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老了以后的那件事

本山大叔曾经说过:人生有两大悲哀,一是人死了钱没花了,二是人活着钱却没了!比起人死了钱没花完的遗憾,活着却无钱可花更让人悲哀。尤其是年老力衰的时候,精力、体力、脑力、知识水平等指标的急速下滑,让我们创造财富的能力变得像婴儿一样脆弱,但为生计奔波,还不得不去奔波。因为无法“颐养天年”,日本退休后还继续选择工作的老年人已超过了300万,日本的现在,很有可能是中国的未来。

说说老了以后的那件事

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成为我们这代人面临的最大风险。而老龄化社会碰上现在的人口减少,相当于恶上加恶。 1949年刚刚解放,人口基数相对较少,中国那一年生了1200多万个婴儿,之后便一路暴冷,经历了饥荒,再到计划生育,再到人口减少,直到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从那一年开始我们原计划迎接婴儿潮,但实际却是直线下降,中国的年轻人不是不让生,而是根本就不想生孩子了。2019年截至到11月份婴儿一共出生量为1016万, 到年底增长到1070多万,这个数据即将突破嘉庆年之后的最低出生量。2016年本以为会到来的婴儿潮,让那一年的投资风口吹向了月子中心、早教中心。所有的资本都预计这将有一大波的新生婴儿向我们奔来,结果在去年发生巨大的破产潮,退出潮。但是养老管理、养老服务、养老地产、健康服务却在疯狂的增长。

说说老了以后的那件事

中国退休金的准备非常的不乐观,跟欧美国家相比,我们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几乎是人家的1/20。现在一线城市的退休金人均在5000-8000元左右,三线城市普遍退休金在3000元以下。按照这个数据去看,北京退休以后的社保替代率应该只有40%左右,意味着单纯靠社保养老的生活品质将会打四折,所以假如你现在顿顿吃宫保鸡丁,那么退休以后靠社保就只能吃土豆丝,还不能加尖椒,因为尖椒贵,如果没有提前对养老做充足的规划,这大概率就是未来很多人退休后的生活状态。

说说老了以后的那件事

再看这个数据,一线城市跟三线城市金融资产的偏好配置。适合做养老规划的稳健型金融资产呈现多样性,一线城市开始有启蒙,开始配置一些保险之类的稳健资产,但三线城市还很低。更关键的是家庭资产在100万到1000万区间的这部分人钱花到旅游、保健品的上面。那么按照今天这个数据得到了一个未来的推演,老年后的三段式养老,65岁到75岁,因为寿命变长,所以这10年我们处于自由养老阶段,这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很自由,时间自由,兜里有钱,所以这10年几乎要花光现金储备的70%。

说说老了以后的那件事

这也是很多人现在开始规划养老,购买保险类养老产品的原因,也就是在65-75这10年时间里,身体健康,时间自由,不花钱后面你的身体可能会让你没机会把钱花到享受上面。但由于这个时候大量储蓄的现金被投入在旅游、保健品等上面,到了75岁还活着,却没有现金了。也就是人活了,但钱没了!如果现在依然年轻你,因为近期的“模拟养老”,都感觉经济拮据,压力山大,可想如果年老的你在面对这种生活时是什么感受!但如果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在按月领到一笔除了退休金以外的补充现金,那75岁到居家养老,就会是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说说老了以后的那件事

过去我们会觉得这10年是不是会住进养老院了?反观现在我们的父母和身边亲朋好友的父母,有几个住进养老院了?所以对不起,中国90%的人在那10年里会选择在家里养老,在家里就会有大量的支出不能得到社保的报销或商业保险的赔付。比如这段时间健康监控、慢性病管理跟生活服务是最关键的需要现金流的。

说说老了以后的那件事

而在这个时候能为我们提供稳定现金流的渠道,除了储蓄结余、退休工资、就是稳定的投资所得。而最适合作为养老储备的资产配置渠道,除了信托,就是年金型保险。基于产品特点和受众程度,年金险可以说是大多数人的最佳选择。存储金额由低到高,选择空间大;市面上大部分保险公司都有此类产品,方便购买;可以根据自身的养老需求,提前进行精准的规划配置。而这个时候年金险起到的作用,不单单是养老,而是给予我们极大的现金流补充,可用作养老,也可用作补充非住院情况下的医药费用、护理费用或自费药品等。而如果85岁依然健在,那剩下的时间就要选择住进养老院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你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和长期的看护。这就是我们说的三段式的养老。

说说老了以后的那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