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军的实力到底怎么样?

a金鱼火花


陆荣廷主桂时期,桂军便已经将手伸到了粤境,控制了粤省。

后来,局势一变,陆荣廷被驱逐出了广东,势力缩回了广西,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三人在陆荣廷的步步紧逼之下,掀起了“倒陆”风波,先后打垮了陆荣廷和沈鸿英这两个旧桂系军阀头头,从而成为了新桂系的头头。

李、白、黄当时只是三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不可谓不意气风发,他们在取代了陆、沈之后,也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而是选择了锐意进取。

也正因为他们三人的锐意进取,和蒋结下了梁子,因为蒋是他们进取的途中最大的一块绊脚石。

如果搬不开蒋这块绊脚石的话,他们便只能停止脚步。

当然,他们在筹谋如何搬开蒋这块绊脚石的过程中,也没有罔顾大局,在蒋发起北伐之后,桂系也予以了绝对的支持,桂军更是一路打到了山海关,白崇禧也因为在北伐中的出色表现被誉为“北伐第一人”。

这份功劳,蒋即便和桂系有所不和,但还是承认的,他也曾试图拉拢过白崇禧,只是白崇禧不为所动。

桂系第七军在北伐战场上屡立军功,从打吴佩孚到打孙传芳,第七军可以说没有落下任何一场重要的战役,第七军虽然在江西战场上折损了三分之一的下级军官,却打得孙传芳部十余万精锐之师满地找牙,第七军也因此被誉为“钢军”!

李、白、黄三人之所以有取蒋而代之的政治野心,底气便来自于在战场上打得敌军不敢喘气的第七军,便来自于由第七军作为底子发展而来的桂军。

“李白”第一次和蒋掰手腕是在1927年,当然了,这一次并不是只有桂系一方要挤兑蒋,还有汪精卫、冯玉祥和阎锡山等几方势力也在试图打击蒋,被蒋视为心腹的何应钦在看到这么多势力一起对付蒋之后更是“背叛”了蒋。

所以,蒋最终不得不通电下野。

这一次,桂系“李白”取胜,“李白”之所以敢这么对付蒋,敢把蒋拉下马,还让蒋如此投鼠忌器,原因便在于忌惮“李白”手里握着的桂军。

正是因为桂军足够强,李宗仁才能一步一步地走上高位,才能够有能力和蒋掰手腕,才有资格谋夺蒋的位置。

也正是因为桂军足够强,李宗仁和桂系才能一直屹立不倒,即便几次三番得罪蒋,蒋也奈何不了他。

李宗仁曾经和孙科争夺副总统一职,可是,孙科虽然在背后得到了蒋的支持,最终却还是输给了李,这是为什么?

“李白”在1949年为什么能逼迫蒋再一次下野,然后由李宗仁坐上“代总统”的宝座?

原因始终是因为李宗仁手握桂军。

民国时期,一个人的政治地位的高低便来自于他手里有多少枪,手里的枪越多,政治地位自然越高!

蒋又不傻,如果桂军不行的话,他早将“李白”生吃活吞了,然后收编桂军了,哪还容得下他们在自己眼前晃荡,时不时给自己上眼药水?冯玉祥被将打趴了,阎锡山被将打怕了,可是唯独对于最想吃掉的桂系“李白”,蒋是真的拿他们没办法。

从这一点来说,除了蒋系之外,桂系军阀可以说是当时最强的军阀了,桂军也是除了蒋的所谓嫡系中央军之外,最强的地方军,或者说“杂牌军”当属桂军。

可是,有一点却很奇怪,从台儿庄战役这一经典战役之后,桂军便几乎再也没有打过一场足以影响全局的经典战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桂军已经不堪用了?

当然不是。

这事说到底还是得从台儿庄战役说起,当时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统一指挥第三战区所属部队打徐州会战,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和汤恩伯的第二十军团被划给了李宗仁的第五战区。

汤恩伯是谁?蒋的心腹爱将,曾经红得发紫。

李宗仁原本已经定好了战略,先让汤恩伯在津浦线放开一个口子,放敌军进入他所布置的网中,待敌军深入之后,再由汤恩伯迅速南下围歼敌军。

可是,当时汤恩伯耍下小心思,也不知道是不是蒋的意思,日军南下之后,李宗仁的压力很大,特别是孙连仲打得很苦,所以李宗仁命令汤恩伯军团迅速南下夹击敌军,汤却说什么也不肯南下,只是推脱说时机没到。

眼看孙部也快抵挡不住了,汤恩伯仍然拖三拉四,气得李宗仁说了一句:“如再不听军令,致误戎机,当照韩复榘的前例严办。”

汤恩伯知道李宗仁真的生气了,这才率军南下,从侧翼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随后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经此一事,李宗仁也闻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蒋或许是在故意借机消耗桂军!

所以,李宗仁和桂系后来便采取了更保守的方式,说白了便是尽可能地保住自己的实力,连桂军当中最为精锐的第七军也被拉到了大别山“保护”了起来。

这也是明明在北伐时期打得孙传芳胆寒、让蒋投鼠忌器的赫赫“钢军”第七军在抗战时期没有大放异彩的原因。

蒋的排除异己可以说间接导致了桂军在抗日战场上的“战略性收缩”,当然这并不是说桂军不打了,相反桂军仍然一直活跃在抗日战场上,只是再没有打出自己的威名。

此外,桂军的“战略性收缩”也绝不代表桂军战斗力已经不行了,否则的话,蒋在抗战胜利后收拾了“云南王”龙云,却不敢明着打桂系的主意,后来还被“李白”给挤下台了?

原因仍然是蒋在忌惮桂军的实力。

也有人说桂军打个桂林保卫战,只打了13天便让桂林沦陷,可见桂军战斗力真不行,可是别忘了,中央军打的南京保卫战不也只是守了13天?

虽说桂林地势易守难攻,可是城防力量却远不及南京保卫战中的中央军,更不用说桂军在武器装备上的劣势了,桂林保卫战即便是中央军来打也一样是一个败字。

总之,桂军的实力放在当时可以说仅次于蒋的嫡系部队。


流浪的侯爵


青天白日勋章的颁授对象是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有功军职人员。其等级仅次于国光勋章(获得者仅蒋介石,傅作义),截至1945年抗战结束,东北军一共获得了34枚青天白日章,其中6枚是抗战以前中东路事件抗俄所得,

西北军获得总数为:25枚

晋绥军获得总数为:共计:6枚

桂系获得总数为:(103.106.156)(李宗仁,白崇禧,李品仙)共计:3枚

四川籍获得总数为:(115.128.143.166,168)饶少伟,萧毅肃,汪匣峰,徐堪,张群,共计5枚(除饶少伟外均属国民政府嫡系军)则川军实际获勋数量为饶少伟 1枚。

滇军获得总数为:(75) 田震南(台儿庄战役)共计:1枚

黔军获得总数为:(127.131.132.133.134)(授勋时均实际位列中 央军序列,但仍属黔军出身)共计5枚

蒋介石日记里关于桂林保卫战是这样写的:“桂林工事坚强,粮弹充足,所有通信与装备,皆尽用于此。而未经一日战斗,即崩溃,可痛之至。”😂

桂林保卫战两万桂系守军伤亡六千多人,被俘12000多人,韦云淞作为城防司令一天就逃跑,大批美式装备箱子没开就在桂林被缴获,作为战略大本营的桂林三天城落,柳州守军不战而逃!

事实上桂系将领每次大战必有临阵脱逃者,淞沪会战171师513旅旅长高仰如(枪决),172师团长李发(枪决),台儿庄战役171师师长杨俊昌(十年监禁),桂南会战135师师长苏祖馨(撤职),新19师师长黄固(撤职),桂平反击战135师师长颜增武(军法审判),桂军84军188师师长刘仁,黄广战役临阵脱逃 撤职,189师1106团团长黄柏铭临阵脱逃枪决广西绥署第二纵队司令唐纪(军法审判),第135师405团团长曹震(枪决),桂林保卫战城防司令韦云淞(撤职查办),一支依靠口音就能令日军胆寒的部队为何逃跑将领如此之多?

广西在抗战期间,被日本人占领过两次。 第一次1939年11月15日到1940年11月14日退出,第二次是1944年9月到1945年8月17日,第一次是日军为了切断当时中国唯一对外线,在广西汉奸带领下,几乎兵不血仞占领了南宁,日军趁机夺占了越南,觉得广西无用了就主动退出广西。 日军第二次侵入广西是因为海路被美军切断而想"打通大陆交通线",顺利得超过日军想像,但日军在东南亚完全失败,打通的交通线又没用了,加之自身兵力紧张,又主动退出去了。 日军两次退出全无留恋,没有一丝是因为受到抵抗压力的原因。


酒倌浪人w


广西兵是中国最能打、出手最狠的军队,从明朝开始素有"狼兵"之称。

邓希贤是四川人,可是当在长征途中,有人问他哪里的兵打仗最厉害的时候,他操着一口家乡话说:“广西兵嘛,打起仗不要命。"

开国领袖又是怎样评价广西兵的呢:南方能打仗的省份广西第一、广东第二、湖南第三、江西第四。(汪东兴回忆录)

跟太平军打了十几年交道的曾国藩曾剃头曾说过:"长毛(太平军)中后期之30万之战斗力,远远不如刚出广西之3万。"

广西兵为什么如此厉害呢?我在不少文章中对此进行过分析,现在仍然愿意给大家这里探讨。

只要仔细研究中国历史就会发现,中国中原地区自汉朝以后总是被北部少数民族吊打,开始是边民被骚扰,财产被抢掠。冷兵器时代的少数民族根本就没有怕过汉族军队,一旦过招,我们很少胜利,有时候短暂的和平都是靠财物和金钱岁币贿赂买来的。之所以有些朝代没有大规模丧失土地,那是因为游牧民族没有那个全盘计划,他们自由惯了,不想费心费神去过定居生活,占领统治一个陌生的农耕地区。

当他们后期逐渐发展,愿意去攻城略地的时候,硬碰硬地情况下,汉人军队绝对不是人家的对手。只有到了清朝的时候,比游牧民族更狠也更有手段的半渔猎半农耕的民族满清才搞定了北方局势。

但满清统治下的大清军队后来也变成了纸老虎,在对外战争中几乎屡战屡败。

原因何在?

主要是历代统治者打天下之后,害怕人民造反,对他们实行愚民教育、弱民教育。要他们当顺民,进行高压统治,只需他们服从,不许他们质疑,只需他们好好读书、好好耕田,当好好先生,不许他们有一点斗志。

宋朝的时候,不许百姓强身健体,更害怕人民习武谈兵,甚至把兵书都收集起来烧掉了。

经过多少年的奴役教育,华夏民族的基因里早已没有了反抗意志,异族统治者也缺失了游牧、渔猎民族的狼性,他们看到官府的人两腿打战,看到侵略者的时候,你能指望他们舍生忘死吗?

康熙摆平蒙古人的时候也是用的这一招,原来蒙古人彪悍勇猛,康熙就在蒙古建立许多喇嘛庙,让蒙古男子出家向佛,经过几十年诵经教育,那些血性勇猛的蒙古汉子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少了。

一句话概括,为了政权稳定,他们需要把人民由野生改为圈养,一旦到了国家有难的时候,皇帝只能任人宰割。

而广西是个例外,为什么这样说呢?

广西在当年是个化外之地,天高皇帝远,统治者的影响经过万水千山,到了广西已经被削弱了。加上广西少数民族众多,是蛮夷之地,历代统治者懒得管理,他们的自治权限很大,政治思想教育根本就没有办法顺利开展。

即使是到了民国时期,蒋氏专制统治的时候,广西军阀也只是名义上服从中央,但事实上根本就不鸟老蒋。红军在湘赣闽活动的时候,广西军阀既不让红军进他们的地盘,也坚决不让国民党的中央军进入广西,也不配合老蒋去剿伐。广西部队还将尾随红军、进入广西的中央军一部包围,解除了他们的武装,在得到蒋介石不进入广西的承诺后,才将这批部队人枪交还。

所以,洗脑最失败的广西,成了中国最能打的军队,能打的军队战斗力自然也不含糊。而广西这个事实上的独立王国,在没有了蒋介石的掣肘,就可以放手购买先进武器,放手征兵,军队实力自然是无人能比。

在中日淞沪会战中,国民党的中央军上来就全填上了,征调各地方军阀前来用命,广西的桂系军队表现就比较抢眼,叫人叹服。

在国民党其它军队纷纷败退的时候,小诸葛白崇禧却让司号员吹起了冲锋号,六万广西子弟兵个个如狼似虎冒着日军的炮火前进。把正在埋头追击的东洋兵弄得一脸懵逼,惊慌失措。

淞沪会战虽然以国军惨败而告终,但桂系的抢眼表现却让广西狼兵声名大噪,中国军队的士气受到鼓舞,日军的狂妄受到打击。

日军将领甚至发出了要想征服中国,必先打败湘军的感叹。

全面抗日战争期间,李宗仁主动请缨,广西军队开赴华东、华中抗日前线,参加了徐州会战、淮河战役、武汉会战、随枣战役等几场大战。在广西境内参加了桂南会战、桂柳会战等,屡番抗击入侵日军。

抗战8年,广西共征兵94万多人,总人数虽少于四川,按人口比例,出兵之多居全国第一。

抗战胜利后,根据国民政府的统计,如果加上后勤的广西人,广西一共有两百多万人直接、间接的参加了抗日战争,为国捐躯者30多万。

好多省份的人口出兵比例都是30:1,甚至有的沿海省份是80:1,出兵最多的四川是16:1,而广西则是12:1,居全国第一。

彭大将军也曾感慨地说,滇军黔军两头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军队?猛如老虎恶如狼!



历来现实



白崇禧:要把日军赶下黄浦江

1937年10月15日,廖磊第21集团军开到了上海,白崇禧认为不能再一味被动防御了,要进行主动反攻,声称要把日军赶下黄浦江。

事实上,当时桂军在地方部队中被认为最有战斗力,桂军自己也这么认为。在强悍的日寇面前,他们也很想露一手。

10月21日,都没弄明白当面日军的火力配置,桂系第7军、48军的六个师就全都出击了,甚至连预备队也没留,准备一鼓作气赶鬼子下海喂鱼。

结果,桂军直接成了严阵以待的日军活靶子,被强力炮舰、坦克战车炮、野战重炮、各种轻重机枪等一顿猛轰狂射,才一天下来就全都垮掉了。

按李宗仁的说法,桂军“六个旅长三死两伤”,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应该说,此次主动出击的桂军士兵不可谓不拼命,但战争的打法已经变了,仅靠不要命的密集冲锋是无法对抗火力强大的日军的。

淞沪会战中,桂系部队也许并不比他们看不太上的川军杨森部,粤军吴奇伟、叶肇部,湘军等打的更好。

徐州会战:第7军的防御失败,差点送了李宗仁性命

徐州会战爆发时,李品仙部第11集团军(含31军)、廖磊部21集团军等桂系部队都归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

台儿庄战役期间,31军在津浦路南段的明光阻击迟滞了日军一个多月,有力确保了台儿庄的胜果。明光阻击战,也算是整个徐州会战期间桂军为数不多的亮色。

到徐州会战后半段,第7军171师杨俊昌部奉命固守宿县,48军173师副师长周元率部固守蒙城,以阻击日军北上合围徐州大军,并等第五战区长官部通过后方能放弃宿县。

结果宿县、蒙城很快就被日军攻占了,杨俊昌率少数直属部队突围了,后来被判处了十年监禁。宿县、蒙城的失守让日军得以沿津浦路突进,徐州数十万大军差一点被包了饺子。

甚至就连李宗仁的长官部,突围的也是险象环生,他步行绕过宿县,走了一天到达到涡河北岸,与接应的第七军汇合,才算拜托了危险。

徐州会战中,就总体表现来说,桂军甚至还不如西北军孙连仲部、张自忠部、庞炳勋部,东北军于学忠部,滇军卢汉部。

至于在桂系老家广西打的两场会战,桂南会战和桂柳会战,桂军的表现就不多说了,虽然见仁见智,但南宁、柳州、桂林的轻易沦陷也是事实。



总而概之:桂军虽然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但也不能无原则地夸大


司马砸光


广西桂军历来在军阀大战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很大原因都在部队的战斗力超强战斗力。

1, 1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外国打仗几乎从来就没赢过。可1885年中法之战,广西兵在镇南关取得大捷,法军大败,连法国内阁都下了台,这是清政府唯一打赢的一场反侵略战争,可见广西兵是多么的英勇。

2, 中原大战时,桂系最弱,却敢和老蒋单挑,如果不是阎锡山误事,张学良投蒋,蒋介石早就被扳倒了,那么历史就应该另当别论了。

李宗仁

4, 抗日战争时,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率领军队在台儿庄打败日军,取得了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第一次胜利。日军想进范广西,却损失了4000人在昆仑关。直到1945年也未撤底的征服广西。

5, 在八年的对外抗战中,广西这么个小省,人口仅一千万一百万,却出兵之多,仅仅次于四川(四川抗日时期人口已达到7000万之多!!),将近30万桂军战士战死在抗日前线!!按人口比例来看,绝对是全国各省份最高的!(当然,绝对数最高是四川,共战死30多万) 而桂林与柳州两地在抗战中起着基地的作用;抗战中的“第一大机械化攻坚战役”是在广西的取得胜利。

白崇禧

6, 而解放军解放全中国时,最头痛的对手也就是桂系的部队。 粟裕在苏中时候,陈毅在泗县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攻桂系七军,结果惨败。

7, 大部队南下前,作为司令员,林彪前去向罗荣桓辞行。罗荣桓人在病榻上,心系四野。他不无担心地对林彪说:“要警惕广西兵团,就是李宗仁、白崇禧的两广(广东、广西)部队。这些着短裤、穿草鞋的兵,打仗顽强,又善于爬山,跑起来像揩了油的,很难抓住。 特别是桂军对白崇禧很迷信,有所谓‘小诸葛在,共军其奈我何’的狂言。

李宗仁白崇禧说服唐生智加入革命阵营。桂军第一个进军湖南打响了北伐第一枪。北伐桂军从镇南关打到山海关。几乎打遍全场且战无不胜。打到武汉打江西,打龙潭,是北伐绝对的主力被称为“钢军”。抗日爆发后,桂军第一个响应老蒋抗日,当时大家都劝李白不要去南京,但白崇禧淞沪会战一爆发就去了连徐悲鸿都说他“雷霆走精锐,举止关兴衰”促成抗日大团结。淞沪会战死伤大半,吴兴守卫掩护淞沪大军撤退,接着又参加徐州会战,明光,池淮阻击战,阻敌一个多月。接着蒙城掩护徐州大军撤退周元师长战死几乎全师覆没!随枣枣宜会战歼灭日军几万,84军打残中将师长钟毅战死!黄梅广济阻击敌人,桂军几乎打完,日军死伤更惨重,不得不撤退增援!血战昆仑关!桂林保卫战2万桂军对16万日军无一人投降,师长阚维雍,参谋长陈济桓战死被称为最令日军胆寒的战役!桂林是第一个收回的省会城市!一个广西你要他怎样?1000万人出兵一百万壮丁,平常只养一个军3万人!抗日扩军20万,3个集团军去打日寇。保安徽8年不失,击毙侵华日军最大的官总田攻大将!抗日胜利后又甘愿被整编为3个师。白崇禧无论北伐还是抗日都是副总参谋,但却是实际上的总参谋!前敌总指挥的角色。桂林行营指挥3.4.7.9战区,薛岳也归白崇禧指挥,汉中行营指挥5.10等几乎全中国的部队都在李白的指挥下,一来是战功卓著,二来是指挥高明。网络上有一群专门黑桂军的东北人,捏造事件污蔑桂军。广西人就是嘴太笨,光做事不会说,吃大亏。










常山赵子龙IlI


桂军是指民国时期广西实力派所辖军队的习称。其前身为旧巡防队和广西新军。

桂军是中国史上战斗力最强的地方军队,这几乎已经是人们的共识。西北军、川军、湘军的战斗力有目共睹,但是谈到桂军,却无人可望其项背。

每当日本军队在进攻时候,发现对面中国军队中出现钢盔黄衣的部队时,无不胆战心惊。后来日军居然打出了: “欲灭华夏,先平湖南。欲平日(支那)本、先灭广西”的口号 ,广西军队的威力在此可见一斑。

连和桂军打过仗的红军将领也说:“白崇禧的部队,善爬山,爬树,会游泳,跑起步来飞快,打起仗来像猴子一样精。” 说到桂军在抗战中打得最悲壮的一战,就不能说淞沪抗战。

桂军为何战斗力如此强悍?最主要的是选材。

桂军的以硬考核为主,蒋军的以拉关系为主。看看蒋军的刘痔、汤恩伯、胡宗南、桂永清、孙远良等等,手握重兵却功劳肤浅。再看桂军的将领如李品仙、张淦、夏威、韦云淞、等等,都是实打实的。尤其是中下级军官,诸如苏祖馨、李本一、莫敌、区寿年、莫德宏、徐启明等等数十位悍将,以战功来说话。

其次,才是训练方式。

桂军的均接收过义务兵,实行军事训练过,可谓是训练有素。必修课的如游击战、班级排级连级战斗演练、习武国术格斗、防空防毒等。而蒋军的甚少,大部分是抓壮丁,战斗力良莠不齐。

纵观历史,广西战斗力强悍是传统。

桂军经常实行战史教育,如明朝之狼兵,太平天国之将士,刘永福之抗击法军日军等等战史,以此来鞭策将士之自信心、自豪感。更重要的是,钢七军的荣誉地位。广西人打仗名声在外,将士以此为荣并保持军人之荣誉,故此凝聚力异常团结,常能以少胜多。而蒋军的基本没有,北伐时期战力最弱,至抗战时期,多是武器装出来的。

不仅如此,当时中国的很多精锐部队中,广西士兵都占了很大的比例。

像全部由广西士兵组成的国民革命军桂系精锐第7军、在徐州、武汉会战中表现出色的桂军第31军、第48军都是北上抗战的广西士兵。

1938年,桂军分散驻防在安庆外围以期牵制日军,初期各地劣顽乡坤和匪群处处刁难,每每桂军少尉排长带枪兵上门训斥都骂道:“丢那妈!我们是来打日本鬼的,是来保护你们的!”靠强悍的作风和真正的保护乡邻站稳地盘。


王铭苇


广西桂军自古便有“狼军”之称,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他们与生俱来的特有品质。湘军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其将领优秀,桂军虽然将领不如桂军优越,但是强悍的士兵,足以弥补战略不足。

广西桂军最大的缺陷就是,虽然狼性十足却缺乏平原战经验,有地方属性加持,却在大规模团队战中抱头鼠窜。

  • 单兵作战优势

这从当初的太平天国运动就可见端倪,往往是盛极必衰的典范,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本地作战,一旦长途跋涉,脱离熟悉的生活环境,桂军就变得中看不中用。这并非有人鼓吹,也并非桂军确实不值一提,只不过要辩证看待。

广西子弟兵常年生活在大山中,平常翻山越岭丝毫不在话下,善于打山地战,他们的体力和灵活性也并非平原军能相比,机动性强、凶狠如狼是他们最大的优势。但同样也是不可忽略的劣势,没有了熟悉生活环境的依仗,即使有再灵活的身手也无处施展。

  • 大规模团战劣势

大规模团战拼的就是战略战术,桂军将领可没有这方面的训练,手下士兵个个勇猛如狼,单体作战能力就足以碾压敌人,何谈战术战略,长此以往也形成了他们慵懒散漫的性格。不管是士兵还是平常百姓,一旦变得懒散,就无法再恢复到以前的巅峰状态。

将熊熊一窝

广西狼军不可能一辈子待在广西大地,当时太平军定都南京,统治者贪图享乐,各个将领已经受不了此前的那种清贫生活,也纷纷放纵自己在闹市中的雍容华贵,远比大山中的静谧欢乐许多,一瞬间沉浸在灯红酒绿的温柔乡,丝毫没有察觉到致命毒药的危害,将领尚且如此,何况士兵?

此前的征战讨伐太过于顺利,反而让他们盲目自大,毕竟不是经过正统训练的正规军,按照他们当时的征兵召集方式,一般都是以地方为单位,划分营、连、排,基本上一个村的兵力,就相当于一个排。

特殊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的军队组合,但毕竟要面临大规模会战,此前他们没有经历过类似战役,再加上他们百战百胜的傲娇性格,前期稍有失利便会信心大减,也就相当于山贼悍匪与正规军的差别。

桂军确实是占山为王的一把好手,但是如果与其他地方军混合,破坏了原先的小团体,就很难再将其拧成一股绳。

许多人对于桂军实力的质疑,就是源自桂军将领喜欢逃跑得来的,防御战和主动攻击战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当时韦云淞作为司令率先逃跑,造成2万多守军12000人被俘,接近6000人的伤亡数,实在让人嗤之以鼻。曾经的血性和狼性,在这里不值一提,就连自己的大本营也被人攻破。

桂系将领的贪生怕死并非就此一例,淞沪会战过程中,就有因临阵逃脱被枪决的高仰如和李发,后来的台儿庄战役中,杨俊昌也被判处10年监禁,被撤职的也不在少数,仿佛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历史上对于广西桂军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实力强悍被赞扬之处,当然也有溃不成军被贬低辱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抗日战争中他们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临阵逃脱只是个人行为,对于广西桂军整体实力的抹黑,也是不公平公正的。确实承认,他们的实力也并非传说中那样神乎其神,有功也有过。

只要是在地形险恶的条件下,广西桂军总能出奇制胜,“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狼牙山五壮士”都是广西桂军最真实的写照,有地形桂军的实力就能发挥到极致,这也是客观现实的存在。


大国布衣


桂军别的不说,在敌后坚守大别山八年,硬生生地把中原、华中、长江流堿的日军一分为三,日军始终无法绕过这个西南大门,为中国抗战对恃中坚持到胜利,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期间,日军发动了三大大规模战役——随栆战役,也被以桂军为主力的国军击败,只可望山兴叹!仅仅这一点,桂军就足以称豪!

在国军建立的几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大别山是战略位置最重要,唯一能坚持到抗战胜利,且能发展壮大的抗日根据地。李品仙为长官,与他率领的近十万桂军,功不可没。


安平144796971


广西“猴子军”有着狼兵的称号,向来以作战勇猛著称,是民国时期战斗力最强的“杂牌”部队之一。无论是在军阀混战的时代,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广西桂军都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比如,在与湘军的数次交手中,桂军数次以劣势兵力击败十数万湘军,从而一举奠定了桂军的地位。抗日战争爆发后,桂军积极响应“团结抗日”的口号,数百万人开赴抗日前线,谱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抗战史。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桂军北上抗日后与日军的第一次交手。廖磊率领第二十一集团军一部在大场、蕰藻浜一线兵分三路向日军发起反攻,桂军训练有素,勇猛顽强,甚至一度收复了陈家行和桃源浜。随后日军在飞机坦克的支援下大举反扑,中国军队既无空中优势,又无坚固的防御工事,最终只得以血肉之躯与日军做殊死搏斗。桂军虽然给予敌人大量杀伤,但自身也损失惨重,下属的六个旅长中有三人牺牲在了战场上,而剩余的人也都负了伤。


桂林保卫战

桂林保卫战是桂军打得最艰苦的一次战役,同时也是桂军最出名的一次战役。当时,日军第十一军大举进犯桂林,而中国的守城部队却只有两万余人。尽管敌众我寡,桂林守军依旧斗志昂扬,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在桂林岩口阵地,桂军一部据险而守,一度将日军挡在岩口之外。后终因寡不敌众被迫退守岩内,日军则趁势占领了岩口阵地,并将中国军队困在了岩内。日军开始将手榴弹、汽油投入岩内,希望以此逼迫守军投降,然而桂军将士依旧宁死不屈。于是日军开始向岩内施放毒气,最终八百余守军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这只是桂林保卫战的一个缩影,但它足以反映出战事的惨烈。尽管此战以桂林的沦陷而告终,但桂军的表现依旧可圈可点。

总的来讲,桂军的战斗力在“杂牌军”中绝对首屈一指,虽然装备简陋,但其实力与装备精良的中央军相比也不相上下。在抗日战场,桂军的表现也的确可圈可点,不过客观而言,桂军的实力也并没有强得“没边”,否则的话李宗仁也不可能败给蒋介石。


了解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战情解码!

战情解码


认真说来,桂系属于国军中央军之外的二线主力。

桂军兵员素质较高,作风硬朗,得益于广西传统民风濡染以及李、白两人苦心经营。桂系寓兵于民、寓将于学,有一套完整的兵员招募和培训体系。

桂系的地方行政长官,也是地方团练长官。各地办有民团组织民兵训练,办有陆军小学培训初级士官,退役军官往往回地方担任教习。所以抗战以来全国各地到处爪壮丁,唯独广西不搞这些,征兵很容易。士兵素质都还不错,给把枪就能打仗。

其次,广西李、白管理之下,治安稳定、经济稳定、官吏相对清廉,被誉为“模范省”。所以广西虽不富裕,但是税收钱粮供给倒也顺畅,保证了桂系的武器弹药需求,并创建了小型兵工厂,炮弹子弹、枪械修理仿制方面略逊张大帅和阎老西,在全国马马虎虎能排前四名。

综合以上,桂系实力不容小觑。主席曾经私下评价过李白二人,主席说,李宗仁不简单呀,广西治理得不错!校长对桂系也颇为忌惮。抗战结束后,国军主力全部换装美式,五大主力清一色美式装备,唯独桂系换装就慢下来了。桂系王牌钢七军直到宝衡战役,全军才换了个半美械,结果青树坪一战碰上共军王牌钟伟的主力,三个团啃两个团硬是吃不下来,让共军全身而退……

总体说来,桂军表现还算不错了。国军序列战力排名大致如此:中央军、桂军、粤军、川军、西北军、滇军、黔军、晋军、东北军。(湘军不算,因为唐生智加入中央军之后,湘军主力融入中央军,再无湘军军阀了)。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