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50多年前的疼

真實故事:50多年前的疼

真實故事:50多年前的疼‖老家許昌

文‖葛中山


1947年春的一個晚上,屈莊寨外村東葛家大墳裡槍聲密佈,中共鄢扶縣委所轄三區區中隊配合縣大隊在這裡阻擊一股國民黨殘餘部隊和小股土匪武裝。他當年17歲,瞞著母親加入了區中隊並參加了這場戰鬥,勝利後又在陣地突擊入黨。

1949年春的一天晚上,他提著駁殼槍,帶領四十多名扛著步槍的民兵,包圍並殲滅了馮崗寨一夥國民黨的散兵頑匪,肩膀被子彈擦傷。他又瞞住了母親。

1951年春,他瞞著母親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但因為是中心鄉黨總支書記未被獲准。在他的影響下,全中心鄉十幾名青年報名參軍,入朝作戰!

1955年春,他赴許昌地委黨校學習。文盲的他,學習刻苦努力,半年後能寫出一般水平的工作報告。因過度勞累,他患上了肺結核,在河南省人民醫院結核醫院住院治療半年多,他又隱瞞了母親。

真實故事:50多年前的疼

1957年春末,他病勢未輕,沒能參加縣裡的反右大會;會上被人指責,後被錯定為漏網右派,下放勞動改造,並停發工資。他獨自承受著痛苦委屈,再次瞞著他的母親……

他,就是我的父親。印象裡,父親是位正派、英武、堅強的男人。他濃眉大眼,身軀高大,說話聲如宏鍾;他熱愛黨熱愛毛主席熱愛祖國,老電影《天雲山傳奇》裡的羅群政委簡直就是他的形象化身!

父親年幼喪父,從小跟隨奶奶討荒要飯,母子倆相依為命,他對奶奶百般孝順,肝膽敬母!那時,他一邊接受勞動改造,一邊伺奉母親。

1967年,父親36歲,本應強健如龍,但肺結核胃潰瘍纏得他力竭軀衰,他弱如殘秋,但他愛國孝母之心堅定無比。


過完年剛開春,奶奶的腿疼病就愈加厲害,已下不了床,按現在確診就是骨癌。疼的時侯一臉汗珠,但她從不喊疼,她怕父親難過。

真實故事:50多年前的疼

奶奶實在堅持不住時,就讓父親把我們都叫到她跟前,望著四個齊刷刷的孫子,奶奶會讓我們輪著給她擦汗、捶腿,雖然知道她很疼,但也能看出她此時心裡很甜。

我弟兄四個,一個姐姐。在那個憑工分分配的年代,父親是勞動改造,不計工分;母親屬半個勞力,一天七分;兩個哥哥上學,姐姐和弟弟我們三個很小,只能到田野裡剜野菜或幫母親乾點家務。每次隊裡分糧分菜,我們都習慣地站在最少的一份旁邊等候,因為再沒有比我們家分得更少的莊戶了。

家裡雖窮,但還有吃的。那時不能有餓死人的現象發生,一旦出現,這個地方的領導會受到嚴厲處分。所以,不管紅薯、南瓜或者劣質雜糧,看到誰家確實揭不開鍋了,生產隊就會派人送點過去,不讓出了人命。

我們兄妹雖然沒吃飽過,但也沒有餓壞身子。父親說過,再難,我也不讓孩子餓著不長身體;再窮,我也要供他們讀書,讓孩子長大成為有用的人。

真實故事:50多年前的疼

我記得,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人給我們家送些紅薯幹、蕎麥之類的糧食,這些都是父親的好朋友借給的。

有一次,本村一個老人患急性傳染病無人管,他兒子不在家,我父親就借了一輛架子車,把他送到了縣醫院。老人兒子回來後硬塞給我父親兩塊錢,父親不收,那人就跪在地上……那兩元錢後來救了急,給我大哥二哥交了書費!

一天上午,三歲的弟弟問我:“三哥,你吃過好面饃嗎?”我說沒吃過。弟弟拽住我到了街上,來到臨街賣饃鋪支在街邊的饃筐前,看著筐上的兩個白蒸饃,含著小手指發呆。

我拉他回家他不走,末了哭了。賣饃老頭認識我們,看到此景,他從筐裡拿出一個熱騰騰的白蒸饃,遞給我說:“掰開你弟倆吃吧。”好白好香,我分給弟弟一大半。還沒有走到家,我們就狼吞虎嚥地吃完了。

我問弟弟:“好吃嗎?”

“好吃。”弟弟舔舔嘴唇。

“啥味?”我問。

弟弟傻乎乎說:“不知道。”

“還想吃嗎?”我又問。

弟弟以為還有:“想。”

“不能吃了,爹知道了會捱打的。”我哄著弟弟,牽著他的小手美滋滋地跑回了家。


真實故事:50多年前的疼

兩天後,父親還是知道了這件事,他沒有打我們,只是教育我們,別人的東西再好也不能要,做人要有骨氣,長大了自己去掙才是男子漢。

父親撫摸著弟弟的頭說:“明天就立夏了,再有一個月隊裡就分新麥子,到時候讓恁媽蒸一大鍋好面饃,敞開吃!”我們都笑了,憧憬著那一天早點到來!

父親對我們兄弟姊妹要求很嚴,特別是對我們兄弟四個,犯一丁點兒的錯誤就會受到嚴厲的教訓。

有次,二哥在學校被他班級裡比他大的學生欺負了,就告訴了大哥。大哥和二哥在一所學校讀書,大哥是全校學生公認的“大英雄”,誰都敬慕他更害怕他。

放學後,他讓二哥指出欺負他的那個學生。走出學校,在操場外邊的小路上,大哥追上去不容分說,只兩下就把那個學生撂倒在地騎在身下,讓二哥揍。二哥害怕,大哥就擰住那個學生的耳朵,讓他向我二哥求饒……


之後,那位學生家長找到學校,學校老師也通知我父親到了學校。晚上,父親把我們兄弟四人集中到一塊,用柳條重重地教訓了大哥,並警告我們:以後不管在哪裡,誰如果再打架,輕者不讓上學,重者攆出家門!

真實故事:50多年前的疼

還有一次,聽大哥講了戰鬥英雄杜鳳瑞開著飛機擊落敵機的故事,我崇拜極了,總想著自己有一天也開著飛機在藍天上巡邏放哨!

這天,我們幾個小夥伴集聚在一座破廟前的土坎上玩跳遠。歇息時,我給他們講了這個故事,講得繪聲繪色,大家聽了很興奮。決定由我扮演杜鳳瑞,讓小夥伴發亮和國欽扮演敵人,每人手裡攥根高粱杆當飛機。

戰鬥開始了——他兩個託著高粱杆齊乎乎朝我奔來,嘴裡還發出“嗚兒—嗚兒”的尖叫聲,我也毫不含糊,託著高粱杆也發出“嗚兒—嗚兒”的尖叫勇猛地迎上去。

我一下子就把國欽撞了個嘴啃泥,第一回合就揍下了一架飛機。我越戰越勇,把高粱杆一扔,追上發亮摁住頭把他壓在地上,騎上去掐住脖子,嘴裡不停的“嘟嘟嘟嘟嘟嘟”……直到發亮哭了,我才站起來。

發亮哭著回了家,他媽媽後來找到我家。我想這下完蛋了,肯定要捱揍了。哪知父親只是訓了我:“小夥伴在一起玩耍哪能當真啊,你把人家掐壞了咋辦?”

接著不知道是表揚還是鼓勵:“如果是真的在戰場上就要這樣勇敢,對敵人一定不能心慈手軟!長大了送你去參軍,當個飛行員,開著真飛機上天保家衛國!”父親滿臉喜悅和希望。

真實故事:50多年前的疼

從此,我便有了參軍當飛行員的夢想,這也是後來我竭力把兒子培養成一名飛行員的動力!

那天晚上,我高興得早早鑽進了被窩。

到了半夜,我被窸窸索索的聲音驚醒,爬起來一看,是父親在給奶奶按腿。奶奶痛苦的呻吟,還有窗外嘩嘩的雨聲把我嚇壞了,我跳到奶奶床上也學著父親給奶奶按腿……

“媽,別忍了,我去叫廣炯來吧?”父親求勸奶奶。

廣炯叔叔是閆段村的,離我們四里遠,他是有名的祖傳中醫先生,和我父親私交很深。

“外面啥也看不見,又下雨,摸黑兒蹅幾里地我不放心啊……”奶奶心疼父親。

“爹,我跟你一起去。”我突然站起來,像個小大人。

奶奶瞅瞅我,臉上掠過一絲喜悅,眼睛裡閃出希望的亮光。父親很難過,他把我摁進被窩裡。披上蓑衣,出門消失在雨夜裡。

兩個哥哥挾條被子去生產隊飼養院擠草棚睡去了,姐姐陪母親在廚屋燒開水,一會兒廣炯叔來了有用;弟弟沒醒,我陪著奶奶,給她捶腿。捶了一會兒,奶奶不讓了,她把我摟進懷裡,慈祥地說,記住奶長什麼樣,以後別忘了……


真實故事:50多年前的疼

“記住啦,奶最好最親,一百年也不忘。”我兩隻小手託著奶的臉看著她說。

奶奶笑著還會流淚,我給她越擦淚越多……

“咣噹”,父親推門回來了。他把蓑衣掛牆上,就陪廣炯叔來到奶奶床前。

廣炯叔診斷了奶奶的腿,掏出銀針紮了一片。他說奶奶得的是“鐵骨瘤”,必須去縣醫院治療,需要上百塊錢的治療費……

我聽不懂,就躲到床後。

父親高挽著腿坐在木墩上。蓑衣灑的雨水和地上濺起的泥水順著小腿往下流。突然,我隱約看見父親小腿上淌的有血,靠近仔細一看,正膝蓋上擦破了一塊皮,邊上血和泥都混成了結塊。他一定是摔跤了,我好心疼父親。

聽大人說唾沫能治傷,我把中指放嘴裡蘸滿唾沫,輕輕地過去往父親的傷處塗抹。許是被唾沫蜇了一下,他身子一顫,發現了我。我趕忙停住,怕蜇疼了父親。

父親用大手撫摸著我的臉,我抬頭望他,啊,一滴熱熱的水珠落到我的額頭上。後來長大了我才知道,那是淚!

中午,有一輛膠輪馬車停在我家門口,我們幾個小孩子圍著轉圈看。車上下來的兩個人徑直朝我家走去。他們走到我家西牆邊垛著的一堆大青磚旁,下手就搬。

真實故事:50多年前的疼

我和弟弟發現後猛撲上去,抱住那兩個人又撕又咬嗷嗷叫阻止他們。

一會兒,父親回來了。他把我們拽開拉到屋裡,低聲問我們:“要奶奶還是要大青磚?”

“要奶奶!”我和弟弟異口同聲。

“他們把大青磚拉走給咱錢,咱好用錢給奶奶治病。”父親又壓低聲音說。

父親原以為奶奶在睡,哪知道他的話被奶奶聽到了。奶奶呻吟著把父親叫到床前,老淚縱橫,少氣無力地叮囑父親:“大青磚不能賣,你把它賣完,我的孫子們長大了用啥蓋房?”

“媽,您放心吧,等你的孫子們長大了,哪個都能掙錢蓋瓦房,到時候樓瓦雪片,你想住哪屋就住哪屋!”


父親把奶奶寬慰笑了。

奶奶的腿疼得越來越厲害。給奶奶上縣醫院看病的錢還沒有湊夠,父親心急如焚。他賣木料、賣豬仔,能賣的東西都賣了,但還是不夠。

真實故事:50多年前的疼

第三天下午,真找不到可賣的東西了,他把一口不常用的十印大鐵鍋從灶臺上揭下來,簡單清刷了一下,掂著出去了。

父親掂著鍋來到供銷社鐵貨收購門市部。收購員老黃認識我父親。他趕忙走過來打招呼:“大孝子,換鍋啊?啥時候買的?是不是漏啊?沒有十印的了,要換換口八印的吧。”

我父親的孝順是附近十里八村公認的,大家都這麼稱呼他。

父親言明來意,老黃連忙拒絕:“不不不,收購站只收爛鍋,不收好鍋。你這口鍋好好的,我們不能收。”看父親不作聲,他接著說:“你家人多,孩娃兒一大群,這鍋用著多合適啊。”

父親沒接話,他掂著鍋走到收購門市部旁邊一個大石墩前,用力舉起來猛力朝石墩摔下去……

撿起摔碎的鍋片,父親問:“老黃,這你收不收?”老黃含淚高價收購了我家這口鐵鍋……

到了秋天,奶奶的腿疼病似乎有所好轉。父親參加勞動的勁頭兒十足,心裡也踏實多了。


真實故事:50多年前的疼

那時候,生產隊裡六百多畝耕地,犁耙全靠隊裡飼養的七八頭牛、驢和幾匹騾、馬。進入後秋,幾百畝大秋地馬上要犁出來種麥子。農諺說:“不怕坷垃不怕草,只要八月耩得早”。因為節氣追得緊,我父親又被臨時改做牛把式。

有一天上午,父親趕著一對黃牛到西泛窪犁刨過的紅薯地,拖車(放犁和耙的木架,沒有輪子,牛拉著滑地而走)後面掛了個荊藍子,父親讓我拾犁出來的紅薯。

舊社會,父親給地主家打短工使喚過牛,所以他趕牛犁起地來得心應手,不到卸套就犁出二畝多地。兩頭黃牛也累了,喘著粗氣,通身冒汗。我在犁垡上滿地跑,撿了滿滿一籃子紅薯,不過好多都是被犁子劃傷的。

天氣好像是冷了,潮溼的紅薯地犁出來後,在太陽下冒著的地氣,像薄薄的輕紗緩緩上升……

犁到地頭,父親剛拄鞭準備歇會兒,生產隊裡一個副隊長走過來,朝我父親喊:“這塊地今天你得犁完,明天犁南崗地。”

父親告訴他:“一犋兒牲口一套也就犁二畝多點,再多是趕不出來的。”

“那你就加班加點!”副隊長放高了聲音。

真實故事:50多年前的疼

“好,加班加點我能扛住,牛能受得了嗎?牛累栽頭了咋辦?誰負責?”父親義正辭嚴。

“我負責!”副隊長氣勢洶洶。

“你負的了嗎?讓一頭牲口無辜死掉是要坐牢的,你負不起!”父親也沒示弱。

“你以為我整不了你?”副隊長氣急敗壞。

“身為幹部要實事求是。你作為副隊長要知道一頭牛的力量和分量!”父親正告他。

看副隊長又要嚷嚷,故意欺負我父親,我突然嗷嗷叫重複著父親的話,勇敢衝上去抱住副隊長的腿又推又抓又咬……

沒想到副隊長被我趕走了!

父親批評我:“以後大人之間的事情小孩子不要裹入。”說完,又揚鞭催牛犁地。看得出來,他很痛快!

入冬後,奶的腿疾加重了,疼起來發昏。白天母親守在床邊,晚上父親不離床沿;我們兄妹五個在奶奶床前餵飯、梳頭、捶腿、撓癢癢、掏耳捏鼻涕爭著做,望著我們,她老人家很欣慰!

真實故事:50多年前的疼

冬至下午,飄起小雪。過了一會,開始大雪紛飛,四周白茫茫一片。這時候,大哥和父親抬著抬簍冒雪走出家門。我問母親爹和大哥去哪裡,母親告訴我去場裡裝麥秸。

那時候每個生產隊都有個大場,有十畝之大。夏季攤麥碾場,秋季削谷曬糧;冬天存放麥秸垛,囤積麥糠和紅薯秧、豆杆等,備存牲口飼料,也是一隊人過冬燃料的積蓄。

我知道大場在哪,於是趁母親不注意鑽進大雪裡。

跑到場裡,看到守場老人正和父親大哥一起拽麥秸,我毫不猶豫,抱起麥秸往抬簍裡裝。大雪裡父親看見了我,愣了一下,也沒有吭聲。皚皚雪地,三個黑影在風雪中抬著簍子緩緩朝村子裡晃動……

到家裡,父親讓大哥和我進屋暖手,他掐一掬麥秸到廚屋,燃著,把準備好的兩塊半截大青磚放進火裡。父親教姐姐怎麼勻著燎火燒磚,弟弟也擠過來伸著小手烤火。

一袋煙的工夫,父親刨出來一塊,用母親準備好的一塊舊布將其裹好,揣懷裡匆匆到堂屋,把它放到奶奶的腳頭。奶奶的腳熱了,她安詳地看著忙活的兒孫們,也感覺不到腿疼了。“熱磚”,父親用這種土辦法孝敬他的母親,這讓我們兄妹終生難忘!

真實故事:50多年前的疼

那天深夜,奶奶在一陣喘息後,昏迷過去。父親喊著搖晃著,我們兄妹也跟著喊叫。終於,奶奶沒有醒過來,她安詳地走了。

頓時,我們家哭聲一片,驚動了四鄰,驚動了街坊。那天夜裡,大雪降了半尺多深……

1968年春,父親的一位老領導,時任許昌地委組織部副部長,瞭解到父親的遭遇後,明確表態,老葛同志無錯誤言論錯誤行為,因有病不能參加反右會議是客觀存在,不能和右派混為一談,更不能定性“漏網右派”。自此我父親的問題得以公正解決。

那年,父親被安排在大隊新墾建的林場任場長。屈莊林場後來發展到300畝,種植有優質蘋果、杏、櫻桃、毛竹和許多中藥材,曾多次受到各級部門的表彰,被中央林業部授予紅旗單位。父親也被授予省林業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當年,鄢陶公路納入政府保衛養護,父親把大哥送到一線做最吃苦最危險的護路工。

父親鼓勵16歲的二哥報名應徵入伍,參軍保衛國家。經過嚴格體檢,我二哥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招選為潛水員,開赴青島軍營……

真實故事:50多年前的疼

​【作者簡介】葛中山,許昌市鄢陵縣人,文學愛好者。曾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花卉報》《中國花卉園藝》《河南日報》《河南農民報》《原野》等報刊發表過通訊報道、小說散文和花卉論文。曾任河南省六屆人大代表和農村黨支部書記十幾年,現從事園林綠化工程工作。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公眾平臺立即刪除。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