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講述:不要成為“亢龍有悔”的人

“亢龍”,是像一條龍飛到高空。等於我們現在看美國的人造衛星,不準備收回的那一顆,很遠很遠的那一顆。

亢者,高也,“亢龍”,就是太遠太遠,很遠很遠的龍。“悔”不是後悔,是毛病的意思。這是乾卦上九爻的爻辭。人的地位不要太高,太高了便“亢龍有悔”啦!過去我曾經講過,袁世凱想做皇帝,他的第二個兒子不贊成,但沒有辦法反對他父親,只好作詩來諷諫。他說:“遽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袁世凱看了很生氣,便把他關起來,等於慈禧太后關光緒一樣,把他軟禁起來。“遽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也是引用蘇東坡詞“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道理,這就是“亢龍有悔”的境界。地位到了最高處,高得沒有辦法再高了,便是最難處,等於做生意賺錢到某一個程度,趕快要放手。道理在哪裡?放條路子給別人走走,不放條路給別人走,有一天人家也會把你擠死的。

“亢龍有悔”,孔子的看法如何呢? “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南懷瑾先生講述:不要成為“亢龍有悔”的人


人到了最高處的時候,便沒得位置坐了,所以菩薩只好釘在壁頭上。堯舜禹湯……國父都是如此,沒有位置,只有掛在牆壁上。到了這個位置,太高了,上帝、菩薩、國父……太高了,“貴而無位”,都沒得位置坐。“高而無民”,高到最後,別人不敢跟你接近了,誰的話你都聽不進去,這樣下面便沒有群眾了。因此,“賢人在下位而無輔”,人才遺落在下,而你的左右旁邊,反而沒有真正的人才,在你左右的都是馬屁蟲,連君子也都變成馬屁蟲了。

大家不要以為馬屁蟲都是小人。有時候,君子也要當馬屁蟲,因為你地位太高了。假使你活到兩百歲,誰還敢不叫你公公呀?實際上也不能不叫你公公呀!天天公公,這裡公公,那裡也公公,後天你就拱拱啦,被人家“供”啦,就“供”到土裡去了。到了這個位置,就這樣可怕!所以“瓊樓玉琮,高處不勝寒”,那是必然的。到了這個境界,就是“亢龍有悔”,自己就要清楚,所謂“動而有悔也”,人到了太高位,就會“動而有悔”。

有時候想想自己這一生,也滿奇怪的。年輕的時候,一出來所交遊的,不但學問好又年齡高,雖然人家都以老弟稱我,自己還並不以為然。表面上我雖是很恭敬,但心裡頭也不免存著“老前輩的學問,也沒有什麼不得了”的意識。有一次問我的老師——他是前清的進士,我說:“先生!我這篇文章怎麼樣?”先生說:“好啊,不錯啊。”我說:“假若我跟老師生在同時,跟先生一起去考試,是否也可以考個進士?”先生說:“嗯!沒有問題。你在當年考個進士沒有問題。”結果我講了一句不應該講的話,現在想想還很後悔。我說:“先生,我想我也沒有問題。”這句話在你們現在年輕人講講,似乎沒有什麼,那時候我們來講,是很不應該的。下來以後心中很難過、很不安,以後每想起這件事,心裡就難過、就臉紅。當然先生很愛我啦,先生聽了我的話,說:“你這個人是可以傲慢的,可以傲慢的。”實際上我下來真後悔。他已經講了我沒有問題,自己還要加上一句“我想我也沒有問題”,你看我這個年輕人多過分!

記得我二十一歲便留了一撮鬍子。那時唯恐自己不老,被人家叫一聲“你們年輕人,你們小孩子”,心裡便很難受、很不以為然。因為我從小就坐上位,上位坐慣了——“亢龍有悔”。現在恨不得常居下位。所以我一進來,你們諸位都站起來行個禮,我一身汗毛都豎起來了。真的。絕對不假!人到了這個時候,一點味道都沒有了,笑話也不能講,玩也沒人玩,“亢龍有悔”。你們年輕人注意,位高了、年齡大了,就是“亢龍有悔”。人千萬不要把自己變成高位,要變成最平凡的,最平凡的才是最難得的。這就是我對“亢龍有悔”的結論。

我們講到“亢龍有悔”,孔子對這一爻的意見是:“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我們拿平民老百姓作比方,這一卦的意思,似乎就是指退休的人而言。我常常想,退休的人,做了一輩子官,或者當了一輩子公務員,退下來便會感到很苦惱。但是古人相反,他們退下來,認為是過舒服日子的,因為他們把做官跟讀書連到一起了。地位越高,家裡的書房越大。男人一下朝回來,換上便服,除了跟家人子女稍稍談幾句話後,便進了書房,太太孩子都不進來了。等於皇帝進了御書房,連皇后都不能進來看的。女性也一樣,進了閨房,有她的事情。所以說,古人一輩子都跟學問連在一起,讀書、寫字、作詩……忙不完的事。現在人一退休下來便非常寂寞,因為自己一無所長,不曉得自己幹什麼好。未退休以前,除了上班、簽到、打卡、開會、應酬、吃飯以外,一無所本,又沒得學問,這就很困難了!所謂“亢龍有悔,貴而無位,高而無民”的道理,就是如此。這就是“亢龍有悔”的境界。地位越高,痛苦越多。

就政治團體講,這個乾卦在古代就代表帝王、代表領導者。一般稱皇帝為九五之尊,即指乾卦的九五爻而言。因為九五爻在上卦之中,是最好的位置。到了太上皇就慘了!自古以來,政治權力就是一大問題。我們研究人類這種心理,年紀越大,權位越不肯放。等於有錢的家庭,有了財富,有了成就,到了年紀越大,說交給子孫,死都不幹。

所以孔子研究人生的道理說:人在少年,戒之在色。這個時候,喜歡談戀愛。到了中年,戒之在鬥。這個時候,喜歡爭氣、爭事業。到了晚年,戒之在得。“得”是什麼都想抓住,尤其到了老年,覺得前頭有限,後慮無窮,沒得可靠的人!別的已沒得抓,只想抓權力、抓金錢,這是很可憐的。我們歷史上很多帝王,研究他們的心理,就是這樣。像唐明皇是大家較為了解的,其他的皇帝大家較不熟悉。唐明皇年輕的時候,很太保、也很有味道;好玩,也有氣魄。他很年輕便起來把韋皇后——武則天的兒媳婦推翻了。唐明皇廢掉了韋皇后,後來他就自己登基,為唐玄宗。

唐玄宗年輕時政治手段很高明,跟唐太宗一樣。但是到了晚年,卻把國家政治搞得一塌糊塗,大家都歸罪於楊貴妃,其實楊貴妃、西施,都沒有那麼壞,可以說不應該負歷史上的責任。這些跟她們都沒有關係。皇帝們的昏聵,決不是楊貴妃、西施讓他們昏聵的。這裡邊歷史的道理很多,可以說楊貴妃、西施,都是背了歷史黑鍋的人物。

昨天有位老朋友來,談起清兵入關時的陳圓圓,認為她真是禍水。陳圓圓是江蘇常州人,這麼一個女性,影響了明朝以後三百年的歷史。吳梅村有詩形容:“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很多人認為陳圓圓是歷史上的禍水,我認為陳圓圓是個很了不起的女性,最高明的是她的晚年。在昆明我去看過她出家的地方,那個園林很清雅。她也曉得最後吳三桂不對,這還不算稀奇,她把李闖的一個部下,姓劉的大將抓到手裡,然後還說服吳三桂不殺他;不但不殺他,還把他放走,而後還使他心悅誠服地聽吳三桂的命令。可見陳圓圓的本事有多大,這個女人實在不簡單。後來她又想到吳三桂的做法一定不會成功,也就出家當尼姑了。陳圓圓未出家前,吳三桂太太死了,又討了一位正太太。這個女人極不講理,又妒忌又霸道,吳三桂姬妾都受不了她的虐待與折磨。只有陳圓圓不但能與她相處,而且相處得十分融洽、十分親切,並以姐妹相稱。就憑這幾點就可知道陳圓圓的能力了。她以一個弱女子,能影響明朝以後三百年的歷史,這是大家所沒有體會到的。這個道理說明吳三桂呀、唐明皇呀,乃至於吳王夫差呀,他們的壞,這個責任並不一定是要陳圓圓、楊貴妃、西施等幾個女人來承擔的。

這是不公平的,應負責任的是他們自己。不過最可憐的還是唐明皇,郭子儀平了安祿山之亂,復國之後,唐明皇便當了太上皇。一當了太上皇就慘了!一切權位都交給了兒子,自己便鬱鬱而終了。

大家要知道人的心理,一個資本家不敢把財富交給後代,權位也是這樣。我經常跟幾位在位的老朋友們講:你們要注意呀!權位就是魔鬼,沒有到手以前,這個人很好,一旦到手了以後,便會著魔的。有一位朋友聽了以後,一拍桌子就跳了起來說,你這話真對,一點也不錯!他引經據典地指出,有些人權位沒有到手以前,還滿好,還很可愛,一到了手便像著魔了一樣,六親不認了。這種地方大家要多作檢省和修養。

此外,權位很難交下來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有權位的人,尤其到了年齡大的時候,總認為年輕人的經驗不夠、能力不夠、思想不成熟,所以不敢放手、不敢把權位交下來。但是不敢交下來的後果也是很慘的,造成了歷史上多少的悲劇。

我們看歷史上的皇帝,所謂“亢龍有悔”,就是當太上皇的境界。

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是一個。乾隆活到八十幾歲,最後把皇位交給他兒子嘉慶,結果也很慘。唐明皇用錯了人,用李林甫當宰相。乾隆用了一個最得意的人,叫和珅(不是和坤,一般人都把珅弄錯了,當成乾坤的坤)。和珅很壞,他貪贓枉法是歷史上有名的。乾隆一死,嘉慶先把和珅抄家,抄出他家的財富,比皇帝宮裡的財富還要大、還要多,可見他貪汙多厲害。乾隆知道不知道呢?絕對知道。有人就對乾隆講,和珅那麼壞,為什麼還要用他?乾隆說:你知不知道,你們總要留個人陪我玩玩嘛!這句話講絕啦!將來各位做了大臣,一定要在皇帝身邊弄一個小人。因為皇帝也有些上不了檯面的私生活,只有這種人才能去替他辦。他如果找包公,那還了得!如果皇帝聽說西門町有部黃色的影片上演,想弄來看看,包公一定跪下諫諍:“臣期期不敢奉詔”,那多沒趣!如果告訴和珅,那他會做得比皇帝想象的還要周到,包君滿意!你說皇帝怎麼會不喜歡他?因為在位的人有時候會很苦,所以乾隆才說,你們總要留個人陪我玩玩嘛!意思是說:你們不要都講他,我知道他壞,可是你們都太好了,那怎麼陪我玩呢?和珅這種人,在歷史上叫做弄臣。

唐明皇逃難到四川的路上,騎在馬上,在濛濛細雨中,聽到馬鈴鐺的聲音,那種淒涼味道,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慈禧太后逃難,虛雲老和尚跟在後邊,看到慈禧太后餓得那個樣子,內侍去民間弄些紅薯給她吃,慈禧太后見到紅薯便口水直流,真是一毛錢也不值,什麼皇太后不皇太后!人都是一樣。當年唐明皇幸蜀,騎在馬上自己在嘆氣,怎麼會弄成這麼個樣子!當時高力士跟在旁邊(高力士是個忠臣,是一個很好的宦官。大家不要被小說家騙了,高力士為李白脫靴,這是小事。)聽到了,說:“皇上,這還不是怨你自己。”唐明皇問怎麼說?高力士說:“誰叫你用李林甫做宰相呢?”唐明皇在馬上一嘆說:“李林甫這個小子,我曉得他會搞成這個樣子的。”高力士說:“皇上,你也知道他壞?”唐明皇說:“怎麼不知道呢!”高力士說:“他壞,為什麼還要用他?”唐明皇說:“哎呀!這你就不懂了。現在再找一個像李林甫那樣壞的還找不到呢!”一句話說明了人才難求呀!我們看歷史不懂,很多人看歷史都不懂,人才最難,天下就是合意的人才難找。等於一個人喝好茶一樣,個個都會泡茶,泡得呷著舒服的很少。所以我不是不知道他壞,但是現在再找一個像李林甫那樣的人才還沒有呢!說到這裡我們想到清朝有一位名士叫鄭板橋,也是一位才子、一位高人。有一首詩寫得很好,他說:

南內悽清西內荒,淡雲秋樹滿宮牆。由來百代名天子,不肯將身作上皇。

鄭板橋為什麼要寫這首詩呢?因為他看到乾隆當了太上皇,他有所感慨。第一,感慨乾隆很了不起,能夠在自己老的時候,把皇位交下來給兒子。第二,他又為乾隆擔心,當了太上皇那種味道。雖然皇帝還是自己的兒子,但是權位交了以後,想喝口臺灣的凍頂烏龍,幾個月都喝不到。當皇帝的時候,要什麼不到二十分鐘就來了。為什麼?情況不同了。是皇帝兒子不對嗎?不是,中間搗亂的都是左右的人!所以說“南內悽清西內荒,淡雲秋樹滿宮牆”。這裡可以看到鄭板橋的文學境界,“淡雲秋樹”,淡雲是一個人失勢後那種冷漠淒涼的情況;秋樹是秋天的樹,葉子落光了,連一片葉子都沒有,唯有淡淡的枝影,那種冷漠、無助……你們沒有看過皇宮大內,那麼大一堵宮牆,一個人坐在那裡,那比當和尚還可憐,真的是比和尚還要和尚,一個鬼影子都看不見。“淡雲秋樹滿宮牆”,就是講權位交了以後那種淒涼。這種境界對修道的人來說倒是很好,因為修道就是享受淒涼。如果是修禪的人,正好打坐閉關,剛好得其所哉!可以普通人做不到。下面一轉:“由來百代名天子”——自古以來高明的皇帝,“不肯將身作上皇”——寧可死在位子上。歷史上有些當皇帝的,不肯把權位交出來,到死了以後,屍體臭了,蛆蟲亂爬,屍腐水流,抬不出去的也很多。因為兒子們在爭權奪位,搶當皇帝,常常把皇帝的屍體,任由蛆蟲齧食,可見權位搶奪的可怕。不但皇帝如此,當董事長、大老闆的也是一樣。

在臺灣有一位華僑很有錢,年紀也大了,一個朋友跟他說:先生,你的年齡那麼大了,錢也那麼多了,也應該休息休息了,還那麼辛苦做什麼?他說:就是因為我年齡大了,所以更要努力賺錢,不然我死了便不能再賺了。我那朋友只有苦笑。這也算是一種哲學。但他死後也是落得老婆兒子爭財產、打官司,老人的後事卻無人管。這種情形,我們就看到很多。老子死了,兒子不管,兄弟們只顧爭財產、打官司。那些大老闆們有很多不能放手的理由,這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但是等到眼睛一閉,你放不放呢?不放也得放!但也有到那個時候再說!我眼睛沒有閉以前,就是不放。所以“由來百代明天子,不肯將身作上皇”,就是這個道理。他不願意“亢龍有悔”,因為作了太上皇,“貴而無位”,沒得位置可坐!“高而無民”,下面沒有人跟你跑龍套,那種情形也是很慘的。

不過中國從前的皇帝,也真有些是為人民辦事,而不顧自己的。所以皇帝自稱孤家寡人,那真是孤家寡人。我常常說,就有機會我也絕不當皇帝!不要說當皇帝,連平常人年紀大了,也是孤家寡人一個。你想,兩個老朋友正在那裡說笑話,紅色的、黃色的、綠色的……都可以說,但是你的後生晚輩年輕人一過來,你什麼也不敢說了,不得不傲岸端莊,裝出一副非常道貌的樣子。這樣年輕人自然也不敢靠攏來了,結果沒有人跟你講話,那真是孤家寡人了,尤其是讀儒家書方方正正的老朋友們,奉勸各位以後要常跟年輕人跑跑,說說笑笑。不要將來變成孤家寡人的時候,大家看到了只向你敬禮,大家都敬而遠之,永遠不跟你親近,那種味道才是:“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這是補充“亢龍有悔”的道理。

——整理自《易經系傳別講》

---------------

“上九,亢龍有悔。”

每個卦到了最後一爻,陽爻稱為“上九”,陰爻稱為“上六”,每卦的第一爻為“初”,最後第六支為“上”。乾的九五,在外卦而言是中爻,人取其中則是,事物取其中則是,到了頂點則不是,沒有出頭也不是,所以《易經》告訴我們正中之位。算命看走運不走運,就看是不是得其時,得其中,如得其中位,無往而不是,不得其中則處處都不是。這個中也可讀成“仲”的音,如打靶打中了,對了。

到了上九就是亢龍有悔,亢者高也,高到極點,高而無位,貴而無民。中國的哲學,皇帝自稱“孤家”、“寡人”,位置到了最高處,就很寂寞,聽到的都是好話,簡直聽煩了,年紀大了的人談起話來也常常說:“現在能談話的人已經沒有幾個了!”我說這是“亢龍有悔”呀!所以人的年齡到了那個高位,到處叫他老公公,到處請他上座,這就到了亢龍有悔。這裡的悔不是後悔的悔,是晦氣的晦,到這個時候倒媚了。換句話說,就是萬事不要做絕了,做到了頂,對不住,有悔,保證有痛苦,煩惱跟著來了。

看歷史上唐玄宗多麼好,後來到讓位給他兒子,就是很慘的局面。

*****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這個“亢龍有悔”的爻辭這裡解釋說,凡事不可求滿,滿了以後不會長久,所以一切事情要留點遺憾、留點缺陷,並沒有錯,這一點缺陷都彌補完了,也就完蛋了,所以盈不可久也。中國政治的原則“憂患興邦”,一個國家遇到艱難,往往是興起的時代,是好的開始,一路旺盛,像歐洲的羅馬,我國的唐代,到了鼎盛的時候就完了。

*****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人不要坐到最高位,換句話說,做人也不要做得太高明瞭,做得太高明瞭不好玩的,貴到沒有位置好佔。有的人,學問、人格、儀表都好,可是太貴了,貴而到了無位,連一個科員的位置都得不到。高到極點,下面沒有幹部了,或者說天下人都是幹部,可是天下人都不敢說話,有意見都不敢發表,這就討厭了,到這時就到了亢龍的境界,這時即使是好的,也會被打下來了,自己左右沒有人來幫助,所以這一爻最不好。“動而有悔”,動輒得咎,沒有好的事情臨到身上了。

*****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返,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第六爻的爻辭“亢龍有悔”,所謂亢龍是高亢。這個很重要,每個人都要注意,學了《易經》做人做事,不要過頭,過頭就是亢;大家都是平等的,只知道進不知道退,只知道存不知道亡,只知道得不知道失去,就是亢;人很容易犯這個毛病,知道進退存亡得失的關鍵,就是聖人。學《易》就是使我們知道“進退存亡得失”六個字。

——整理自《易經雜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