,關鍵在於它們各自的家世背景。而這一點,是薛家永遠也無法逾越的鴻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